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江涛:图书阅读变得越来越稀少了

佘江涛:图书阅读变得越来越稀少了

佘江涛:图书阅读变得越来越稀少了

本文所探讨的图书阅读是除课本、考试和测评、学习材料以外的阅读。2024年前三季度图书零售市场依然呈现负增长,码洋同比下降0.68%。从实洋来看,2024年前三季度整体图书零售市场实洋同比下降率是2.66%,大于码洋同比下降率,折扣进一步下滑。好在教育类图书近20%的增长和少儿类图书5%的增长掩盖了其他类图书下滑的窘境。

购书量下滑,购书折扣下滑,零售图书越来越难销售,出书的难度和卖书的方法越来越卷。购书量下滑的直接原因是阅读图书的人越来越少,同时阅读量也越来越少。

1.生活、工作、各种技术迭代的速度越来越快,生活的成本、对升迁和提高收入的欲望、适应技术变化的压力在同比增加,阅读图书所需要的时间、精力、安静、专注变得越来越稀缺。当喧嚣和躁动让人精疲力竭的时候,当收支勉强平衡的时候,当适应社会远比自我发展重要的时候,第一个放弃的就是阅读图书。

2.由考试和测评主导的社会,阶层分化的竞争越来越残酷,科层制的台阶越来越坚实、稳固,每一次分化和上行都是考试和测评,阅读图书带来的收益和其支付的成本短期成反比。每个科目都在提高存在感、无序地增加难度、透支时间和精力、扭曲生理和心理,刷题提速、死记硬背、固定联想、囫囵吞枣和其所带来的收益短期绝对成正比。

教育的目的基本上是为了社会分层,手段就是无休止的考试。许多人从此失去了阅读图书的能力,认为图书就是用来考试和测评的;许多人在心理上对阅读图书失去了兴趣,甚至在生理上对阅读图书感到厌倦和恶心。考试和测评一结束,尽头就是图书的寿终正寝,不想再去接触。我是没有受到应试教育损伤的一代,属于另类。

图书阅读似乎只属于三种人:自觉阅读的和被强迫阅读的儿童少年、需要知识—文化—思想—理论—学术的社会精英、在阅读中求得知识精进—自我完善—自由和乐趣的普通读者。可惜这样的人,尤其后两者越来越少了。当图书阅读变得越来越稀少,零售图书的基本面被压缩到少儿图书,图书的营销和销售竞争日益内卷。现在的年轻人是受到应试教育损伤的一代,因此当自己有了孩子后,对他们最初还抱有补偿式教育的幻想,让他们在小学阶段加紧阅读,但在自己、孩子、教师的分数焦虑中很快就放弃了这一幻想,甚至有的年轻人做出了不要孩子的抉择。2017至2023年,中国出生人口已经连续七年下降;2022年和2023年总人口连续两年下降就是最好的佐证。

3.对图书当代和当下价值,以及对未来探索的诉求在上升,不再热衷对传统文本和历史无止境的、过度的解释。当代语言、当代表述方式、当代世界的实践和经验、当代世界的生存和问题、当代人的思考和情感、当代知识—文化—思想—理论—学术变得重要起来。这类图书的供给不足减少了图书阅读的冲动。

4. 阅读变得更结构化,替代了随机阅读和海量阅读。同时,整本书阅读的实际状态体现了人的阅读理性:有些书需要一辈子才能读完,有些书需要一辈子反复读才能读懂或读出新意。阅读的理性化需求也减少了图书阅读的冲动。

5.互联网信息——包括海量数据库、专业数据库、生成式人工智能支撑的各类知识服务、自媒体网文,以及欲罢不能甚至成瘾的海量视频、音频、图像——对图书阅读产生了颠覆性的取代,整体性、结构化的阅读,甚至碎片的、娱乐的阅读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大多数人不需要图书就能及时获得不断更新的知识,满足基本的需要;大多数人不需要图书都能得到各种层次的快乐,满足基本的欲望。一机在手就能无问图书。

