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世界工厂”到“隐忧重重”
“中国制造”,曾经是让世界瞩目的标签。但近些年,这台引擎似乎出现了“动力不足”:
- 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 过早、过快下滑;
- 金融资本空转,实体经济融资难;
- 房地产吸走资源,工业被“挤压”;
- 劳动力成本上升,竞争优势消失;
- 企业高负债,创新乏力。
黄奇帆教授在《战略与路径:黄奇帆的十二堂经济课》中直言,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中国经济转型期必须面对的现实。
然而,危机之中亦有机遇。黄奇帆给出了破局之道——大力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这些企业或许默默无闻,却是推动中国制造业从“大而弱”走向“强而精”的“隐形冠军”。
“专精特新”——制造业的“救命稻草”
为什么黄奇帆把希望寄托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上?
因为它们,恰恰能破解当下中国制造的困局:
- 金融“脱实就虚”大量资金在金融市场空转,实体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专精特新”企业扎根实业,以技术壁垒获得资本青睐。
- 房地产“挤出效应”房地产过度吸金,挤压工业投资。“专精特新”企业往往技术独特、不可替代,即使在资本寒冬仍有生存空间。
- 劳动力优势消退依赖低成本劳动力的时代已结束。它们靠技术与创新驱动,而非廉价劳动力。
- 企业高负债率高杠杆企业缺乏创新能力。“专精特新”企业多数轻资产运营,现金流健康。
它们是补齐产业链短板、提升制造韧性的“关键拼图”,更是中国制造在全球产业链重构中的底牌。
“四大天王”:中国制造的隐形力量
黄奇帆把“专精特新”企业分为四类,它们共同支撑着中国制造业的未来:
1. 卡位产业链的“链身”企业
专注核心零部件、基础材料、工业工艺,是产业链韧性的基石。
**例子:**芯片封装基板、航空轴承制造商。
2. 细分市场的“隐形冠军”
聚焦极小领域,做到全球第一。
- 一指宽,一公里深:不盲目扩张,只深耕主业。
- 高研发投入:研发占比常超14%。
- 品质+服务:靠口碑取胜,而非价格战。
- 人才二元制:工厂+学校合作,培养技能型人才。
德国的隐形冠军企业就是如此,中国需要走同样的路。
3. 生产性服务业的专业玩家
为制造业提供研发、物流、金融、IT、环保、检测等服务,让中国制造向价值链高端跃升。
4. 高端消费品牌的“破局者”
中国是奢侈品消费大国,却缺乏自主高端品牌。未来,中国制造必须从“代工”走向“创牌”,掌握全球品牌话语权。
养成“隐形冠军”的实战路径
如何让“专精特新”企业成长为产业支柱?黄奇帆给出四点:
- 以创新为魂核心技术突破是根本,特别是高端装备、科研仪器、航空发动机、集成电路等关键领域。
- 用市场赋能中国的超大市场是天然试验场,可加速技术迭代和商业模式创新。
- 用知识产权护航没有知识产权保护,创新等于为别人做嫁衣。
- 抢占未来风口每30年左右,都会有4-5个新兴耐用消费品引爆万亿市场。 > 智能新能源汽车、机器人、AR/VR设备、3D打印……谁抢先布局,谁就主导下一轮产业革命。
结语|制造强国,需要千千万万个“隐形冠军”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小而精,精而强。它们是中国制造业从量到质升级的关键,是实现“工业强国”“科技强国”的支点。
对于每一位读者:
- 如果你是创业者,寻找一个细分领域深耕到底;
- 如果你是职场人,关注这些产业趋势,把握职业机会;
- 如果你是投资人,押注未来的“隐形冠军”。
让我们一起,见证中国制造的凤凰涅槃!
你怎么看待“专精特新”?你觉得哪些行业会诞生中国的下一个“隐形冠军”?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
1、推书网发布的文章《“专精特新”:黄奇帆解码中国制造业的“隐形冠军”养成术》为推书网注册网友“一本书一视界”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推书网文章《“专精特新”:黄奇帆解码中国制造业的“隐形冠军”养成术》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推书网一直无私为图书馆转载发布活动及资讯动态。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推书网不承担责任。
4、本文转载链接:https://tuibook.com/tuijian/570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