圕人堂文摘
图谋摘编自:Tian, Y., Chen, KH. Emerging landscapes of “alternative-academic” careers in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Evolutionary patterns and prospects in the Chinese context. Humanit Soc Sci Commun 11, 1331 (2024). https://doi.org/10.1057/s41599-024-03821-9 全文获取网址: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9-024-03821-9
Humanit Soc Sci Commun(图谋注:《人文与社会科学通讯》,SSCI、AHCI收录期刊)2024年第11期刊发田野、陈光华《图书馆信息学领域“非传统学术”职业的新兴景象:中国背景下的演变模式与前景 》。该研究使用文本挖掘技术,对2016年至2023年间334家机构的7832个职位发布数据集进行了研究,调查了图书馆信息学领域新兴的学术职业前景。研究结果表明,非传统学术职位广泛分布在学术、文化、政府和商业机构中,在跨学科和应用研究领域中的存在日益增加。研究结果突出了四种不同的功能类型:资源建设、学术服务、情报研究和社会功能。非传统学术角色已逐渐趋向更高的专业化、细分化和协作化,这反映了数字信息环境需求的转变。
非传统学术(Alt-Ac)职业已成为图书馆信息学(LIS)领域的一个显著现象,反映了知识生产和传播格局的转变。非传统学术指的是那些需要或受益于博士培训,但超出传统终身教职轨道的职业道路。这些角色通常涉及将学术专业知识应用于非学术环境,如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政府机构和私营企业。图书馆信息学领域非传统学术职业的兴起有几个因素。首先,从模式1(传统、学科导向)到模式2(新兴、问题导向)知识生产的范式转变重塑了图书馆信息学领域的人才培养和职业生态。其次,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图书馆信息学专业人员创造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要求他们将领域知识与技术专长相结合。第三,图书馆信息学范围的不断拓展,得益于跨学科领域的丰富,奠定了 非传统学术职业在连接学术理论与社会应用方面的关键作用。
中国为研究图书馆信息学领域非传统学术职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独特且充满活力的背景。中国的图书馆信息学博士点数量从2016年的10个增加到2023年的19个,几乎翻了一番,表明博士教育迅速发展。此外,2022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将“图书馆信息学”升级为“信息资源管理”,纳入了11个跨学科二级学科。这一学科重组标志着图书馆信息学教育和研究向更全面、数据驱动的方向转变。随着中国图书馆信息学领域的持续发展和扩张,理解非传统学术职业如何涌现并影响职业格局变得至关重要。
尽管学界对非传统学术职业的关注度日益增加,但当前研究主要集中在影响选择非传统学术路径的个体层面因素,如动机、经历和能力。虽然这些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见解,但缺乏对特定知识生产背景和生态关系中非传统学术现象的全面理解。因此,本研究采用了一种新方法,使用文本挖掘技术分析了2016年至2023年中国图书馆信息学领域大规模非传统学术职位招聘信息数据集。通过结合机器学习和人工编码,我们揭示了不同机构背景下非传统学术职位的格局、特征和演变趋势。
旨在回答以下问题:
中国图书馆信息学领域存在哪些类型的非传统学术职位,它们分布在哪些机构?
非传统学术职位展现了哪些演变趋势,其角色内涵和能力要求有何不同?
非传统学术职位的兴起如何影响学术劳动力市场,并重塑图书馆信息学领域的知识生产范式?
