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慧:创客空间友好性对用户创新行为的影响机制

创客空间友好性对用户创新行为的影响机制*

The Influence Mechanism of Maker Space Friendliness on User InnovationBehavior

作者简介

郭慧,硕士,内蒙古艺术学院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为图书馆建设。


摘  要:文章基于对感知理论、情感事件理论的梳理,构建创客空间友好性与用户创新行为的关系假设模型,并以实证调研法检验创客空间友好性不同维度对用户创新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友好型的创客空间可以促进用户创新行为,用户的友好体验、创新情绪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这一研究结论,对图书馆优化创客空间物质保障、提升软服务水平、加强社群文化建设、注重用户体验感知、鼓励创客创新分享,进而创设友好型创客空间,促进用户创新行为,具有启示意义。

 

关键词:创客空间友好性;图书馆;用户创新行为;友好体验;创新情绪


创客(Maker)被定义为那些勇于创新且能将创意付诸实践的人群;创客空间,指集聚了大量创客的场所[1]1。创客空间是一个兼具学习交流、创新实验、创意孵化等多维属性的空间,是创客们施展才华的舞台,同时,其还承担着技术民主化功能,是科技普及的重要媒介[2]。目前,我国较为知名的创客空间有上海图书馆“创·新空间”、长沙图书馆“新三角”创客空间、成都图书馆“阅创空间”、深圳宝安图书馆“创客e家”等[1]7-11。在创客空间建设与服务中,空间的友好性对创客创新行为具有重要影响,本文试图基于感知理论、情感事件理论探析创客空间友好性与用户创新行为的关系,以期为图书馆构建友好型创客空间、引导创客创新提供理论与实践启示。

1.理论基础

1.1 友好型情景与个体创新行为

在用户创新活动的影响因素中,情景因素备受关注。已有学者从感知理论、情感事件理论等层面阐释了“情景”对个体行为的作用路径。如Weiss等人[3]、王辉等人[4]从感知理论视角提出良好的情景氛围容易激发个体积极性,指出友好的感知体验与积极行为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Fluegge[5]、Hobfoll[6]、黄艳等人[7]则从情感事件理论视角提出,创新情绪作为赋予个人活力、促进个体成长进步的良性心理状态,是促进个体创新的重要能量;具有高水平创新情绪状态的个体,往往拥有丰裕的能力和心理资本,更愿意投身于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因而更易于激发其创新实践。

1.2 影响创客体验的基本空间元素

Barniskis[8]认为创客空间是一种带有鲜明STEM(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Mathematics, 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综合特征的服务空间,其致力于提升用户的创新素质和实践能力。在这一空间内,各类设施、资源等基础物质元素构成了空间的物理要素;各种规章、创新活动以及智力支持构成了空间的软服务机制;创客社群与人际关系与用户归属感有着紧密关联。三者共同对创客的空间体验、创新意愿产生影响。

1.3 用户创新实践的支持要素

郑彤彤[9]认为用户创新的动力来自内部和外部两个层面。从内部来看,用户创新行为受到自身需求、个人特征、创新能力等三个方面的影响,越是具有创新需求、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开展创新实践的可能性就越大;从外部来看,用户创新亦受到环境、组织氛围等因素的影响。王红丽、李建昌[10]通过社会认知理论,研究了创新情绪、信任环境对用户创新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良好的预期、信任的环境能够有效促进用户创新。钱坤[11]通过构建社群支持、主管支持和环境支持对用户知识共享意愿、创新意愿的影响模型,指出创新氛围显著影响用户的主观规范,而用户主观规范又显著影响其创新意愿与创新行为。

2.研究假设

2.1 创客空间友好性与用户创新行为的关系

王蒙、王奕龙[1]69以及Barniskis[8]认为创客空间包括空间场所、文献资源、工具等物质保障要素,管理制度、信息服务等软服务要素以及创客社群等要素,可见,创客空间友好性至少应包括物质保障友好性、软服务友好性与社群友好性三个维度。

