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海生:少买点书,你读不了那么多

韦海生:少买点书,你读不了那么多

有一位书友说,他读了我的文章,就把我推荐的书都买了。我说谢谢你的信任,可是不用买那么书,按需购买就好了。

我还给了他一个建议:「少买书,少买书,多读书,多读书!」

一般重要的事情需要说三遍,我不确定对他是否有用,就只说了两遍。

我说的少买书,是建议他少囤一些书,因为他读不了那么多,用选书买书的时间来读书,而不是只顾着买买买。

以前我也经常买书,一般看到好书都想买,担心再不买就成绝版书,以后很难买到了。

过了一两年有些书真的绝版了,于是我就把同一本书多买的两本放在孔网去卖,赚了三五倍,甚至更高。

比如一本《形式综合论》卖了一百二;一本《唐代行书技法四十例》卖了三百……

你看,我成了倒卖图书的贩子了,以这样的目的买书囤书不太好,后来就不卖了。而我担心的某一本书错过了以后买不到,真是杞人忧天。

过了一两年真想读那本书了,我总有办法买到的,大不了多花一点钱,用不着提前多买书,只要够读就行。当然,只为了藏书、不读书,就另当别论了。

虽然多买几本书花不了几个钱,尤其在电商平台促销时,买10本书只需一两百,正常人家都买得起,但如此囤书又有什么意义呢?

如果少买一点书,就可以把时间放在手边少数的精品书上,把一本好书多读几遍总是不会错的。

 

我现在买书基本上是根据阅读需求去买的。

倘若不是我真的想读的书,只是为了以后有可能读到才买,我一般不会买,更不会为了凑单买多余的书。

如果有阅读的必要,我就毫不犹豫地买下来,不管多少钱。实际上单本书再贵也不过两三百块钱,相当于别人一餐饭钱而已。

在每个月的月初,我都提前列出当月的书单,把要读的书准备好,书架上没有的话就买回来。

在买书时,我只买接下来要读到的那一本,即使凑单购买更省钱,算下来买两本书比买一本书还划算,也不会多买。我可不想像以前一样为了贪这个便宜,到处找凑单的书,浪费了大把时间。

 

自从我告诉自己要少买书,多读书之后,买书的冲动就少了许多,尤其在想买一本书时,就这样想:「这本书真的比我书架上的另一本好吗?」

一般情况下答案是否定的,这便打断了我买新书的念头。即使是一本好书却不是急需的,也不买。因此,好书加急需,是我买书与否的参考。

那么选书买书节省下来的时间就是多读书了。读了这么多年书,我发现好书真的不太多,而有些书值得多读几遍,不买新书也不闹书荒,至少我知道自己读不了那么多新书,还是少买为好。

 

因为我一直都相信,把一本书读五遍比读五本新书一遍,收获更大,这也是我近年来一直坚持的读书原则:重读

可只是读书没有输出的话,就谈不上多大的收获,只有把书读熟了之后有计划地输出才算完整地读完一本书。你若不知道如何有效输出的话,我就用一个例子简单说明。

韦海生:少买点书,你读不了那么多

比如你读完了小说《遥远的救世主》,就去网上找30-50篇书评来看,把自己的读后感和别人的书评对比,看自己有哪些地方理解不够深,或者压根就没有想到的。

读完这些书评,你对这本小说的理解更深了,接下来就开始动手写与之相关的文章。

 

你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写,不管是爱情、友情还是亲情,也不管是商业,还是为人处世,你都有话题可写。因为你已经对这本书相当熟悉了,还有了自己的看法,想写什么都写得出来。

写作时你可能联想到更多,补充了书本之外的许多知识,也让你把其他读熟的书联系起来,辅助你更清楚地表达某一个话题。

写作让你对一本书的理解更深入了,也悟到了许多在读书时没有明白的道理,当别人提到这本书时,你自然比对方懂得更多,也能大言不惭地说:「这个我懂!」

 

一般如此读书和输出,一本书大概需要花费一周时间,相当于读两遍书,看几十篇书评,写3-5篇文章。

一年下来你用这种方法读书和输出,可能只读了50多本左右,却写了一两百篇文章,足以让你脱胎换骨了。而这几十本书,值得你多读几遍。

因此,把一本书多读几遍,甚至一二十遍,是多读书的一种,它不是堆积数量的多读书,而是花在一本书上的时间更多,也是一种多读书。

 

当你意识到了自己读不了那么多书,就少买点新书。我所坚持的「少买书,多读书」,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

1、推书网发布的文章《韦海生:少买点书,你读不了那么多》为推书网注册网友“推书小编”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推书网文章《韦海生:少买点书,你读不了那么多》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推书网一直无私为图书馆转载发布活动及资讯动态。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推书网不承担责任。

4、本文转载链接:https://tuibook.com/duihua/21462.html

(0)
上一篇 2024-02-21 15:08
下一篇 2024-02-21 15:12

相关推荐

  • 偷师马伯庸的写作秘诀,你也能写出爆款

    从《长安十二时辰》到《长安的荔枝》,再到《太白金星有点烦》,马伯庸爆款频出,他的作品既有精彩的故事情节,又有复杂的人性探究,还能用古人的故事来展现当代人的心理和行为困境,引发当代人的共鸣,戳中时下的痛点。当然,这一切都是他常年坚持不懈写作的成果,他的写作方法也许对你而言,有借鉴的意义。 01、不要等万事俱备再开始写 很多人觉得自己的写作技巧还不够娴熟,故事构思还不够成熟,或者担心自己的作品不够完美,于是迟迟不肯动笔。 其实我们不需要等待完美的时机来开始写作。先完成,再完美。意味着我们要采取行动,勇敢…

    2024-02-27
    00602
  • 什么是基本藏书/basic collection/?

    来源节选于《中国大百科全书 第三版 图书馆学》 图书馆根据各自的性质、任务和读者需求,在规划和建设图书馆藏书时确定的馆藏基础部分。又称基本馆藏。 基本藏书以社会生产的文献为选择、采集对象,主要用于实现图书馆的基本功能,满足读者文化阅读的基本需求。具有综合性、基础性、实用性和相对稳定性的特点,利用率较高。 基本藏书是图书馆馆藏体系中的主体部分,如: 公共图书馆要满足社会大众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学习教育、科学普及、文化娱乐等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其基本藏书应对信息资源有多层面、多方位、多角度的覆盖; 高校…

    2024-12-11
    00298
  • 精细化、品牌化、体系化——江西财经大学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图书馆推荐的共读“一本书”阅读活动激励了众多读者的参与热情,借阅率大幅提升,对大学生选择阅读书目、制定阅读计划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例如:近三年《国富论》高居借阅排行榜首,各种版本供不应求,电子图书下载量激增,借阅量共计798次,其次是《四世同堂》,借阅量达到796次,排名第三的是《边城》,借阅量达到776次。读者在品味经典中塑造健康人格,在阅读中提高审美品味,锻炼理解力、逻辑力等思维能力。2023年2月,我馆获畅想之星2022“畅想·畅读”年度评选全国第一。今后我馆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全民阅读大会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强阅读引领,涵育阅读风尚,推动全民阅读扩大覆盖、提升品质、增强实效,以书香中国建设促进文化强国建设,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注入强大精神力量。

    2023-02-23 文化对话
    0071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