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甲:关于图书馆、教育、学习的思考

图谋按:2024年3月9日,“电子资源大数据联盟”微信群讨论话题,有关图书馆、教育、学习。张甲先生说:“一直在这里潜伏,因为很久不写程序了。看见大家讨论教育,学习等相关话题,在飞机上 睡不着,也来掺和几句。”,张甲先生好像是首次参与交流,见解深刻,特此予以梳理。

国内的教育因为过去批判杜威实用主义教育,到现在还是沿用苏联模式,重理轻文。应式因素多于创新培养。背离了教育的初衷。对学习的理解也出了问题。更看不懂图书馆的变化。所以国内很多 专家已经无法理解AI技术出现的意义,把语料库的建设等同于数据库,还试图用管理去规范AI的发展。

杜威的知行教育观的核心是教育与生活一体,在生活实践中学习发展知识,甚至说小孩玩也是学习的一部分。学习无处不在,可以是聊天,也可以是在树底下发呆.天马行空。知识的产生从来都是 跳跃性的,比如地心引力,相对论。知识的产生又与人类的情感相关,这点是AI永远无法超跃人类的原因。AI的发展拼命朝艺术领域拓展,朝哲学境界靠拢,就是试图突破情感的天限。但是不会成功。 科学是通过知识获得解放,艺术是通过解放获得知识。所以AI是无法在艺术上取代人类的。如果我们在哲学层次上看待教育和学习问题就能理解。

图书馆可以变成大学学习中心的一部分,也可以理解公共图书馆会出现像北欧那种集生活场景的图书馆空间。知识的学习和产生是超出书本的,思想活动才是,不幸的是思想活动发生在任何场合和 时间,图书馆想要继续保持知识活动的相关性就必须改造空间以适应人类的学习行为。

王爱国评论:张甲老师前面说的我都非常赞同,不过对AI能力的估计上,我个人看法是不可低估的,AI是人在使用的,因此带有思想和情感的作品是可以在人参与的情况下由AI产生的,这几日纷纷出现的生成式AI角色保持功能和长token的支持,在使用者精心的导演下,AI提供出来的东西大概很难继续被认为是生硬和无逻辑的了。也许咱们现在看到的美剧剧情已经掺杂了AI生成的剧本,后续会有更多无法辨别的视频音乐绘画出现。

张甲简介:张甲(Foster Zhang)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图书馆长兼首席工程师,国际图联图书馆建筑与设备专委会常委。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学士,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可莱仁大学图书情报学院硕士,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信息管理学院博士课程。曾任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图书馆馆长,曾在上海科技大学、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美国斯坦福大学图书馆等机构工作近30年,对利用图书馆空间和学习科技提升高校教研水平有丰富的经验。(信息来源:中国科讯.张甲:服务科学技术创新的图书馆空间建设.https://www.shushang2003.com/detail.asp?id=371)

1、推书网发布的文章《张甲:关于图书馆、教育、学习的思考》为推书网注册网友“圕人堂LibChat”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推书网文章《张甲:关于图书馆、教育、学习的思考》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推书网一直无私为图书馆转载发布活动及资讯动态。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推书网不承担责任。

4、本文转载链接:https://tuibook.com/duihua/22077.html

(0)
上一篇 2024-03-09 22:20
下一篇 2024-03-09 23:15

相关推荐

  • 边读边写边思考,在《先生馔》里品银丝牛肉

    ​壹 忙着心无旁骛地阅读、写作和散(跑)步,生怕分散的注意力和情绪影响了这种自恰。如此,每天大约需要十个小时。它们分割、占据了我日常的绝大部分时间。 我的阅读分为手机阅读和纸质书阅读。我不知道你们看手机主要看什么,我在手机上也是看字,很少看视频和图片。看的字主要是感兴趣的最新文章和微信公众号。如周晓枫、自由的茨冈和一两个文学公众号。因为我目的明确,兴趣单一,相当于上山打猎或采摘浆果,觉得这些收获能给我带来身心享受和生命营养。 偶尔看一两个国外电影,是那些年为杂志写影评留下的习惯。《繁花》我是像毛…

    2024-01-23
    00545
  • 老舍:怎样读小说

    文|老舍 写一本小说不容易,读一本小说也不容易。平常人读小说,往往以为既是“小”说,必无关宏旨,所以就随便一看,看完了顺手一扔,有无心得,全不过问。这个态度,据我看来,是不大对的。光是浪费了光阴么?我们要这样去读小说,何不去玩玩球,练练武术,倒还有益于身体呀?再说,小说之所以能够存在,并不是完全因为它“小”而易读,可供消遣。反之,它之所以能够存在,正因为它有它特具的作用,不是别的书籍所能替代的。 化学不能代替心理学,物理学不能代替历史;同样的,别的任何书籍也都不能代替小说。小说是讲人生经验的。我…

    2024-10-10
    00510
  • 时代的植物性与动物性:韩江的写作与全球症候

    张箭飞 方旭东 韩尚蓉 邢亚南 蒋林珊 夏彦国 宗婷 近日,借202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韩江的写作为由头,来自中国、美国、韩国、日本研究与求学的跨学科学者与艺术策展人,在一场圆桌会议中共同讨论了时代的植物性、动物性与全球症候。本次圆桌讨论由华东师范大学文明互鉴研究中心、全球学术平台“全球研究论坛”、法与交叉学科国际学会主办,由学术与文化公众号“谓无名”、“二湘空间”合办。本次活动策划是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的陈丹丹教授,她也是“全球研究论坛”的创始人与“法与交叉学科国际学会”的发起人。 参加圆桌讨论…

    2025-02-13 文化对话
    00318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