(1)创客空间物质保障友好性与用户创新行为的关系。创客空间物质保障友好性,即指创客空间中各类设施、资源等基础物质元素的友好性。学界对于“物质支持能促进创新”的观点基本达成共识,张万茂[12]指出人力、物力、财力等物质支持可促进科技创新;李坚飞、任理[13]则从人与环境匹配的视角实证分析了“环境”在改善知识型员工自我认知、促进其创新行为方面的重要作用,指出环境(物质)保障可以通过优化个体的自我认知促进个体创新行为。因此,本研究提出假设:创客空间中各类设施、资源等基础物质元素的友好性可以促进用户的创新行为。

H1a:创客空间物质保障友好性正向影响用户创新行为。

(2)创客空间软服务友好性与用户创新行为的关系。软服务是指那些无形且不可分离性较高的服务,包括管理制度、信息服务、咨询服务等。顾远东等人[14]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组织支持感对研发人员创新行为具有正向影响;王宏蕾、孙健敏[15]研究发现高绩效工作系统对创新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组织为员工提供技能、知识、激励、自由度等无形性的服务有助于员工达到工作的高绩效。基于上述分析,本研究提出假设:创客空间管理制度规范、信息咨询服务水平、馆员支持力度、创新激励措施等软服务友好性,有助于促进用户的创新行为。

H1b:创客空间软服务友好性正向影响用户创新行为。

(3)创客空间社群友好性与用户创新行为的关系。创客社群是以空间为基础,由热爱创新的人群所组成的社交群体。Tews等人[16]研究指出,社群具有自发性、非正式性的特点,社群关系的友好性能够推动知识和信息的分享,增进彼此间的亲密情感和相互支持,进而促进个体创新行为。杨洁等人[17]研究指出,同伴是工作中最重要的伙伴,其社会性支持有助于提升工作场所乐趣,影响个体创新行为。因此,本研究提出假设:创客空间的社群友好性能够激发用户创新意愿,促进其创新行为。

H1c:创客空间社群友好性正向影响用户创新行为。

2.2 友好体验的中介作用

用户友好体验与空间友好性并非等同关系,但友好型空间可以诱发用户的友好体验[18]。①物质保障友好性往往能够引发用户的正向体验,继而影响其行为态度,提升用户对空间的信赖程度。②软服务是影响用户体验的重要因素,即用户在享受友好服务的情境下,通常更具感观满足感、交互友好感与内心幸福感,因而更愿意开展创新实践。③社群与个体状态有着紧密关系。创客空间用户在参加创新活动、参与社群活动的过程中,其不仅是以个体的名义进行学习与实践,亦是创客群体的集体行为,因而,社群支持与用户的个体感观体验有着紧密联系。综上分析,本研究提出假设:友好体验在创客空间友好性促进用户创新行为的过程中扮演了中介角色。

H2a:友好体验在创客空间物质保障友好性促进用户创新行为的过程中起中介作用。

H2b:友好体验在创客空间软服务友好性促进用户创新行为的过程中起中介作用。

H2c:友好体验在创客空间社群友好性促进用户创新行为的过程中起中介作用。

2.3 创新情绪的中介作用

创新情绪是一种与创新行为相关联的情感状态,影响着用户的个人行为及心理预期[19]。王红丽、李建昌[10]认为积极情绪往往可以强化行为动机,消极情绪则可能削弱行为动机。创新情绪是一种积极情绪,扮演着催化创新行为的角色,即情绪对创新具有重要影响,而在影响个体创新情绪的外部因素中,物质保障、文化氛围是最为重要的因素[20]。因此,本研究提出假设:创新情绪在创客空间友好性促进用户创新行为的过程中扮演了中介角色。

