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悟

  • 尽量平衡读书和身体健康

    喜欢读书又肌肉发达的人可能比例不高。反正我天生就弱,还算喜欢步行,大言不惭地说,腿还算健美。但整体体质差,曾经有多次在晕倒边缘的体验。 昨天晚上我开始身体不舒服,症状跟之前差不多。我跟某人说,他问我有没有好好吃药。我说差不多都吃了(稀稀落落快吃完了)。他表示怀疑(不过我多次让他看我面色有无不好的倾向,他觉得我应该没有大碍)。 身体的这种不舒服让人怀疑人生。但惯性使然,我昨天还是照常把当天想读完的《三国志》给读完了。读到孙晧,可以说很酷烈,令人震惊,以至于史官都忍不住说他值得酷刑。 有时候我像上了…

  • 《哪吒2》最火的5句台词:人这辈子,最怕突然听懂一句话

    作者 l 微月 来源 l 微月在读书(ID: weiyuegogogo) 转载请联系授权(微信ID:YoYomom52)       这个春节假期,《哪吒2》火得一塌糊涂。 上映7天票房超47亿,猫眼预测票房将达到72.41亿,猫眼购票评分9.7。 豆瓣网友也给出8.5的高分,关于这部电影的讨论刷爆全网。 除了极燃的剧情、酷炫的动画、强大的装备,以及超高的演技,台词也频频戳中观众心窝,简直精彩绝伦。 有人说,人到一定年纪,最怕突然读懂一句话。 有些话,没听懂是幸运,…

    2025-02-05 读后感悟
    002.2K
  • 推书网2025年新年寄语:向着笑容更多、心里更暖前行

    当新年的钟声悠然敲响,我们告别了过往的岁岁年年,迎来了满怀希望的 2025 。回首往昔,那些或欢笑、或泪水的瞬间,都已化作珍贵的记忆,珍藏于心。如今,站在新一年的起点,心中满是憧憬与期待,而 “笑容更多、心里更暖” 这句质朴却饱含深情的话语,宛如冬日里的暖阳,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也成为了大家心底共同的期许。 元旦佳节,各地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北京的天安门广场上,人头攒动,人们怀着崇敬与喜悦,观看庄严肃穆的升国旗仪式,在晨曦中迎接新年的第一缕曙光,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那飘扬的红与人们脸上的笑容相映…

    2025-01-13 读后感悟
    00388
  • 这才是读书的终极意义:触发

    读书贵有新得,作文贵有新味。最重要的是触发的功夫。 再次读《文心》,这句话击破了笼罩我这三年读书历程的黑暗。 曾想过,人生短短3万天,读得多才是好。 也曾想过,咬文嚼字,不懈钻研,像专家学者那样,将一些书狠狠地啃下来,才是好。 到今天才明白:原来,触发,才是读书的终极意义。 细细想来,以前虽不知触发这个概念,但我已不知不觉地践行了许久。   01   32岁能够坚持读书,是因为,读书触发了我。 2022年,我32岁,那时候我的状态是这样的: 文案编辑岗位,很安逸,工资不高,一…

    2025-01-13
    00313
  • 年度阅读进阶指南:用60本书布局2025,实现自我重塑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读书亦如此。 在知识海量的时代, 读书规划能锁定目标领域的书籍, 搭建阅读体系, 助力自我更新与重塑。 2025年, 我们用这60本书, 塑造一个更好的自己。 01月:人生规划 《规划最好的一年》迈克尔·海亚特从心理学、行为学、管理学多角度出发,助你升级观念、总结过去、设计未来、找到动力、改变现状。 《用一年的时间重生》从零开始学会开启个人事业的心法、方法与技法,总结了一套“重生年计划”的自我探索方法。 《超越百岁》彼得·阿提亚博士揭示了长寿背后的科学原理与生活方式,在延…

    2025-01-13
    001.3K
  • 三國志|古代漢語|讀書日記

    ◎ 三国志卷九·魏书九·诸夏侯曹传第九   1.太祖曰:“吾闻太上师臣,其次友臣……” 前两天我看《三国志》,小竺看见,过来指认里面的字,他指的一般都说得对,唯独把“曰”当成“日”。我告诉他之后,后来他在纸上写了,拿给我看,他把日和曰写在一起,并且告诉我是默写不是抄写(大概意思)。 2.曹仁字子孝,太祖从弟也。 蔓草:这个人还挺重要的。 3.曹真字子丹,太祖族子也。 常猎,为虎所逐,顾射虎,应声而倒。   蔓草:这里我又对记忆产生了怀疑,王维《老将行》里面:“射杀山中白额虎,…

