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对话
-
乔阳:在雪山和雪山之间
聆听思想的声音· 沐浴智慧的阳光 “我觉得对自然的爱和对世界的爱,是人与人之间共同的,更深沉、持久和美好的情感,就像山脉、水流、风,像时间一样连绵不断,它也让我跳脱出现实生活中的不安和误会。” 《在雪山和雪山之间》这本书,挑选记录了作者乔阳近二十年来,在三江并流区域探寻高山植物的经历、故事以及生活的点滴。本周六,主讲人将以本书为起点,讲述对大自然的深情、人与天地的会心和对现代生活的反思。 在雪山和雪山之间 乔 阳 作家 时 间:2023年11月18日上午9:30 地 点:湖北省图书馆长江报告厅 …
-
石和芹:浅谈图书馆数字资源现状和发展趋势
石和芹 江西生物科技职业学院图书馆馆长 图书馆承载着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展社会教育、传递科学信息、开发智力资源的基本任务,是高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江西生物科技职业学院图书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紧紧围绕建设“省内一流,国内有影响”的高职院校目标,主动提高政治站位,精准工作职能定位,为师生提供高质量的文献信息服务,为教学与教研提供强有力的文献信息支撑。学校坚持文化育人,不断改进创新,注重数字资源建设,努力把图书馆建成数字化、智慧化阅读服务的阵地。 一、电子书籍的发展现…
-
温儒敏:读书以养性
?本文作者:温儒敏,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现在是网络时代、图像时代、视频时代,人们读书的时间少了,上网、读图、看视频的时间多了。视频、网络和图像尽管拓宽了人们接收各种信息的渠道,却不可能取代文字阅读。 比起其他接收方式,读书可能更有选择性,也更个人化,更需要主动性和创造性思维的介入。读书所能获得的文字感觉,是观看一般视频所没有的,甚至网上阅读也难以获得书本阅读的那种独有的效果。拿着手机或阅读器诵读“目尽青天怀今古”,总有些怪怪的,不能进入状态。这不完全是习惯问题,也有媒介运用的区别所形成的效应问题…
-
读者需要怎样的图书馆
哈佛图书馆的一举一动总能引起人们的关注,不仅因为哈佛为无数学子所向往,也是因为哈佛图书馆以其庞大的体系、丰富的馆藏和一流的服务为行业树立了标杆。田松先生的《哈佛的图书馆和博物馆》为我们深度解析了哈佛大学的图书馆文化。 《哈佛的图书馆和博物馆》,田松著,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23年5月出版 作者原本是科技史专家,近些年颇有些“不务正业”,做一些好玩的研究,自称杂家。这本书虽然是写图书馆和博物馆的,但出自杂家之手,必然涉及哈佛的历史以及美国的教育制度、社会文化等更广博的知识。本文仅从一个图书馆员的角…
-
他走了13年,余华还是很想他
作者:柳嘟嘟 作为文坛泥石流+头号喜剧人,余华可以有一万种“不正经”。 唯独,对史铁生除外。 前段时间,他跟董宇辉聊《活着》,全程都靠董宇辉输出,他在一旁就只会“嗯嗯嗯,对对对”,再配上认真听讲的姿态和一脸崇拜的表情,你一时很难分清这书到底是谁写的。 但他聊起史铁生的作品,便一本正经,头头是道。 他自己的签书会,不仅眼神缥缈,还灵魂出窍,表情包直击打工人内心。 但同样是签书会,当粉丝拿着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给他签名时,他一秒清醒,恭恭敬敬写上“铁生”,还把自己的名字划掉。 他甚至说,如果书的签名…
-
假期将至!古画里的热门旅游城市,你去过哪几个?
