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看待人工智能在图书馆中的应用

理性看待人工智能在图书馆中的应用

当前,人工智能成为全民热议话题。各大电商平台、线下书店专柜摆满了人工智能应用入门图书,AI应用软件相继推出,大有引爆新一轮技术革命之势。人工智能不仅重新定义了新的社会秩序,同时也深刻影响并改变着科学研究范式,为社会的全面变革注入强劲动力。

进入21世纪以来,信息技术得到飞速发展,由此引领并推动传统行业的变革创新,对加快新型服务方式变革及新型服务业态重塑产生深远影响。人们在知识信息的获取方式和获取速度上实现了质的跨越,便捷的媒介应用平台和智能终端设备,让数字化、碎片化阅读变得无处不在,数字时代的用户阅读体验得以强化。此外,技术的革新,让图书采访、编目、流通、典藏等业务管理工作变得更加高效,基于Browser/Server应用架构的总分馆应用服务系统、纸电一体化服务平台持续升级,使图书馆在资源、数据管理上的连接和工作效率得以大大提升。

2012年,易观国际董事长于杨首次提出“互联网+”概念。随后,在腾讯公司马化腾的积极倡导下,“互联网+”行动计划被列入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借助互联网同各传统行业的深度融合来提升行业竞争力,实现转型升级,成为新时代新的重大发展议题。在此背景下,图书馆积极开启“互联网+”模式下的跨界融合创新尝试。跨界融合成为图书馆构建新型服务模式的服务方向。

大数据技术、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广泛应用,为智慧图书馆应用生态建设打下广阔应用场景。

随着智慧图书馆成为继数字图书馆后的下一阶段发展共识。智慧图书馆的出现,为图书馆转型发展提供明确指向。基于纸电一体化管理模式,让图书馆与用户成为更加密切的合作者和参与者,对于智慧图书馆建设中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从未间断。然而,限于地区间社会、经济、文化等发展水平差异,不同地区间的图书馆在智慧图书馆建设发展水平整体上还存在较大差距。

近年来,受经济下行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依托公共财政支撑的图书馆正面临着经费不断压缩带来的发展困境。中山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程焕文教授在《中国图书馆学报》上撰文指出,中国高校图书馆发展正面临着“缺经费”、“缺馆员”和“缺读者”的“三缺”现实困境。“三缺”困境成为制约高校图书馆持续稳定发展中的首要破解难题。除此以外,图书馆核心业务,诸如文献采访、编目、资源建设、参考咨询等业务工作在图书馆中逐渐被边缘化,阅读推广服务渐显疲态,为推广而推广让馆员疲于应对各类活动,面向特定用户提供更具专业化的深层次服务,难以得到用户认可,图书馆员专业性受到质疑。

2022年11月,OpenAI发布人机对话GPT3.5版本,引起全球科技人士的广泛关注,其后相继推出各进化版本,凭借强大的自然语言处理能力和多模态转化能力,使ChatGPT在文本内容创作能力得到大大提升,为人工智能向通用人工智能推进提供发展方向。

2024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在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中首次提出开展“人工智能+”行动,人工智能布局被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从“互联网+”向“人工智能+”转变,意味着人工智能应用同社会各领域的连接速度将更加密切,为各行业转型升级提供强大的应用支持。

2025年1月,Deepseek R1模型横空出世,迅速占领美国主流媒体和网站,打破了国外人工智能垄断局面,重塑人工智能大模型训练生态。Deepseek R1采用的强化学习训练,旨在通过推理能力的提升来解决复杂任务,Deepseek R1凭借强大的推理计算能力,霸榜热搜词条,成功出圈。

与此同时,国内各大图书馆数据服务商(如CNKI、超星、万方、维普等)纷纷宣布将Deepseek接入到各自的知识服务平台当中,以实现知识服务增值。图书馆界对人工智能在学术论文写作与润色、知识服务方面表现出极高的关注度,并将Deepseek接入图书馆应用系统视作提升图书馆资源与服务的重要创新举措。

受人工智能素养和技术能力影响,用户在长期的投喂中不可避免会对人工智能问答产生习惯性依赖,并对给出的信息不假思索予以接受,进而影响用户对相关内容信息的客观判断。人工智能中的算法偏见容易产生数据真实性。人工智能会根据用户的知识搜索习惯,为用户提供想要的看法,甚至可能会过滤掉用户真实关注的信息,而将错误信息呈现给用户。