  • 提升读书幸福感的六个建议

    有人觉得读书是一件辛苦的事, 半天读不了几页, 读了后没什么收获, 分享几个小建议, 或许能提升我们的幸福感。 01.放下手机,沉浸式读书 信息像潮水一样涌来的时代, 读书时, 手机“叮咚”一声, 或是网页上跳出个热点, 注意力就被勾走了。 书看了半天, 啥也没记住。 学会给自己“降噪”, 找个安静角落, 把手机调静音, 跟外界的纷纷扰扰暂时“失联”。 就像筑起一道透明的墙, 让思绪在书的世界里沉淀, 这样才能真正享受读书的乐趣。 02.读多少是够?别贪心 有人觉得读书越多越好, 以数量取胜, …

    2025-01-13
    00413
  • 中国知网评价类产品体验记

    “中国知网高被引学者“预发布名单热火朝天,笔者作为一名高校图书馆工作者在马不停蹄地“追根溯源“,较为冷静地审视相关产品与服务,并向知网评价中心及时反馈意见与建议。比如凌晨花了我1个半小时帮设计了“论文合作权重系数对照表“(手绘示意图),这样一个一览表,可以直接查询。有了这样的简表,使用价值将大幅提升。另提了一条意见:论文引证标准化指数(PCSI)“通讯作者同第一作者“处理方式会出现一篇文章的总权重大于1,这是不合理的。假如3位合作者:第一作者权重:0.545,第二作者:0.275,第3作者:0.…

    2025-01-13 读后感悟
    00310
  • 想起这件事,我还是会泪流满面……

      几个月前,我参加了一位老师的朋友圈课程。没想到,它成为了我前半生的一次转折点。 虽然朋友圈是我熟悉的领域,但是课程内容依然让我觉得很有料,超值。 因此,我对这位老师非常认可,私下向老师表达过几次感谢,也以为老师对我印象很好。 直到,老师在一次直播时公开点我,说我习惯索取情绪价值,让人感到害怕…… 我的情绪差点崩了。 一直以来,我都觉得自己有格局,善良、公正,善于为他人提供情绪价值。事实上,也收到非常多这样的反馈。 可以想见,被一个自己认可的人这样说,我的内心会是怎样的沮丧。 与此同…

    2025-01-13
    00270
  • 罗振宇跨年演讲中关于未来的49个预言,我最关心这10个(上)

    罗振宇2025跨年演讲“来自未来的好消息”中, 首发了一本新书《预测之书》, 邀请了49位行业大咖, 对未来进行了大胆的预测, 包括哲学家、医生、城市研究专家、投资人、政治学者、科学家、生物学家、经济学家、文学教授、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媒体人等, 涵盖了科技、文化、教育等30多个领域。 所有预测中, 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是——AI, 2024可以算是中国的AI元年, 基于国外ChatGPT为核心的国内AI 如雨后春笋般源源不断地涌出, 瞬间便占领了文字、图片、视频等领域, 未来AI的指数级发展,…

    2025-01-06
    00817
  • 《万历十五年》:无关紧要的一年

    黄仁宇(1918年6月25日—2000年1月8日),美籍华人历史学家、教授、学者。出生于湖南长沙。以历史学家、中国历史明史专家,大历史观的倡导者而为世人所知。2000年1月8日病逝于纽约上州的医院中,享年82岁。著有《万历十五年》《中国大历史》《汴京残梦》等。 ——《百度百科》 缘起 知道《万历十五年》是因为《人民的名义》里面的高书记最喜欢的就是这本书,便一直好奇是本什么样的书,结果在17年买回来之后一直在书柜中当展示品,直到此次参加阅读会才让它重新出山。 在书柜展示这么就一个是和它一起展示的书…

    2025-01-02
    00540
  • 2024读书记录:珍惜年轻和健康的时光

    2024年逐字阅读读了30本书,其中有几本是凑数的,但也都好好看了。上图: 2024读完的30本书 挺高的一摞 我一下子抱不动 但孩子长高了 只有他们身高一小半   整理诗词,阅读集部白文。这篇就算是一年的总结吧。看过的多已忘却,但不惶惧,也不太着急。因为即便忘却仍然刷了一层印象,即便着急,也无济于事。 只能尽可能珍惜年轻和健康的时光,一方面充分利用,另一方面好好享受和适当休息,以使这时光格外绵长…… 横图方便看清 假装放在书架上   鲁迅先生说看新书需年富力强、正襟危坐。 …

