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吃透一本书?请一定要用烂这个读书笔记sop(建议实操100遍)

我是木小鱼,坚持读书5年,读书400+,

记得把我设为“星标”,我来证明,读书是普通人的救赎!

图片

你好呀,我是木小鱼,见字如面~

我发现很多朋友是不会写读书笔记的,拿到一本书以后,直接一字一句的开始读,读着后面的内容,忘着前面的观点。

就像是在沙漠中徒步,读完什么都记不住,更别说做读书笔记了。

讲真,刚读书的前2年,我也是这样,那时就有一个非常强烈的渴望,到底该如何吃透一本书的?我真的好想进入那些优秀的脑子里转一圈看看。

终于,在我不断的尝试各种读书笔记之后,梳理出了一套适合我们普通人做读书笔记的sop。

浓缩了我整个读书笔记系统的精华,希望可以帮助到不知道该如何做读书笔记的你。

如何吃透一本书?请一定要用烂这个读书笔记sop(建议实操100遍)

1,确定阅读目标

在阅读具体的阅读目标之前,需要先阅读一下封面,封底,前言和序言。

根据这些信息来确定这本书的主题,这是一本偏理论型的书籍,还是一本偏实操类的书籍?它的主题是什么?

封面和封底是读者最先看到的内容,作者通常会将书的核心内容浓缩成书名、一句话、推荐语或观点展示出来,这是我们快速了解书的内容的关键。

读前言和序言,如果说书名、封面是将书的内容浓缩为一个词或一句话,那么前言和序言就是将其浓缩为一篇文章。

前言一般会讲作者写书的背景、核心观点和书籍定位等,序言则可能包含他人对书的评价和推荐理由,能从不同角度为我们提供书的信息和价值。

结合封面、封底以及前言、序言,基本就能判断一本书的核心观点。

然后结合这些基础信息来确定自己阅读的阅读目标。

比如,我想要通过这本书解决我的什么问题?还是想要获得治愈和能量?还是想要提升自己的认知?

开始读一本书之前,先在序言的空白处写出自己的阅读动机,就好像是即将进入一座沙漠的旅行,记得自己的方向才不会漫无目的的游荡。

举个例子,我在读《掌控习惯》这本书的时候,我是这样来写我的阅读动机的。

1.养成习惯通用的好方法是什么?

2.读完这本书我是否能结合读书,写作,设计一套专属于自己的习惯体系?

这也是所谓的带着问题去阅读,可以更加专注高效的阅读。

在阅读的时候可以时不时的翻回自己的阅读目标,不要忘记自己阅读这本书的初衷。

如何吃透一本书?请一定要用烂这个读书笔记sop(建议实操100遍)

2,梳理作者的逻辑框架

目录是书籍的骨架,通过浏览目录,能快速了解书的章节划分和主题结构,从而确定哪些章节是阅读重点,哪些可以略过。

如果对某些章节标题的重要程度拿不准,可以再看看对应的子标题。

查看目录和子标题能知道作者表达观点的框架结构及重点内容,就像一座城市的导航图,提前告知目的地及如何到达,让我们心中有数。

我们在梳理框架之前,先了解一下常见的框架有哪些?

一般最常见的就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其次就是并列式的结构,我们在梳理书的框架的时候,你会发现各种不同的框架,也会越来越熟悉。

梳理框架最好的方式是看目录,有些目录写的逻辑非常清晰,让我们看到就明白这本书的框架结构,这样的书籍就没有必要再自己梳理框架。

还有一些书籍的目录主要是为了吸引读者的注意力的标题,而非书籍的清晰的结构标题。

这个时候,非常有必要用思维导图工具梳理出一篇逻辑清晰的思维导图。我经常用的思维导图工具是xmind。

如何吃透一本书?请一定要用烂这个读书笔记sop(建议实操100遍)

3,输出读书笔记

1)以我为中心

我们之前上学的时候都是以书为中心,以考试为目的,但是现在我们都是成年人,我们现在读书的目的是解决自己的问题,提高自己的能力等等,我们梳理读书笔记也是如此。

去梳理那些非常触动自己的内容。也许有些书只有核心理念,没有重点和非重点之分,只有那个观点对我们来说最有帮助,就去梳理这部分内容。

2)善用工具

在读书的时候,我会准备三样东西,一张便签索引贴,一支彩色荧光笔,还有一支红色水笔,不知道为什么,很喜欢这个红色。

只要是遇到什么重点内容了,或者是非常触动我的点,我会在那个地方划线,在旁边简单记录下我的感受,然后贴一张索引贴, 遇到特别棒的金句,我会用荧光笔提亮一下。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如果读完书需要做读书笔记的时候,就可以很方便的找到要整理的地方,而不是像大海捞针一样,到处乱翻。

3)用知识卡片随时整理笔记

很多人是非常疑惑,我到底是读完以后再整理这些碎片笔记,还是在读的过程中整理呢?