H3a:创新情绪在创客空间物质保障友好性促进用户创新行为的过程中起中介作用。

H3b:创新情绪在创客空间软服务友好性促进用户创新行为的过程中起中介作用。

H3c:创新情绪在创客空间社群友好性促进用户创新行为的过程中起中介作用。

根据以上假设构建的创客空间友好性对用户创新行为的影响机制模型,即本文的研究模型,如图1所示。

郭慧:创客空间友好性对用户创新行为的影响机制

图 1 创客空间友好性对用户创新行为的影响机制模型

3.研究设计

3.1 研究工具

问卷以李克特量表5分法为基础进行标准化测量,1分表示“非常不同意”,5分表示“非常同意”。在正式调研之前,选择部分被调查者进行预调研,获取关于问卷表单的相关建议,并对预调研结果进行探索性因子提取,根据公共因子所解释的总方差、问题载荷系数、变量内部一致性等对问卷进行优化,进而确认最终的问卷内容。最终问卷按照物理空间、软服务、社群、友好体验、创新情绪、创新行为6大因子进行设计,每一个变量分别包含了若干个解释性问题,共计涵盖21个核心问题。①物理空间(因子1)。包括空间环境、工具、基本设施、文献资源4个方面的问题。②软服务(因子2)。包括空间管理制度规范、信息咨询服务水平、馆员支持力度、创新激励措施、自由度5个方面的问题。③社群(因子3)。根据Mcdowell[21]开发的同事社交量表,主要包括社群知识与信息分享、同伴情感与相互支持、社群乐趣3个方面的问题。④友好体验(因子4)。包括感观体验、交互体验、情感体验3个方面的问题。⑤创新情绪(因子5)。包括创新兴趣、创新信心2个方面的问题。⑥创新行为(因子6)。根据Scott[22]设计的创新行为量表,主要包括创新自我效能感、创新积极性、创新能力水平、创新行为绩效4个方面的问题。

3.2 数据获取

2023年4月4日—6月30日,利用问卷星平台,共收集到477份问卷。为了提升调研数据的可靠性,对调研过程进行了样本控制,即通过电话回访确认部分问卷对象是否实际参与过创客空间活动,以确保问卷内容与样本情况相符合。通过样本控制、剔除不合规的问卷之后,有效问卷为363份,有效样本回收率为76.1%。

3.3 研究对象描述

调研对象性别分布较为均衡,男性、女性分别占52.6%(191人)和47.4%(172人);从学历看,专科以下学历(包括在校中小学生)占比最高,为43.0%(156人),本、专科学历(包括在校大学生)占比为37.5%(136人),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为19.6%(71人);从年龄看,35 岁以下的人群占比达到74.1%(269人),可以看出年轻人走进创客空间的积极性较高;从研究对象的职业来看,在校学生占比为43.8%(159人),企事业单位员工与公务员等占比为40.5%(147人),其他(包括个体工商户、私营业主、退休人员、自由职业、待业人员等)占比为15.7%(57人)

4.结果分析

从表1可知,各变量均值分布在3.562 1—3.872 1,标准差分布在0.482 0—0.836 1。6个变量之间均呈现显著的正相关性(p<0.01),相关系数分布在0.198—0.702。表明变量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适合开展进一步的研究。

表1 描述性统计分析与相关系数

郭慧:创客空间友好性对用户创新行为的影响机制

注:*为p<0.01,表明变量之间呈现显著的正相关性。

4.1 直接效应模型和中介模型拟合结果

运用Mplus 7.0构建包含控制变量和直接效应变量的结构方程模型,以检验创客空间物质保障友好性、软服务友好性、社群友好性对用户创新行为的直接影响。结果显示,x2=1 156.24,df=465,x2/df=2.486,CFI=0.907,TLI=0.905,RMSEA=0.064,SRMR=0.069,表明直接效应模型拟合效果良好。

