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时间管理与健康

闲话时间管理与健康

近期,先后与不少师友交流,交流过程中,频率较高的是提醒我保重身体、健康第一。

我算是劳碌命。工作、学习、思考之外,重视交流与分享。因此,总是有忙不完的事情。我在休闲、锻炼方面比较抠门。身体健康状况,存在透支情况。沧桑写在脸上,尤其是今年。头发没几根,且大多白了,长得太着急了。师友见面,隐约可以读到关切。自身确实需要反思并做适当调整。

或许,我算是交际比较广的。我从学生时代开始做高校校报记者、编辑,毕业之后同样笔耕不辍。尤其是2005年1月28日开始写“图谋博客”之后,几乎每日更新。2014年5月10日创建圕人堂QQ群,之后不断拓展,发展为“圕人堂服务体系”。圕人堂服务体系是一个以图书馆及图书馆学相关人员为主要服务对象的综合性服务体系。该体系以“一体两翼一检索平台”为架构。一体:以圕人堂QQ群为体,作为主要的交流平台和社区中心。两翼:以“科学网图谋博客圕人堂专题”及“圕人堂微信公众号”为两翼,通过这两种形式扩大服务范围,增强信息传播的广度和深度。一检索平台:指圕人堂QQ群知识库(http://tuan.pub/),为成员提供便捷的知识检索服务。

交际比较广,接触的人也比较多。有许多在时间管理与健康方面做得挺好的。不同年龄段均有佼佼者,或多或少有些触动。我试图见贤思齐,学习与模仿并不到位。好友当中,在时间管理与健康方面也有做的不大好,甚至很不好的。有的年纪轻轻,健康方面遭遇了大状况,或多或少与时间管理做的不是很好,或者说是为了学业、事业的精进,身体透支严重,令人痛心。

个人的际遇,个人的精力、能力、体力等千差万别。一定程度上,我是因为受到诸多学者先进的影响,也在努力能够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与此同时,能够尽可能地惠及更多人。我的点点滴滴进步与成长,切实受惠于众多师友的关爱与提携。我小时候听过家乡老人说过的一句话:“学不完的打,读不完的书。”(注:“打”指武功)如今,我也成为老人了,有所感悟,深表认同。另一句话是“什么样的年龄做什么样的事情”,道理似乎明白,但付诸实际行动时,很难“恰到好处”。

好的心态、好的体魄、好的修为,是众人向往的。境由心造,知行合一,心想事成。

闲话时间管理与健康

闲话时间管理与健康

 

编辑:图谋

封面及文内图为圕人堂成员biochem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微信公众号圕人堂LibChat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圕人堂QQ群(群号:311173426)

为图书馆及图书馆学相关人员交流群

闲话时间管理与健康

1、推书网发布的文章《闲话时间管理与健康》为推书网注册网友“圕人堂LibChat”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推书网文章《闲话时间管理与健康》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推书网一直无私为图书馆转载发布活动及资讯动态。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推书网不承担责任。

4、本文转载链接:https://tuibook.com/duhougan/45623.html

(0)
上一篇 2024-11-18 10:49
下一篇 2024-11-18 11:15

相关推荐

  • 我发现长期看书的人都有一个共性

    hello,这里是姗姗的小镇 在秋日的一个雨天,难得没有让自己忙碌地转起来,上午处理了最近一直悬在心头的一件事,准确来说我处理它的方式便是:放下。 事实上,解决很多问题的答案都是放下,割舍掉要拥有它的念头。我们很多时候的“不得”,都是因为想要的太多。 “我不要了” “任由它去吧” 当真正做到这些时,便会有前所未有的轻松。 处理完后,整个人异常的平静,于是拿起一本书去卧室,看了很久。 最近的阅读量又慢慢上来了,我发现长期看书,给我带来的最大益处,便是稳定的情绪,和内心的平静。 读《越过心中那座山》,里面有这么一段话…

    2024-10-17 读后感悟
    00255
  • 北大图书馆工作点滴

    作者:陈源蒸(中宣部原出版局研究员) 从“站出纳台”开始 我到北大图书馆是从“站出纳台”开始的,一站就是6年(1960-1966),直接为成千上万的师生员工服务。这一段经历对我的人生目标和业务成长都关系极大。记得当时曾有一位同志问我,你这样的为别人办理借借还还图书的手续,真的感到很好吗?我那时体会还不深,只是说:在我为读者找到他所需要的书,看到读者满意的心情,自己确实是很高兴的。 我在图书馆学系毕业分配之前,就已留系任助教。但我感到图书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有长期的业务实践,才能在学术研究上有所突破。…

    2024-12-16
    00128
  • AI 写作给读者的创伤

    最近,也跟风尝试了一些 AI 写作。 比如,在工作中,我会叫 AI 按照我写好的一段文字的风格,续写一篇文章的后面部分或者结尾。 又或者叫 AI 根据需求,写一些文案或者文章标题等等。用下来的整体感受是,如果用 AI 来写文案,拓展一些创意和思路,那是一个很好的工具,它能给你很多在文案和创意上的启发,当然,那些文字并非它的全新创造,只是经过大量的学习和训练后的结果,所以说,AI 会取代部分基础的文案和创意工作者,并非空穴来风,我觉得这将是不久之后的现实。 不过,让 AI 进行写作的话,从目前来看,它学得最好的是华丽绚烂…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