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万物生态《狼图腾》读后感

狼图腾读后感一

《狼图腾》是一部以狼为叙事主体的小说。《狼图腾》中的狼,以一种颠覆传统的全新形象冲击着我们的视野:它强悍、智慧、温情以及为了自由尊严以命相拼。《狼图腾》生动地揭示了草原万物生态的内在联系,尤其是狼对整个草原和生态的巨大贡献。《狼图腾》带给读者的强烈震撼还在于它的文化学术价值。在所有的狼故事或者与狼有关的故事中,始终贯穿着作者对草原文明与农耕文明的优劣比较。作者以一种全新的历史视角,以“狼图腾”为精神线索,对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史进行了全新的梳理,提出中华民族信奉的“龙图腾”极有可能源于游牧民族的“狼图腾”的惊世骇俗之说,认为正是由于历史上游牧民族强悍进取的狼精神,不断为汉民族输血,中华文明才得以发展且从未中断。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也和大部分国人一样,对狼的感觉就是贪婪、狡猾、凶狠、残暴,让人厌恶、畏惧。古往今来,没有一个国人歌颂过狼。然而《狼图腾》能够颠覆每一个有良心的国人原有对狼的观念。

事情往往就是这样,当我们不了解一样事物的时候,会跟着前人的观点人云亦云,但一旦深入了解以后,才会发现事实与观念反差如此之大。

这本书虽然给我带来阅读的快感,但它给我更多的是思考和忧虑,阅读的过程也是一个从新奇到惊叹,进而又是心碎的过程。作者运用一种强烈的对比手法,让自己和读者感受着巨大的震撼。

在蒙古草原人眼中,狼是一位伟大的老师,由于它的“训练”,草原马都有吃苦耐劳,耐饥耐渴,耐暑耐寒的特点;由于它的存在,控制了羊、牛、马等所有草原动物的数量,使得大草原不遭到破坏,能够得到可持续发展(草原的草皮很薄,经不起动物的连续践踏,如果动物超量,会引起草原沙化)。而人和狼又是草原上最高级两种生物,他们相互学习、斗智斗勇又相互敬畏,并控制着对方的数量。狼会使用几乎所有人类史书上记载或没有办法记载的战略战术(除了美人计外),它教会蒙古骑兵横扫欧亚大陆创造了世界历史上版图最大的蒙古帝国。他们既是敌人,又是朋友。正是有这位老师,使得蒙古民族对狼的至尊崇拜,并以狼为图腾。

茫茫大草原,是位博大而残酷的母亲,那里所有的动物:人、狼、马、狗、狐狸、旱獭、黄鼠、黄羊等等,都是她的儿女,缺一不可。他们在母亲的怀抱里,组成强大的食物链,相互控制着数量来回报草原母亲,因为任何一个物种超量,都会给带来草原母亲以致命威胁,这种回报是天然的。

草原的生存环境是残酷的,优胜劣汰是生存的唯一法则。所有的生物通过草原这个真实的大舞台斗智斗勇,十八般武艺,轮番使用,不是你死便是我活,每个能够存活终老的生命,都可以说是优秀的、顽强的、可敬的。每个草原牧民都明白这个道理,他们对所有的猎物都不会赶尽杀绝,任何一个物种的消灭,也可能给草原致命的打击。

希望我能在有生之年,能够看到草原水草丰美的样子,我一定会站在辽阔的草原上,向着变幻着美丽彩霞的天空,张开双臂,向腾格里,向草原狼致敬。

狼图腾读后感二

古往今来,狼确实是个让人讨厌的动物,虚伪、贪婪、凶狠,在草原上吃其它动物的时候吃饱了也不停止,非要把所有动物全杀了才会停下来,也就是因为这一点,导致狼在草原上基本被赶尽杀绝。但是不能否认,狼的钢铁般意志、吃苦耐劳、机警不屈、锲而不舍、拼搏执着、团结一心的精神,让人佩服。书中的狼群,还有那只被人养大的小狼,以及具有狼性的狗“二郎”,都让我看得又爱又急,热泪盈眶。最后,狼群被消灭,小狼为了追求自由而死,二郎被人打了偷吃,草原沙漠化,一个如此忧伤的结局。

