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本书一视界
-
推书网2025年09月23日好书分享:大审判、布鲁克林有棵树、且听风吟
时隔10天才更新,好是忏愧,台风天的前夕,阳光明媚,风平浪静。一切好像那么的安静。 人心却开始攒动,晚上想上美团买点菜,结果所有菜品都下架了,备注是运力不足。今天在某x书上遇到两个女生,很有意思,跟他们对话聊天很开心,看到了他们的限制性信念,却在话语中让他们对这个信念有所松动。莫名的有种成就感,或许这就是化缘吧。 “好书是那些能够让我们思考的书籍,即使我们不一定同意它们的观点。”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碎片化的信息充斥着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我们以为知道了很多,当要深入的时候,却显得那么的词穷。…
-
2025人文社科历史优选新书(第09期)
最近出的新书质量都挺高,感觉一期做10本都不太够,这个周末又拿到几本很硬的好书,等后面看完再单独分享。 同样本期里面有3本是前几天单独分享过的,比如赵鼎新教授的《社会与政治运动讲义》,是绝版多年复活的经典社会学领域好书,豆瓣评分9.4,由中国人大出版社近期出版。另外还有江苏人民出版的《抗日战争:1937—1945》,是在内地能买到的十分全面和重要的一本关于抗战的通史。还有《吾乡》,讲的是对近十年大规模易地扶贫搬迁的深度一线调研,这类社会纪实也是我个人一直非常关注的,对想了解当下国情社会是很有帮助…
-
豆瓣9.4分,断货多年,没想到这本书居然复活了!
没想到李里峰的这本近代史神作居然复活了,一部豆瓣评分9.4、断货多年重磅归来的硬核好书——《土地改革与华北乡村权力变迁:一项政治史的考察》。 由于某些原因,本书的内容、目录无法展示,目前只能小范围分享。 这本书的内容讲的是土改的一些过程和细节,甚至有人说,它的尺度堪比杨奎松老师的建国史,二手市场溢价很离谱。 豆瓣9.4 分、二手书溢价上千! 土改、国家权利、资源吸取相关稀缺话题! 同类题材少见的历史政治学研究 断货多年、独家正版无删减 在同类题材的著作中,本书是少见的历史政治学研究…
-
豆瓣9.1,《美丽新世界》曾经的世界级禁书,至今无人敢提,再不读就绝版了
《美丽新世界》是奥尔德斯•赫胥黎最杰出的代表作,也是二十世纪最著名的反乌托邦文学经典之一。 该书与奥威尔的《一九八四》、扎米亚京的《我们》并称为“反乌托邦”三部曲,在文学界和思想界影响深远。 在《美丽新世界》这本书中,集中展现了作者赫胥黎眼中人类社会的未来图景: 通过最有效的科学和心理工程,人类从遗传和基因上就已经被先天设计为各种等级的社会成员,完全沦为机器,个性和自由被扼杀,文学艺术濒于毁灭。 甚至有书友评论,这是读过最可怕的一本书,因为它完全有可能在现实中上演。 推荐:@tan 这本书被称为…
-
“专精特新”:黄奇帆解码中国制造业的“隐形冠军”养成术
从“世界工厂”到“隐忧重重” “中国制造”,曾经是让世界瞩目的标签。但近些年,这台引擎似乎出现了“动力不足”: 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 过早、过快下滑; 金融资本空转,实体经济融资难; 房地产吸走资源,工业被“挤压”; 劳动力成本上升,竞争优势消失; 企业高负债,创新乏力。 黄奇帆教授在《战略与路径:黄奇帆的十二堂经济课》中直言,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中国经济转型期必须面对的现实。 然而,危机之中亦有机遇。黄奇帆给出了破局之道——大力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这些企业或许默默无闻,却是推动中国…
-
高人就是高人,几年前就预判到了现在的很多情况
前言 本书的对话从“中美贸易摩擦暴露了什么问题”谈起,蔓延至大国关系的前世今生;“中国是否还应当韬光养晦”的问题,则勾连出中国的国际地位的变迁。 这些舆论场和政治经济学领域的热门话题,在今天看来依然不过时。 作者:侠客岛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豆瓣评分:8.2 2019年一版一印的一本书,里面谈到的很多问题,预判了当今的局势。 这本在2019年出版的小册子话题感十足,记者与郑永年两人以一问一答的形式逐一论述了当时(现在也)备受关注的一些话题,例如:“国进民退”、“中产焦虑”、“执政党的转型与绩效…
