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倒计时2天:2024今年读过最喜欢的10本书

岁末已近,

许多app们都在开始为用户做年度总结,

读过的书,

追过的剧,

听过的音乐,

走过的地方,

你这一年生活的点点痕迹,

都有人悄悄为你记录着,

只为回首凝望时,

看见一条鲜花铺满的路。

这一年的书中,

推书网选出了这10本,

与你共享——

01我与地坛

2025倒计时2天:2024今年读过最喜欢的10本书

史铁生

一位卓越的作家,

一个顽强的职业病人。

他将自己的生命与写作紧紧融在一起,

用不健全的身体,

写出了丰沛充盈的思想。

他的人生陷于苦难之中,

却用最明朗最快乐的方式表达出来,

照亮着当代人幽暗封闭的心灵。

《我与地坛》是史铁生所有作品中最广为人知的散文集,

他无数次独自坐在地坛,

看云卷云舒,看人来人往,

述说自己对生命、时间和苦难的感悟。

如果你觉得人生很苦,

请一定要去读一读这本书。

读完之后你会发现,

那些过不去的坎,

趟不过的河,

都是人生的小case,

人生的容错率是很高的,

微笑着面对一切,

人生何其辽阔。

02《阿勒泰的角落》

2025倒计时2天:2024今年读过最喜欢的10本书

冰天雪地的原野,

不断游走的族群,

春夏秋冬的牧场,

萧索离群的小镇,

想象中的游牧生活艰辛又苦涩,

但在李娟的笔下,

却没有丝毫的晦涩之感,

一切都仿佛自然而然,

一切也都赋予了超治愈的浪漫和快乐,

就像最末一篇中粉红色的中巴车,

纵然拥挤、喧嚣、颠簸,

也成为了这个孤独世界中浪漫的一抹色彩。

李娟以温婉清新的笔触,

描绘了阿勒泰山区平凡细碎的生活。

她的文字如山间清泉,潺潺流淌。

她在这片与外界隔绝的神秘而美丽的地方,

教会我们用心感受平凡中的不平凡。

“世界由两部分组成,

一部分是我看到的,

所感知的世界,

另一部分是孤零零的我。”

03《民族魂:鲁迅传》

2025倒计时2天:2024今年读过最喜欢的10本书

什么时代,都不要忘了读鲁迅。

赶在去绍兴之前,

读完了陈漱渝先生所著的这本关于鲁迅的传记。

全书摒弃了一味歌功颂德式的伟人传记描写,

而是客观详尽地展现其人其事,

不夸张,不神化,

还原鲁迅先生一代伟人也是一位普通凡人的形象。

独立思考”是每个人应该具备的品质。

鲁迅之所以能从一个医生转变为一个伟大的作家,

就在于他能够独立思考,

不人云亦云,不随波逐流。

他看到了当时中国的真正问题,

并勇敢地站出来解决它。

他的这种品质现在依然稀缺而可贵:

要有自己的见解,

不要麻木跟风做看客,

要敢于面对问题,

勇于解决问题。

04《长恨歌》

2025倒计时2天:2024今年读过最喜欢的10本书

小说极尽轻柔缠绵,

用抽象化的语言,

将上海作为一个符号无限放大。

小说讲述了一个普通女子王琦瑶的一生,

以1940年为起点,

贯穿了她从少女时代到老年的生活。

说她普通,

是因为上海有千千万万个王琦瑶,

她就是上海的符号,

是上海的化身,

是上海的语言和影像。

她的故事充满了悲欢离合,

她的爱情、家庭、事业和梦想在时代变迁中

起伏曲折,

化成一曲:

此恨绵绵无绝期!

