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省属地方本科院校数字资源建设的思考

关于省属地方本科院校数字资源建设的思考

解答本校用户关于“图书馆数据库少,不能满足需要”(见文末附文)之后,颇为感慨,促使我进一步思考省属地方本科院校数字资源建设问题。

我的角色是所在馆参考咨询部负责人,具体做数字资源建设、学科服务工作多年。可以说我经常需要解答类似“图书馆数据库少,不能满足需要”的问题,提问者有所不同,有可能是本科生、研究生,也有可能是教师、二级学院领导或职能部门领导,我需要根据不同的对象给出较为可取的(或者说合理的)答复。

我自身多年的观察与思考,有一个“大印象”:正常情况下,国内各高校数字资源经费的投入水平与其在主流大学排行榜中的排名“高度拟合”。通俗表达是,好的学校数字资源经费投入力度也是“好的”,数据库是比较丰富的。我国3千多所高校,可以分成许多层级,好的挺好,孬的真孬。数字资源经费投入是存在“数字鸿沟”的。“大印象”似乎是“大道理”,实际是“小常识”。数字资源经费投入情况与数字资源建设水平密切相关,但不能划等号。不见得数字资源经费投入多,数字资源建设水平自然就高,还需要进行绩效评估。这方面我收集过许多数据,有“大数据”(全国或具体省份的数据),也有“小数据”或“微数据”(一个馆的或一个数据库的数据)。数字资源建设水平,倘若“较真”,实际是可以较高低的。

回到“图书馆数据库少,不能满足需要”这个问题,实际上可以说家家图书馆都适用。没有任何一家图书馆的数据库足够多,多到可以满足所有用户的需要。中外文数据库可以说数不胜数,计量方法也是多种多样。条件好的高校,数据库总体来说比较多,有的有数百种甚至更多。对于具体的某一用户,可能只用过其中数种,大部分没用过或不会用。图书馆领域,馆际互借、文献传递、共建共享等方式通常作为有益的、必要的补充而存在。具体到我自身所在高校遇到的这个问题,从我的视角,也很好理解。因为学校这些年在积极进取、“步步高升”,申硕、申大、申博……硕士点不断增设,招生规模越来越大,引进的新教师越来越多(很大比例是“好学校”毕业的),需求自然会是“水涨船高”。需求向“双一流”建设高校看齐,但是数字资源经费投入慢半拍、甚至慢N拍。需要结合自身实际,采取应对策略,少花钱多做事,且必须得注意边界,避免卷入侵权纠纷。

多年的工作实践,自认为“多年来,图书馆方面在想方设法为我校教学科研提供文献保障,可以较好地满足需求。”。“图书馆数据库少”与“不能满足需要”并不能划等号。我举一个例子,所在学校购买的中国知网系列数据库,该平台其中有一个“子库”或者说界面“外文期刊导航”(https://scholar.cnki.net/journal/search),其介绍为“收录国际期刊7.3万余种,覆盖JCR期刊的 94%,Scopus期刊的 80%,文献数量超过1亿条。期刊资源分为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医学、农业科学、社会科学、人文学科、哲学等七大专辑。读者可查阅每本期刊的概况(刊名、刊号、出版周期、创刊年/收录年限、出版社/合作商、学科主题、出版地、语种等),并进入文献页面获取题录摘要信息。部分文章提供参考文献引文信息。期刊最早回溯至1665年。”获取文献的方式有多种。许多文献有DOI(数字对象标识符),这相当于是文献的唯一标识符(身份证)。比如某篇文献的doi:10.1016/j.tele.2022.101841。检索后知道,该文献的更多信息,比如来源为“Elsevier期刊”,还可以了解“基本信息”“摘要”“关键词”“核心评价”“研究要点”“相关文献”等信息。这些信息实际可以帮助解决许多问题(或着说“满足需求”),比如虽然本校没有购买SSCI数据库,但通过这样的检索可以了解这是一篇SSCI收录的论文。本校有ScienceDirect数据库使用权,校园网IP范围内可以直接下载全文。假如没有,可以尝试借助文献传递服务获取。此外,有些数据库是很专业的数据库,有了还得掌握使用方法才可能达到“满足需要”的目的。

