读后感悟

  • 曾国藩:人生至暗时刻,一定要守住一个字

      我比较喜欢看人物传记,前几年就读了100多本,其中那些从低谷爬出来的人,尤其喜欢读,因为我发现一个从至暗时刻走出来的人,都是非常不容易的,也相当了不起。 比如我读过了《曾国藩传》,就有这种感觉,而且我还开始模仿他的笨方法去做事,收获很大。你说,曾国藩的天赋好吗?一点都不好,他自己也承认是「受质本薄」,是「资质之陋,众所指视」,也就是天赋差,大家都看得见。 他老爹考了十七次都没中秀才,他自己则是连续考了六次秀才都落榜。要命的是,第六次落榜,他竟然被主考官当作「反面典型」,公然「悬牌批责」。这得…

    1天前 读后感悟
    0021
  • 昆明学院图书馆投稿优秀作品展示:凿光泅渡

    凿光泅渡 马克思主义学院  23思政2班  黄思睿 每年高考前,校园便沉入一种特殊的寂静。走廊里的脚步放轻,连空气都仿佛屏住了呼吸;校门口的小摊上,悄然摆出了“状元红”笔袋;系着“考试必胜”流苏的文昌结……各种小物件无声地悬挂着,似乎承载着无数沉甸甸的期许。 倒计时牌上的数字一天天瘦削下去,像悬在头顶的秒针,滴答滴答,催促着我们走向那个既定的渡口。教室里空气凝滞,压着每一颗年轻的心。模拟试卷堆叠成山,红笔划出的叉号如同细小的伤口,在某个晚自习的角落悄然崩裂。沉默中,突然有…

    2025-10-15 读后感悟
    0088
  • 我和图书馆的故事:书页里的长生诀

    书页里的长生诀 作者:吴志云  护理202415班 走进西区那座红白相间的图书馆,步上长长的阶梯,仿佛踏入一座静谧的殿堂。 二楼的文学阅览区,让脚步不自觉放轻。 目光掠过书架——史铁生的深沉与青春小说的明媚并肩而立,每一次驻足,都像在叩问不同的时光。 网红台阶上,许多人席地而坐,沉浸于各自的世界。 这流动的静谧,本身就是阅读的序章。 在这里,时间拥有另一种密度。 书脊上的编码,是通往无数平行宇宙的密钥。 只需抽出一本,便能穿越无形的结界,在字句交叠的时空中,与文明的魂魄抵足长谈。 每一本书都是一…

  • 我恨不得把这本书都背下来

    我背过不少唐诗宋词,最喜欢王维的诗和辛弃疾的词,还有《古诗十九首》和日本的和歌。曾经有一段时间,我背了几十首和歌,中文日文都背。 记得当时我用的是一本专门赏析和歌的书,叫《小仓百人一首:日本古典和歌赏析》,作者是刘德润教授。这本书里的每一首和歌,都让我有一种背下来的冲动,因为它们都太美了。 一 这本《小仓百人一首》其实是一本和歌选集,它的编者是日本镰仓时代一个很有名的歌人,叫藤原定家。他在公元1235年,为了装饰一个亲戚在小仓山新建的别墅,挑选了这一百首和歌。所以这本书的名字里有「小仓」两个字。…

    2025-09-30 读后感悟
    00169
  • 昆明学院图书馆征稿优秀作品展示 | 观阅兵记:山河新语与吾辈之答

    观阅兵记:山河新语与吾辈之答 建筑工程学院 2025级土木工程1班 常宇韬 01.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暮云初合,神思已远。 恍见京华灯火如昼,三军肃列,铁甲生辉。忽有一人独立于光影交界处——戎装整严,枪械在握,目光所及之处,宛若淬火钢刃般锐利而灼热。 此非独一人之貌,实乃千万当代军人精神之缩影;眼中所燃,非独信念之火,更是世代相传、永不湮灭的民族魂脉。 步伐声自地心传来,如惊雷破土,似大河奔涌。 青年官兵面庞犹带青涩,然眉宇间已铸坚毅。 此乃新时代中国之脊梁,亦为民族复兴之先锋。 当是时也,“相…

  • 读了200多本书才发现:这才是读书的正确顺序,千万别搞错了!

