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埋没的绝版好书,从一个家庭看中国百年动荡!

一个中国家庭的百年沉浮!从晚清叙述到了建国后,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中国精英家庭的智慧传承!历经三个不同动荡时期,还能长久不衰的秘密!

本书以文学的方式描述了天津叶氏一家,从晚清到民国、再到共和国,时代洪流中的家族命运沉浮,是非常难得的好书。

说来有趣,作者周锡瑞是美国人,为什么一个美国人会写中国的一个家庭呢?原来他是叶家后代的“洋女婿”。

被埋没的绝版好书,从一个家庭看中国百年动荡!

作者: [美] 周锡瑞(Joseph W. Esherick)

出版社: 山西人民出版社 / 汉唐阳光

周锡瑞的这部书,从根本上改变了史学写作方法。

他向读者提供了解读重大历史事件必要的时间和空间的背景,不过与众不同的是,这本书的核心部分是由一个中国精英大家庭的成员们的坎坷生活经历所组成的。

在如此大跨度的时代演变背景下,史料的厚实程度不一,作者关注点也随资料的详略而变动不一,如此长时间段的史料连缀,实属不易。

时至近代以来,随着资料的丰富,人物形象也愈发生动。

不过,倒是家族早期信息难以寻觅,弥足珍贵。

作者特意说明,“叶”字在中文上有枝叶相连的意思。

内容介绍

《叶》主要讲述了中国百年历史中一个家庭的变迁,从晚清到“文革”结束,把整个国家史诗般的记述活灵活现地展示了出来。叶家人的生活显示了决定现代中国的重大事件的人性化的一面:19世纪大规模的破坏性叛乱,共和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二战时期日本的侵略,以及文化大革命中的浩劫。

安庆叶家的缘起,最早可以追溯到元朝末年的钱塘教谕叶盛二,这就决定其后代多数走的是“学而优而仕”的传统道路。第四世叶华高中进士,此乃安庆叶氏成为显赫世家的起点。早期的文字记载很少,作者主要是借助于后世的追忆与传说,着重介绍了谱牒的纂辑与祠堂的修建,从总体上描述了古老宗法社会的根基。

安庆叶家比较完整的历史,似乎是从1802 年县衙以西叶家老宅一个婴儿的诞生开始,他的名字是坤厚。他和他的儿子伯英在道、咸年间的国内战乱中,如同曾国藩、李鸿章一样组织地方团练,为扶持风雨飘摇的大清王朝立下汗马功劳。虽然未能擢升为封疆大吏,但毕竟已从道台攀登到省一级政府中的藩臬要职。父子二人都在大清河的水利工程中有所建树,并且顺应同光新政的潮流在政府部门工作中有所革新。他们不仅为安徽叶家奠定了更为辉煌而又坚实的基础,而且还成为以后北迁天津的后世子孙心目中的创业先驱。

《叶:百年动荡中的一个中国家庭》是一本兼具学术价值和人文关怀的微观史著作。

作者介绍

周锡瑞(Joseph W. Esherick)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教授。

师从于费正清、列文森和魏斐德。

1966年在加州大学伯克利校区毕业。当今美国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中最有成就的学者之一。

著作有《义和团运动的起源》《现代中国:一部革命的历史》、《中国的改良与革命:辛亥革命在两湖》、《中国地方精神与主导形式》等。

曾获得美国中国学研究的两个最高奖——费正清奖和列文森奖,以及加州大学伯克莱奖等。

书籍目录及内容页

被埋没的绝版好书,从一个家庭看中国百年动荡!

被埋没的绝版好书,从一个家庭看中国百年动荡!

