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人只要活着,就是在不断成就着什么”

在读《活着》的这段时间里,碰巧遇到了一件让我甚至于我的家人都很痛苦的一件事——我的母亲因病去世了。

在操办完她的葬礼后,我也读完了《活着》这本书。

《活着》:“人只要活着,就是在不断成就着什么”

在合上书的那一刻,我的脑中突然浮现出了日本著名作家藤野智哉在《可是,你还有你的人生呀》里面的一句话:“人只要活着,就是在不断成就着什么。”

01.活着,就是用一生来体验“活着”

福贵的这一生,享受过富贵,也经历过低谷,他的人生可以划分成五个阶段,每一个阶段他都有不同的体验。

第一个阶段是他的少爷时期,这时候的他仗着家里有几百亩地,吃喝嫖赌样样都沾,是当地有名的阔少爷,不仅不学无术,还总是惹是生非。

这个时候的他因为家中经济条件好,所以天不怕地不怕,甚至连自己的父亲母亲都不放在眼里,很好的诠释了“年少轻狂”这个词。

第二个阶段就是福贵因为赌钱败光了家产,他的父母也因此而过上了拮据的日子,再加上福贵的不孝顺,先后离世了。

因为爹妈的相继离世,再加上重大的人生变故,福贵开始“浪子回头”,爱妻爱子,努力下地种田,在这样不算富裕但足够温馨的日子里,他逐渐明白了亲情的重要性。

第三个阶段就是福贵因为给母亲买药而被抓走,这一阶段的他经历了战争和死亡,亲眼看着解放军解放了全国,被解救出来的福贵重获自由后,便马不停蹄的赶回家中。

这个阶段的他被卷入战争的漩涡中,看着自己身边的人相继死去,他的内心是害怕且无助的,尤其是老全的离开,让他对活着有了更深的执念。

第四个阶段是福贵最痛苦的阶段,他先后经历了儿子有庆、女儿凤霞、媳妇家珍、女婿二喜、外孙苦根的相继离世,整个过程悲痛而压抑,让人不得不痛斥命运对福贵的不公。

福贵他亲手埋葬了这些最亲的人,一个一个的送他们离开,他的内心无疑是痛苦的,白发人送黑发人、枕边人,这让本就被生活压弯了腰的福贵更加的苍老了。

最后一个阶段就是福贵孤独而无依无靠的阶段了,他没有了媳妇,没有了儿女,也失去了外孙,只有一头跟他一样迟暮的老黄牛陪着他,日复一日承受着失去亲人的痛苦中。

他的一生快乐吗?也曾快乐过,娶到家珍这样的媳妇,生下了有庆和凤霞这样的好儿女,从战场上历经生死辗转回到了家,有一个二喜这样的好女婿……这都是值得福贵开心的事。

然而他的一生又是悲催的,家道中落、中年丧子、被迫卷入战争、经历亲人相继离世、一人孤独终老……

每个人的人生都要经历快乐和痛苦、欢乐和悲伤,酸甜苦辣样样尝过,才算是过完了一个完整的人生。

02.活着,就是用来证明自己有价值

作者余华没有用第三人称去续写关于福贵的故事,而是选择了第一人称。

他在日文版序言中写道:“我用的是第一人称的叙述,福贵的讲述里不需要别人的看法,只需要他自己的感受,所以他讲述的是生活。如果用第三人称来叙述,如果有了旁人的看法,那么福贵在读者的眼中就会是一个苦难中的幸存者。”

所以用《活着》来命名这本关于福贵一生的坎坷与艰辛的书,是最恰当不过的了。

可以肯定的是,当我们自己去叙述一件痛苦的事情的时候,我们可以很平静地说出来。

就像从我自己口中说出母亲已经去世这件事,其实我的内心是没有太大的起伏的,但是一旦从别人口中听到,那种感觉就大不相同了,就好像痛苦被放大了一百倍,甚至一千倍,一瞬间就会让人泪流满面,痛彻心扉。

就像福贵一样。

当我们看着福贵轻描淡写地说出发生在自己身上的这些痛苦往事时,我们反而会在心中升起对他的同情,而福贵自己虽然可能会抱怨命运对他的不公,抱怨生活对他的苦难,但是他却不认为自己是悲惨的,因为他始终对命运是不妥协态度的。