    Hi,我是可乐,专注读书写作+自我管理的7w粉成长博主~ 很喜欢一句话:“读书,世界就在眼前。不读书,眼前就是世界。” 今年是我重拾阅读的第3年,回首来时路,也不过读了200来本书。 在高手面前,这点儿书或许不算什么,却丝毫不影响——读书,把我从生活的泥潭里打捞出来,让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作为一个以前不爱读书的普通人,我想分享对我影响至深的阅读路径:从兴趣入门,由浅入深,最终抵达思想的高地。这条路,我亲身走过,受益匪浅。 我始终相信,读书的顺序至关重要。选对书,便能在有限时间里汲取更多养分。 我…

    2025-09-23
    00232
  • 读书博主第3年,我的反思

    2023年3月,我裸辞,成为一名全职的读书博主。 4月份,我跟着一位小红书做得很不错的读书博主学习,买了一个199的课程。 那个课程群里很热闹,有人分享广告资源,有人发一些自媒体信息差,还有人不时地发一发困惑。 但一年之后,开始冷清了。 再后来,我退了这个群,也退出了不少其他的自媒体付费群。 我还记得,我当初辞职前关注过一位公众号博主,她粉丝不多,阅读量也只有3位数,但却给了我很大信心。 我辞职的勇气有一半是她给的。因为她经常在文章里描述自由职业的美好蓝图。 但我辞职之后,她却不更新了。 再次见…

    2025-09-22
    00149
  • 在幻想中慢慢回归读写生活

    前两天睡觉很多,实际上是很困,晚上往往在00:00-01:00之间入睡,闹钟08:00,一半能睡不小于七小时。中午往往还能睡一个小时,睡一个小时意味着几乎不能看书。 晨读废了很多天,昨天晚上点检《左傳》第二册,竟至于四天没有看到30页,虽然每页似乎比偶尔醉梦中略清醒,但我的水平搁在那里,再清醒也不能全懂。所以还不如按部就班看下去。 昨天晚上我稍稍收敛一下心神,较少地说话,然后读了大概十几页书。还写了两张字。这些读写量在认真读书的日子也属于常态,较为充实了。我有时候能够意识到某一笔可能怎么写,实践…

  • 《植物的欲望》原来,人真的是一根会思考的芦苇

    有没有一种可能,植物在“利用”我们? 绿萝,这是一种生命力极其顽强的植物。它沿着栏杆疯长的气根,像无数只试探的手;新抽的藤蔓精准地绕过防盗网,直奔窗外的阳光;叶子大而油亮,四季常青。 你有没有想过,这真的是人们“养”的植物吗?还是说,它只是借人的阳台,续写自己的基因,完成一项早有预谋的生存计划? 这个念头并非空穴来风。在《植物的欲望》一书里,作者迈克尔・波伦抛出了一个类似的视角:我们总以为自己是自然的主宰,却可能只是植物演化剧本里的关键配角。 迈克尔・波伦是《纽约时报》畅销书作者,2010年被《…

    2025-09-04 读后感悟
    00179
  • 从张纯如到《南京照相馆》:记忆、遗忘与回响

    2025年9月3日,我们站在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历史节点上。这是属于庆典与阅兵的时刻,更是一个需要整个世界俯身沉思的坐标。 当宏大的胜利叙事逐渐远去,我们该如何铭记那场将全人类卷入其中的浩劫?历史的真实纹理,并非仅由英雄与战役构成,它更是由无数普通人破碎的命运,与一场持续至今的、关于记忆与遗忘的战争所共同编织。 触碰这场战争的痛感,我们无法绕开一个名字——张纯如。 这位美籍华裔作家,用她短暂的生命,写下了一部足以燃尽灵魂的著作《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The Rape of Na…

    2025-09-04 读后感悟
    00212
  • 看到这篇文章,我又要调整公众号写作策略了

    大家好,我是晚晴~ 每晚睡前,我习惯看看几个关注的公众号,对我有启发的,就先转发给自己,第二天再认真学习。 今晚看到一篇文章里提到“价值写作”,看完似懂非懂,或者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我试着理解一下,就是,能够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写作。 文中,作者举例《认知觉醒》和《认知驱动》两本书的作者周岭,起初也是写流量文和日记的。 由于受到“价值写作”的启发,他把写作方向锁定在“顶级的知识”上,围绕个人成长去写,后来出版了两本超级畅销书,就是前面提到的那两本。 想起抖音上,有个博主解说《毛选》,一年时间涨了…

    2025-08-28
    00177
  • 十九首(0183)|有时一条留言都很值

    0479.古詩十九首·青青河畔草 青青河畔草,鬱鬱園中柳。 盈盈樓上女,皎皎當窗牖。 娥娥紅粉粧,纖纖出素手。 昔爲倡家女,今爲蕩子婦。 蕩子行不歸,空牀難獨守。   这首诗文人一般不敢写或写了难以把握这个分寸,一般人还是认为这是属于发乎情止乎礼义的,哈哈。虽然诗本身说的已经不能止乎礼义,但诗语言表达本身的分寸一般学者以为还可以的。   0480.古詩十九首·青青陵上栢 青青陵上栢,磊磊磵中石。 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 斗酒相娱樂,聊厚不爲薄。 驅車策駑馬,遊戲宛與洛。 洛…

  • 我是如何开始写《天道》剧评的?

