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图书馆职业前景的思考

关于图书馆职业前景的思考

2023年4月22日吴建中先生在《肩负起职业自信与自强的责任》博文中说:“虽然这些年来很多人对这一职业不看好,但我是始终如一的。这条路还会继续走下去,我要做的不仅是学问探索,而且还要肩负起职业自信与自强的责任。”(引自:吴建中.肩负起职业自信与自强的责任.https://blog.sina.com.cn/s/blog_53586b810102z85f.html,2023-04-2209:58:45)吴先生用行动“肩负起职业自信与自强的责任”影响了许多人。2025年2月7日圕人堂微信公众号推文《吴建中:图书馆是一门有前途的职业》(https://mp.weixin.qq.com/s/iSDXxSWH9JM9rSuPxO5GdA)引发了较为热烈的反响,目前阅读9023次,留言26条。留言具有较高的“情绪价值”,部分较为激进的留言我没有公开。总的来说,留言对图书馆职业前景持较为忧虑甚至焦虑的态度。

图谋自身作为图书馆职业的从业人员之一,同时是“圕人堂服务体系”的运维者,所见所闻所感或许较为“立体”。毋庸讳言,受到种种冲击,图书馆职业前景确实需要引起重视。近期,圕人堂群内有成员“江江小蚂蚁”分享了 一个20秒视频。大意是:大数据、AI、云计算、元宇宙、大模型等一众武林高手联手赋能虚弱不堪的图书馆,似乎获得了新生,意味深长。算是幽默与讽刺类搞笑视频,引发部分成员的共鸣,如“太真实了,不知道最后会怎么样?”“有才”“图书馆能接住这‘泼天富贵’么”“现在元宇宙还有多少热度?”……

我曾花了较多时间和精力做高校图书馆专业馆员职业能力研究。2020年至今这几年,越来越感觉到我曾倾心尽力的研究与探讨是多么的脆弱与苍白。我自身算是较为努力,甚至有几分“拼命”在努力提升自身的职业能力,学以致用。比如DeepSeek一火,我投入了一个多月时间进行学习、体验,尚在稀里糊涂的状态之中,首款通用智能体Manus神器已神乎其神,火遍全网。实践中,我依然在做具体而微的服务工作。比如花了较多精力解答国家图书馆馆际互借服务咨询。馆际互借服务的作用 “以复制或借阅等方式为本馆读者索取和提供文献”,此项服务是有前提条件的:首先是需要“遵守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其次是需要与国家图书馆签订有合作协议,并承担相关费用。我校与国家图书馆之间没有这方面的合作。随着数字化、智慧化的迅速推进,馆际互借模式受到很大冲击,很大比例资源有着更为便捷的获取途径。借助本校的资源与服务,比如读秀学术搜索、Cadal资源与服务等可以解决大部分需求。解答基础上,我还对个别用户进行了“一对一辅导”,意在提供更为精准的服务。

图情博士毕业生同我表达“现在都比较卷,图情就业形势也不是很好”“图书馆在学校里仍然不是特别受重视,给的资源也相对较少”。我说:“图情就业大致行情,我有所了解。不少高校馆本身是缺人,有的甚至可以说是严重缺人,但学校有学校的综合考量。”

浏览到两篇微信推文。其一,《大学图书馆的“畸形发展”》认为“在‘优绩主义’‘内卷风潮’等的影响下,现在各个大学的图书馆不约而同地出现了一种‘异化’现象:图书馆不再是同学们徜徉书海的地方,而是成了一个安静做题的地方。图书馆,越来越像是‘大型自习室’了。”其二,《赋能之声,激励变革:推动图书馆职业多样性》,美国图书馆协会与盖洛普公司联合发布,通过定性研究与数据分析,系统探讨了图书馆职业在多样性、公平性与包容性领域的现状、挑战与未来。我阅读之后是有所触动的,在此不展开(详见延伸阅读)。