我与不少同行有不同程度的交流与探讨,我的感知是:受到诸多制约,省属地方本科院校数字资源建设做起来相对更辛苦,操心的事情更多。“双一流”建设高校通常分工较细,各司其责,相对较为“清爽”。“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大大小小数据库繁琐的采购程序需要“一丝不苟”。近年,积极响应用户需求,我们积极遴选优质中外文数字资源试用,试用的种数及估价比我们正式购买的种数及经费要多,背后要做大量工作。然而,“工作成效”可谓鲜为人知。期待本文的“絮叨”,有助于增进了解,更好地促进相关工作开展。

附:关于“图书馆数据库少,不能满足需要”的解答

问:图书馆数据库少,不能满足需要。

答:数字资源建设受到诸多制约(比如经费投入),相比江苏省本科院校确实有待进一步加强投入。多年来,图书馆方面在想方设法为我校教学科研提供文献保障,可以较好地满足需求。

我校购置了中外文数字资源20余种,包括中国知网、万方数据、读秀、学习通(移动图书馆)、畅想之星电子书、新东方多媒体学习库、软件通、ScienceDirect数据库、IEL数据库等,涉及图书、期刊、学位论文等各种文献类型,全年全天候为全校师生服务。

我们在努力做4方面的工作:一是抓好已购数字资源的宣传推广(重视其输入与产出);二是积极宣传推广各层面(国家层面、教育部层面、省教育厅层面等)共建共享资源;三是遴选优质中外文试用数字资源作为我校资源与服务有益的补充;四是收集与整理优质网络免费资源,并予以多途径宣传推广。

文献传递服务,中文类资源,我校购买的资源与服务,可以较好地满足需求。外文类资源,我校有SciecneDirect数据库、IEL数据库、Springer数据库、Ebsco-host数据库,自有资源满足不了的需求,我校提供两种正规的辅助途径:

(1)读秀学术搜索文献传递服务。读秀学术搜索(https://www.duxiu.com/)文献传递服务是一项很有帮助的服务。获取文献的电子邮箱,建议填QQ邮箱(因为其它邮箱,有可能邮件系统设置了自动拦截)。可以根据检索获得文献的DOI信息,借助读秀学术搜索的“外文搜索”(百链云图书馆),文献传递方式获取全文。

(2)万方数据“国内外文献保障系统”。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机构账号登录使用,校园网IP范围内直接访问,校园网IP范围外可使用机构账号访问。机构账号、密码均为:* 。合同期内(2024年6月1日至2025年5月31日)有效。该账号包含国内外文献保障系统使用权限,原文传递功能。登录网址:http://www.wanfangdata.com.cn/ 。 可访问资源包括:中国学术期刊、中国学位论文、中国学术会议、中外专利、中外成果、中外标准文献、中国地方志、中国法律法规等数据库。该机构账号不限并发用户、不限IP。仅限我校师生使用,请勿传与外人。“国内外文献保障系统”原文传递平峰期15分钟左右,高峰期2小时以内响应。

数字资源使用指南.略

数字资源使用指南.略 “H5电子杂志”版,点击链接后可阅读,且适合各类屏幕大小的手机,平板等,欢迎体验!

延伸阅读:

问:我校数字资源建设大致处于什么样的位置?

