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一定要大量读书:用费曼学习法做读书笔记,你学1小时=别人学习4小时!

我是木小鱼,坚持读书5年,读书400+,

记得把我设为“星标”,我来证明,读书是普通人的救赎!

图片

🐟

大家好,我是木小鱼~

说来还挺有趣,我刚开始读书时很单纯:读书读就够了有什么难的?

但结果往往是读完什么也记不住,别人问书中讲了啥,我支支吾吾说不出来,更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直到2020年,我成为【会计讲师】。为了讲好课,我需要确定课程主题,收集大量资料、梳理课程框架、备课,最后讲给学生听不断地循环

说实话,这过程过对与从来没有讲过课的我来说非常痛苦,但是课程讲了几遍以后,我发现自己竟然对讲过的知识能够信手拈来。

当时并不清楚,这种学习方法其实就是【费曼学习法】!

费曼学习法的核心就是以教代学,通过输出倒逼输入。

而且通过这种方法学习的知识留存率为90%,是所有学习方法中留存最高的方法。

费曼学习法并非教师专属,我们也能用它做读书笔记,将书中的内容彻底内化成自己的能力。

我就是通过费曼学习法做读书笔记并且发表在公众号上,写出了1.4w粉的公众号,更写出了410w+的大爆款。

今天和大家聊聊我是如何用费曼学习法写读书笔记,彻底消化书中的知识的

(这是我成为会计讲师以后的第一个教师节)

35岁,一定要大量读书:用费曼学习法做读书笔记,你学1小时=别人学习4小时!

1. 确定目标

你读一本书的流程是什么?是否读完就丢到一边,迫不及待看下一本?

读完后,书中没留下任何痕迹,甚至连一条简单的划线都没有。曾经的我就是这样。

当然,我并非不想留下痕迹,而是不知道哪些内容值得标记。一本书中该选哪些知识点作为学习目标呢?

举个例子:作为读书成长类博主,我对各种阅读方法很感兴趣,因此书中提到阅读相关的内容时,我会将其设为学习目标也就是我做读书笔记的重点。

也可能出于好奇心。

比如最近读《时间贫困》,我好奇如何解决时间贫困问题,答案可能需要时间跟踪。于是“时间跟踪”成了我的小目标。

目标可大可小,大到一个主题阅读,小到跟大主题相关的一个小知识点。

关键是与自身紧密相关——可以是你关注的话题、好奇的问题,或是亟待解决的难题。

35岁,一定要大量读书:用费曼学习法做读书笔记,你学1小时=别人学习4小时!

2. 假装自己是老师

当会计讲师时,我们参与讲师评比,领导提出三个标准:讲出来、讲明白、讲有趣。

能讲明白知识点的老师已算合格。许多人不习惯口头讲解,那便写下来。

这一环节的要求是:用自己的话复述和解释知识点

第一,复述

用个人语境解释知识点。比如我在文章中谈【阅读动机】,用具体问题展示其含义,并结合自身阅读中的动机案例。

若不知如何复述,分享三个启发词,看到它们时我会进入复述状态:

1.表面上看……本质上看……

2.换句话说……在我看来……

3.不是……而是……

熟悉复述后,可提高要求:语言尽量简洁明了,形成完整闭环。

第二,解释

1.当讲师时,我学到最实用的方法是举案例。

对文字基础弱的人而言,用文字解释文字难度较大,而故事是人类基因里的本能。从《伊索寓言》到《西游记》,我们天生会被故事吸引。

而只有能结合生活案例解释观点时,我才算真正理解它。

比如写这篇《一定要大量读书:这个万能读书笔记模板真是太绝了!》文章时举的例子。

35岁,一定要大量读书:用费曼学习法做读书笔记,你学1小时=别人学习4小时!

若刚开始写读书笔记,别要求太高,能举一个例子就算成功。

若想进阶,可多思考:案例是否充分证明观点?是否足够生动?

好案例应画龙点睛,而非锦上添花。

2.另一种解释方式是将新知与旧知对比。

比如读《时间贫困》时看到【时间跟踪】,立刻联想到柳比歇夫的【时间统计法】,通过对比两者区别,我更深理解了时间跟踪的意义。

新旧知识对比不仅能加深理解,还能建立知识网络。

复述和解释时,许多人遇到卡点便放弃,但这是关键所在。复述和解释能检验你是否真正理解某个观点。若遇到盲区,应翻书查资料补足空白,而非视而不见。

2024年初重读《卡片笔记写作法》时,我对【卡片笔记写作法】似懂非懂,因为无法向他人解释清楚。于是查阅大量视频、文字资料和相关书籍,如今终于能自信解释其原理及搭建方法。

35岁,一定要大量读书:用费曼学习法做读书笔记,你学1小时=别人学习4小时!