05《额尔古纳河右岸》

2025倒计时2天:2024今年读过最喜欢的10本书

小说并不长,

各型各色的人物在“我”的生命历程中来去匆匆,

勾勒出一幅宏阔苍凉的鄂温克族图鉴。

文中描写了大量的死亡场面,

意外的死亡就像蓝天白云忽然而来的一场骤雨,

无法预料,也无从躲避。

作者没有过多描绘死亡带来的阴影,

描写人们的悲戚和难过,

游牧民族对于死亡的接纳程度远胜于我们。

命运无常,人生多舛,

意外本就是常态,

坦然接受命运,

是我们活在凡尘俗世所要学习的一门重要的课程。

06《切尔诺贝利》

2025倒计时2天:2024今年读过最喜欢的10本书

30多年前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

至今仍有扑朔迷离之处。

这本《切尔诺贝利:一部悲剧史》

详尽地讲述了这场事故的背景、起源、过程、后续影响,

以及它对人类、自然和国际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书中涉及了众多人物,

他们共同描绘出一幅幅被卷入这场核灾难的众生相,

所有声音,

无论多么微弱或响亮,

都被真实记录下来。

所有的模糊和片面的认识都被细致地厘清,

这就像一次迫近历史深处的智性探险,

同时也是一次令人心碎的英雄主义悲歌。

07《罗生门》

2025倒计时2天:2024今年读过最喜欢的10本书

《罗生门》通过仆人与老太婆的对话,

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善恶的边界模糊性。

仆人一开始对老太婆拔死人头发的行为感到憎恶,

并将其视为不可饶恕的恶。

然而听了老太婆的话后,

仆人的观念开始改变。

他意识到生与死、对与错并非是绝对的界限,

而是通过个人立场和情境来决定的。

这种模糊的善恶边界让人思考道德判断的主观性和相对性,

以及人们对于善恶的认知和定义。

08《认知觉醒》

2025倒计时2天:2024今年读过最喜欢的10本书

今年读过的获益最大的一本成长类书籍。

印象最深刻的一个观点是——

不发生改变的学习都是无效的。

懂得百点不如改变一点。

读了再多的书,

做了再多的笔记,

如果没有对你的人生产生任何一点改变,

那就是徒劳的。

选择书中的一个观点或者一个方法,

去践行它,

去实操,

哪怕只一点,

也许也是具有革命性的意义。

09《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2025倒计时2天:2024今年读过最喜欢的10本书

阅读首先应该是一种愉悦的体验,

是为了获得乐趣,

而非出于功利目的。

人们不要为了获取知识、应付考试等原因

而让阅读变得枯燥乏味。

只有以享受的心态去阅读,

才能发现自己喜欢的书并持续读下去。

如果一本书不能带来乐趣,

我们完全可以随时放下,

不必勉强自己。

10《局外人》

2025倒计时2天:2024今年读过最喜欢的10本书

这本书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与世界格格不入的主人公形象,

引发人们对于与周围环境不一致的个体的思考与共鸣。

在社会中,

我们常常被灌输要遵循社会规范、适应主流价值观,

对于那些不合时宜、不符合“正常”价值观的人们,

他们的存在往往被忽视、排斥或者误解。

何谓“正常”,

这其实是一个挺模糊的概念,

大约就是符合绝大部分人的行为意识。

而一旦与大众的认知不一样,

就常常被判定为“不正常”。

每个人都有追求自我认同和自由的权利,

无论选择随波逐流还是特立独行,

都需要尊重和理解。

质疑局外人,

理解局外人,

成为局外人!

 

2025倒计时2天:2024今年读过最喜欢的10本书

 

1、推书网发布的文章《2025倒计时2天:2024今年读过最喜欢的10本书》为推书网注册网友“似时与书”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推书网文章《2025倒计时2天:2024今年读过最喜欢的10本书》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推书网一直无私为图书馆转载发布活动及资讯动态。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推书网不承担责任。

4、本文转载链接:https://tuibook.com/shudan/49925.html

(0)
上一篇 2024-12-30 17:09
下一篇 2024-12-30 17:19

相关推荐

  • 豆瓣评分高达8.5:推书网推荐四本极其有意思的社科书籍,每个人都值得读一遍!

    阅读历史,理解环境。水污染、植被破坏、生物灭绝、疾病灾害……环境问题越来越难以区分“天灾”和“人祸”。历史已然证明,人类已经给大地、海洋和天空带来了深远的改变;同时,环境也给人类带来了更加深远的影响。 随着环境问题不断涌现甚至冲突愈发剧烈,我们需要扪心自问:我们应该如何与环境相处?在世界环境日,这样的追问愈发显得迫切,而光启书局的“人与环境”丛书试图从历史的角度提供答案。 这套丛书首先立足于一门名叫“环境史”的新学科,出版该领域的经典和前沿作品,更重要的是提供有意思、有意义的阅读体验,传递有关人与环境关系…

    2023-06-21 书单推荐
    00103
  • 没时间读书?很薄很经典!回味无穷的9本书!

    01《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本书是茨威格最著名的代表作,曾被徐静蕾拍过电影,被孟京辉改编为话剧,反响热烈。作家R在41岁生日那天收到一封没有署名和地址的信,这封信来自一个将死的女人,讲述了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而这个故事的男主人公也就是作家R,但他对此却一无所知。这是一个女人的“悲剧”,却成了全人类的“童话”。 02《局外人》 《局外人》粗线条地描述了主人公默尔索在荒谬的世界中经历的种种荒谬的事,以及自身的荒诞体验。从参加母亲的葬礼到偶然成了杀人犯,再到被判处死刑,默尔索似乎对一切都无动于衷,他像一个象征性…

    2024-07-23 书单推荐
    00144
  • 推书网推荐越读越让你清醒的3本高分经典书籍!

    第一哲学沉思集 笛卡尔 8.9(3218人评价) 作者勒内·笛卡尔(1596—1650),法国哲学家、科学家和数学家,西方近代哲学思想的奠基人之一。本书标志着近代哲学主题的重大转变,即认识主体和认识对象之间的关系成为哲学探讨的主题。本书包括六个沉思,及霍布斯、阿尔诺、伽森狄等人的诘难和笛卡尔的论辩。笛卡尔通过普遍怀疑的方法,探讨了上帝存在与否、感官是否可靠、怎样寻求真理避免错误等问题,力图使心灵摆脱感官,通过纯粹理智来获得确定的知识。 本书中自我的“主体性原则”,是文艺复兴以来人本主义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标志着人的主体…

    2024-01-30
    0079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