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振宇跨年演讲中关于未来的49个预言,我最关心这10个(上)

罗振宇2025跨年演讲“来自未来的好消息”中,

首发了一本新书《预测之书》,

邀请了49位行业大咖,

对未来进行了大胆的预测,

包括哲学家、医生、城市研究专家、投资人、政治学者、科学家、生物学家、经济学家、文学教授、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媒体人等,

涵盖了科技、文化、教育等30多个领域。

所有预测中,

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是——AI

2024可以算是中国的AI元年,

基于国外ChatGPT为核心的国内AI

如雨后春笋般源源不断地涌出,

瞬间便占领了文字、图片、视频等领域,

未来AI的指数级发展,

和与行业的深度融合,

将是一个大的趋势,

不管你愿不愿意,

它或许真的会像计算机和互联网一样,

彻底改变我们的生活。

关于其中的49个预言,

我最关注的有以下10个——

罗振宇跨年演讲中关于未来的49个预言,我最关心这10个(上)

01、六种能力将帮助你穿越周期

生涯规划师预测:

从2025年起, 

未来的3~5年, 

经济将结束萧条期, 

围绕新能源和AI技术, 

我们将迎来长达25年的上升周期, 

进入一个高质量发展的阶段。

传统型人才具备良好的专业能力和通用能力,

一横一竖,

就是所谓T型人才。

在未来的高质量发展阶段,

我们需要在原T型人才的基础上,

叠加一种或多种能力,

形成复合型竞争力,

就是所谓的“π能力”:

创造价值、跨领域创新、AI、领导力、IP、守护心力的能力。

02、富足时代即将来临

我们这一代人将在有生之年看到富足时代。

支撑这个预测的三个认识:

一是世界上的资源本质上是无限的;

二是科技进步是加速进行的;

三是AGI(通用人工智能)即将实现。

富足时代人们对经济活动的主要贡献是消费,

人们不是靠生产而是靠消费来拉动经济增长。

人们工作不再是为了谋生, 

而是为了自我实现, 

人们之间将更少竞争, 

更多的是合作, 

我们会更有尊严, 

更不受驱使, 

更像人。 

03、我们可能是最后一批普遍需要工作的人

AI具有超强的学习能力,

可以代替人类从事重复性劳动,

让人类“普遍工作”的概念失去必要性。

这种情况并非第一次发生:

农业社会,

人人参与农业生产才能养活整个社会;

到了工业革命时代,

机械的出现取代了大量体力劳动,

而如今,

我们可能正处在一个类似的拐点,

只不过这次机器取代的是脑力劳动。

我们生活的重心,

将逐渐从“为了生计而工作”, 

转向“基于兴趣的创造”。

04、未来的药不像药,病人不像病人

近年来,

核酸药物的出现,

正在颠覆我们对传统疾病治疗的认知,

传统药物以化学形式,

直接作用于疾病的生理过程,

干预因果关系链中的某个环节。

而核酸药物更像是一串“代码”,

研发人员就像是程序员,

了解哪种疾病需要调控哪种蛋白质,

就可以对核酸序列进行编码调控。

许多药物只需要半年注射一次,

就可以维持很久的疗效,

所以病人在很大程度上并不觉得自己是病人,

只不过是半年去打一次疫苗而已。

05、一周工作四天或将实现

这个预测仍然基于AI的迅猛发展,

具身机器人的诞生已为期不远,

一旦成熟将胜任大量人类工作,

我们摆脱了高强度劳动模式,

每周工作四天将有可能成为现实。

 

罗振宇跨年演讲中关于未来的49个预言,我最关心这10个(上)

1、推书网发布的文章《罗振宇跨年演讲中关于未来的49个预言,我最关心这10个(上)》为推书网注册网友“似时与书”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推书网文章《罗振宇跨年演讲中关于未来的49个预言,我最关心这10个(上)》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推书网一直无私为图书馆转载发布活动及资讯动态。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推书网不承担责任。

4、本文转载链接:https://tuibook.com/duhougan/50762.html

(0)
上一篇 2025-01-06 12:31
下一篇 2025-01-06 21:43

相关推荐

  • 一定要大量看书,要多看书:分享我的一张阅读地图!

    我这辈子遇到的聪明人没有不每天阅读的,一个都没有。 巴菲特读书之多,我读书之多,可能会让你感到吃惊。 我的孩子们都笑话我,他们觉得我是一本长了两条腿的书。 如果一个人的事业覆盖面非常广,想要取得成功,不大量阅读是不可能的。 有些人在很狭小的领域做到了专精,他们可能用不着大量阅读,也能取得成功。 ——查理·芒格 你好,我是笔墨之林的阿飞。 上午,一位设计师朋友发来了几张AI合成的图片,问我感受。 我说AI给的内容有些多,独其中一张还不错,原因是让我想到了余华《十八岁出门远行》开头的第一句话:柏油马路起伏不止,马…

    2024-12-21
    00294
  • 谁动了李慈铭的日记:从李慈铭日记的一则佚文说起

    李慈铭素以毒舌著称,民国年间,他的日记稿本辗转沪上。经营《越缦堂日记》石印出版的蔡元培和商务印书馆,以及藏家、读者,他们不同程度地实施了遮蔽、涂抹,不仅破坏了日记的完整性,也给李慈铭造成隐没墨迹、惺惺作态的负面影响。 在“谁动了李慈铭的日记”这组文章中,复旦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研究馆员张桂丽将结合李氏日记稿本、抄本及书信、诗文稿,以时空坐标、人际网络及李慈铭心态变迁,来复原日记稿本一些被删文字的历史现场。 民国三十二年(1943),《中华月报》第6卷第1期,刊载陈乃乾的《<越缦堂日记>之□》一文,他称:…

    2025-03-19 读后感悟
    00281
  • 沈丽新:无关年龄的品格——读成尚荣先生《年轻的品格》

     (现场聆听成尚荣先生,2023年8月宁波) 工作多年,最喜欢的评价来自身边的年轻同事:“这个人真是的!一点也不像老教师!”因为我每天总那么热忱地跟大家聊班上学生的各种趣事,他们觉得我没有老教师的淡定,倒充满了初入职教师的热乎劲。 在那个刚过去的工作了整整三十一年后的暑假里,与成尚荣先生的《年轻的品格》一书相遇,倍觉感奋。是不是我所有“不像老教师”的模样从此都可以被诠释? 我认真在书中找寻答案。 我读到了“终身性” 年轻的品格当然不局限于年轻人才能具备,虽然年轻人给出了“年轻的品格”的范本。观照年轻人,他们旺盛的…

    2024-06-27
    00642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