3. 分享出去,获得反馈

我刚开始写读书笔记时,总觉得自己写的是垃圾,羞于公开,甚至不敢署名,仿佛被人知道是我写的就无地自容。

但只有分享出去,才能获得反馈,无论是微信读书,朋友圈还是微信公众号?

无人问津是反馈,陌生人鼓励也是反馈,任何反馈都是对当前水平的评估也是我们继续努力的方向。

35岁,一定要大量读书:用费曼学习法做读书笔记,你学1小时=别人学习4小时!

PS:写在最后!

你看,读书从来不是比谁翻得快,而是比谁“吃”得透。

从现在起,你不妨试试这三步:选一个让你两眼放光的问题,假装自己是讲台上嘚瑟的“老师”,再把笔记大大方方发到公众平台。

哪怕开头磕磕绊绊,哪怕没人点赞,你也已经赢过了那个只读书不思考的自己。

正如费曼所说:“如果你说不清楚,就代表你自己也不明白。”

而你我终会明白,那些写满笔记的深夜、讲得口干舌燥的瞬间,才是对一本好书最隆重的告别礼。

如果你觉得一个人读书太过孤单,那么欢迎来和小鱼一起,1个月一起精读1本好书!

4月共读招募中/欢迎加小鱼微信yu15649331354详聊哦!

35岁,一定要大量读书:用费曼学习法做读书笔记,你学1小时=别人学习4小时!

1、推书网发布的文章《35岁,一定要大量读书:用费曼学习法做读书笔记,你学1小时=别人学习4小时!》为推书网注册网友“木小鱼爱读书”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推书网文章《35岁,一定要大量读书:用费曼学习法做读书笔记,你学1小时=别人学习4小时!》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推书网一直无私为图书馆转载发布活动及资讯动态。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推书网不承担责任。

4、本文转载链接:https://tuibook.com/duhougan/54594.html

(0)
上一篇 3天前
下一篇 3天前

相关推荐

  • 讀寫日記:後漢書卷一完

    今天看《后汉书》,错记第一卷为33页左右,打算分两天看完,同时还打算把之前约剩20页的大半卷《通鑑》也分两天看完。结果“出师未捷书先死”,不小心把白天带到单位的《通鑑》,还剩8页就可以看完卷69的《通鑑》落在单位了…… 发现的时候我已经长驱电动车走了好长一截路,考虑到天冷,充电效率低且折腾,我希望充满电跑一个来回不要返程的时候电量不足,也不想在小区的灰土里“翻山越岭”去充电,加上最近休养生息为主,就安心割舍。 回到家吃完饭探测一下大概页数,发现居然上卷11页,连同下卷仅24页。于是一鼓作气接着早上的5页续读到20页…

  • 没想到,我竟然成了工作狂!

    你好啊。 我现在在南京的机场写这封信。很不幸,飞机又晚点了,本来八点多的航班,十点多才能飞。 等你看到这封信的时候,我可能正好在飞机上。 这一周的事件密度很高。周三开始,发布读书营第二季的招募,一个一个拉人入群,有很多事务性的工作。但很开心,看到群一点点壮大,有一种园地慢慢在生长的满足。 一开始还有点担心第一期书目比2023年要难,但大家都很投入,也让我越发觉得值得。虽然一切都还未发生,但我已经可以确定,只要参与了共读,三个月之后,大家在文学阅读的能力上肯定会有质的提升。这一点我信心满满。 这种满足感,…

    2024-09-09 读后感悟
    00115
  • 大量读书之后,我发现了写作的奥秘

    张炜,一位充满理想主义、人文主义和浪漫情怀的当代写作者。 用20年的时间创作的450万字的巨著《你在高原》,并以此荣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写作慢慢来》是张炜写给少年儿童的文学读本,用极富感性和诗意的文字抒写关于文学、关于写作的那些感悟。 文字不多,但值得慢慢去体悟、去领会。 01.找到你的树 一名写作者,一定要找到你的那棵树,它也许来自于故乡,也许来自于童年;它是鲁迅北京胡同前的那两棵枣树,也是莫言记忆中山东大地上殷红的高粱;它可能是小时候的你亲手种下的桃树,也可能是在你内心深处的长满了热爱与梦想的艺术之…

    2024-09-04
    00248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