-
推书网推荐读这三本书可以避免奶头乐陷阱
倦怠社会 韩炳哲 7.7(18733人评价) 德国哲学家韩炳哲的《倦怠社会》是一部剖析现代性困境的思想随笔,聚焦 “过度积极” 如何成为当代人的精神枷锁。 书中颠覆了传统对 “倦怠” 的认知 —— 它并非懒惰的产物,而是 “自我剥削” 的终极恶果。 韩炳哲提出核心论点:当代社会已从 “规训社会” 转向 “功绩社会”。 在福柯描述的规训时代,权力通过禁令(“不许做”)压制个体;而如今,权力化身蜜糖般的鼓励(“你能行”“要更好”),让人们主动将自己逼入绝境。 倦怠的根源:“积极自由” 的陷阱。当 “…
-
热门豆瓣历史小说TOP3,本本都想很看
巨人的陨落 肯·福莱特 8.9(87688人评价) 一部历史教科书的小说化尝试 巨人的陨落是肯·福莱特“世纪三部曲”的开篇之作,这部鸿篇巨制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背景,展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带领读者走进那个动荡不安却又充满变革的年代。 本书成功平衡了严肃性与娱乐性,既未因宏大叙事失掉人性温度,也未因通俗写法牺牲历史深度。 它像一扇全景窗,让读者目睹旧世界巨人如何在新思想的炮火中陨落,而普通人又如何在这崩塌中寻找属于自己的星辰。 肯·福莱特证明:历史小说可以既是跌宕的故事,也是思考的入口。 奥…
-
中年人的困境:活得累、改不动,还说不出口
人到中年,日子没垮,可心里总觉得累。 想改变,却像被什么拽住,动不了;想倾诉,又不知道该跟谁说。 荣格派著名心理学家、心理分析师詹姆斯·霍利斯的这三本“中年之书”,正好说清了这种困境从哪来,以及该怎么开始松动它。 很多人到了中年,外人看着生活都挺稳定:有工作、有家庭、有社交,表面没什么问题。 可自己心里清楚,情绪越来越难控制,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偶尔还会冒出“这样下去还有什么意思”的念头。 想改变,却不知道从哪下手。 身边就有不少这样状态的70-80后,肩上背负着上有老下有小的重担,事业停滞不前…
-
《国家为什么会失败》一本颠覆认知的经济学著作,揭开了国富国穷的底层逻辑
一本批评过中国经济,后来又被我们的社科院批评的体无完肤的书,获得了去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这本书叫《国家为什么会失败》。 本书认为,决定国家贫富的是制度,包括了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社会制度,不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是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 作者: [美] 德隆·阿西莫格鲁 / [美] 詹姆斯·罗宾逊 出版社: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制度分为两种,一种叫做包容性的制度,一种叫汲取性的制度,具体来说,包容性制度就是法无禁止皆可为,保障私有财产的安全,赋予所有人公平的机会,允许创新,鼓励竞争…
-
书单推荐:一个国家一本书,10本书带你了解不同的世界
我想,每一位爱读书之人,必定也钟情自然、热爱旅行。借由一本书去了解一个国家,进而踏上万里征程,亲眼见证书中描绘的真实景象,或许是每一位读者心底最为纯粹的向往 。 十多年前的欧洲之行,第一站就是巴黎,法兰西这片圣土人才辈出,诞生了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伏尔泰、探讨社会契约关系的先驱卢梭、才华横溢的大文豪雨果、用铁蹄征服半个欧洲的拿破仑……每一个人物都犹如夜空中的星星,光芒万丈。 依旧清晰地记得凡尔赛宫后花园中那一片宁静的树林,塞纳河畔的埃菲尔铁塔,卢浮宫里的文化瑰宝,凯旋门下,仿佛还能听见拿破仑时代的…
-
关于“特殊十年”的5本好书
记忆往往具有模糊性、选择性及排他性,但是“历史的真实”就存在于不同记忆的重合错位与对立中。 ——北岛 记忆往往具有模糊性、选择性及排他性,但是“历史的真实”就存在于不同记忆的重合错位与对立中 睡前泡脚不仅可以驱寒保暖,而且可以帮助身体气血循环,改善大脑供血,促进睡眠质量。另外,跑完叫还可以按摩脚心、听听轻音乐帮助入睡。 那段特殊的十年,是当代史上无法绕开的记忆。 它不仅写在政治史的篇章里,更深深地刻在无数普通人的生命轨迹中。家庭的分离、命运的转折、信念的考验,汇聚成一段段沉重的个人…