对中介效应的检验,同样运用Mplus 7.0构建从空间友好性到友好体验、创新情绪,再到用户创新行为的完全中介模型。结果显示,x2=1 625.831,df=649,x2/df=2.505,CFI=0.913,TLI=0.907,RMSEA=0.063,SRMR=0.072,表明中介模型的拟合效果良好。

4.2 直接效应检验

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直接效应各变量之间的路径系数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创客空间物质保障友好性对用户创新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β=0.267,p< 0.001),假设H1a得到验证;软服务友好性对用户创新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β=0.189,p< 0.001),假设H1b得到验证;社群友好性对用户创新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β=0.362,p< 0.001),假设H1c得到验证。

4.3 双中介效应检验

中介效应的结构路径如表2所示,各变量之间的标准化路径均呈现显著的正向效应,即友好体验和创新情绪在创客空间友好性对用户创新行为的影响机制中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假设H2a、H2b、H2c、H3a、H3b、H3c均得到初步验证。

表 2 中介效应检验

郭慧:创客空间友好性对用户创新行为的影响机制

注:**为p<0.001,表明标准化路径呈显著正向相关。

为进一步研究友好体验和创新情绪中介效应的量化程度,参考Preacher等人[23]的方法,通过Mplus7.0 进行中介效应的Bootstrapping检验,从而获得具体的中介效应值及其置信区间。友好体验在创客空间物质保障友好性、软服务友好性、社群友好性影响用户创新行为中的效应值分别为0.095、0.139、0.072,其95%的置信区间均为正值,表明中介效应显著,H2a、H2b、H2c得到进一步验证;创新情绪在创客空间物质保障友好性、软服务友好性、社群友好性影响用户创新行为中的效应值分别为0.125、0.009、0.023,其95%的置信区间均为正值,表明中介效应显著,H3a、H3b、H3c得到进一步验证。

5.结论与启示

5.1 研究结论

5.1.1 创客空间友好性对用户创新行为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第一,创客空间物质保障友好性对用户创新行为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①创客空间提供的先进设备与资源是用户进行创新活动的基础。这些设备与资源包括3D打印机、激光切割机、数控机床、高速网络、电力供应、安全设施、文献等,能够帮助用户将创意转化为实物。例如,产品设计师可以通过3D打印机制作出复杂的模型,而无须依赖传统的加工方法。这些设备与资源的存在不仅降低了创新的门槛,还可大大缩短从设计到成品的时间,从而缩短创新周期。②开放式、灵活多变的空间配置有利于打破传统思维的束缚,促进不同领域、不同背景的用户相互交流和碰撞思想。这种跨界的交流往往能够产生新的创意和灵感,推动用户的创新行为。③舒适宜人的环境氛围也是促进创新行为的重要因素。良好的通风、充足的光线、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等条件能够为用户创造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有利于用户保持愉悦的心情和高效的工作状态,从而更好地投入到创新活动中去。

第二,创客空间软服务友好性对用户创新行为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①管理制度规范是创客空间运行的基石。完善的管理制度可确保创客空间的有序运行;明确的设备使用规定、安全操作流程以及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等,都是管理制度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规范的存在,使得用户在创新过程中能够有所依循。②信息咨询服务水平直接关系到用户创新的效率和质量。信息咨询服务包括提供最新的技术动态、市场趋势、行业报告,以及专业的图书情报服务、科技查新服务等。通过这些服务,用户能够及时地获取到所需的信息和知识,为其创新活动护航。③馆员支持力度是创客空间软服务中的关键因素。在创客空间中,馆员既是管理者,也是服务提供者,更是创新活动的促进者。馆员的支持不仅体现在对用户需求的及时响应上,更体现在他们能够为用户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上。例如,在用户遇到技术难题时,馆员要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为用户提供解决方案或建议,从而帮助用户克服创新过程中的障碍。