终于明白我为什么曾经那么喜欢藏獒了。因为它和狼一样,都有着铮铮傲骨,坚定的意志,和执着忠诚、不畏强势的品格。对于一切勇于拼搏,桀骜不屈的灵魂,我都心怀敬畏与尊重。正如书中的小狼,宁可被铁链扯断脖子,也不愿跟着牛车走。

最后,我毫不犹豫的给了这本书一个最高的评价,哪怕有人指责书中的细节不真实,书中扬蒙古人贬汉人等。这本书作者的主题是为了说明人们应该像狼学习狼性,毕竟人不可无傲骨,同时宣扬环境保护,这也有错么?情节写得紧凑感人,主题挖掘精神世界,比市面上大部分书好得多,更何况世上没有任何物任何事是完美的,如果它有99%的优点,你又何必为了那区区1%的瑕疵而批评它?何必非要鸡蛋里挑骨头不可?

最后又忍不住看了一遍小狼和二郎的那一段。我爱这只狼,和这只具有狼性的狗。

狼的智慧

⊙凶残 :对待猎物凶残,但不常主动袭击人类。

⊙合作: 狼过着群居生活,一般七匹为一群,每一匹都要为群体的繁荣与发展承担一份责任。

⊙团结: 狼与狼之间的默契配合成为狼成功的决定性因素。不管做任何事情,它们总能依靠团体的力量去完成。

⊙耐力: 敏锐的观察力、专一的目标、默契的配合、好奇心、注意细节以及锲而不舍的耐心使狼总能获得成功。

⊙执著: 狼的态度很单纯,那就是对成功坚定不移地向往。

⊙拼搏: 在狼的生命中,没有什么可以替代锲而不舍的精神,正因为它才使得狼得以千辛万苦地生存下来,狼驾驭变化的能力使它们成为地球上生命力最顽强的动物之一。

⊙和谐共生:为了生存,狼一直保持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关系,不参与无谓的纷争与冲突。

⊙忠诚:狼对于对自己有过恩惠的动物很有感情,可以以命来报答。

狼的文化

狼是动物中做的比较成功的一种,千万年来不曾灭绝,也不被驯服.狼在优胜劣汰法则下的生活极富哲学味道,我们怯称其为"狼的哲学"。在动物界中狼是最有秩序和纪律的动物之一,表现出极强的团队精神。

狼的十大特点:

一、卧薪尝胆:狼不会为了所谓的尊严在自己弱小时攻击比自己强大的东西。

二、众狼一心:狼如果不得不面对比自己强大的东西,必群而攻之。

三、自知之明:狼也很想当兽王,但狼知道自己是狼不是老虎。

四、顺水行舟:狼知道如何用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回报。

五、同进同退:狼虽然通常独自活动,但狼却是最团结的动物,你不会发现有哪只狼在同伴受伤时独自逃走。

六、表里如一:狼也很想当一个善良的动物,但狼也知道自己的胃只能消化肉,所以狼唯一能做的只有干干净净的吃掉每次猎物。

七、知己知彼:狼尊重每个对手,狼在每次攻击前都会去了解对手,而不会轻视它,所以狼一生的攻击很少失误。

八、狼亦钟情:公狼会在母狼怀孕后,一直保护母狼,直到小狼有独立能力。

九、授狼以渔:狼会在小狼有独立能力的时候坚决离开它,因为狼知道,如果当不成狼,就只能当羊了。

十、自由可贵:狼不会为了嗟来之食而不顾尊严的向主人摇头晃尾。因为狼知道,决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所以狼有时也会独自哼哼自由歌。

狼图腾读后感三

狼,对与生活在大都市的人们来讲就是一个名词,一种四条腿的食肉动物,与信仰与生活毫无关系,更跟民族性格无关,但是这本书改变了我最初对狼的印象。

以战死为荣,以病死为耻,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让人敬佩,在人类当中只有少部分人有这样的精神,而这些人就被人们称为英雄,而在狼群当中,每一只狼都拥有着这样的性格,可以想象一群狼的战斗力,也就只有拥有这种战斗力、战斗信仰的狼才能够在同样凶险无比的大草原上生存下去。

