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海生:少买点书,你读不了那么多

韦海生:少买点书,你读不了那么多

有一位书友说,他读了我的文章,就把我推荐的书都买了。我说谢谢你的信任,可是不用买那么书,按需购买就好了。

我还给了他一个建议:「少买书,少买书,多读书,多读书!」

一般重要的事情需要说三遍,我不确定对他是否有用,就只说了两遍。

我说的少买书,是建议他少囤一些书,因为他读不了那么多,用选书买书的时间来读书,而不是只顾着买买买。

以前我也经常买书,一般看到好书都想买,担心再不买就成绝版书,以后很难买到了。

过了一两年有些书真的绝版了,于是我就把同一本书多买的两本放在孔网去卖,赚了三五倍,甚至更高。

比如一本《形式综合论》卖了一百二;一本《唐代行书技法四十例》卖了三百……

你看,我成了倒卖图书的贩子了,以这样的目的买书囤书不太好,后来就不卖了。而我担心的某一本书错过了以后买不到,真是杞人忧天。

过了一两年真想读那本书了,我总有办法买到的,大不了多花一点钱,用不着提前多买书,只要够读就行。当然,只为了藏书、不读书,就另当别论了。

虽然多买几本书花不了几个钱,尤其在电商平台促销时,买10本书只需一两百,正常人家都买得起,但如此囤书又有什么意义呢?

如果少买一点书,就可以把时间放在手边少数的精品书上,把一本好书多读几遍总是不会错的。

 

我现在买书基本上是根据阅读需求去买的。

倘若不是我真的想读的书,只是为了以后有可能读到才买,我一般不会买,更不会为了凑单买多余的书。

如果有阅读的必要,我就毫不犹豫地买下来,不管多少钱。实际上单本书再贵也不过两三百块钱,相当于别人一餐饭钱而已。

在每个月的月初,我都提前列出当月的书单,把要读的书准备好,书架上没有的话就买回来。

在买书时,我只买接下来要读到的那一本,即使凑单购买更省钱,算下来买两本书比买一本书还划算,也不会多买。我可不想像以前一样为了贪这个便宜,到处找凑单的书,浪费了大把时间。

 

自从我告诉自己要少买书,多读书之后,买书的冲动就少了许多,尤其在想买一本书时,就这样想:「这本书真的比我书架上的另一本好吗?」

一般情况下答案是否定的,这便打断了我买新书的念头。即使是一本好书却不是急需的,也不买。因此,好书加急需,是我买书与否的参考。

那么选书买书节省下来的时间就是多读书了。读了这么多年书,我发现好书真的不太多,而有些书值得多读几遍,不买新书也不闹书荒,至少我知道自己读不了那么多新书,还是少买为好。

 

因为我一直都相信,把一本书读五遍比读五本新书一遍,收获更大,这也是我近年来一直坚持的读书原则:重读

可只是读书没有输出的话,就谈不上多大的收获,只有把书读熟了之后有计划地输出才算完整地读完一本书。你若不知道如何有效输出的话,我就用一个例子简单说明。

韦海生:少买点书,你读不了那么多

比如你读完了小说《遥远的救世主》,就去网上找30-50篇书评来看,把自己的读后感和别人的书评对比,看自己有哪些地方理解不够深,或者压根就没有想到的。

读完这些书评,你对这本小说的理解更深了,接下来就开始动手写与之相关的文章。

 

你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写,不管是爱情、友情还是亲情,也不管是商业,还是为人处世,你都有话题可写。因为你已经对这本书相当熟悉了,还有了自己的看法,想写什么都写得出来。

写作时你可能联想到更多,补充了书本之外的许多知识,也让你把其他读熟的书联系起来,辅助你更清楚地表达某一个话题。

写作让你对一本书的理解更深入了,也悟到了许多在读书时没有明白的道理,当别人提到这本书时,你自然比对方懂得更多,也能大言不惭地说:「这个我懂!」

 

一般如此读书和输出,一本书大概需要花费一周时间,相当于读两遍书,看几十篇书评,写3-5篇文章。

一年下来你用这种方法读书和输出,可能只读了50多本左右,却写了一两百篇文章,足以让你脱胎换骨了。而这几十本书,值得你多读几遍。

因此,把一本书多读几遍,甚至一二十遍,是多读书的一种,它不是堆积数量的多读书,而是花在一本书上的时间更多,也是一种多读书。

 

当你意识到了自己读不了那么多书,就少买点新书。我所坚持的「少买书,多读书」,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

1、推书网发布的文章《韦海生:少买点书,你读不了那么多》为推书网注册网友“推书小编”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推书网文章《韦海生:少买点书,你读不了那么多》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推书网一直无私为图书馆转载发布活动及资讯动态。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推书网不承担责任。

4、本文转载链接:https://tuibook.com/duihua/21462.html

(0)
上一篇 2024-02-21 15:08
下一篇 2024-02-21 15:12

相关推荐

  • 锐意创新 实现农村公共图书馆服务一体化——以安徽省金寨县图书馆县域总分馆建设为例

    本文节选自《基层图书馆建设与服务创新》第三部分 案例:基层图书馆建设与服务创新案例研究。 公共图书馆肩负着传播文化知识,传递科学信息,提升公民素质,丰富城乡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社会职能。建立健全公共文化体系,公共图书馆是其中重要的核心部分。2013年,安徽省启动了农村公共图书馆服务一体化建设试点,金寨县位列其中。在试点工作中,金寨县依据本地实际,锐意创新,高起点、高标准地推进县域总分馆建设,拓宽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手段,盘活农家书屋,基本实现“繁荣、共享、惠普、均等”的县、乡、村服务一体化村公共图书馆体系…

    2024-09-23
    00851
  • 新的一年,不想跟孩子生气,就读读这8句话

    网上曾经做过一份关于中国父母焦虑状况的调查。 结果显示,60%的父母表示自己有育儿焦虑: 有的焦虑孩子不好好学习,有的担心孩子性格有缺陷,有的发愁孩子没有特长....... 焦虑来焦虑去,自己每天活得疲惫不堪不说,孩子也过得很压抑。 很认同《家庭的觉醒》中的一句话:“当作为父母的我们一步步地摒除自己的焦虑时,我们的孩子也会相应地一步步朝着正确的方向迈进。” 与其整天发愁怎么改变孩子,不如改变自己的养育模式。 新的一年,不妨给自己立下这8句宣言,学习做情绪稳定、心态松弛的家长。 01、我敢于重新定义孩子的成功,少以成…

    2024-02-18 文化对话
    00385
  • 关于省属地方本科院校数字资源建设的思考

    解答本校用户关于“图书馆数据库少,不能满足需要”(见文末附文)之后,颇为感慨,促使我进一步思考省属地方本科院校数字资源建设问题。 我的角色是所在馆参考咨询部负责人,具体做数字资源建设、学科服务工作多年。可以说我经常需要解答类似“图书馆数据库少,不能满足需要”的问题,提问者有所不同,有可能是本科生、研究生,也有可能是教师、二级学院领导或职能部门领导,我需要根据不同的对象给出较为可取的(或者说合理的)答复。 我自身多年的观察与思考,有一个“大印象”:正常情况下,国内各高校数字资源经费的投入水平与其在主流大…

    2024-06-08
    00479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