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图书馆里待久了,头脑也会被书籍所熏陶,引发一场场天马行空的想象。
写下第一篇文章时,大概率是在一个宁静的夜晚。只有夜晚,人才最得闲,灯火通明的图书馆内一片寂静,四周无人抬头,皆在伏案奋笔疾书。只有一个人格格不入地仰头畅想未来,比如能否成为一个作家。
尤其刚读完一本食之无味的书,或不认同作者观点,自己越发自信。眼高手低,这个自小就被定义为贬义词的成语在此时发挥了重要作用。写么?坐了这么久,看了这多书,不写点什么难道不也是在虚度光阴吗?
那就拿起笔写写。我思故无在。要把所思所想写下来,别人读到了才能感知到我的存在。一旦迈入哲学之地,寻求生命的意义,写作就成了必然途径。语言虽概括不了思想的全部,但它仍旧是当下最有效最直接表达思想的方式。
一篇篇地写,写什么?写读后感,写观后感,写每一天能引发思考的小事,写景物,写一片落叶,写一场雨,写一条鱼,写无聊,写天气,写死亡,写小草,写高楼上的月亮,写不想早起的清晨,写大汗淋漓的球赛,没有什么不能写的,这才是精彩生活的原本模样。
过往时光真是可惜,大把的浪费,没有选择用文字第一时间记录下来。笔是可以尽情穿梭时空的东西,无比神奇,可以将记忆翻个底朝天,再与当下结合,重新落在纸上,化作永恒的记忆。
永恒?这不正是每一位作家所追求的最核心的东西么?我虽不知名家写作的内核是什么,但我确信那一定是接近永恒的东西。
转瞬即逝的事物在世间太多了。物以稀为贵,多了就显不出分量,人人都有的东西难以引起重视,生命也不除外,一群健康的人生活久了,没有人会主动思考死亡。大家都这么健康,我怎么会死呢?
写作就不同了。它把人从日常中摘了出来,若要追问意义,就不得不思考死亡,讨论爱恨,看待冷暖,而且必须要做出解答,一个令自己信服也能使读者信服的答案。
写作这么难,写出点名头岂不是更难,的确,少有人鼓励后辈去当个作家,毕竟这貌似都不是一个职业,更别提养家糊口了。但就建设精神世界而言,一辈子活得精彩才是最重要的事情,一部高质量作品正是人的眼界和足迹的双重印证。
每一部作品后面都站着一个活生生的人,他会说话,他有喜怒哀乐,那些隐晦的小心思统统呈现在此,这就是文字的力量,可以原汁原味地保留下一个人的思想。
讲一个好故事,写一篇好文章,阐释一个好问题,殚精竭虑,苦思冥想,膏油继晷,时而被折磨到失眠,时而也会被惊醒,起身急忙找纸笔,抓住如游鱼般湿滑的灵感。
这皆是写作带来的改变。生活突然有了风,时而缓缓而吹,不寒不燥,时而狂风不止,飞沙走石。天地间,看到什么,自己说了不算,但是留下什么,自己和纸笔都说了算。
作者简介
李哲,九五后,山东滨州人,硕士,高中教师,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滨州作协会员,作品散见于《山东商报》《滨州日报》《烟台日报》《金陵晚报》《泰山晚报》《德州晚报》《盐城晚报》《鲁北晚报》等。
1、推书网发布的文章《李哲:坐在图书馆里面》为推书网注册网友“推书小编”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推书网文章《李哲:坐在图书馆里面》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推书网一直无私为图书馆转载发布活动及资讯动态。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推书网不承担责任。
4、本文转载链接:https://tuibook.com/duihua/214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