图书馆数智化、智慧化建设对馆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馆员需要在数字信息意识、技术应用能力、数据安全保护、服务模式转变等方面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同时需要图书馆提供相应的培训和支持,以应对数智化转型带来的挑战。数智化转型既是挑战也是机遇,馆员需以技术为工具,以用户为中心,在服务创新中重新定义自身价值。图书馆管理层则需从制度、资源、文化多维度为馆员提供支持,共同构建“人机协同”的智慧服务生态。思考未来的同时,需要更多的立足当前的实际。新鞋子还没有缝好以前,先别急着把旧鞋子扔掉。否则,打败自己的不是天真,是“无鞋”,尴尬不?粗浅思考,权且视作“抛砖引玉”。

 

延伸阅读:

(1)世界的王小乐.大学图书馆的“畸形发展”.https://mp.weixin.qq.com/s/Bk9VBGNVTzErc7l--nb1og

(摘录部分内容)

在“优绩主义”“内卷风潮”等的影响下,现在各个大学的图书馆不约而同地出现了一种“异化”现象:图书馆不再是同学们徜徉书海的地方,而是成了一个安静做题的地方。图书馆,越来越像是“大型自习室”了。

图书馆是无生命的,其“异化”现象,归根结底,是来自“我们”使用方式的变化。

我们更加看重成绩、证书这些显性的、能够“证明”自己的东西,以及一些功利性的目标;“优绩主义”和“内卷”的压力让大家不敢轻易“浪费”时间在看似与成绩提升无关的事情上。

我们害怕落后于他人,只能拼命地刷题、备考,以获得那一点点的竞争优势。

在这种环境下,纯粹的阅读变得奢侈,那些真正享受阅读、渴望从书籍中汲取养分的同学,反而成为了“不合群”的异类。

因而,现在的我们,把更多精力放在能直接带来实际收益的备考上。

而读书,是一种“慢工出细活”“润物细无声”的事儿。读书带给我们的,不在于提升所谓的“成绩”,而是扎实我们为人的底蕴与内涵,给予我们多元拓展与深度滋养。

大学之大,在于有“大学问”。“大学问”的直接体现,便是大学丰富的藏书。大学,本应是思想碰撞、文化交融的学术殿堂,图书馆作为知识的宝库,本应是学生们探索世界、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场所,可如今却被狭隘的功利主义、优绩主义所局限。

 

(2)教图报刊.赋能之声,激励变革:推动图书馆职业多样性.https://mp.weixin.qq.com/s/Mbzt_cSbtCGa_rxEJIMn4g(摘录部分内容)

2月27日,美国图书馆协会(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简称ALA)与盖洛普公司联合发布了一份名为《赋能之声,激励变革:推动图书馆职业多样性》的报告,该报告通过定性研究与数据分析,系统探讨了图书馆职业在多样性、公平性与包容性(Diversity, Equity and Inclusion,简称DEI)领域的现状、挑战与未来。

主要结论:

复杂的多样性,对图书馆从业者 “多样性”的定义远超性别等标签,需关注交叉身份(如社会经济地位、神经多样性、残障群体等);

职业认知与教育短板,公众对图书馆员角色的刻板印象(如“仅管理书籍”)降低职业吸引力。加强基础教育阶段宣传、与学校合作推广职业路径至关重要;

导师制度至关重要,建立更广泛、更强大的导师网络,可以帮助图书馆员应对职业发展中的挑战,尤其是帮助少数群体应对系统性障碍(如资源获取、职场文化适应等);

职场文化与领导力重塑,营造积极的工作氛围并提供管理培训,有助于优化入职体验,促进包容性文化建设,并推动图书馆内部的文化变革;

制度性支持的必要性,图书馆员需要来自直属领导和机构领导层的支持,以确保其职业发展顺利进行;

薪酬与职业发展挂钩,在评估人才留任策略时,必须将职业发展机会和薪酬待遇纳入考量范围;