 

我建议,在读完1-2个章节的时候,就开始梳理自己的卡片笔记,如果边读边写,有时候还挺影响阅读体验的,读完一部分,整理一部分,正好。

如果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可能会看到一个好的观点,一个金句,一个案例故事等等。

都可能会引起你的触发,有可能会触发你的回忆,触发到你的情绪,触发到之前已知的知识,或者是你具体的行动,等等。就将这些引起你触动的内容写成知识卡片,打上标签。

如果你不知道如何用卡片记录,请看我之前写的卡片写作方法。

一定要大量读书:一直舍不得分享的私藏读书笔记方法。

如何吃透一本书?请一定要用烂这个读书笔记sop(建议实操100遍)

4,复盘整理

1)复盘整理

我们在读书的过程中写过的非常有感触的读书笔记,就像散落在盒子里的珠子,只有串成一线才算是梳理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我们可以按照书中的逻辑梳理成一篇文档笔记,我之前用的印象笔记,现在将自己的读书笔记都梳理到了飞书中。

也可以用自己的思路串成一篇笔记。也可以按照自己的逻辑梳理文档笔记。

也可以说是一篇读书总结,如果做的有思维导图,就将自己做好的思维导图放在读书总结后面,最后归档到我的读书档案里,方便复习和查看。

2)知行合一

很多朋友会疑惑,为什么别人读完一本书可以将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

那是因为你并没有将知识真正转化为自己的行动。而真正转化为行动的关键是,将自己在书中读到的一些可行动的点梳理到自己的日计划当中。

比如,我在读《时间贫困》这本书的过程中,找到一款适合自己的时间管理app,来记录自己的时间,我用的是这个app-ATracker。

从3月份到现在一直在用,这个过程中,记录时间不仅仅让我对自己的任务花销有了具体的时间成本,同时也让我升级了我自己的时间管理体系。

如何吃透一本书?请一定要用烂这个读书笔记sop(建议实操100遍)

通过这样的阅读流程,可以从整本书的框架到具体的观点来真正吃透一本书,从书中的知识变成具体的行动,真正转化为自己的能力。

希望这套sop可以帮助到你~

好了,今天的电量已消耗完毕 ,明天接着聊!

我能提供的

➡️读写赋能课(59.9元):一起跨越阅读新手到读写进阶之路。

➡️「人生由我 」读写营(39.9/月):每月共读一本书,6月共读招募中。

如何吃透一本书?请一定要用烂这个读书笔记sop(建议实操100遍)

 

1、推书网发布的文章《如何吃透一本书?请一定要用烂这个读书笔记sop(建议实操100遍)》为推书网注册网友“木小鱼爱读书”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推书网文章《如何吃透一本书?请一定要用烂这个读书笔记sop(建议实操100遍)》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推书网一直无私为图书馆转载发布活动及资讯动态。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推书网不承担责任。

4、本文转载链接:https://tuibook.com/duhougan/55389.html

(0)
上一篇 2025-06-01 23:11
下一篇 2025-06-13 16:35

相关推荐

  • 太真实了!这才是读书博主写作赚钱真相!

    大家都知道,写作赚钱的路子真的太多了! 我之前认识一个同行朋友专三千老师,从北漂青年到公司老板,他在写作这条赛道上已经靠付费短篇变现1000多万了。 前段时间看到他团队的后台收益,那一串串数字太让我心动了。写作变现的潜力可以说绝对超乎大家的想象。 所以这一期推送,继续来和大家唠唠写作赚钱这个话题: 简单来说,我们文字创作者的新风口来了! 事情就从前阵子周星驰下海拍短剧开始说起好了。 6月初,星爷发起的短剧剧场厂牌——抖音账号“九五二七剧场”上线了首部短剧《金猪玉叶》第一集。上线1小时,播放量就超百万。第一季完…

    2024-11-01 读后感悟
    00581
  • 谁动了李慈铭的日记:从李慈铭日记的一则佚文说起

    李慈铭素以毒舌著称,民国年间,他的日记稿本辗转沪上。经营《越缦堂日记》石印出版的蔡元培和商务印书馆,以及藏家、读者,他们不同程度地实施了遮蔽、涂抹,不仅破坏了日记的完整性,也给李慈铭造成隐没墨迹、惺惺作态的负面影响。 在“谁动了李慈铭的日记”这组文章中,复旦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研究馆员张桂丽将结合李氏日记稿本、抄本及书信、诗文稿,以时空坐标、人际网络及李慈铭心态变迁,来复原日记稿本一些被删文字的历史现场。 民国三十二年(1943),《中华月报》第6卷第1期,刊载陈乃乾的《<越缦堂日记>之□》一文,他称:…

    2025-03-19 读后感悟
    00280
  • 白城师范学院图书馆里:写在纸上的青春

    一走进校门,就看见穿着军训服列队而出的2024级新生。排头的高个子男生,举着写着二十九连的大红旗。他们的脸还没有被晒黑,眼神里满是欣喜与好奇。相信用不了多久,他们就会成为一个个小黑孩儿,一笑就露出显得格外白的牙齿。大一新生就是爱笑啊。等到他们在图书馆里为了考研考公而伏案奋战,就会神情坚毅,一脸端肃。而这一过程,不过短短三年!青春啊,就是短暂易逝需要紧紧抓住的。 那些清晨六点钟就赶到图书馆的学子,就在楼梯转角、二楼小桌和过道里钻进题海。他们有的眉头紧锁,有的念念有词,有的不停转动手中的中性笔。窗外,石…

    2024-09-05 读后感悟
    00328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