第三,创客空间社群友好性对用户创新行为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①社群内知识与信息的分享,可为用户提供丰富的创新资源和灵感来源。社群之间通过交流、讨论和合作,不仅能够快速获取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最新信息,还能在思维的碰撞中产生新的创意火花。②社群内同伴之间的情感联系和相互支持,可为用户创新提供强大的心理动力。在面对创新过程中的困难和挑战时,来自社群伙伴的鼓励、帮助和反馈,能够增强用户的韧性,促使他们更加勇敢地探索未知领域和尝试新的创新方法。③社群乐趣也是促进用户创新行为的重要因素。一个充满乐趣和活力的社群环境,能够吸引更多用户积极参与其中,并使其在享受创新过程的同时,产生更多具有创造性和实用性的创新成果。

5.1.2 友好体验具有显著的中介作用

研究发现,在创客空间友好性促进用户创新行为的过程中,友好体验具有显著的中介作用。用户通过创客空间友好性,能够获得身心舒适感、满足感,这种感知是一种积极的主观意识,有利于提升用户体验感,促进其创新行为。①物质保障的友好性能够直接诱发用户的正向情感体验。例如,空间布局的开放性、设施的完善性以及环境的舒适性,都能够提升用户对空间的认同感与信赖度。这种正向体验往往会转化为用户的积极行为态度,促使其在创客空间内更加主动地参与创新活动。②软服务的友好性也是影响用户体验的关键因素。友好、周到的服务不仅能够满足用户的基本需求,更能在情感层面给予用户以关怀、支持。在这种情境下,用户更容易产生感观上的满足感、交互上的友好感以及内心的幸福感。这些积极情感体验将进一步激发用户的创新热情,促使其在创客空间内开展更加多样化和深层次的创新实践。③社群支持的友好性同样不容忽视。创客空间用户参与创新活动和社群互动的过程,不仅是个体行为的体现,更是创客群体集体智慧的展现。因此,社群内的支持与鼓励对用户的个体感观体验具有重要影响。一个友好、互助的社群环境能够让用户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进而提升其创新行为的频率和质量。

5.1.3 创新情绪具有显著的中介作用

在创客空间友好性促进用户创新行为的过程中,创新情绪具有显著的中介作用。创新情绪是一种深层次的个体情感反应,这种情绪不仅影响着个体的认知过程,还对其行为决策产生深远影响。创客空间舒适的环境、规范的管理制度、良好的社群交流等,有助于用户建立起对创新活动的积极心理预期。在这种预期下,用户的创新能动性得到增强,他们更加愿意主动探索、尝试和解决问题。一方面,友好的创客空间能提升用户的创新信心(自我效能感),使他们在面对挑战时更加坚韧不拔。另一方面,一个充满活力和创意的创客空间,无疑能激发用户的创新兴趣,使他们从中获得乐趣和满足感。友好型创客空间通过塑造用户的积极情绪,可以促进其创新行为的产生和持续——这种情绪的中介作用不容忽视。因为它揭示了环境因素通过影响个体情感,进而作用于个体行为选择的逻辑路径。因此,在设计和运营创客空间时,应充分考虑如何营造友好氛围,以激发和维持用户的创新情绪,从而有效推动其创新行为的发展。

5.2 对图书馆创客空间建设的启示

5.2.1 加强创客空间管理创新

第一,优化物质保障。①在空间功能分区方面,要在把握资源优势的基础上最大程度满足用户需求。美国费耶特维尔公共图书馆不仅设置了实物制造主题的非凡实验室、数字制作主题的创作实验室,还针对儿童用户数量较多的现实情况,设置了儿童主题的“小小创客空间”。在“小小创客空间”内,儿童用户可以运用橡皮泥、乐高玩具、电脑编程设备、3D打印机等工具,将创意变为“作品”。可以借鉴美国费耶特维尔公共图书馆的做法,基于市场调研,通过合理设置空间功能分区,提升创客空间的友好性。②在创客空间工具配置方面,创客空间要基于自身优势资源、区域文化与定位,为用户匹配最前沿的科技工具。克利夫兰公共图书馆TechCentral创客空间基于城市工业发展的需求,配备许多前沿工业科技工具的做法值得借鉴。③在空间的舒适性方面,创客空间要以人为本,从用户的生理、心理等方面优化空间的物理环境。可以借鉴上海图书馆“创·新空间”的策略,通过构建工具、人、物理空间三位一体的交互机制,提升创客空间物理环境的友好性、舒适性[24]