此外,在优化用户体验、分析用户行为数据时,人工智能不可避免会对用户信息收集和隐私数据造成泄露和侵犯,进而影响图书馆信任危机的产生。

当前,人工智能在图书馆中的应用还缺少可行性落地方案和政策制度保障。人工智能在图书馆中的应用并非简单的大模型应用接入,也不是引进大模型应用便宣告进入人工智能时代。人工智能在图书馆知识资源的深度挖掘和应用服务布局上还存在缺少综合处理复杂问题能力,导致问题的权威性不足。在自然语言的理解和情感交互上无法替代人类馆员的沟通能力,降低问题结果的满意度。算法技术在馆藏资源的深度挖掘与整合中,未能充分有效识别,造成同具体业务需求的脱节。

制度设计对图书馆战略规划制订以及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人工智能时代,图书馆对待人工智能应用需要保持清醒的认知,站在客观中立的立场看待人工智能应用价值以及由此带来的潜在风险和影响,理性看待并审视人工智能应用在图书馆中的布局与应用,防范过度强调技术“工具理性”削弱图书馆服务的人文性。

技术作为用以改进图书馆服务方式的重要工具,对信息技术前沿趋势的关注,可以更好帮助图书馆洞察行业发展趋势,为用户提供多样性服务注入更多新动能。面对技术迭代升级带来的服务跃升,图书馆需从技术与人文视角,理性面对人工智能应用带来的各类现实问题,避免卷入技术狂欢,扎根专业土壤,深耕资源厚度,直面用户服务,久久为功,发挥图书馆资源服务功效。

 

封面图片:半边街,碧海潮生供图

纸书堆出品,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标注出处;纸书堆(ID:zhi_shudui)

纸书堆,致力图书情报相关领域知识普及、业务交流、文化传播及信息共享。理性看待人工智能在图书馆中的应用

 

1、推书网发布的文章《理性看待人工智能在图书馆中的应用》为推书网注册网友“纸书堆”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推书网文章《理性看待人工智能在图书馆中的应用》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推书网一直无私为图书馆转载发布活动及资讯动态。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推书网不承担责任。

4、本文转载链接:https://tuibook.com/duihua/53717.html

(0)
上一篇 2025-03-05 17:43
下一篇 2025-03-05 17:50

相关推荐

  • 大学图书馆馆长的视角:顾颉刚单恋、藏书归宿

    ​多年浸淫学校图书馆,我有一个执念,就是对一个作者感兴趣,就必定要把他所有的书都找到翻全。 张爱玲的不用说了,除了大陆见不到的部分书信,她所有的文字我都看到了。严歌苓,我看了目前出版的她所有的小说。祝勇在图书馆里所有的书我都搞到了。周晓枫的书,北京的学生小墨买了当时市面上所有的给我寄来,我又时时关注新书动态,只苦于没有读到《紫禁红》。发现新版《巨鲸歌唱》刚好收录,立即站着就读完那数万字。 现在是葛剑雄。在书架上周晓枫厚厚的《巨鲸歌唱》的不远处,站着略薄但精致的葛剑雄的《悠悠我思》。趴在文学库的书…

    2024-03-21
    00469
  • 图书馆员能拯救我们吗?一次关于图书馆员与信息素养教育的对话

    在这个充斥着虚假信息的时代,“信息素养”已经成为了图书馆员的口号,它不仅是一个教育目标,更是在当下数字和社会环境中的一种道德义务。然而,当社会普遍呼吁提升信息素养时,却往往忽视了一个更为复杂的问题:图书馆员是否应该承担这一重任?这不仅仅是一个理论上的问题,它关乎着图书馆员在学术环境中如何有效推动变革的现实考量,关系到他们工作中实际拥有的物质条件与职业机遇。 美国路易斯维尔大学(University of Louisville)的图书馆员安珀·维伦伯格(Amber Willenborg)和罗伯特·…

    2024-08-23 文化对话
    00607
  • 许倬云:为何我们越来越自由,却也越来越孤独

    在今天的社会,一个经济发达的国家交通很方便,就业也有很多选择的机会。城市化的居住环境,再加上信息工具发达,每一个个人在高度流动性的社会中,很难和另外一个个人保持长期联系,更谈不上构成比较稳定的社团。乡党邻里、宗族亲戚在今天都不过是回忆,不再具有真实的意义。在高度发达的国家,例如美国和西欧,每个人的生活都有太多的选择,而每个人能够得到的机会,既有许多可能性,也有许多限制。于是,个人是飘零的,也是孤独的。今天,在这个经济发达的社会中,有许多人是在网上工作,在家里上班,他们更没有所谓的同事、同僚等一群…

    2023-05-18
    00421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