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有蔓草:古书读3遍以内基本没用,但常互见

在读第三遍《史记》,而且去年读第二遍的时候发现第一遍读的印象并没有忘完。即便如此,第三遍都已经读到“世家”了,还是不那么好懂,应该说,《史記》一书好懂的地方都在“近代史”部分,即司马迁自撰秦汉史部分。而融化《尚书》《左傳》《大戴礼记》等的篇章常常限于原文既定语言,比较难懂。

我这种读书状态,读三遍的古书仍然没有较好地理解。我就感觉古书读一两遍除了跟别人交谈可以提及自己完整读过,除了新鲜印象,其余真的用途不大。你敢笃定地给学生讲吗?真不敢。至少比较精深难解的部分不敢讲。

虽然如此,古书都要读五遍以上吗?可能时间精力不够做到。实在没有听说几个人五刷十三经+二十四史。而且这些还不包含诸子,不包含《国语》等《史记》以前的史书,作为中文人,这些不包含《楚辞》以来绝大多数集部的书。这样看下去,文学都没法看了。

我在大学时认识读书多的主要是我通过邮件联系的师兄,后来加了QQ,有时候跟他交流几句读书进展。有一次我告诉他,我刚刚读完《汉书》。他对我坚持读原典表示称许,同时得知我读的是白文本,颇为惋惜。告诉我,注本看一遍相当于看了很多书。

这件事是事实,注里面常常旁征博引,你不用去一刷二刷三刷,很多书里面的经典段落都看熟了。比如我明明在看《史記》,却温习了一堆《左傳》甚至《尚书》的内容,还学习了可能一辈子不会看的《大戴礼记》的一些内容。我明明在看《李太白全集》却温习了《史记》的精彩片段,刺激我二刷了《史记》。

最近在读的书主要是小绿皮《史記》,《詩集傳》,又加上《汇评精注资治通鉴》,有时候我自己会有意识地延伸拓展。比如读《史記》涉及季札心许徐君宝剑,归来徐君已殁,挂剑于其墓,我知道老杜写过这个,于是去温习一下《别房太尉墓》。

看《资治通鉴》想起《论语》的句子,再翻开《論語正義》温习一两句;看《资治通鉴》又引“诗”,我再去查阅一下《詩集傳》对应部分,惊讶地发现朱子的注文与《资治通鉴》一段几乎一字不差,可见二者大概率源于同一材料。

今天继续看《资治通鉴》,就看到我前面温习的《漢書·司馬遷傳》以及《古代漢語》文选部分《報任安書》一篇里面还没来得及深入理解的地方,《资治通鉴》这样说:“卫鞅既至秦,因嬖臣景监以求见孝公……”

司马迁在《報任安書》里面这样说:“商鞅因景監見,趙良寒心。”注云:商鞅是靠着秦孝公寵信的宦官景監引見而得官的。趙良,當時秦之賢者。他認爲商鞅得官的方法不當,而且傷王族過甚,曾勸説商鞅引退,商鞅不聽。(后面涉及商鞅变法,重点是前面引見通过宦官)

诸如此类,有可能你第一处见一个事情没有完全搞清楚,但你还会在别的文字里面看见。有时候甚至文字都是一样的。这样读下去,尤其是注本读下去,不知不觉很多原典都读熟了。古书虽然需要反复揣摩才能懂,但也常常“互见”,这种互见既是学者校勘的参考,也是普通人理解文义的参考。有时候大体相同文字不同的字句可以互相印证理解,有时候文字全同相当于一读再读。

这些是我最近的感触。还有很多感想,也许揉到札记里面随手挥洒,也许单独梳理一篇。看情况吧。另外,一位书友建议我把二十四史砍成前四史,或分阶段推进,同时在阅读中加入经部注疏。我跟他说,十三经我只敢想,不敢说。我目前拟在近几年读前四史,甚至二刷,“十三经”里面读《毛詩正義》《論語》《孟子》《春秋左傳正義》,大约就是四经四史

(四经四史的选择必然受我专业的影响。因为中文人看历史和历史人看历史肯定是不同的视角。我看这些关注点在语言文字本身,以及文学性,对于历史地理甚至天文历法,我只能知道多少算多少)

二十四史阅读计划可以看成无知的吹牛,但如无重大工作、学业压力,也尽可能推进下去。四经中间两种,即《论语》《孟子》,不一定看注疏本,大概率先看朱子《四书章句集注》一遍,再看清人《論語正義》。由于在基本古籍里面《孟子》最为生疏,拟再适当购入一种《孟子》注本,欢迎小伙伴们荐书。

 

 

1、推书网发布的文章《野有蔓草:古书读3遍以内基本没用,但常互见》为推书网注册网友“推书小编”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推书网文章《野有蔓草:古书读3遍以内基本没用,但常互见》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推书网一直无私为图书馆转载发布活动及资讯动态。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推书网不承担责任。

4、本文转载链接:https://tuibook.com/shuping/21454.html

(0)
上一篇 2024-02-21 15:01
下一篇 2024-02-21 15:11

相关推荐

  • 沈从文《边城》精彩书评:现想与现实的矛盾

    《边城》展示给读者的是湘西世界和谐的生命形态。《边城》中的一切都是那样纯净自然,展现出一个诗意的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边城》也许是作者努力建构的充满自然人性与牧歌情调的世外桃源。 人性的张扬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现代文明已经渗透进边远偏僻的湘西,作家感到昔日宁静和谐的生活环境与淳朴善良的民风将难以维系。正如他自己所说:“我所能做到的不过是在文学作品中构筑一座供奉人性的小庙而已。”在这部小说里作者塑造了一群闪耀着神性之光的理想人物。这也许是作者对人性美的热着与热爱的表现,作者是极力张扬人性中善的一面的。…

    图书评论 2024-03-21
    00565
  • 地火在地下运行-骄傲之塔:战前世界的肖像,1890-1914精彩书评

    20世纪真正的起始之年无疑是1914年。那年夏天,萨拉热窝的一声枪响引爆了一场世界大战,随后的四年间,7000万人在战场上厮杀,而驱使他们这么做的原因却谁也说不清楚。那是一场荒诞、不必要和非理性的战争,与之前长久以来对人类力量的自信、对理性和不断进步的信念背道而驰,留下无法驱散的幻灭感,促使人们批判、反思并重新评估原有的所有价值,成了通往非理性世界的入口,那个昂扬奋发的19世纪(当然,只是对西方而言如此)自此真正划上了句号。 从某种程度上说,洋洋50万字的《骄傲之塔》都是为了一个由此而来的简单问题:当时那个西…

    图书评论 2024-02-17
    00228
  • 《打火机与公主裙》精彩书评:枪打出头鸟

    朱韵是个“很有特点的普通人”,一出场,她表面中规中矩和和善善,内心却有诸多槽点。刚开始我以为这只是一个喜欢吐槽的属性,看到这章才知道,这是她的不得已,或者说她是以这种吐槽的轻松方式来压抑本性。 朱韵看起来好像很努力,很积极向上,但我觉得她的本质其实是颓靡的。 我们只要稍稍回顾一下就能看出,她所有积极的事情——进基地,写代码,跟项目,或者主动参加比赛——都是在背后有推手的情况,而这推手目前有两个,一个是李峋,一个是刘晓妍。 或者说推手只有一个,那就是李峋和刘晓妍身上那种,能从平庸的人群中跳脱而出的勇气与自…

    图书评论 2024-10-13
    00345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