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江涛:图书阅读变得越来越稀少了

佘江涛:图书阅读变得越来越稀少了

佘江涛:图书阅读变得越来越稀少了

本文所探讨的图书阅读是除课本、考试和测评、学习材料以外的阅读。2024年前三季度图书零售市场依然呈现负增长,码洋同比下降0.68%。从实洋来看,2024年前三季度整体图书零售市场实洋同比下降率是2.66%,大于码洋同比下降率,折扣进一步下滑。好在教育类图书近20%的增长和少儿类图书5%的增长掩盖了其他类图书下滑的窘境。

购书量下滑,购书折扣下滑,零售图书越来越难销售,出书的难度和卖书的方法越来越卷。购书量下滑的直接原因是阅读图书的人越来越少,同时阅读量也越来越少。

1.生活、工作、各种技术迭代的速度越来越快,生活的成本、对升迁和提高收入的欲望、适应技术变化的压力在同比增加,阅读图书所需要的时间、精力、安静、专注变得越来越稀缺。当喧嚣和躁动让人精疲力竭的时候,当收支勉强平衡的时候,当适应社会远比自我发展重要的时候,第一个放弃的就是阅读图书。

2.由考试和测评主导的社会,阶层分化的竞争越来越残酷,科层制的台阶越来越坚实、稳固,每一次分化和上行都是考试和测评,阅读图书带来的收益和其支付的成本短期成反比。每个科目都在提高存在感、无序地增加难度、透支时间和精力、扭曲生理和心理,刷题提速、死记硬背、固定联想、囫囵吞枣和其所带来的收益短期绝对成正比。

教育的目的基本上是为了社会分层,手段就是无休止的考试。许多人从此失去了阅读图书的能力,认为图书就是用来考试和测评的;许多人在心理上对阅读图书失去了兴趣,甚至在生理上对阅读图书感到厌倦和恶心。考试和测评一结束,尽头就是图书的寿终正寝,不想再去接触。我是没有受到应试教育损伤的一代,属于另类。

图书阅读似乎只属于三种人:自觉阅读的和被强迫阅读的儿童少年、需要知识—文化—思想—理论—学术的社会精英、在阅读中求得知识精进—自我完善—自由和乐趣的普通读者。可惜这样的人,尤其后两者越来越少了。当图书阅读变得越来越稀少,零售图书的基本面被压缩到少儿图书,图书的营销和销售竞争日益内卷。现在的年轻人是受到应试教育损伤的一代,因此当自己有了孩子后,对他们最初还抱有补偿式教育的幻想,让他们在小学阶段加紧阅读,但在自己、孩子、教师的分数焦虑中很快就放弃了这一幻想,甚至有的年轻人做出了不要孩子的抉择。2017至2023年,中国出生人口已经连续七年下降;2022年和2023年总人口连续两年下降就是最好的佐证。

3.对图书当代和当下价值,以及对未来探索的诉求在上升,不再热衷对传统文本和历史无止境的、过度的解释。当代语言、当代表述方式、当代世界的实践和经验、当代世界的生存和问题、当代人的思考和情感、当代知识—文化—思想—理论—学术变得重要起来。这类图书的供给不足减少了图书阅读的冲动。

4. 阅读变得更结构化,替代了随机阅读和海量阅读。同时,整本书阅读的实际状态体现了人的阅读理性:有些书需要一辈子才能读完,有些书需要一辈子反复读才能读懂或读出新意。阅读的理性化需求也减少了图书阅读的冲动。

5.互联网信息——包括海量数据库、专业数据库、生成式人工智能支撑的各类知识服务、自媒体网文,以及欲罢不能甚至成瘾的海量视频、音频、图像——对图书阅读产生了颠覆性的取代,整体性、结构化的阅读,甚至碎片的、娱乐的阅读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大多数人不需要图书就能及时获得不断更新的知识,满足基本的需要;大多数人不需要图书都能得到各种层次的快乐,满足基本的欲望。一机在手就能无问图书。