这本书的故事内容很简单,几个上山下乡的知青来到草原,认识草原了解草原,逐渐认识到对腾格里的崇拜与牧民对草原狼的崇拜,也深深的对随后而来的农耕民族肆意破坏草原感到无奈。最后总结狼图腾对中国民族性格的影响。

四大文明古国,现在也就只有中国还存在,其他的都被游牧民族灭了,而中国所拥有的优势就像草原上的强大的生态系统一般,留有像狼一样的维持整个生态系统平衡的游牧民族,随时给中原的农耕民族进行输血,一旦中原的农耕民族羊性变得很强,立马拥有狼性性格的游牧民族就会大举进攻中原,将狼性的血液带到农耕民族当中,从而维持文明的生态平衡。狩猎、游牧、航海、商业、工业、农耕,其中就只有农耕民族可以自给自足,不用与外部进行强烈的竞争,所以农耕会让民族逐渐羊性化,中国依赖着长江、黄河以及庞大的平原土地,给农耕带来了非常好的先决条件,这种状况下就极其容易羊性化,变得懦弱、麻木。而狼的存在就会淘汰掉一些羊性,更多的赋予狼性。中国的崛起是需要狼性和羊性和谐共存,时代可以向前发展,但是精神可以从过去寻找,狼性的精神是永远不会过时的。

1、推书网发布的文章《草原万物生态《狼图腾》读后感》为推书网注册网友“推书网”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推书网文章《草原万物生态《狼图腾》读后感》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推书网一直无私为图书馆转载发布活动及资讯动态。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推书网不承担责任。

4、本文转载链接:https://tuibook.com/duhougan/6930.html

(0)
上一篇 2023-06-04 22:52
下一篇 2023-06-04 22:53

相关推荐

  • 7月小结丨谈谈图书馆里的人与事

    7月内容结构也要调整啦,因为放暑假了,只有一个线上阅读打卡活动,一直在写论文,所以这个月的小结来说说其他的东西。 ?工作相关 图书馆里的事(破除一个误解;图书馆的工作) 图书馆里的人(读者篇;学生助理篇;同事篇) ?自我提升 阅读read(2本书) 出行travel(图书馆2家,书店1家) 写作write(长文2篇,短帖5篇)   1.破除一个误解 通过这段时间的交流,我发现很多人对图书馆的工作有一个很大的误解。 一位朋友给我发消息:“图书管理员是很多人心中的理想工作,又轻松,又体面,还能看看书。” 来过图书馆的于老师:“图书馆…

    2024-08-17 读后感悟
    00297
  • 提升读书幸福感的六个建议

    有人觉得读书是一件辛苦的事, 半天读不了几页, 读了后没什么收获, 分享几个小建议, 或许能提升我们的幸福感。 01.放下手机,沉浸式读书 信息像潮水一样涌来的时代, 读书时, 手机“叮咚”一声, 或是网页上跳出个热点, 注意力就被勾走了。 书看了半天, 啥也没记住。 学会给自己“降噪”, 找个安静角落, 把手机调静音, 跟外界的纷纷扰扰暂时“失联”。 就像筑起一道透明的墙, 让思绪在书的世界里沉淀, 这样才能真正享受读书的乐趣。 02.读多少是够?别贪心 有人觉得读书越多越好, 以数量取胜, 一年不读个上百本, 都不好意思说自…

    2025-01-13
    00279
  • 《呼兰河传》读后感

    《呼兰河传》是中国作家萧红创作的长篇小说。 该作品于1940年9月1日见载于香港《星岛日报》,1940年12月12日,萧红于香港完成《呼兰河传》书稿创作,12月27日全稿连载完。 该作品以萧红自己童年生活为线索,把孤独的童话故事串起来,形象地反映出呼兰这座小城当年的社会风貌、人情百态,从而无情地揭露和鞭挞中国几千年的封建陋习在社会形成的毒瘤,以及这毒瘤溃烂漫浸所造成的瘟疫般的灾难。 呼兰河传读后感一 说实话,读《呼兰河传》的经历并不十分美好,甚至有点失望,大约是之前将萧红的地位拔的太高,不是小时后印象中那烧的绚丽、…

    读后感悟 2024-03-10
    0033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