面对苦难,福贵没有选择放弃,而是顽强地活着,这种对生命的敬畏与热爱,正是我们每个人在面对困境时应当学习和传承的。

他给我们传递出的一种思想就是,我们不是为了他人而活,而是为了自己而活,为了苦难和幸福而活,为了活着本身而活。

这让我不禁想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霍金。

霍金在21岁被诊断出患有渐冻症,医生预言他只剩两年的生命。面对残酷命运,霍金并未屈服,反而坚定了他探索宇宙奥秘的决心。

即使身体衰弱,行动受限,丧失语言能力,但是他依旧凭借着顽强毅力,通过特制语音合成器与外界交流,继续科研工作。

同样是面对惨酷的人生,霍金跟福贵一样,没有选择自暴自弃,而是努力的去探索活着的意义,坚定自己的人生只属于自己,让自己的“活着”更有价值。

03.活着,就是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艰辛

我的前同事小华,他是个执行力很强的人,但是却十分的畏难,我们让他帮忙做事情,他的手脚很麻利,但如果换成他自己去跟进一个项目,他就会各种推辞。

他觉得独立去操盘和负责一个项目,对他来说就像洪水猛兽,他很怕,怕自己做不好,怕自己把事情搞砸,怕因此而失去工作……

其实回过头来想一下,小华的想法未免有些负面和阴暗,他的工作能力有目共睹,他的才干不低于公司中的任何一个人,这一切的挫折只是他预先给自己设计好的假象。

我们要担心的其实并不是工作给我们带来的困难,而是应该去享受整个过程中自己的收获和体验,在工作中去找到属于自己的独有价值,这才是真的去享受人生。

我们这一生,会遇到很多困难,也会遇到很多美好,生活总是会苦乐交织,爱恨交加,如果只是想着怎么样去逃避困难,享受美好,那我们这一生会多么无趣。

遇到困难迎头而上,看到美好尽情享受,不向命运低头,不对困难弯腰,不惧挫折,不怕艰难,这才是我们活着的意义所在。

04.写在最后

《活着》不仅是福贵个人的故事,还是那个时候千千万万中国人的故事,更是我们每个人的故事。

当我们再遇到困难和痛苦时,不要惧怕,多想想福贵,多想想他对人生的态度,也许我们心中就会有答案。

就像薇薇安·格林说的:

“生活不是等待风暴过去,而是学会在雨中跳舞。”

无论身处怎样的困境,只要心中有希望,眼中有光芒,就一定可以在绝望中找到生的意义。

因为,活着本身,就是一种价值,只要活着,就是在创造价值。

作者:杨大美,第5期百日共读计划成员。

 

个人简介:

林飞,读书博主,微信读书400+本、4000+小时。

曾担任上市公司商学院高级课程经理,知名图书出版公司主编。

文章先后荣获河南省高校新闻奖文艺类一等奖、评论类三等奖。

个人随笔集《北京,我终于离开了你》。

2024年6-8月,独自驾驶摩托车骑行9000余公里,穿越中国16省。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笔墨之林

1、推书网发布的文章《《活着》:“人只要活着,就是在不断成就着什么”》为推书网注册网友“推书小编”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推书网文章《《活着》:“人只要活着,就是在不断成就着什么”》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推书网一直无私为图书馆转载发布活动及资讯动态。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推书网不承担责任。

4、本文转载链接:https://tuibook.com/duhougan/47775.html

(1)
上一篇 2024-12-09 09:48
下一篇 2024-12-09 09:54

相关推荐

  • 揽过晨曦,便懂得光的温暖

    每年的今天,心情会格外复杂。 也许被赋予了太多祝福反而显得沉重,多年前的今天,父母赋予了我生命,而现在我也真正成为了自己的主角,在爱与被爱的日子里,心存善意带着热爱奔赴山海。 记得以前朋友圈写:生日,从来都不像是个恩赐,却更像一场劫。它无意拔高了你的生存满意度,可以平静孤独地过完那365天,但是你不能忍受哪一天的孤独平静。因为你觉得你的生日,“一整年过来只有一次”。那么这一天太重太重,太容易让人失望、难过。难怪人人见你都要嘱咐一句:“生日快乐”。 其实,到了这个年纪,庆祝可有可无,而且也很少过节日,除了…

    2024-09-04 读后感悟
    00224
  • 借书,记得留痕

    昨天下午上社团课的时候,有一个三年级的小男生呼哧呼哧的进了剧社,我就问他怎么累成这个样子了,他把书包哐的一声放到放到地上,把书包打开,从里面拿出了重重的几本书递给我:“老师,你看看,这些书你喜欢吧。”我当时一看有五本书,而且都是精装笔,都是有关24节气的,第一个感觉:“我好幸福呀,孩子有了好书,都知道推荐给我。”我当场就夸了孩子,我说真是小书虫。 他还开心的把书打开,边喊:“老师,你看里面多美。”观看图,我就喜欢了这套书。接着我就问他,这是你们家长给你买的书吗?孩子说不是,在我们班级借的,我们老师说这些…

    2024-04-16 读后感悟
    00227
  • 政治经济学开山之作《国富论》读书笔记

    国富论读书笔记一 众所周知,《国富论》是政治经济学开山之作。侭管其中不少理论与体系已经过时,但万变不离其宗,现代经济现象依然能被追根溯源至《国富论》所描述的各种规律,所以,以古探今,寓今于古,穿越层层的时空障碍回到美利坚合众国独立战争一触即发之前的那个年代,聆听亚当・斯密这位“经济学之父”对于经济、政治、军事、教育、宗教等领域高谈阔论,对于当前的世界提供了一种新的看待方式,即从一个宏观层面,权衡各种经贸活动的利弊,从而总结出整体上有利于国民与国家发展的一系列措施。 本书的写作思路是(貌似大多数学术…

    读后感悟 2023-06-04
    00293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