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一年来,我读过不少《金刚经》解读的书,南怀瑾先生的《金刚经说什么》刚读完。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觉得他说的一句很有道理。
南怀瑾先生说是这样说的:「全部的《金刚经》,是教我们所谓祖师们四个字,『自悟自肯』。要真正悟到般若的体相,自己肯定;所谓禅宗祖师的话,『悬崖撤手,自肯承当』……成佛见道不能依赖他力,只有自己站起来,要你自己真是绝后再苏,然后才成佛。」
这句话有点长,不过核心就是四个字:「自悟自肯」。那么,南怀瑾先生为什么说整部《金刚经》说了这么多,最后就归结到这四个字呢?我就来说说。
自悟:看清世间真相,学会放下
我们学佛也好,做人也好,最大的困惑就是太执着了,总觉得身边的东西都是真的,什么都想抓住。
可是《金刚经》从头到尾都在告诉我们,这世间的一切都是因缘和合而成的。凡是有所造作,有所依赖而生的事物,都是「有为法」,它们就像梦里出现的东西,像水中的泡影,像朝露一样容易消散,是刹那变化的。
而我们凡夫俗子最大的问题,就是把这些变动无常的东西,执着地看成是恒常不变的。比如我们喜欢一个东西,就希望它永远不变。比如我们不希望自己老、生病、死去,这种执着就是痛苦的根源。
「自悟」,就是要自己觉醒过来,用《金刚经》说的般若大智慧,去看清楚这个世界的本质是「空性」。空性不是说一切都不存在,而是说一切都没有一个永远不变的「我」。
一旦我们明白了「空」,就能做到《金刚经》里最核心的修行方法:「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无所住」就是不执着。我们要对一切外在的境界,包括眼睛看到的颜色、耳朵听到的声音、鼻子闻到的气味等等,都不执着,心不在这些事物上停留,心就清净了。
这真的很难,即使是学佛的人也容易执着。很多人读了佛经,反而执着于佛法本身。佛陀知道我们有这个毛病,所以他说了,佛法就像渡河的木筏,你靠着木筏过了河,到了岸上,就应该把木筏丢下,自己走。如果你背着木筏继续走路,那不累死才怪。
所以,「自悟」就是自己亲自去体悟这个「无住」的道理。别人讲得再好,你也要自己去放下身上的一切枷锁,你悟了才是你的智慧,你才会解脱。
自肯:彻底相信自己,不求证果
「自肯」,就是自己肯定,自己承担。《金刚经》告诉我们,一切贤人和圣人,他们成就的「道」都是基于「无为法」。无为法就是不生不灭、无所造作的终极实在。
一旦我们开始修行,我们就会遇到「所得」的诱惑。我们做了好事,就希望得到福报,我们修行有了进步,就希望得到一个果位。
但是,真正的「自肯」,恰恰是放下对「所得」的执着。
我们来看佛陀和须菩提的对话。佛陀问须菩提,得了初果的须陀洹、二果的斯陀含、三果的阿那含,以及最高的阿罗汉,他们会不会心里想:「我得了果位了」?
须菩提回答说:「不会的」。为什么呢?因为一旦他心里有这个念头——「我证得果位了」——他就又有了「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的分别和执着。
修行真正的解脱,不仅是断除了贪婪、愤怒等烦恼,更重要的是从「有所修、有所证、有所得」的观念中跳出来。
南怀瑾先生说,佛陀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之后,自己说「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无有少法可得」,也就是说,佛陀成佛了,但他认为自己什么都没有得到。
这才是「自肯」的最高境界。你清楚地知道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空的。你不是为了得到福报而布施,你布施了也不留痕迹,你修了行,也不觉得有「我」在修行。
这种无相的布施,它带来的福德才是真正无量的,是不可思量。因为它不是世间的「有漏」福报,而是成就大智慧的「无漏」功德。
「自肯」就是彻底地自己负责。你相信因果报应是自然运行的法则,不需要神明来操纵。你相信自己只要按规律做事,用清净心去做,结果自然会水到渠成。
说到底,《金刚经》的伟大,就是把所有人都拉回到自己的内心世界里。它让我们知道,我们不是任人摆布的弱者,我们有能力通过「自悟自肯」成为强者。
说到底,南怀瑾先生说的「自悟自肯」,就是让我们做减法。我们做事时,不要想做成了自己能拿多少,做不成自己损失多少,而是应该把私心杂念抛在脑后,用尽全力去做好它。
当我们做事时能做到心流,物我合一,不被外在的利害关系牵绊,效率自然就高了。尤其真正做到「自悟自肯」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自己心里的清净自在才是最大的福报。
所以,整部《金刚经》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告诉我们:你的人生,你的解脱,你的未来,都掌握在你自己手里。自己觉悟了,自己相信了,自己承担了,就没有什么能真正困住你了。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韦海生
1、推书网发布的文章《南怀瑾:整部《金刚经》就教我们四个字》为推书网注册网友“推书小编”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推书网文章《南怀瑾:整部《金刚经》就教我们四个字》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推书网一直无私为图书馆转载发布活动及资讯动态。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推书网不承担责任。
4、本文转载链接:https://tuibook.com/tuijian/616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