书摘

回顾叶家的这段历史,我们会意识到叶家在内乱、战争和革命的混乱年代中表现出来的韧性。历程开始的时候,太平天国的乱军占领了安庆,叶家人逃离了老家。接下来的那些年,他们躲在安徽的山里,然后把妇孺送到了相对安全的陕西,而家族中的男性则加入了抗击乱军的战斗。当叶坤厚与兄弟们分开,他们经常通信并交流诗作,平定内乱后,家族中大多数人聚在了开封。

在20世纪,日本的侵略又使家人离散,叶家兄弟们各自遵循了不同的人生和政治轨迹。但在共和国初期,他们又大多相聚在了北京。最后“文革”将父母们送进了监牢或被下放五七干校,子女则上山下乡,多年在农村辛苦劳作。但“文革”结束后,家人再次相聚,重新回到了北京的新家。(摘自本书P418)

……

“1979年春节,他登上了一列空荡荡的列車(从劳改地安徽)回北京,第二天一大早到站,他叫了辆三轮車,到了叶靓(大女兒)的住处,唤醒了三個还在睡觉的女儿。

在他多年前油漆过的那張床的床头,放著妻子的骨灰盒,目睹此,叶笃庄不禁老泪纵横。”

 

被埋没的绝版好书,从一个家庭看中国百年动荡!

添加我为好友

一起成长进步

如果您觉得分享的内容对你有一些帮助

祝大家阅读愉快!

1、推书网发布的文章《被埋没的绝版好书,从一个家庭看中国百年动荡!》为推书网注册网友“一本书一视界”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推书网文章《被埋没的绝版好书,从一个家庭看中国百年动荡!》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推书网一直无私为图书馆转载发布活动及资讯动态。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推书网不承担责任。

4、本文转载链接:https://tuibook.com/tuijian/59746.html

(0)
上一篇 20小时前
下一篇 20小时前

相关推荐

  • 12个月零1天:豆瓣9.3,推荐这本书,让你读懂死亡、悲伤与爱(建议深读!)

    人死亡后,意识是否仍旧存在? 随着科学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人的心脏停止跳动后,意识并不会随之完全消失,大脑活动可能在一定时间内继续进行。 一些有过濒死体验的幸存者案例也证明了这一点。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幸存者的调查中,81位的幸存者里有半数以上在濒死时出现了对过往生活的回顾,近半数的人感受到了意识从自身分离,自身形象脱离了躯体,游离到空中。 迄今为止,人类还无法合理解释濒死体验这一现象。有科研者称其是人类脑部神经在特殊条件下的反射和潜意识思维运作,也有很多心灵学家将它当做死后世界的证据…

    2024-02-05
    00221
  • 强烈推荐这本极具讽刺意味的小说,值得反思!!!

    “咱家人都这么爱看书,为什么还这么穷?” 这是沈腾电影《抓娃娃》中,他的二儿子说的一句话,而这一切,只是源于沈腾马丽扮演的父母的私心。   它不仅在银幕上勾勒出一幅幅关于苦难教育的深刻画卷,更在观众心中激起了层层涟漪,引发了社会各界对这一现象前所未有的广泛讨论与深刻反思。 影片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犀利的讽刺,揭示了那些在“为你好”的名义下,强加于个体之上的过度压力与不合理期望,让无数人感同身受,共鸣强烈。 《入瓷》 作者: 梁晓声 出版社: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 2024-6 IS…

    2024-07-23
    00379
  • 花了一整天读完,强烈推荐《真需求》这本商业新书

    周末,深圳断断续续的小雨,微冷的天气,其实最适合读书。于是,花了一天时间读了梁宁的新书《真需求》 。梁宁在“得到”上大名鼎鼎,尤其是《产品思维30讲》 《增长思维30讲》人气火爆。 没买那些付费课程,于是买了这本《真需求》,想透过这本书,或许也可以了解梁宁关于商业的一些观点和看法,看完之后,于我自己而言,受益匪浅,对于深处的商业世界,给我带来了一种更为系统和全面的视角和思维。 在我看来,这本书值得每一个普通的职场人,去认真研读一番,这样对于你所在的行业、商业世界,或者正在或未来期望通过副业来提高…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