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海生:少买点书,你读不了那么多

韦海生:少买点书,你读不了那么多

有一位书友说,他读了我的文章,就把我推荐的书都买了。我说谢谢你的信任,可是不用买那么书,按需购买就好了。

我还给了他一个建议:「少买书,少买书,多读书,多读书!」

一般重要的事情需要说三遍,我不确定对他是否有用,就只说了两遍。

我说的少买书,是建议他少囤一些书,因为他读不了那么多,用选书买书的时间来读书,而不是只顾着买买买。

以前我也经常买书,一般看到好书都想买,担心再不买就成绝版书,以后很难买到了。

过了一两年有些书真的绝版了,于是我就把同一本书多买的两本放在孔网去卖,赚了三五倍,甚至更高。

比如一本《形式综合论》卖了一百二;一本《唐代行书技法四十例》卖了三百……

你看,我成了倒卖图书的贩子了,以这样的目的买书囤书不太好,后来就不卖了。而我担心的某一本书错过了以后买不到,真是杞人忧天。

过了一两年真想读那本书了,我总有办法买到的,大不了多花一点钱,用不着提前多买书,只要够读就行。当然,只为了藏书、不读书,就另当别论了。

虽然多买几本书花不了几个钱,尤其在电商平台促销时,买10本书只需一两百,正常人家都买得起,但如此囤书又有什么意义呢?

如果少买一点书,就可以把时间放在手边少数的精品书上,把一本好书多读几遍总是不会错的。

 

我现在买书基本上是根据阅读需求去买的。

倘若不是我真的想读的书,只是为了以后有可能读到才买,我一般不会买,更不会为了凑单买多余的书。

如果有阅读的必要,我就毫不犹豫地买下来,不管多少钱。实际上单本书再贵也不过两三百块钱,相当于别人一餐饭钱而已。

在每个月的月初,我都提前列出当月的书单,把要读的书准备好,书架上没有的话就买回来。

在买书时,我只买接下来要读到的那一本,即使凑单购买更省钱,算下来买两本书比买一本书还划算,也不会多买。我可不想像以前一样为了贪这个便宜,到处找凑单的书,浪费了大把时间。

 

自从我告诉自己要少买书,多读书之后,买书的冲动就少了许多,尤其在想买一本书时,就这样想:「这本书真的比我书架上的另一本好吗?」

一般情况下答案是否定的,这便打断了我买新书的念头。即使是一本好书却不是急需的,也不买。因此,好书加急需,是我买书与否的参考。

那么选书买书节省下来的时间就是多读书了。读了这么多年书,我发现好书真的不太多,而有些书值得多读几遍,不买新书也不闹书荒,至少我知道自己读不了那么多新书,还是少买为好。

 

因为我一直都相信,把一本书读五遍比读五本新书一遍,收获更大,这也是我近年来一直坚持的读书原则:重读

可只是读书没有输出的话,就谈不上多大的收获,只有把书读熟了之后有计划地输出才算完整地读完一本书。你若不知道如何有效输出的话,我就用一个例子简单说明。

韦海生:少买点书,你读不了那么多

比如你读完了小说《遥远的救世主》,就去网上找30-50篇书评来看,把自己的读后感和别人的书评对比,看自己有哪些地方理解不够深,或者压根就没有想到的。

读完这些书评,你对这本小说的理解更深了,接下来就开始动手写与之相关的文章。

 

你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写,不管是爱情、友情还是亲情,也不管是商业,还是为人处世,你都有话题可写。因为你已经对这本书相当熟悉了,还有了自己的看法,想写什么都写得出来。

写作时你可能联想到更多,补充了书本之外的许多知识,也让你把其他读熟的书联系起来,辅助你更清楚地表达某一个话题。

写作让你对一本书的理解更深入了,也悟到了许多在读书时没有明白的道理,当别人提到这本书时,你自然比对方懂得更多,也能大言不惭地说:「这个我懂!」

 

一般如此读书和输出,一本书大概需要花费一周时间,相当于读两遍书,看几十篇书评,写3-5篇文章。

一年下来你用这种方法读书和输出,可能只读了50多本左右,却写了一两百篇文章,足以让你脱胎换骨了。而这几十本书,值得你多读几遍。

因此,把一本书多读几遍,甚至一二十遍,是多读书的一种,它不是堆积数量的多读书,而是花在一本书上的时间更多,也是一种多读书。

 

当你意识到了自己读不了那么多书,就少买点新书。我所坚持的「少买书,多读书」,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

1、推书网发布的文章《韦海生:少买点书,你读不了那么多》为推书网注册网友“推书小编”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推书网文章《韦海生:少买点书,你读不了那么多》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推书网一直无私为图书馆转载发布活动及资讯动态。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推书网不承担责任。

4、本文转载链接:https://tuibook.com/duihua/21462.html

(0)
上一篇 2024-02-21 15:08
下一篇 2024-02-21 15:12

相关推荐

  • 回到原典 重新出发——重温《图书馆学五定律》

    蒋永福 陈彤彤 回到原典 重新出发——重温《图书馆学五定律》 Returning to Classic Theory, Starting Anew: Rereading Five Laws of Library Science [ DOI ]10.19764 / j.cnki.tsgjs.20241191 [ 本文引用格式 ]蒋永福 , 陈彤彤 . 回到原典 重新出发 : 重温《图书馆学五定律》[J]. 图书馆建设 ,2024(6):4-10.   LIBRARY   [ 摘 要 ]原典是内蕴基本原理从而能够成为行动指南的典范之作,它的特征是原理性和根本性。阮冈纳赞的《图书馆学五定律》就是图书馆学的原典之一。阮冈纳赞提出的图书馆学五定律,体现了功用观、平等观、效…

    2025-03-18
    00102
  • 老舍:谈读书

    谈读书 老舍 我有个很大的毛病:读书不求甚解。 从前看过的书,十之八九都不记得;我每每归过于记忆力不强,其实是因为阅读时马马虎虎,自然随看随忘。这叫我吃了亏——光翻动了书页,而没吸收到应得的营养,好似把好食品用凉水冲下去,没有细细咀嚼。因此,有人问我读过某部好书没有,我虽读过,也不敢点头,怕人家追问下去,无辞以答。这是个毛病,应当矫正!丢脸倒是小事,白费了时光实在可惜! 矫正之法有二:一曰随读随作笔记。这不仅大有助于记忆,而且是自己考试自己,看看到底有何心得。我曾这么办过,确有好处。不管自己的了解正…

    2024-04-13
    00386
  • 百班千人暑期书目:河北特级教师张艳霞带你读《微生物猎人》

      《微生物猎人》,长江文艺出版社 “2023全国小学生暑期分年级阅读推荐书目” 四年级选书 列文虎克是怎样在一滴清澈的雨水中 发现了微生物? 巴斯德经历了多少波折 才将狂犬疫苗研制出来? 埃利希的“魔法子弹”又是怎么被发现的? 第一位出场的微生物猎人是安东尼·列文虎克,十七世纪七十年代,籍籍无名的他,第一次闯入了神秘的未知新世界。那里有成千上万种各种各样的小生物,有的凶狠霸道,杀人性命于无形;有的乐于助人,是我们不可或缺的朋友,它们对人类意义重大。你是不是以为我在说大话?这么说吧,即使人类丢了一块大陆或者…

    2023-08-07 文化对话
    00192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