  • 2024年,我读懂了“心有山海,静而不争”(我的年度书单)

    年终了,总感觉该留下些什么,才觉得过去的这一年是鲜活而立体的,仿佛只有这样,时间的痕迹才不会悄然而逝。频繁记录生活,只为让回忆变得更加具体,记录,本身也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 偶尔翻看旧记录,会感叹当年的自己原来是这样去思考和生活的。那些或深或浅的心绪,就像阳光下的尘埃,被光轻轻照亮。 昨天书友们陆陆续续分享了这一年的读书感悟(?征集丨用一本书,来形容你的2024(有福利相赠),征集持续到1月4日),每个人都在努力成为更好自己的路上前行,并不是说一定要追求读多少本书,而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一…

    2025-01-02 读后感悟
    00327
  • 读史方知我是我——《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读后感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是国学大师钱穆先生的一部重要著作,它通过对中国历史上汉、唐、宋、明、清五个朝代的政治制度的剖析,探讨了这些朝代在政府组织、选举制度、经济赋税、兵役等方面的优劣与演变。 对于这样学术类的读物,我只一直是敬而远之,通过此次拜读,锻炼了我的思考能力,也更加深刻的理解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中那些关于政治经济的得失利弊。 从各朝代的政治制度的分析来看来看,钱穆先生认为汉代的地方政府结构较为简单,分为郡和县两级,官级少且升转灵活,这使得地方政府能够高效运作。然而,汉代的土地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2025-01-01
    00521
  • 《原生家庭》:这5种有毒的父母,会让孩子付出一生的代价

    我们经常听到一句话,叫“虎毒不食子”。 似乎全天下的父母都会近乎偏执地认为,他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是为了自己的孩子好。 可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却会在成年以后,慢慢地呈现出来各种各样的问题,让他们迷茫于自己的感情和婚姻问题,困惑于自己的职场社交问题,更会隔三岔五地迷失自己,找不到人生的方向甚至意义。 如果追根溯源,你便不难发现,他们成年后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显性或隐性的性格缺陷,大多数都是来自原生家庭在童年时期对他所造成的各种各样的伤害。 他们并不能去责备甚至是怪罪自己的父母,只能默默地独自咀嚼那些伤…

    2024-12-30
    00335
  • 一定要大量看书,要多看书:分享我的一张阅读地图!

    我这辈子遇到的聪明人没有不每天阅读的,一个都没有。 巴菲特读书之多,我读书之多,可能会让你感到吃惊。 我的孩子们都笑话我,他们觉得我是一本长了两条腿的书。 如果一个人的事业覆盖面非常广,想要取得成功,不大量阅读是不可能的。 有些人在很狭小的领域做到了专精,他们可能用不着大量阅读,也能取得成功。 ——查理·芒格 你好,我是笔墨之林的阿飞。 上午,一位设计师朋友发来了几张AI合成的图片,问我感受。 我说AI给的内容有些多,独其中一张还不错,原因是让我想到了余华《十八岁出门远行》开头的第一句话:柏油马…

    2024-12-21
    00351
  • 我的2024读书报告|今年读了76本书

    hello,这里是姗姗的小镇? 这几天进行我的2024年度复盘,在阅读这一项上:今天共读了76本书。 ‍ 没有去看这个数字之前,总觉得今年的阅读量不够,还有很多碎片时间都没有利用起来,但总计下来,76本这个数字还是惊到我了~! 看来我们有的是时间阅读,尽管我的工作是和阅读相关的,但我想,普通人只要每天挤出一点点时间去读书,一年也是可以读20~30本书。   阅读给我带来了无尽向上生长的力量,今年我特意观察了自己的一些变化,很多认知和思维上的转变真就是书籍带来的,由“知”影响“行”,然后…

    2024-12-20
    00385
  • 北大图书馆工作点滴

    作者:陈源蒸(中宣部原出版局研究员) 从“站出纳台”开始 我到北大图书馆是从“站出纳台”开始的,一站就是6年(1960-1966),直接为成千上万的师生员工服务。这一段经历对我的人生目标和业务成长都关系极大。记得当时曾有一位同志问我,你这样的为别人办理借借还还图书的手续,真的感到很好吗?我那时体会还不深,只是说:在我为读者找到他所需要的书,看到读者满意的心情,自己确实是很高兴的。 我在图书馆学系毕业分配之前,就已留系任助教。但我感到图书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有长期的业务实践,才能在学术…

    2024-12-16
    0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