答:2022 年 54 所本科院校馆电子资源购置经费 39,852.15 万元,其中中文数据库为12002.50 万元,外文数据库为 27849.65 万元,电子资源购置经费占文献资源购置经费的 67.6%,平均值为 738.00 万元,中位数为 545.20 万元, 标准差为643.45 万元,电子资源购置经费平均值比 2021 年增加 10.5%。南京大学2755.52万元、东南大学2574.23万 元。2022 年本科院校馆电子资源购置经费在 2000 万元以上的有南京大学图书馆、东南大学图书馆 2 所, 1000 万元 到 1999 万元的有 13 所,500 万元到 999 万元的有 14 所,100 万元到 499 万元的有 19 所,100 万以下的有 6 所。(信息来源:《2022年江苏省高等学校图书馆发展报告》(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3.10))

我校数字资源经费实际支出,2022年为389.85万元,2023年为374.99万元,2024年预算为421.12万元。2022年,**工学院563万元,**师范学院460万元,我校389.85万元。(信息来源:2022 年 1208 所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购置费统计表。数据出自教育部高校图书馆事实数据库,为各馆自报,提取截止日为 2023 年 8 月 3 日。)

 

编辑:图谋

封面及文内配图为圕人堂成员biochem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微信公众号圕人堂LibChat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圕人堂QQ群(群号:311173426)

为图书馆及图书馆学相关人员交流群

关于省属地方本科院校数字资源建设的思考

1、推书网发布的文章《关于省属地方本科院校数字资源建设的思考》为推书网注册网友“推书小编”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推书网文章《关于省属地方本科院校数字资源建设的思考》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推书网一直无私为图书馆转载发布活动及资讯动态。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推书网不承担责任。

4、本文转载链接:https://tuibook.com/duihua/27731.html

(0)
上一篇 2024-06-08 10:05
下一篇 2024-06-08 10:11

相关推荐

  • 曹明伦:只需记住那么一点

    有位当编辑的朋友来电话说他“整天瞎忙,无暇读书”。我问:“你难道不是整天都在读书?只不过你读的那些书还没出版罢了。”朋友抱怨说“职业阅读,读了大多也记不住”。于是我宽慰他说“记住那么一点也就够了”,并随口用我所记得的一段箴言作为此番宽慰的根据:“先哲前贤往往也只是灵光乍现,因而记录其真知灼见的文字可能只占其著作的极少部分。明智者读柏拉图或莎士比亚都只读这极少部分,只读先贤真想说的那一部分”(参阅《爱默生集》上卷第70页,三联书店1993年9月)。不过当年记下这段话时我也曾想过,若不通览全书,你何…

    2023-07-10
    00640
  • 许倬云:当今世界的文明危机与转型

      各位读者朋友好,我是许倬云。 这十来年,我们看见世界的变化非常之严重。各种不同的文化背景,造成了不同国家彼此间的许多紧张形势。今天的世界打起仗来不像过去,真要彼此扔核弹,大家一锅熬。所以,我对这方面十分担心。 回头想想,我们三千多年前,就是所谓“轴心时代”,几个古代大的文明都出现一批哲人,他们提出一些有关人类文明的基本立场和方向,使这几个大的文化系统都从根上长出新苗,并延续几千年。中华文明和犹太-基督教传统、波斯传统以及伊斯兰传统(伊斯兰传统是从犹太-基督教传统化身出来的),这三个…

    2023-05-18
    00541
  • 锐意创新 实现农村公共图书馆服务一体化——以安徽省金寨县图书馆县域总分馆建设为例

    本文节选自《基层图书馆建设与服务创新》第三部分 案例:基层图书馆建设与服务创新案例研究。 公共图书馆肩负着传播文化知识,传递科学信息,提升公民素质,丰富城乡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社会职能。建立健全公共文化体系,公共图书馆是其中重要的核心部分。2013年,安徽省启动了农村公共图书馆服务一体化建设试点,金寨县位列其中。在试点工作中,金寨县依据本地实际,锐意创新,高起点、高标准地推进县域总分馆建设,拓宽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手段,盘活农家书屋,基本实现“繁荣、共享、惠普、均等”的县、乡、村服务一体化村公共图书…

    2024-09-23
    00937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