微观与宏观策略并行,未来的多样性发展举措应同时关注微观和宏观层面。微观层面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依靠个人和地方性图书馆的支持,宏观层面则依赖自上而下的模式,以获得更多组织和机构层面的支持。

解决方案:

(1)ALA主导

开展职场文化、多样性现状、职业发展机会差距等数据的系统性追踪;

将包容性领导力纳入职业发展必修内容;

基于数据识别需求,针对性扩大学术奖学金与残障馆员支持项目;

建立跨区域导师数据库,连接资深馆员与新兴从业者,重点帮扶之前被边缘化的群体。

(2)地方图书馆实践

提供管理与文化培训;

制定职业发展规划并提高透明度;

通过教育合作伙伴关系,强化图书馆职业人才储备。

(3)公众与读者参与

开展行业范围的职业认知和教育宣传活动;

设立图书馆大使,促进社区合作。

原文链接:https://www.ala.org/news/2025/02/american-library-association-and-gallup-release-new-diversity-study

 

 

关于图书馆职业前景的思考

 

 

 

编辑:图谋

封面及文内配图为圕人堂成员hanna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微信公众号圕人堂LibChat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圕人堂QQ群(群号:311173426)

为图书馆及图书馆学相关人员交流群

 

关于图书馆职业前景的思考

1、推书网发布的文章《关于图书馆职业前景的思考》为推书网注册网友“圕人堂LibChat”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推书网文章《关于图书馆职业前景的思考》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推书网一直无私为图书馆转载发布活动及资讯动态。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推书网不承担责任。

4、本文转载链接:https://tuibook.com/duihua/53925.html

(0)
上一篇 2025-03-09 14:08
下一篇 2025-03-09 14:57

相关推荐

  • ​钱锺书:所有炫耀,都是因为内心自卑

    俗人并不反对风雅的,他们崇拜风雅,模仿风雅,自以为风雅。 ——钱锺书 找遍了化学书,在炭气、氧气以至于氯气之外,你看不到俗气的。这是比任何气体更稀淡、更微茫,超出于五官感觉之上的一种气体,只有在文艺里和社交里才能碰见。文艺里和社交里还有许多旁的气也是化学所不谈的,例如寒酸气、泥土气。 不过,这许多气都没有俗气那样难捉摸:因为它们本身虽然是超越感觉的,它们的名字却是藉感觉中的事物来比方着,象征着;每一个比喻或象征都无形中包含一个类比推理,所以,顾名思义,你还有线索可求。 说到酸气,你立刻联想着山西或镇…

    2024-01-08 文化对话
    00110
  • 说话是技术,甚至是艺术

    6月9日,我将《读书杂感》(https://mp.weixin.qq.com/s/1TfO3Sg4-oQM9ljPwcDB3g)分享进圕人堂群。成员扬抄说:“群主真是高产!”我做了“引伸式”回应。图谋作为“群辅”角色,有些出产算是“工作需要”。主要目的是维持“圕人堂服务体系”最低限度运转。我做的一些工作,层次较为肤浅,多属于流水账式、絮叨式。其中一个原因是,试图作为暖场秀、垫场秀,抛转引玉。若干文字,原本是期待推动议题式交流,促进交流与分享,增强参与者及旁观者的获得感、成就感。当前受到的制约比较多,效果不尽人意。有些话题,真的是“如今明白人不多,明白了说…

    2024-06-11
    00254
  • 李金芳:我国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发展回顾与探讨(附原文下载)

    李金芳 我国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发展回顾与探讨 Review and Discuss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in University Libraries of China [ 摘 要 ]我国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大致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20 世纪 80 年代文献检索与利用方法课,明确了高校图书馆教育职能定位和文献检索课的方法课定位;20 世纪 90 年代文献检索与利用科学方法课,呈现出科学方法课的新定位、机检教学的改革与实践及重视教育理论研究的特点;21 世纪初期信息素养教育具有了国际化的研究视野和本土化教学实践探索的特点,成为高…

    2025-01-13
    00197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