五一的时候 国人已经开启过一波“报复性旅游” 如今又到了十一 大家准备再去哪里玩儿呢? 北京、南京、苏州、杭州…… 这些地方自古以来就是热门去处 每逢小长假都会上演人从众?的大场面 不过这些热门旅游城市的热门打卡点 早就被古人画下来了 那就让我们避开人流一起去古画里看看吧~ 北 京“我长大后要去北京看天安门” 相信很多人小时候都这么说过 天安门始建于明永乐十五年 那会儿它叫“承天门” 寓意着“承天启运、受命于天” 明 朱邦《明代宫城图》局部大英博物馆藏 “天安门”这个名字 是清世祖福临下令将其改…
-
南怀瑾:管仲与齐桓公的精彩对话
尊贤则不惑 第二“尊贤则不惑”。这是指身任治国平天下之责的任务,日久月深,最容易被权位所迷惑,不知不觉而陷溺堕落于“师心自用”,或“刚愎 自用”的自大狂弊病之中。所以必须要做到真能尊贤以自辅。 例如曾子总结上古历史上的经验,所谓:“用师者王,用友者霸,用徒者亡。”如商太甲师事伊尹,殷高宗师事傅说,周文王师事吕望(姜太公),便是用师者王尊贤的榜样。齐桓公用管仲,秦缪公用百里奚 ,晋文公用舅犯等,越王勾践用范蠡,汉高祖刘邦用张良、陈平,刘备用诸葛亮,唐太宗用魏徵、房玄龄、杜如晦等诤臣,便是用友者霸的…
-
四大青楼女子之首,如何成为文人墨客们的白月光?
以前的女子很喜欢成为文人墨客的灵感缪斯,现在的女生们可就现实多了。为什么要成就别人?自己也只有这一辈子,成就自己都来不及呢。 这大概是一种进步吧,是女性自我意识觉醒?从上帝视角来看,这其中有没有损失、错过一些什么? 困惑中……… 你愿意成为苏小小吗?愿意成为波伏娃吗? 所谓交,不过是浮云;所谓情,不过是流水。 她一生放荡不羁爱自由,文人墨客爱慕她1500年。 她是中国四大名妓之首。李师师,陈圆圆都要屈居她的身后。她的名字,叫苏小小。 她豆蔻年华便名动一方,奈何红颜薄命,20岁左右便香消玉殒。一千…
-
“浪荡子”黄永玉:要么有趣,要么老去
编者按 我还没有去过凤凰,一直很想去感谢一下那里的山水,看看它们是怎样滋养出沈从文、黄永玉这样的大家。 说也奇怪,这两位杰出的老师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北京,却从来不觉得他们的才华与北京有什么关系。 前段时间读《比我老的老头们》,感慨万千,唏嘘于诸多知识分子和艺术家们坎坷的命运。当悲欢离合过于密集地、严重地发生,那样的时代对个体而言就是生不逢时,幸存下来就是一切。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坎坷,一边豁达,一边竭尽全力,舍此别无他法。 蓝袜子,2023.8.27 敢爱敢恨,洒脱至极! “所有人都在长大,但不是…
-
张清华:高职院校图书馆“纸电一体化”建设思考
张清华 中国图书馆学会高职院校图书馆分会副主任,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图书馆馆长,副研究馆员。 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图书的阅读和使用越来越方便、快捷,因此受到了用户的广泛青睐。用户数量迅猛扩增,电子图书的销售比例也在逐年上升,这是不是就意味着纸质图书的历史要终结了?是不是意味着电子图书的时代已经开启了呢?诚然,“以电代纸”的呼声日渐强烈,但社会上也不乏理性声音的出现。 觉醒的图书馆界审时度势地提出了“纸电一体化”建设的新思路。“纸电一体化”建设发展现状及发展前景究竟如何?…
-
百班千人暑期书目:河北特级教师张艳霞带你读《微生物猎人》
《微生物猎人》,长江文艺出版社 “2023全国小学生暑期分年级阅读推荐书目” 四年级选书 列文虎克是怎样在一滴清澈的雨水中 发现了微生物? 巴斯德经历了多少波折 才将狂犬疫苗研制出来? 埃利希的“魔法子弹”又是怎么被发现的? 第一位出场的微生物猎人是安东尼·列文虎克,十七世纪七十年代,籍籍无名的他,第一次闯入了神秘的未知新世界。那里有成千上万种各种各样的小生物,有的凶狠霸道,杀人性命于无形;有的乐于助人,是我们不可或缺的朋友,它们对人类意义重大。你是不是以为我在说大话?这么说吧,即…
-
曹明伦:只需记住那么一点
有位当编辑的朋友来电话说他“整天瞎忙,无暇读书”。我问:“你难道不是整天都在读书?只不过你读的那些书还没出版罢了。”朋友抱怨说“职业阅读,读了大多也记不住”。于是我宽慰他说“记住那么一点也就够了”,并随口用我所记得的一段箴言作为此番宽慰的根据:“先哲前贤往往也只是灵光乍现,因而记录其真知灼见的文字可能只占其著作的极少部分。明智者读柏拉图或莎士比亚都只读这极少部分,只读先贤真想说的那一部分”(参阅《爱默生集》上卷第70页,三联书店1993年9月)。不过当年记下这段话时我也曾想过,若不通览全书,你何…
-
刘胜兰:提升教师阅读领导力 抓实学生“读书大事”
