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系统从“管理系统”到“服务平台”的发展逻辑

图书馆系统从“管理系统”到“服务平台”的发展逻辑

随着云原生技术的不断成熟,在互联网经济的带动下,软件正向着以订阅、租用、共享和会员制等为特征的互联网商业模式演化。我个人每年花在各种软件或会员上的钱少说也得一千多块。

软件商业模式的变化,与软件运行模式由本地部署向云服务模式转变紧密相关。本地化部署意味着图书馆和软件商都要付出巨大的成本和工作量,不经济、效率低、难以规模化都是本地部署软件无法回避的硬伤。而云服务模式则为转变软件商业模式提供了便利,通过互联网提供服务将成为软件的普遍形态。

金蝶、用友等大型软件企业早已将ERP软件管理模式转变为云服务模式。金蝶中国助理总裁、战略合作联盟部总经理王建伟指出了软件服务模式转变的必然趋势:“2014年,我们砸掉了电脑打破传统的办公模式,砸掉了服务器打破传统的ERP(企业资源计划)软件管理模式,发布了今天的金蝶云。在2017年金蝶连ERP都砸掉了,就是要告诉大家‘软件是过去,云才是未来’。”

新一代图书馆系统同样在转变运行模式和商业模式,其中的关键即云服务。图书馆界很早就主张采用云服务方式部署管理系统。陶宇认为本地部署的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存在成本高昂、功能弱化、维护困难等瓶颈问题,而基于云计算的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具有完全的B/S结构、支持浮动许可证及复杂性降低等特点,在解决上述问题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Alma、FOLIO和图星均为云原生图书馆平台,Alma将书目数据、业务数据和读者数据等储存在全球8个数据中心。实际上,国外很多图书馆所使用的系统都采用托管服务或云部署,而且这一趋势已经持续了十多年。

新一代图书馆系统也远不止部署方式的改变,杨新涯总结了新一代图书馆系统的三大特征,即整合纸质资源和数字资源的文献元数据管理、保持PC和移动端一致性的服务门户、以互联网思维建立图书馆服务联盟。通过提取新一代图书馆系统在形式、功能、内涵上的特征,可以总结出“系统”转变为“平台”的发展特点:将云服务、软件和图书馆服务相结合,将系统、数据和服务向云端转移,实现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的平台化及互联网化,服务商向图书馆输出全方面的服务,图书馆传统的采购软件模式转变为采购服务模式。

除了软件发展模式的变化,上一代图书馆系统还存在与其他系统关联性低、系统功能与实际需要匹配度不高等问题,在业务层面已无法满足图书馆发展的需要,已经明显不适用于新的环境。另外,图书馆的转型发展也是促使图书馆系统向“服务平台”转变的重要因素。

由“管理系统”转变为“服务平台”体现的是新一代图书馆系统发展理念的变化,意味着图书馆系统底层逻辑和建设模式的根本性改变,即由过去主要面向资源和业务的封闭式集成系统模式,转变为面向服务的基于互联网的开放式平台模式,包括微服务架构的应用扩展模式、多租户的业务托管模式、不间断业务的系统迭代方式、基于Web的操作方式、开放API的服务整合与扩展方式以及适应不同类型终端访问的特性等。这为业界提供统一的系统解决方案、组建基于互联网的开放联盟、实现系统及数据的共建共享,从而转变整个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模式提供了技术层面的可行性。

图书馆系统从“管理系统”到“服务平台”的发展逻辑

1、推书网发布的文章《图书馆系统从“管理系统”到“服务平台”的发展逻辑》为推书网注册网友“推书小编”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推书网文章《图书馆系统从“管理系统”到“服务平台”的发展逻辑》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推书网一直无私为图书馆转载发布活动及资讯动态。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推书网不承担责任。

4、本文转载链接:https://tuibook.com/duihua/22196.html

(0)
上一篇 2024-03-10 11:53
下一篇 2024-03-10 20:10

相关推荐

  • 闲话图情期刊论文写作与投稿

      2024年国庆期间,将原本参与征文稿件修改,通过在线投稿系统投递至《图书馆**》,历经“初审—复审—外审—主编终审”等审稿环节,最终未能避免被退稿的悲催命运,后辗转投稿至几家图情期刊,皆在终审阶段折戟沉沙。   退稿通知 ***作者: 很遗憾,您的来稿《****》(稿号:***)经有关外审专家及编辑部审阅研究,未能予以采用。请从本刊网站查询审稿情况。本刊网址:*** 谢谢您对本刊的信任和大力支持!欢迎继续向本刊投稿! 祝您工作、学习、生活愉快!   12月中旬将…

    2025-02-08
    00305
  • 魏红帅:以多元化的挖掘培养方式、创新的“阅读推广人+”战略和完善的激励保障机制,打造出独具特色的阅读推广体系

    ——语出2024年10月e线图情专访《魏红帅:打造大运河畔的智慧殿堂》 人物简介 魏红帅,北京市通州区图书馆党支部书记、馆长,北京图书馆协会理事。参与编纂《北京通州历史舆图》《波光云影绘通州》《百年通图风华正茂》《百年通图相伴前行》《北京通州历史文献辑录稿》等书。曾荣获全国少年儿童阅读年系列活动先进工作者、第八批北京市市民学习之星、北京市公共图书馆文化志愿者服务总队先进工作者、北京市优秀文化志愿者、“首都文化和旅游紫禁杯”先进个人、首都图书馆百位阅读推广人等称号。 以下内容节选自e线图情专访《魏…

    2024-11-19
    00617
  • 推荐两个极容易被忽视的当代作家

      按照主流的现当代文学的划分,1949年作为现当代文学分水岭。 那么,1949年之后,中国的当代文坛,也可以说是群星灿烂,从归来的作家,到崛起的先锋派,从朦胧诗到第三代诗人,可以说,仅仅从数量上来看,作家和诗人的数量也可以说是灿若星河。 因此,有作家会被忽视,或者不为人知,也是常有之事,毕竟对于普通读者,大部分作家可能都是陌生人。 当然,我今天,想要说的两位容易被忽视的作家,是在我的阅读范围内,我觉得在当代文学史,或者文学批评上,也少有提及的作家。   说到中国当代文学史,…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