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系统从“管理系统”到“服务平台”的发展逻辑

图书馆系统从“管理系统”到“服务平台”的发展逻辑

随着云原生技术的不断成熟,在互联网经济的带动下,软件正向着以订阅、租用、共享和会员制等为特征的互联网商业模式演化。我个人每年花在各种软件或会员上的钱少说也得一千多块。

软件商业模式的变化,与软件运行模式由本地部署向云服务模式转变紧密相关。本地化部署意味着图书馆和软件商都要付出巨大的成本和工作量,不经济、效率低、难以规模化都是本地部署软件无法回避的硬伤。而云服务模式则为转变软件商业模式提供了便利,通过互联网提供服务将成为软件的普遍形态。

金蝶、用友等大型软件企业早已将ERP软件管理模式转变为云服务模式。金蝶中国助理总裁、战略合作联盟部总经理王建伟指出了软件服务模式转变的必然趋势:“2014年,我们砸掉了电脑打破传统的办公模式,砸掉了服务器打破传统的ERP(企业资源计划)软件管理模式,发布了今天的金蝶云。在2017年金蝶连ERP都砸掉了,就是要告诉大家‘软件是过去,云才是未来’。”

新一代图书馆系统同样在转变运行模式和商业模式,其中的关键即云服务。图书馆界很早就主张采用云服务方式部署管理系统。陶宇认为本地部署的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存在成本高昂、功能弱化、维护困难等瓶颈问题,而基于云计算的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具有完全的B/S结构、支持浮动许可证及复杂性降低等特点,在解决上述问题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Alma、FOLIO和图星均为云原生图书馆平台,Alma将书目数据、业务数据和读者数据等储存在全球8个数据中心。实际上,国外很多图书馆所使用的系统都采用托管服务或云部署,而且这一趋势已经持续了十多年。

新一代图书馆系统也远不止部署方式的改变,杨新涯总结了新一代图书馆系统的三大特征,即整合纸质资源和数字资源的文献元数据管理、保持PC和移动端一致性的服务门户、以互联网思维建立图书馆服务联盟。通过提取新一代图书馆系统在形式、功能、内涵上的特征,可以总结出“系统”转变为“平台”的发展特点:将云服务、软件和图书馆服务相结合,将系统、数据和服务向云端转移,实现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的平台化及互联网化,服务商向图书馆输出全方面的服务,图书馆传统的采购软件模式转变为采购服务模式。

除了软件发展模式的变化,上一代图书馆系统还存在与其他系统关联性低、系统功能与实际需要匹配度不高等问题,在业务层面已无法满足图书馆发展的需要,已经明显不适用于新的环境。另外,图书馆的转型发展也是促使图书馆系统向“服务平台”转变的重要因素。

由“管理系统”转变为“服务平台”体现的是新一代图书馆系统发展理念的变化,意味着图书馆系统底层逻辑和建设模式的根本性改变,即由过去主要面向资源和业务的封闭式集成系统模式,转变为面向服务的基于互联网的开放式平台模式,包括微服务架构的应用扩展模式、多租户的业务托管模式、不间断业务的系统迭代方式、基于Web的操作方式、开放API的服务整合与扩展方式以及适应不同类型终端访问的特性等。这为业界提供统一的系统解决方案、组建基于互联网的开放联盟、实现系统及数据的共建共享,从而转变整个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模式提供了技术层面的可行性。

图书馆系统从“管理系统”到“服务平台”的发展逻辑

1、推书网发布的文章《图书馆系统从“管理系统”到“服务平台”的发展逻辑》为推书网注册网友“推书小编”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推书网文章《图书馆系统从“管理系统”到“服务平台”的发展逻辑》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推书网一直无私为图书馆转载发布活动及资讯动态。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推书网不承担责任。

4、本文转载链接:https://tuibook.com/duihua/22196.html

(0)
上一篇 2024-03-10 11:53
下一篇 2024-03-10 20:10

相关推荐

  • 四大青楼女子之首,如何成为文人墨客们的白月光?

    以前的女子很喜欢成为文人墨客的灵感缪斯,现在的女生们可就现实多了。为什么要成就别人?自己也只有这一辈子,成就自己都来不及呢。 这大概是一种进步吧,是女性自我意识觉醒?从上帝视角来看,这其中有没有损失、错过一些什么? 困惑中……… 你愿意成为苏小小吗?愿意成为波伏娃吗? 所谓交,不过是浮云;所谓情,不过是流水。 她一生放荡不羁爱自由,文人墨客爱慕她1500年。 她是中国四大名妓之首。李师师,陈圆圆都要屈居她的身后。她的名字,叫苏小小。 她豆蔻年华便名动一方,奈何红颜薄命,20岁左右便香消玉殒。一千多年来,无数文…

    2023-09-02 文化对话
    00390
  • 金波的艺术清单:怀着一颗童心去生活

    近日,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金波先生做客央视文艺频道《我的艺术清单》栏目,与主持人朱迅畅谈自己的创作与艺术生活。在访谈中,金波先生与主持人从儿时童谣讲到文学创作,从童年游戏讲到挚友亲朋,金波先生带着他那颗不泯的童心,为我们打开2024年的第一张艺术清单。 文学启蒙:童年歌谣的深情对话 童谣是母亲给孩子最早的心灵滋养和抚慰,是儿童最早学习母语、亲近母语的范本。一首首童谣的吟诵引起了金波先生的回忆:“妈妈用乡音给我朗诵‘拉萝萝,扯萝萝,收了麦子蒸馍馍。蒸个灰的,放在盔里,蒸个白的,揣在怀里’。”金波满怀情感地说道…

    2024-01-23 文化对话
    00513
  • 金庸诞辰百年 专访沈西城、吴思远: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读者

    沈西城,原名叶关琦,香港作家,香港《武侠世界》杂志社前社长,出版有《旧日沧桑》《西城忆往》《西城纪事》等著作。他曾为金庸的《明报》写稿,但并未在《明报》工作。与金庸见面次数虽不多,他但直呼查先生看人准,因为金庸曾说:“小叶坐不定的,不适合做编辑工作,但写东西还是可以的。” 因家在《明报》附近,沈西城经常与金庸的《明报》同事聊天,得知了不少金庸轶事,细节非常丰富。后成书名为《金庸往事》,篇幅虽不长,但还是有不少有趣的故事。沈西城说,如果读者觉得他这本书薄就对了,说明大家觉得有意思,还想继续看。再者,…

    2024-03-09 文化对话
    00393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