      大家好,我是晚晴~   先简单说下我的经历:     27岁笔面试第一名考进top国企,30岁离开体制,自由职业一年后就职于某知名教育培训公司,从写作课助教一步步成长为导师、产品经理,2022年离职。   离职后,做过半年社交电商,开过写作基础课和年度会员写作课,孕晚期写了100篇《天道》剧评,哺乳期写了50篇《天幕红尘》书评。   其实我建议你不要做团购~ 其实我不建议你做团购(续) 用5个月时间把“晚晴品评”从0做到8000+粉,连带着“晚晴的日记”从几百粉涨到700…

    2025-08-18
    00153
  • 沧桑十年,说点真话(罕见回忆录)

    这是一本被出版社雪藏的珍贵作品。 1999年出版的时候,有个副书名:为了悲剧不再重演。 那段特殊的历史,我们只能从历史教科书或纪录片里面看到一些只言片语,很难有相关的书能够出版。   作者马识途先生——正是姜文经典电影《让子弹飞》的原著作者,电影是根据他的中篇小说《夜谭十记》改编,这位文坛巨匠享年110岁高龄。 《沧桑十年》真实记录了作者在那个特殊历史时期的亲身经历与深刻思考。 书中对那段岁月的描写之深入、细节之丰富远超想象,更因其直抒胸臆的笔触而显得尤为珍贵。 正因如此,这部作品始终…

    2025-08-13 读后感悟
    00171
  • 凌晨看完《鲟鱼》,让我久久不能平静

    有一种鱼,它允许自己奋斗一生,却最终回到起点。 中华鲟出生于长江上游,幼时顺流而下进入大海,成年后却要逆流而上,穿越三千公里激流,回到那片熟悉的水域。 这样的生命轨迹不仅是鲟鱼的坚韧写照,也隐喻着我们每个人对归属和自我的追寻。 《东方早报》和《澎湃新闻》的创始人邱兵,通过一系列平凡而真实的人生故事,带我们思考: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要到哪里去? 《鲟鱼》 作者: 邱兵 出版年:2025-6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 大方 中华鲟是一种古老而坚韧的鱼类,它们数百万年来逆流而上,完成生命中最重…

    2025-08-13 读后感悟
    00188
  • 35岁全职妈妈,6点起床拍视频的一天!(6)

    新系列继续更新 她没有想过,有一天自己也会拍视频。 因为她很喜欢文字,喜欢能够一眼看到结局的形式,喜欢那些常见的文字重新组合起来,脑海中浮现的很多种解释。 而拍视频,需要表现力,表达力,以及带动大家的情绪张力。 巧合的是,这三种她丝毫都不擅长。 当初选择读书这条路来作为迷茫生活的出口,是因为这是一件一个人就能做好的事。 明明可以把表达想法的文字原汁原味地写下来,却偏要经过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普通人读出来,还要剪辑,配上字幕,这不是吃预制菜的感觉吗? 不过,人们喜欢直接送上门的东西。 没错,最开始拍视…

    2025-08-08
    00141
  • 回望十五年

    今天我因为给孩子报名需要找一些证件,就翻出了十五年前的存折。当时的情况是我暑假出去打工,挣了一千五,我平时是助学金能够全部花销,还能买几本书的人。 曾经想好好学习争取奖学金,但不擅长短期记忆。除了核心专业课,其余公共课并不格外擅长,因此稳稳徘徊在三等奖学金外围。我们寝室四个人常常一起复习,我是唯一得不到奖学金的那一个笨瓜。 但是过几个月让我考核心专业课,我还能考差不多水平。我就是那种平时慢慢积累,关键时刻抱佛脚近乎无用的人。大二以后我好不容易说服自己不再去在意这件事情。安心多读几本原典是正经。因…

  • 如何吃透一本书?请一定要用烂这个读书笔记sop(建议实操100遍)

    我是木小鱼,坚持读书5年,读书400+, 记得把我设为“星标”,我来证明,读书是普通人的救赎! 你好呀,我是木小鱼,见字如面~ 我发现很多朋友是不会写读书笔记的,拿到一本书以后,直接一字一句的开始读,读着后面的内容,忘着前面的观点。 就像是在沙漠中徒步,读完什么都记不住,更别说做读书笔记了。 讲真,刚读书的前2年,我也是这样,那时就有一个非常强烈的渴望,到底该如何吃透一本书的?我真的好想进入那些优秀的脑子里转一圈看看。 终于,在我不断的尝试各种读书笔记之后,梳理出了一套适合我们普通人做读书笔记的…

    2025-06-13 读后感悟
    0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