第二,提升软服务水平。①在管理制度规范方面,应针对创客空间秩序、收费项目、活动品牌建设、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设备操作规范等方面出台相关的制度性文件,以确保用户创新实践的可行性、安全性。②在创客活动品牌建设方面,创客空间要着力打造影响力强、用户参与度高的品牌,以提升服务的有效性。目前,国内外知名的创客空间都有其常态化的创客活动品牌,如长沙图书馆“新三角”创客空间打造了“小小创想家”“创客分享会”“创战计”等用户参与度高、美誉度高的活动品牌。优质品牌活动,有助于提升创客空间的用户黏性。③在专门馆员支持方面,应当匹配专业馆员,确保相关服务能够落地执行。如上海图书馆“创·新空间”通过专门的选拔考试与综合考评,甄选了一批具有学科专业背景,具备服务导航、新技术应用、策划推广等综合能力的创客空间馆员,为用户提供了充分的服务支持[25]

第三,加强社群文化建设。创客空间不仅仅是提供创新工具与资源的实体空间,更是一个致力于激发大众开展知识共享与创新实践的社会空间。图书馆可以加强用户引导和社群宣传,建立起线上、线下的用户社群网络,积极通过官方、非官方的活动组织,吸引更多具有创新潜力、创新意愿的人群参与创新实践,构建“众创”“共享”的社群文化,让社群成为创客空间极具活力的组织细胞。

5.2.2 注重创客用户体验感知

第一,促进创客空间各要素的协同适配,提升创客感观体验友好性。创客空间是一个开放的非线性、非平衡系统,创客感观体验主要源自于空间系统内部各要素与其感观的对接。协同理论认为,子系统的相互作用决定了系统的运作效果。对于创客空间而言,其主体(物理空间)、技术工具、平台等要素,就是对应的子系统。因而,创客空间可以通过非线性的调整协作,动态适配空间要素,以促进空间要素从散乱状态向规则状态调节和演化,进而形成稳定的自组织系统。如美国米德尔顿公共图书馆少儿创客空间通过动态协调空间内部各要素(灯光、色彩、工具、家具、材料等),有效促进了资源配置优化,大大提升了少儿创客的感观体验。

第二,重视用户在创客空间使用、交流过程中的交互体验,提升用户交互感知度。用户交互体验的过程贯穿于空间感知、工具使用、社群分享、馆员沟通、活动开展等诸多环节。例如,可以通过5G网络实现更快速、稳定的网络连接,提供更佳的在线学习和交流体验。深圳宝安图书馆“创客e家”的探索值得推广,该创客空间设置了旨在提升创客交互体验的数工坊、造梦馆,所有用户都可以在这些空间内体验VR(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AI(ArtificialIntelligence,人工智能)等最前沿科技成果带来的人机交互感。

第三,关注创客空间用户的情感体验,强调心理认可度。创客空间不仅应当吸引用户参与空间的活动,还应当对用户成果进行存档、评价和展示,建立用户创新成果管理系统,支持成果在线展示和大众评价,让用户在成果多维展示与评价中获得满足感。

5.2.3 提升创客创新情绪水平

一方面,激发创客创新兴趣。兴趣是集情感、认知和意动的三位一体,兴趣的形成,需要情感、认知和意动三成分的相互作用达到相当稳定的良性状态。兴趣是促进创新的一种稳定的原动力,创客空间应该重视兴趣在促进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并通过多元化的创客活动激发用户的创新兴趣。如长沙图书馆“新三角”创客空间通过一年一届的“创战计”创客大赛,汇集大量创客团队,通过创客之间的竞技与交流,有效激发了创客群体的创新兴趣与创新能动性。

