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读书幸福感的六个建议

有人觉得读书是一件辛苦的事,

半天读不了几页,

读了后没什么收获,

分享几个小建议,

或许能提升我们的幸福感

提升读书幸福感的六个建议

01.放下手机,沉浸式读书

信息像潮水一样涌来的时代,

读书时,

手机“叮咚”一声,

或是网页上跳出个热点,

注意力就被勾走了。

书看了半天,

啥也没记住。

学会给自己“降噪”,

找个安静角落,

把手机调静音,

跟外界的纷纷扰扰暂时“失联”。

就像筑起一道透明的墙,

让思绪在书的世界里沉淀,

这样才能真正享受读书的乐趣。

02.读多少是够?别贪心

有人觉得读书越多越好,

以数量取胜,

一年不读个上百本,

都不好意思说自己爱读书。

可读书就跟吃饭一样,

讲究个“适量”。

一味追求数量,

囫囵吞枣,读完就忘,

读再多也白搭。

每天能静下心来读上几页,

把里面的道理琢磨透了,

就像吃到嘴里的饭菜,

嚼烂消化了,

能从中收获点对自己有用的东西,

那就足够了,

别贪心,

幸福感就在这“刚刚好”里。

03.平常心,享受纯粹的快乐

不是每个人读完书都能成为学者,

也不是每次阅读都得有深刻的见解。

别给自己太大压力,

非得挖出“惊天动地”的大道理。

看一本小说,

体验人物的喜怒;

读一本诗歌,

读完都忘了它。

允许自己以一个平常人的心态去读,

享受纯粹的阅读快乐,

说不定能发现更多乐趣,

会冒出更多的幸福感。

04.慢下来,读书更有趣

一本好书,

就像一个装满宝藏的秘密花园,

细节就是那些藏在角落里闪闪发光的宝石。

作者精心挑选的一个词,

一段细腻的环境描写,

一个看似不经意的伏笔,

都可能是打开另一个精彩世界的钥匙。

慢下来,

尝试关注一些细节,

也许会别有洞天,

读书就像一场寻宝游戏,

每发现一个,

都能带来满满的惊喜和幸福感。

05.旧书重读,读出新感觉

年岁渐增,历经世事,

再去读以前读过的书,

就像和老朋友重逢,

却发现对方有了新变化。

以前读不懂的地方,

现在可能一下子就明白了;

以前没注意到的细节,

现在看来别有深意。

这种旧书重读带来的新感悟,

就像意外之喜,

让读书的幸福感又增添几分。

06.记录收获,见证小进步

用豆瓣把读过的书记录下来,

用笔记app记录下阅读过程中的小感悟,

或者抄下让你相见恨晚的句子,

哪怕只是一句。

偶尔翻翻这些笔记,

发现它们渐渐丰盈起来,

就像看到自己一步步走过的脚印,

会有一些些成就感、

满足感,

和幸福感。

 

提升读书幸福感的六个建议

1、推书网发布的文章《提升读书幸福感的六个建议》为推书网注册网友“似时与书”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推书网文章《提升读书幸福感的六个建议》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推书网一直无私为图书馆转载发布活动及资讯动态。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推书网不承担责任。

4、本文转载链接:https://tuibook.com/duhougan/51200.html

(0)
上一篇 2025-01-13 10:00
下一篇 2025-01-13 16:30

相关推荐

  •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一 然而对于这本书,最令我赞叹的是作者的写作手法,如果剔除那些哲学课程,本书内容可以说所剩不多了,但作者从一开始就设置了谁是席德这个悬念?引导读者一直读下去,顺道把哲学这门功课也让你收下,欣欣然读到故事靠后部分席德以超出想象的方式出现,直令我大开眼界!(发出这样的感叹是因为读书少,见识浅,不要投来鄙视的眼光,请把我温柔的对待) 顺着作者的思路读了大半本书,当那个谜一样的席德第一次出场的时候,原来她在另外一个世界,而苏菲的世界只不过是席德手里的小说,爸爸写的故事!而席德的爸爸写这些…

    读后感悟 2023-06-04
    00364
  • 借书,记得留痕

    昨天下午上社团课的时候,有一个三年级的小男生呼哧呼哧的进了剧社,我就问他怎么累成这个样子了,他把书包哐的一声放到放到地上,把书包打开,从里面拿出了重重的几本书递给我:“老师,你看看,这些书你喜欢吧。”我当时一看有五本书,而且都是精装笔,都是有关24节气的,第一个感觉:“我好幸福呀,孩子有了好书,都知道推荐给我。”我当场就夸了孩子,我说真是小书虫。 他还开心的把书打开,边喊:“老师,你看里面多美。”观看图,我就喜欢了这套书。接着我就问他,这是你们家长给你买的书吗?孩子说不是,在我们班级借的,我们老…

    2024-04-16 读后感悟
    00352
  • 写作者的缺陷不是不自知,你为啥写不好?

    不善于描写细节的人总是粗枝大叶,同时自己想表达的都说不出道不尽。一个写作者的缺陷,往往不是他不自知,而是他无法超越自己,无法避免缺陷。 比如对着天空发出无病之呻吟,这是肤浅的抒情。仿佛无根之木,无源之水,脱离了源头,成为单薄的存在。尝试挑战的人,每一次莫不是头破血流的败下阵来,很可能由此产生令人沮丧的无力感。 所以在充分掌握素材的基础上,进行加工、思考和升华,会存在相当高的难度。 有些天然的诗人,他们是神选之人,不需要汲取更多外界营养而常有神来之笔,这样的人极为罕见。 更多的人,还不能称其为诗人…

    2024-11-25 读后感悟
    00334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