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职业精神”讲座整理要点及感悟

2025年4月11日上午10点——12点,程教授在西藏图书馆主讲“图书馆职业精神”,从“爱国”“爱馆”“爱书”“爱人”四个角度进行阐释,分析现状,看的长远。

“图书馆职业精神”讲座整理要点及感悟

图书馆员也通过爱国、爱馆、爱书、爱人这四个维度,来寻找图书馆职业的精神所在:

“图书馆职业精神”讲座整理要点及感悟

作为一个图书馆人的“爱国”体现是以保护文脉火种,以文化传播助力国家发展。

“图书馆职业精神”讲座整理要点及感悟

作为一个图书馆人的“爱馆”的体现要以馆为“家”,营造文明的图书馆环境,图书馆是公平正义保障,要保障民众有六种权利:文化、教育、知识、阅读、平等、自由。

“图书馆职业精神”讲座整理要点及感悟

作为一个图书馆人的“爱书”要体现在知书、读书、懂书、爱书、惜书、悟书,同时也应秉持自由、开放理念,让知识冲破禁锢,保护书让书“沉淀”。

“图书馆职业精神”讲座整理要点及感悟

作为一个图书馆人的“爱人”体现尊重每位读者的人格,遵循人格和机会的平等、共享原则,从而确保每个人都能平等获取知识资源。

“图书馆职业精神”讲座整理要点及感悟

目前有三种教育形式:

第一种是学校教育(从幼儿园开始,经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以学校场所为阵地。

“图书馆职业精神”讲座整理要点及感悟

第二种是在职职业教育,以培训,开会为形式,无固定场所。

“图书馆职业精神”讲座整理要点及感悟

第三种是终身教育,以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艺术馆等为主要阵地。

“图书馆职业精神”讲座整理要点及感悟

什么是人类社会文明的标志?

什么又是中华文明的标志?

什么又是现代社会文明的标志?

“图书馆职业精神”讲座整理要点及感悟

文字是人类社会文明的标志。

图书是中华文明的标志。

图书馆是现代社会文明的标志。

“图书馆职业精神”讲座整理要点及感悟

什么是图书馆员?

图书馆员是人类知识殿堂的守门人和开门人。

是要保存一切有文字的纸片。

 

“图书馆职业精神”讲座整理要点及感悟

 

“图书馆职业精神”讲座整理要点及感悟

中国图书馆职业道德准则

(2002年11月15日)

01.确立职业观念,履行社会职责。

02.适应时代需求,勇于开拓创新。

03.真诚服务读者,文明热情便捷。

04.维护读者权益,保守读者秘密。

05.尊重知识产权,促进信息传播。

06.爱护文献资源,规范职业行为。

07.努力钻研业务,提高专业素养。

08.发扬团队精神,树立职业形象。

09.实践馆际合作,推进资源共享。

10.拓展社会协作,共建社会文明。

1、推书网发布的文章《“图书馆职业精神”讲座整理要点及感悟》为推书网注册网友“推书网”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推书网文章《“图书馆职业精神”讲座整理要点及感悟》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推书网一直无私为图书馆转载发布活动及资讯动态。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推书网不承担责任。

4、本文转载链接:https://tuibook.com/duihua/54952.html

(0)
上一篇 2025-04-12 22:15
下一篇 2025-04-12 22:57

相关推荐

  • 人类代言人:浅谈《三体》面壁计划与委托代理问题

    投稿:Carlen 一、《三体》中的面壁计划 (一)面壁计划的提出背景 刘慈欣在《三体》中提出了大胆且饶有趣味的科幻设定:“面壁计划”。 小说中,三体文明封锁了人类的基础科学,并派遣“智子”监控人类社会的一举一动。戏剧性的是,三体人却用透明的思维进行交流,彼此之间毫无秘密可言,使得他们在计谋、伪装和欺骗方面远远落后于人类。   伊文斯(沉默良久):“原来是这样……我的主,当你们面对面交流时,所交流的一切都是真实的,不可能欺骗,不可能撒谎,那你们就不可能进行复杂的战略思维。” 三体文明虽…

    2024-11-25 文化对话
    001.2K
  • 胡洪侠:图书馆我们去,还是不去?

    欧美的大学图书馆早就在转型之中,香港的大学图书馆也紧跟此潮流纷纷转型。这一转型的核心理念是,大学图书馆从纸质书刊阅览服务,转向数字资源、各式阅读与研讨空间及3D打印等方面的服务。 这直接改变了我们谈论大学图书馆的方式。比如过去我们谈到牛津大学的博德利图书馆,不仅会说其主分馆有藏书700万册,甚至还会提到一个段子:每逢有人问博德利图书馆有多少册图书,图书管理员喜欢用英里来回答:“好吧,书橱排起来大概有120英里长。”据说博德利图书馆的藏书以每年4公里的速度增长,即每年13万册。剑桥大学图书馆也有7…

    2025-10-13
    00123
  • 缺乏资金支持,如何推动开放获取?——乌克兰的案例

    近日,《Quantitative Science Studies》期刊发表了一项名为《乌克兰的开放获取:2012年至2021年的特征和演变》(https://doi.org/10.1162/qss_a_00324)的研究。该研究由德国莱布尼茨信息科学与技术研究所(TIB)与乌克兰基辅国立文化艺术大学联合开展,作者为Nataliia Kaliuzhna和Christian Hauschke。研究展示了乌克兰大学和研究机构的作者在2012至2021年间的开放获取出版情况。 主要发现 研究显示,在20…

    2024-09-12 文化对话
    00387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