该研究以中国为背景,揭示了图书馆信息学领域非传统学术职位的多样化和演变格局。此外,研究发现了跨九个功能类别的广泛非传统学术角色,这些角色在不同机构背景中分布不均,高等教育机构、研究所和政府机构是主要集中地。纵向分析识别出了显著的演变趋势,包括传统非传统学术职位比例的下降、新兴职位的快速增长、融入整个研究生命周期的研究支持职位的大幅增加、智库研究职位的激增,以及跨学科领域跨界职位的出现。
1928年,芝加哥大学设立了第一个图书馆信息学博士项目,标志着图书馆学的专业化和学术化的开始(芝加哥大学研究生院图书馆学院)。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图书馆信息学博士教育已扩展到包括许多子领域和多学科领域,以代表信息环境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如凯利等人所指出,非传统学术为拥有高级学位的人提供了多样的职业选择,这对图书馆信息学博士来说尤为如此。图书馆信息学作为一个跨学科领域,涵盖了人文和社会科学,以及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方面。这种独特的定位使图书馆信息学博士毕业生能够追求利用他们多样技能组合和知识的非传统学术职业。
非传统学术职位作为学术界和工业界之间的“第三空间”的兴起,对图书馆信息学领域的学术劳动力市场和知识生产范式产生了深远影响。非传统学术专业人员作为连接者和翻译者,为研究注入了应用导向的视角,同时为行业实践提供了理论滋养。这种混合型人才结构挑战了学术和非学术职业之间的传统二分法,呼吁采用更灵活、基于能力的的人才培养和流动方法。非传统学术机会的扩张正在逐渐改变学术劳动力市场的重心,要求重新审视传统的成功指标和职业路径。
为了利用非传统学术的变革潜力,并使图书馆信息学博士教育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就业市场需求,提出了一个多维度的供给侧改革框架:
(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图书馆信息学博士点应采用更具适应性和跨学科的人才发展方法。这包括将项目式学习、产业合作和创业经验融入课程,以培养多功能的技能组合和实际的解决问题能力。
(2)加强可迁移技能培训:除了领域专业知识外,图书馆信息学博士点应优先考虑培养沟通、团队合作、项目管理和数字素养等可迁移技能。通过融入工作坊、研讨会和导师机会,可以帮助学生发展在这些多样非传统学术角色中取得成功所必需的关键能力。
(3)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图书馆信息学博士点与产业合作伙伴之间的紧密合作,对于弥合博士教育与非传统学术职业需求之间的差距至关重要。联合研究项目、实习和共同设计的课程可以为学生提供接触现实世界挑战和专业网络的宝贵机会。
(4)培育有利于非传统学术的生态系统:创建支持非传统学术职业的环境需要多个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努力。图书馆信息学项目应与大学领导层、资助机构和专业协会密切合作,倡导承认和重视非传统学术专业人员贡献的政策和资源。
此外,非传统学术专业人员以其独特的“嵌入式”观点和多学科思维,正在推动图书馆信息学知识生成向更大的开放性、合作性和社会影响力的范式转变。这种转变要求对现有的学科评价体系进行批判性重新审视,超越对论文产出的狭隘关注,采纳更全面、以影响为导向的方法。图书馆信息学学界必须构建一个开放和动态的学术评价新范式,使激励结构与数字时代知识创造和传播的演变性质相契合。
图书馆信息学学界可以通过积极参与非传统学术现象,有效应对数字革命带来的挑战和机遇,从而重申其在知识社会中的相关性和领导地位。然而,必须承认现有研究存在局限性,主要依赖公共机构的招聘广告数据可能导致私营部门,特别是创新型中小企业中的非传统学术职位代表性不足。未来研究可以通过扩大数据收集范围,涵盖更多样化的组织背景来克服这一局限。此外,通过定性调查非传统学术专业人员的实际就业经验和职业轨迹来补充当前方法,可以提供对非传统学术生态系统更深入和全面的理解。随着非传统学术的不断演变,持续的学术探究和基于证据的决策对于理解和塑造其对图书馆信息学教育、研究和实践未来的变革性影响至关重要。
编辑:图谋
封面及文内图为圕人堂成员图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微信公众号圕人堂LibChat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圕人堂QQ群(群号:311173426)
为图书馆及图书馆学相关人员交流群
1、推书网发布的文章《田野:图书馆信息学领域“非传统学术”职业演变模式与前景》为推书网注册网友“圕人堂LibChat”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推书网文章《田野:图书馆信息学领域“非传统学术”职业演变模式与前景》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推书网一直无私为图书馆转载发布活动及资讯动态。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推书网不承担责任。
4、本文转载链接:https://tuibook.com/duihua/506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