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读书的终极意义:触发

读书贵有新得,作文贵有新味。最重要的是触发的功夫。

再次读《文心》,这句话击破了笼罩我这三年读书历程的黑暗。

曾想过,人生短短3万天,读得多才是好。

也曾想过,咬文嚼字,不懈钻研,像专家学者那样,将一些书狠狠地啃下来,才是好。

到今天才明白:原来,触发,才是读书的终极意义。

细细想来,以前虽不知触发这个概念,但我已不知不觉地践行了许久。

 

01

 

32岁能够坚持读书,是因为,读书触发了我。

2022年,我32岁,那时候我的状态是这样的:

文案编辑岗位,很安逸,工资不高,一眼就能看到头。孩子上幼儿园之后,我就去上班了,几乎没有接送和陪伴过他,很愧疚。

反观我身边熟悉的人:

有的实现了云游四方的梦想,做了旅游博主;

有的在IT领域本行深耕,自己创业,还出了书;

有的在职场升级打怪,做到了高层。

我知道我要改变,但不知道怎么改变。

上班时,中午有1个多小时的休息时间。办公室看不到阳光,中午关了灯之后,整个是黑暗的一片。

黑暗能够带来寂静。

在这样一种环境下,有一天,我无意间打开了微信读书这个app,想找本书看。

那时候不知道看什么书,就看微信总榜,看到了No.1是《三体》。

这一看,就停不下来了。

这本书是打开我读书之门的钥匙。

现在回想起来,选书确实重要。要读那些能够给自己带来触发的书。

这本书看完之后,我之所以想要继续读更多的好书,正是因为,《三体》中有很多情节触发我的感官,思想。

(1)叶文洁父亲被迫害至死

这是发生在那10年的事。叶文洁亲眼目睹父亲被打死,所以她对人类绝望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这一点,让我想到了很多与此相关的作品。

比如,莫言的《生死疲劳》《蛙》。一种悲愤的心情因此叠加起来,更甚。

悲愤是人类内心活动的开关,一旦打开,思想便如溪流一样滔滔不绝地显现。

(2)三体舰队派来的水滴

水滴这个形象,很微小,但攻击力非常大。

人类无知,却依然蔑视,所以很多人被毁灭。

刘慈欣说了一句话:无知不是人类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

当时读到这里,对大刘的佩服油然而生。

由水滴触发到的,是至今看似和平的地球人的人性。

也会想到《道德经》中的: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水滴这个形象,好像成为了证明世间规律的一个强有力的证据,让我本来模糊的观点逐渐清晰,确定。

还有一点,云天明的大脑被送入太空,最终被三体人截获,向地球人传递消息。

读到这里的时候,我感到,世界上一切都有可能发生;也许,明天早上醒来,地球,我们,都将不复存在。

最终,太阳系被二维化,作者用了梵高的《星空》来做对比,很容易让读者想到这是梵高的预言。

现在,看到一些画作,我总会想,这是不是又一种预言呢?

甚至看到一张白纸,会想到,也许有一天,我们都会成为纸上的一个符号。

这部作品,让我想到了很多很多东西。3年之后的今天,我写下这些感受时,当时的阅读情景仍然历历在目。

正是因为这些触发,我开始喜欢读书,并把读书作为寻找自己、寻找素材的一种方式。

 

02

 

写不出东西时,我就去读书,因为读书能够触发我的灵感。

书里有最多、最好的写作素材。

并非是书里的例子和观点可以照搬,而是它们可以触发自己。

我前几天写了一篇文章:2024年,我拒绝了10次,这个想法实际上来源于《精要主义》这本书。书里有一个章节,是写拒绝的好处和意义,我当时就想,我要写这样一篇文章。

我还写过一篇:读了200本书,发现我白读了!

这篇的想法来源于《认知驱动》,作者表达了自己关于写作和读书的观点,我取了一些适合自己的,与我的经历结合起来,就写了这样一篇文章。

我现在看书有一个习惯,就是遇到触发自己的点,就单独拿出来,归入写作选题库。

比如《认知驱动》这本书,我提炼出20+个写作选题。

这才是读书的终极意义:触发

读书是获取写作素材成本最低、效果最大的方式。

那些通过阅读而产生的写作想法,也许在当下不会动笔去写,但它们却犹如一粒粒花种子,在大脑中发芽,有一天会生长出一片绚烂的花海,为我们的写作增光添彩。

 

03

 