-
沧桑十年,说点真话(罕见回忆录)
这是一本被出版社雪藏的珍贵作品。 1999年出版的时候,有个副书名:为了悲剧不再重演。 那段特殊的历史,我们只能从历史教科书或纪录片里面看到一些只言片语,很难有相关的书能够出版。 作者马识途先生——正是姜文经典电影《让子弹飞》的原著作者,电影是根据他的中篇小说《夜谭十记》改编,这位文坛巨匠享年110岁高龄。 《沧桑十年》真实记录了作者在那个特殊历史时期的亲身经历与深刻思考。 书中对那段岁月的描写之深入、细节之丰富远超想象,更因其直抒胸臆的笔触而显得尤为珍贵。 正因如此,这部作品始终…
-
凌晨看完《鲟鱼》,让我久久不能平静
有一种鱼,它允许自己奋斗一生,却最终回到起点。 中华鲟出生于长江上游,幼时顺流而下进入大海,成年后却要逆流而上,穿越三千公里激流,回到那片熟悉的水域。 这样的生命轨迹不仅是鲟鱼的坚韧写照,也隐喻着我们每个人对归属和自我的追寻。 《东方早报》和《澎湃新闻》的创始人邱兵,通过一系列平凡而真实的人生故事,带我们思考: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要到哪里去? 《鲟鱼》 作者: 邱兵 出版年:2025-6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 大方 中华鲟是一种古老而坚韧的鱼类,它们数百万年来逆流而上,完成生命中最重…
-
2025人文社科优选新书第6期
本期整理的10本人文社科类新书,主题跨度依然很大,但都围绕一个共同的问题:我们如何理解这个正在剧烈变化的世界。 如果仔细观察,往期的每一期分享都有一些递进和关联关系,这期偷个懒,就“拼盘”似的凑在一起。 书单里有从学科出发的反思,比如汪晖主编的《中国人文学科四十年》,也有不少与现实议题紧密相关的,比如《制裁与经济战》讨论的是地缘政治下经济工具的真实威力与局限,《认识中国:乡村的前途与中国现代化》则聚焦在当下中国乡村命运的变迁路径上,问题扎实,视角也够新。 同时也不乏视角独特的历史著作和人类学田野…
-
《心路:透视共和国同龄人》一个不能正视过去的民族,注定无法真正崛起
「读一本书,去看一个世界」 “在当代中国,没有哪一代人比他们更具传奇色彩、更加难以把握和予以恰如其分的评价了。”——在《心路——透视共和国同龄人》背面,写着这样一句话。这是一部关于共和国“第三代人”的深度研究。他们曾推动、参与甚至主导历史,如今很多人仍影响着现实。 《心路:透视共和国同龄人》 作者: 米鹤都 出版社: 中央文献出版社 豆瓣评分:8.0 所谓“第三代人”,是指20世纪60年代处在读书年龄的那代人,他们后来被称为“红卫兵”、“老三届”、“知青”。正是在他们身上,可以看到…
-
《老人与海》: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
“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 这是《老人与海》给我最深刻的启示。故事讲述了一位年迈的老人,在苍茫的大海上,与一条曾经属于他的大鱼度过了几个难忘的夜晚。虽然全书不到120页,却在寥寥数语间道出了许多的人生哲理。 在捕鱼的过程中,老人始终想着那个心疼他的男孩。也许,这个男孩就是他的灯塔,也是他的希望。正是这份信念,支撑着他机械般地与各种困难搏斗。尽管他的手上被大鱼割开了无数伤口,饥肠辘辘的身体、疲惫的大脑和逐渐模糊的意识都让他随时可能葬身大海,但老人心中始终怀有希望。正是这份希望,让他在困境中…
-
港版朱元璋傳
这本書是國史學家、胡適弟子、前北京市副市長吳晗的一部著名傳記作品,主要描述明太祖朱元璋的生平和相關歷史背景。 該書曾於40至60年代四易其稿,不同的原因(包括種種政治因素)令作者或出版者不得不一再改變內容或敘事手法。後吳晗因《海瑞罷官》案而下獄,掀起文革的第一浪。唯此書乃第一版本的繁體版,內容更原汁原味,更直接展現作者對朱元璋的評價,讀者可細心玩味其中的當代意涵。 一九四八年他一開始寫這本書的時候,思想是很自由的,但後來發生了一些事情,他自己對自己做樂檢討。然後把原作進行了多次重改,以至於現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