另一方面,激发创客创新信心。用户积极的创新情绪体验越多,其创新的信心就越强,进而在创新过程中,创新构想就越多。如长沙图书馆“新三角”创客空间通过对相关设备、机器使用方式与操作细则的明示,并配备专业技术馆员进行介绍和指导,使得用户对创新行为、创新成果拥有正向预期。同时,对于青少年用户,还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馆员,当创客创新成果未达到预期时,心理咨询馆员会通过心理干预帮助其调整情绪。此外,创客空间应当积极通过社群,鼓励用户参与创新分享,形成创新与分享的示范效应,促使用户的个人情绪形成“创新—分享—创新”的正向闭环。

郭慧:创客空间友好性对用户创新行为的影响机制

欢迎扫码查看原文

 

 

▌*本文刊自《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24年第9期,注释和参考文献略。

编辑/邢修远

校对/王晓琳 郑秀花

审核/屠淑敏

签发/胡海荣

1、推书网发布的文章《郭慧:创客空间友好性对用户创新行为的影响机制》为推书网注册网友“推书小编”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推书网文章《郭慧:创客空间友好性对用户创新行为的影响机制》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推书网一直无私为图书馆转载发布活动及资讯动态。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推书网不承担责任。

4、本文转载链接:https://tuibook.com/duihua/38844.html

(0)
上一篇 2024-10-11 10:36
下一篇 2024-10-11 10:47

相关推荐

  • 推荐两个极容易被忽视的当代作家

      按照主流的现当代文学的划分,1949年作为现当代文学分水岭。 那么,1949年之后,中国的当代文坛,也可以说是群星灿烂,从归来的作家,到崛起的先锋派,从朦胧诗到第三代诗人,可以说,仅仅从数量上来看,作家和诗人的数量也可以说是灿若星河。 因此,有作家会被忽视,或者不为人知,也是常有之事,毕竟对于普通读者,大部分作家可能都是陌生人。 当然,我今天,想要说的两位容易被忽视的作家,是在我的阅读范围内,我觉得在当代文学史,或者文学批评上,也少有提及的作家。   说到中国当代文学史,首推当然是洪子诚的《中国…

  • ​钱锺书:所有炫耀,都是因为内心自卑

    俗人并不反对风雅的,他们崇拜风雅,模仿风雅,自以为风雅。 ——钱锺书 找遍了化学书,在炭气、氧气以至于氯气之外,你看不到俗气的。这是比任何气体更稀淡、更微茫,超出于五官感觉之上的一种气体,只有在文艺里和社交里才能碰见。文艺里和社交里还有许多旁的气也是化学所不谈的,例如寒酸气、泥土气。 不过,这许多气都没有俗气那样难捉摸:因为它们本身虽然是超越感觉的,它们的名字却是藉感觉中的事物来比方着,象征着;每一个比喻或象征都无形中包含一个类比推理,所以,顾名思义,你还有线索可求。 说到酸气,你立刻联想着山西或镇…

    2024-01-08 文化对话
    00118
  • 什么是图书馆藏书/library collection: library holdings/?

    来源节选于《中国大百科全书 第三版 图书馆学》 图书馆收集的各种类型文献资料的总和。简称馆藏、藏书。 馆藏是图书馆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是满足读者需求的根本保证。 馆藏是与一定时期的文献生产和使用方式紧密联系的。 现代图书馆收藏的文献资料包括图书、期刊、报纸、政府出版物、小册子、学位论文、报告、照片、电影片、幻灯片、唱片录音磁带、美术作品、缩微文献、数字资源等。 在这些资料中,虽然图书数量最多,但由于20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期刊以及其他多种形式的非书资料的比重也日益增加。各类型文献资料以不同的方式和载体记…

    2024-12-11
    00322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