读书的最好方法,就是不把书当书,不把文字当文字,它们如何能触发自己,就怎样去看,去读。

比如记笔记。

我其实没有一种严格意义上的标准方法。

我有时候会用荧光笔划线,在旁边用黑色水笔写上想法;有时候会用铅笔划写,就是单纯地觉得这种铅印划出来的横线,写的字,有一种轻微的、顺滑的、像印刷铅字一样的感觉。

标签索引,习惯用同一种颜色表示相同的意思,比如死去,大事,金句。

我这样去做,是因为这种方式最适合我。

当我想到很久以前读过某本书中的一个人物,但大脑却模糊不清时,我能够根据我的标注快速定位。

比如读书的类型。

我读的书比较杂。我会因为一句话而读一本书,会因为书的作者去读,更多时候,会因为自己的需求而去读。

11月份读《吸引力法则》的时候,书中涉及到了能量的概念。当时让我想到了高中时候印象并不太深刻的一些物理学知识。

于是,我就在微信读书上找到了《费曼物理学讲义》,有滋有味地看了起来。

人有时候就是很奇怪,体内的一些因子会突然觉醒。

我一直觉得自己没有理科细胞,但我现在却这方面感兴趣了,这是因为一本书的触发。


读书是为了触发,触发自己的思维,行动,让普通的人能够有机会改变这个世界。

有一部纪录片《读书的力量》,讲述了全世界因为读书而崛起、发展的脉络。这其中,屹立在人类进程中的伟人,无一不是和书有关系。

比如孔子和《论语》,老子和《道德经》,亚当·斯密与《国富论》,苏格拉底与《对话录》,马克·波罗与《马克·波罗游记》等等。

作者因为书,而流传千古。

读者因为书,而豁然开朗,继而推动着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读书,是消除无知、贫穷和绝望的强有力的武器。

世界上有书,真好。

这才是读书的终极意义:触发

1、推书网发布的文章《这才是读书的终极意义:触发》为推书网注册网友“蔷薇书屋”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推书网文章《这才是读书的终极意义:触发》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推书网一直无私为图书馆转载发布活动及资讯动态。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推书网不承担责任。

4、本文转载链接:https://tuibook.com/duhougan/51327.html

(0)
上一篇 1天前
下一篇 1天前

相关推荐

  • 高卧中的读史日记:《漢書》

    今天早上醒得挺早,就开始看《漢書》,看到即将补完昨天十几页就该出发,就没看了。 9:51到单位,之所以这个时间是怕踩点会迟到。我以前有时候会迟到1-5分钟,自从严格要求自己之后,除了某次电动车爆胎迟到1分钟,其余从未迟到。 10:00到实验室,学了点皮毛,还是对着标准看熟文字,然后再对着实物比较有感觉。不过实物现在简单化,也比较容易判断。就是我其实多少有点格格不入。有时候人是这样的,你觉得你好好干活那个岗位未必留你。就随便干干。但单位可能会看谁已经投入了,觉得这个人已经有些不可或缺,才选择把这个人定在这个岗位…

  • “新穷人”和“烂尾娃”

    任何时代,任何国家,好像都有穷人的概念。 过去,席门蓬巷,吃不饱,穿不暖,举债度日或揭不开锅,沿街乞讨,甚至偷盗抢劫,那叫“穷人”。 十三年前,我有一个学生阿宇,入学前和弱智妈妈沿街乞讨才能交上读高中的学费。考入大学后,第一学年他没有得到助学金。而他表示,拿到最高额度助学金的同班同学,用最新款手机,自述在家乡某局有岗位,每月还有收入。 经过帮他争取,第二学年他终于拿到了助学金。在读期间,他参加了我组织的一次主题演讲。在演讲中,牛角书生阿宇深情而坦诚地讲述了自己的经历,感动于他的不惧风雨的勇敢和始终如…

    2024-12-16
    0041
  • 中国古代小说史简表(2稿)

    “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外物》“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汉书·艺文志》把小说家列于诸子略十家最后,是史家著录的开始。 源头 神话传说:《穆天子传》《燕丹子》 寓言故事:《庄子》中的寓言,《韩非子》内外储说及《十过》篇等几乎就是早期小说,情节细腻生动。《孟子》《战国策》 史传:《左传》《国语》《战国策》《史记》《三国志》等史传作品为小说家积累了人物塑造等经验,提供了诸多故事蓝本。 魏晋南北朝 志怪小说: 1.地理博物类: 如托名东方朔的《神异经》,张华《博物志》 2.鬼神怪异类: 曹丕《列异传》,干宝《搜…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