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直面生命变故,生活仍需继续”
(1)《巨流河》(齐邦媛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本书是作者的回忆录,从大陆的巨流河写到台湾的哑口海,借着父亲齐世英的经历,串联起自己的成长与奋斗历程,为读者提供了面对困难与挑战时的勇气与智慧。
(2)《病非如此》(刘绍华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作者满含亲情,以细致文笔,记述了母、女俩人与病魔搏斗的心路历程,关乎人类个体面对生老病死、悲欢离合等非凡挑战时的心智考验,启迪人们如何坦然接受和理解人类代际生生不息之道。
(3)《活着》(余华著,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本书一部深刻反映人生苦难与坚韧的小说。讲述了主人公徐福贵从富有到贫穷,再到经历亲人接连去世的悲惨人生,最后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的故事。尽管他的人生充满了苦难,但他从未放弃过生活,用自己的坚韧,一次又一次地从困境中站起来。启迪我们无论遭受多大的打击,生活都需要继续,因为活着本身就是一种胜利。
附:《第七天》(余华著,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本书讲述了主人公杨飞在死后七天的所见所闻。他在死后的世界里游历,忆起了生前的种种经历,遇到了已故的亲人、朋友以及陌生人,他们各自有着不同的人生故事。以独特的视角、冷静的笔触描绘了社会的荒诞,让我们看到了现实的残酷,也感受到了人性中的温暖与善良,提醒我们珍惜当下,关注那些被忽视的角落。同时,它也让我们对生命有了更深的敬畏,明白活着的意义不仅仅在于物质的追求,更在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结。
(4)《母亲和我们七兄妹》(严玲玲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本书以云南大理喜洲镇严家大院的白族民居生活为背景,讲述了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严氏家族在轰轰烈烈的社会变革中的命运。女主人公曾经是一位优雅贤淑的少奶奶,在变革中变成拖着七个孩子的寡妇。她以无比的勇气面对人生,缝纫纺线,摆地摊,开包子店,辛苦挣钱。儿女在母爱的呵护中成长,即便在社会上遭受了屈辱,依然保持自信自尊。
(5)《预约死亡》(毕淑敏著,新星出版社)
本书是一部深刻探讨生命、死亡与人性的作品。通过作者深入临终关怀医院的亲身体验和细致观察,揭示了死亡是生命不可避免的一部分,以及人们如何在这一过程中寻找尊严与希望。医护人员对临终者的悉心照料、临终者之间的相互扶持以及作者与他们建立的深厚情谊,让人感受到爱的温暖。本书不仅是对死亡的深刻探讨,更是对生命意义的积极肯定。
(6)《追忆双亲》(丁东著,工人出版社)
本书中收录了钱理群、郭小林、林贤治、阿城等近 30 位文化名人忆父母的文章。这些亲情故事既有温馨的交流,也有激烈的冲突,他们与子女之间的故事真实而动人。许多文章都涉及了父母去世这一生命变故,作者们通过文字表达了对父母深深的怀念和悲痛。这些文章让读者直面生命的无常和脆弱,从而珍惜与亲人相处的每一刻。
(7)《最好的告别》([美国] 阿图·葛文德著,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本书主要探讨了衰老、死亡以及如何面对生命终点等问题。作者通过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观察到的案例,深入剖析了现代医学在面对衰老和死亡时的局限性,以及人们在这个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困境和选择,这种坦诚和勇气,让读者在感受到生命脆弱的同时,也更加珍惜和敬畏生命。
(8)《我们在此相遇》([英国]约翰·伯格,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作者通过八个记忆片段,带领读者穿梭于生与死的边界,与生者和逝者在确定的物理空间中相遇。这些片段发生在欧洲的不同城市,包括里斯本、日内瓦、克拉科夫等,每个城市都承载着作者与某位逝者的深刻记忆。在这些相遇中,他回忆了与亲人的温情时刻,向读者展示了生命的脆弱与坚韧,以及面对死亡时的无畏与释然。
1、推书网发布的文章《“直面生命变故,生活仍需继续”——南京大学徐雁教授研究生团队《当代大学生“情绪困扰”自助式疗愈阅读书目》之十》为推书网注册网友“推书小编”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推书网文章《“直面生命变故,生活仍需继续”——南京大学徐雁教授研究生团队《当代大学生“情绪困扰”自助式疗愈阅读书目》之十》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推书网一直无私为图书馆转载发布活动及资讯动态。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推书网不承担责任。
4、本文转载链接:https://tuibook.com/shudan/456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