6.阅读所需的时间和精力、阅读的成本、阅读的供给、阅读的需求、互联网信息的强大功能,都促发了图书阅读的下滑,并且形成了整体的历史惯性,这一惯性趋势最终可能形成整体的迭代潮流:一代人一旦不阅读图书,就再也形成不了想拿起书的一代人。这也将非常严重地影响零售图书的消费市场。

捍卫图书阅读已刻不容缓,同时必须为这个行为找到充分的理由。这也是我为《读听思写》写了六篇公号推文的原因所在;并且我认为第六篇《有关读听思写最后的话》十分重要,因此我还为它写了一个修订版文章——《〈读听思写〉,我想说的都在这里了》。

佘江涛部分原创和翻译作品

佘江涛:图书阅读变得越来越稀少了

佘江涛:图书阅读变得越来越稀少了

佘江涛:图书阅读变得越来越稀少了

佘江涛:图书阅读变得越来越稀少了

佘江涛:图书阅读变得越来越稀少了

佘江涛:图书阅读变得越来越稀少了

佘江涛:图书阅读变得越来越稀少了

1、推书网发布的文章《佘江涛:图书阅读变得越来越稀少了》为推书网注册网友“推书小编”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推书网文章《佘江涛:图书阅读变得越来越稀少了》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推书网一直无私为图书馆转载发布活动及资讯动态。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推书网不承担责任。

4、本文转载链接:https://tuibook.com/duihua/47107.html

(0)
上一篇 2024-11-30 13:04
下一篇 2024-11-30 13:12

相关推荐

  • ​钱锺书:所有炫耀,都是因为内心自卑

    俗人并不反对风雅的,他们崇拜风雅,模仿风雅,自以为风雅。 ——钱锺书 找遍了化学书,在炭气、氧气以至于氯气之外,你看不到俗气的。这是比任何气体更稀淡、更微茫,超出于五官感觉之上的一种气体,只有在文艺里和社交里才能碰见。文艺里和社交里还有许多旁的气也是化学所不谈的,例如寒酸气、泥土气。 不过,这许多气都没有俗气那样难捉摸:因为它们本身虽然是超越感觉的,它们的名字却是藉感觉中的事物来比方着,象征着;每一个比喻或象征都无形中包含一个类比推理,所以,顾名思义,你还有线索可求。 说到酸气,你立刻联想着山西或镇…

    2024-01-08 文化对话
    0064
  • 高校图书馆借阅量下降,爱看书的大学生少了?

    近日,高校图书馆借阅量下降的现象,再次受到关注。 据《半月谈》消息,“近年来特别是近3年,纸质书借阅数据呈断崖式下降趋势,部分学校降至最高峰时的一半甚至1/3。” 浙江某高校图书馆馆长介绍,10年前生均年借阅有7册,现在3册不到。东北某高校图书借阅量2019年为24万多册,2022年仅为8万册。 一项针对2万余名大学生的调查显示,在纸质图书阅读方面,有8.21%的学生全年没有阅读过一本纸质图书,全年阅读为1~5本的占60.26%,只有不到1/3的学生年阅读在5本以上。 爱读书的大学生少了? 部分受访专家和大学生表示,大学生纸质书阅读偏少…

    2024-01-17 文化对话
    0092
  • 人类代言人:浅谈《三体》面壁计划与委托代理问题

    投稿:Carlen 一、《三体》中的面壁计划 (一)面壁计划的提出背景 刘慈欣在《三体》中提出了大胆且饶有趣味的科幻设定:“面壁计划”。 小说中,三体文明封锁了人类的基础科学,并派遣“智子”监控人类社会的一举一动。戏剧性的是,三体人却用透明的思维进行交流,彼此之间毫无秘密可言,使得他们在计谋、伪装和欺骗方面远远落后于人类。   伊文斯(沉默良久):“原来是这样……我的主,当你们面对面交流时,所交流的一切都是真实的,不可能欺骗,不可能撒谎,那你们就不可能进行复杂的战略思维。” 三体文明虽可获知人类社会的所有信息,…

    2024-11-25 文化对话
    00335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