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这件事,我还是会泪流满面……

想起这件事,我还是会泪流满面……

 

几个月前,我参加了一位老师的朋友圈课程。没想到,它成为了我前半生的一次转折点。

虽然朋友圈是我熟悉的领域,但是课程内容依然让我觉得很有料,超值。

因此,我对这位老师非常认可,私下向老师表达过几次感谢,也以为老师对我印象很好。

直到,老师在一次直播时公开点我,说我习惯索取情绪价值,让人感到害怕……

我的情绪差点崩了。

一直以来,我都觉得自己有格局,善良、公正,善于为他人提供情绪价值。事实上,也收到非常多这样的反馈。

可以想见,被一个自己认可的人这样说,我的内心会是怎样的沮丧。

与此同时,我陷入巨大的纠结:

一面是我认可老师这个人,另一面是她在公开场合毫不顾忌我的感受,跟她课程里的人际理论相悖。

我该相信她说的,还是该尊重自己的感受呢?

相信她说的,我一时无法接受那样的评价;尊重自己的感受,就意味着我们再无进一步的可能。

想了一天一夜,最终,我无比煎熬地做出了艰难的选择:怀疑自己。

先接受老师的话,认为她说的是对的。

当我这样做了以后,便开始有意识地自我觉察。没想到,我竟真的发现她说的是对的。

意识到这一点以后,我感觉整个人蜕变了几层。

曾经,我以为进入高光时刻才叫蜕变,然而这次的转变却让我有了截然不同的领悟:

当一个人认识到自己的不堪,才是蜕变的开始。

接下来,我想通了很多事,也包容了很多事,并为自己的狭隘感到羞愧。

比如,当得知花钱请来的舅妈在我坐月子期间,第一次与我婆婆见面便主动说我的是非(说我的脾气大,在方圆十里都是出了名的)以后,我气得恨不得在妈妈的娘家群里公开指责她。

庆幸我凭着一丝的理智没有那样做,否则,我如何面对舅舅。

 

我曾带娃去他舅舅家小住,舅舅舅妈对他爱护有加,固然因为他是婴儿,惹人怜爱,但又何尝不是因为他是舅舅的姐姐的小孩呢?

妈妈的弟妹做错了事,也相当于她的弟弟做错了事,我为什么不能看在妈妈的面子上一笑而过,反而埋怨她不站在我这边呢?

还有我跟妈妈的关系,我也想清楚了,意识到是自己太自私。

 

我想到这些,才猛地发现,原来是家人一直在包容我。否则,我不可能有任性的机会。任性,就是在向家人索取情绪价值,尤其是我对妈妈的态度,实在太不应该了。

时至今日,再想起觉悟的过程,我依然会泪流满面。

那位老师没有说错,当我向她说起自己曾经因为别人的“固执”而错过某些事物时,其实就是在企图获得她的认同,也就是索取情绪价值。

 

想通了这一点以后,我的世界都豁然了。我向那位老师表达了感谢,谢谢她让我看见自己的“不堪”,让我有了蜕变的机会。她回复说,你真的很厉害。

其实还远没有结束。

自那以后,我时时察觉自己的言行,是否有向他人索取情绪价值的冲动。

 

比如,想要跟朋友分享一件事时,我是带着喜悦的心情,还是想向对方求得认同或别的什么情绪价值?

如果是后者,那么立刻打消念头。

又比如,对家人说话的语气感到不舒服时,我会反思自己有没有使用过这样的语气对家人说话。

想着想着,就会发现,其实自己做得也是远远不够的,那么当下的焦点就转移到如何改进自己的表达方式上面了。

 

几个月以来,我的心中对人和事充满了敬畏心。以前看不惯的,现在尊重并理解;以前记过仇的,现在看到对方的好……

我理解了身边的人,内心少有怨恨,更多的是感恩,从而更觉围绕自己的一切都是如此地美好。

我还帮助身边亲密的朋友学会觉察自己,避免做索取情绪价值的人,并且收到了很好的反馈。

我似乎窥探到了一个秘密:

如何成为受欢迎的人?避免向他人索取情绪价值。

最后,我想说:

勇敢地面对自己的不堪,用爱和行动去改变自己,而不是企图通过他人提供的情绪价值自我麻痹。

广告时间:

接下来一年,我的所思所想,所学所干,全部记录知识星球“晚晴的自留地”。

欢迎同频的朋友加入。

想起这件事,我还是会泪流满面……

 

- End-

 

作者简介:

晚晴,一个文字里有故事,眼里不见风霜的35岁+女生。体制内裸辞,前知名在线教育公司写作课产品经理,写作教练,最高月入4万+。荔枝微课10万+人气讲师。微信号:minzi2520。

1、推书网发布的文章《想起这件事,我还是会泪流满面……》为推书网注册网友“星的书影笔记”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推书网文章《想起这件事,我还是会泪流满面……》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推书网一直无私为图书馆转载发布活动及资讯动态。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推书网不承担责任。

4、本文转载链接:https://tuibook.com/duhougan/51087.html

(0)
上一篇 2025-01-13 09:15
下一篇 2025-01-13 09:20

相关推荐

  • 王冰:深度阅读让我们的世界更为广阔

    诸多经典著作一直强调个人主体意识的确立,努力凸显一个具有现代意识的“人”,从而把人从君权、神权、宗法的压迫中解放出来。 当我们进行深度阅读的时候,我们在与这些经典著作的交流、碰撞、融汇中,获取一种重新探究生命、思考生活的新渠道及主体意识的自觉。 应该说,重新发现和张扬人自我的主体性,这是对现代科技给人类带来福利的同时也带来某种伤害的反拨,是对过度沉迷视频的一种脱离。进行深度阅读与思考,会使得我们感到自己还是一个站立的人,这也是中华文明进行现代转型与民族国家实现统一富强的前提之一。因此,我们需要对经…

    2025-02-18
    00263
  • 年度阅读进阶指南:用60本书布局2025,实现自我重塑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读书亦如此。 在知识海量的时代, 读书规划能锁定目标领域的书籍, 搭建阅读体系, 助力自我更新与重塑。 2025年, 我们用这60本书, 塑造一个更好的自己。 01月:人生规划 《规划最好的一年》迈克尔·海亚特从心理学、行为学、管理学多角度出发,助你升级观念、总结过去、设计未来、找到动力、改变现状。 《用一年的时间重生》从零开始学会开启个人事业的心法、方法与技法,总结了一套“重生年计划”的自我探索方法。 《超越百岁》彼得·阿提亚博士揭示了长寿背后的科学原理与生活方式,在延长生命的同时提升生活幸福…

    2025-01-13
    00982
  • 白城师范学院图书馆里:写在纸上的青春

    一走进校门,就看见穿着军训服列队而出的2024级新生。排头的高个子男生,举着写着二十九连的大红旗。他们的脸还没有被晒黑,眼神里满是欣喜与好奇。相信用不了多久,他们就会成为一个个小黑孩儿,一笑就露出显得格外白的牙齿。大一新生就是爱笑啊。等到他们在图书馆里为了考研考公而伏案奋战,就会神情坚毅,一脸端肃。而这一过程,不过短短三年!青春啊,就是短暂易逝需要紧紧抓住的。 那些清晨六点钟就赶到图书馆的学子,就在楼梯转角、二楼小桌和过道里钻进题海。他们有的眉头紧锁,有的念念有词,有的不停转动手中的中性笔。窗外,石…

    2024-09-05 读后感悟
    00329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