6.阅读所需的时间和精力、阅读的成本、阅读的供给、阅读的需求、互联网信息的强大功能,都促发了图书阅读的下滑,并且形成了整体的历史惯性,这一惯性趋势最终可能形成整体的迭代潮流:一代人一旦不阅读图书,就再也形成不了想拿起书的一代人。这也将非常严重地影响零售图书的消费市场。

捍卫图书阅读已刻不容缓,同时必须为这个行为找到充分的理由。这也是我为《读听思写》写了六篇公号推文的原因所在;并且我认为第六篇《有关读听思写最后的话》十分重要,因此我还为它写了一个修订版文章——《〈读听思写〉,我想说的都在这里了》。

佘江涛部分原创和翻译作品

佘江涛:图书阅读变得越来越稀少了

佘江涛:图书阅读变得越来越稀少了

佘江涛:图书阅读变得越来越稀少了

佘江涛:图书阅读变得越来越稀少了

佘江涛:图书阅读变得越来越稀少了

佘江涛:图书阅读变得越来越稀少了

佘江涛:图书阅读变得越来越稀少了

1、推书网发布的文章《佘江涛:图书阅读变得越来越稀少了》为推书网注册网友“推书小编”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推书网文章《佘江涛:图书阅读变得越来越稀少了》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推书网一直无私为图书馆转载发布活动及资讯动态。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推书网不承担责任。

4、本文转载链接:https://tuibook.com/duihua/47107.html

(0)
上一篇 2024-11-30 13:04
下一篇 2024-11-30 13:12

相关推荐

  • 李书宁:高校图书馆精细化科研评价服务研究

    编自:姚兰,张谦,李书宁.数据和需求双重驱动的高校图书馆精细化科研评价服务研究——以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J].大学图书馆学报,2024,42(01):93-99. 《大学图书馆学报》2024年第1期刊发姚兰、张谦、李书宁(通讯作者)《数据和需求双重驱动的高校图书馆精细化科研评价服务研究——以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文章以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介绍了数据和需求双重驱动的精细化科研评价服务实践和取得的创新与突破,梳理了全生命周期科研成果数据管理方案,总结了基于管理决策需求、学科和学院需求、学术研究需求、人才评估需求和社会用户…

    文化对话 2024-03-21
    00216
  • 他走了13年,余华还是很想他

    作者:柳嘟嘟 作为文坛泥石流+头号喜剧人,余华可以有一万种“不正经”。 唯独,对史铁生除外。 前段时间,他跟董宇辉聊《活着》,全程都靠董宇辉输出,他在一旁就只会“嗯嗯嗯,对对对”,再配上认真听讲的姿态和一脸崇拜的表情,你一时很难分清这书到底是谁写的。 但他聊起史铁生的作品,便一本正经,头头是道。 他自己的签书会,不仅眼神缥缈,还灵魂出窍,表情包直击打工人内心。 但同样是签书会,当粉丝拿着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给他签名时,他一秒清醒,恭恭敬敬写上“铁生”,还把自己的名字划掉。 他甚至说,如果书的签名是“史铁生”,…

    2023-10-29 文化对话
    00194
  • 申雅琪:我国高校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订阅转换对策研究

    图谋摘编自:申雅琪,张轶华,郭晶,等.开放获取转换环境下我国高校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订阅转换对策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24,68(21):45-53.DOI:10.13266/j.issn.0252-3116.2024.21.004. 《图书情报工作》 2024年21期刊发 申雅琪,张轶华,郭晶,等《开放获取转换环境下我国高校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订阅转换对策研究》。 我国现有的文献信息资源订阅费用为优惠价格,而全球开放获取在不断发展,我国完成开放获取全面转换需支付高额的转换费用,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面临新的挑战。 从开放获取影响力对比、出版集团的转换政策、高校文…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