为推动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有效开展,3月27日,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实施方案》。当前,推动学生阅读的顶层设计与政策规划已经到位,接下来的中心工作便是促进学生阅读的真正发生,真正把学生“读书大事”抓实。 抓实“读书大事”关键是提升教师阅读领导力 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视、国家部委的推动,引发人们特别是教育工作者对阅读促进学生成长重要价值的重新审思。多年来,学校教育中存在的唯分数、唯升学等不良导向,不利于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批判性、创新性思维,导致学生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
-
张建春:深化全民阅读 建设书香中国
2022年,首届全民阅读大会成功举办,习近平总书记向大会致贺信。在贺信中,总书记深刻阐述阅读对促进人类文明发展和人的成长进步的重要作用,从传承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塑造中国人民自信自强的品格高度,指明了阅读的重要意义,希望全社会都参与到阅读中来,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深化全民阅读活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党的二十大的重要部署,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推动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国的高度重视,为深入推进新时代全民阅读工作指明…
-
高雯雯:智慧图书馆进程中的电子资源建设思考
智慧图书馆是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信息科学为基本手段,有着更加高效和便利特点的一种图书馆运行模式,它的最本真追求就是用最绿色的方式和数字化的手段来实现阅读。智慧图书馆的三个根基是信息管理全面化、图书馆数据体系化和馆藏资源数字化。其中馆藏资源数字化又是最根本的环节。 一、近十年纸质图书与报刊出版情况分析 在互联网未兴起之前,大众主要通过广播、电视、书籍、报刊、杂志等传统媒介获取信息。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尤其是移动互联的高度覆盖,网络媒体成为人们获取信息越来越重要的渠道。通过近10年相关统计资料,…
-
常永平:关于加强馆配电子书知识产权保护的思考
互联网改变了传统的出版业,也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如今,越来越多读者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阅读电子书。电子书作为一种全新的阅读形式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它是将传统的纸质书通过计算机网络以数字化的形式实现,它为广大读者获取信息提供了一种便捷的途径,大大改变了读者阅读书籍的习惯。电子图书的出现使得阅读的载体、方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据统计,2021年我国人均阅读3.30本电子书。读者对电子图书的阅读需求,也推动着数字出版产业快速发展。2022年我国数字出版行业实现两位数增长,显示出现在和将来必将…
-
儿童青少年阅读:最是阅读能润心
“人类文明的王冠之上,最为娇嫩也最为美丽的那颗珍珠,就是青少年的精神世界。对于青少年而言,阅读是帮助他们认识世界,形成对人生、对未来的基本态度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近日,有媒体采访了“中国阅读三十人论坛”成员、国家全民阅读形象代言人、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新阅读研究所创办人朱永新,中小学语文统编教材总主编、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温儒敏,资深出版人、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原社长海飞以及语文特级教师李镇西四位专家,围绕读书对青少年成长的意义、价值,读书对生命的重要性等话题,结合自身的读书经历,对儿童青少年…
-
孙永芳:阅读启蒙 启蒙阅读
人间最美四月天,不负春光与时行。很多时候,成长是相似的,成长的过程各有各的不同。 一、我的“阅读启蒙” 我是70年代生人,一个极偏僻的小乡村,别说全村的读书人有多少,就是书也没有多少。儿时倒也无忧无虑,在跟伙伴们整天玩耍的时候,并不喜欢捉捉迷藏、推推铁环、上树掏鸟、下地偷瓜,那时,村里的老人们喜欢扎堆闲话,我却喜欢听他们讲故事,猜谜语,神话的、历史的、演义的,不尽相同,各有其妙。也听到了一些至今还印记脑海里的名字:二郎神、孙悟空、三太子、龙王,还有岳飞、杨家将、甚至童林、胜英也是不绝于耳。虽然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