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评论

  • 《更好的人生》精彩书评:与自己和解

    我们学习,我们工作,或者其他手段和方式,这一切不就是为能更好的生活吗?而什么是好生活,怎样才算好。 而好的人生这应该是建立在好的生活之上的,而想要过好人生,得先过好生活。 《更好的人生》这本书讲了两个很新颖独创的的故事,两个很年轻的故事,很美妙。 书中两个主人公他们对生活一开始都充满着迷茫,但是最后都认清自己,有了自己的执着和追求。 马蒂尔德,她中断学业,放弃工作,生活陷入泥潭,失去方向和目标,就像她自己说的那样“我的生活一切都是在往糟糕的轨道上走。”她自己都觉得那是“潜伏期的抑郁”。有一天,她把装有…

    图书评论 2024-02-17
    00134
  • 《流星之绊》精彩书评:残酷现实中无处不在的温情

    整篇故事从开始到结束都在反应现实的残酷,因赌债而四处筹措资金的面馆老板,因儿子绝症而杀人抢劫的警察,因做面难以受欢迎而想要去买配方的面馆师傅,因父母双亡而不得不以诈骗为生的三兄妹…… 太多的悲情人物,太多的无可奈何,但是行文之中作者却刻意在流露出一种温暖。 当其父亲被怀疑成是14年前杀人凶手的时候,形成(其儿子)选择的是希望得知真相,而不是去掩盖; 当最终杀人凶手浮出水面的时候,受害者的大儿子选择的是直面凶手希望知道原因,而不是立刻揭发; 当杀人凶手决定自杀之时告诉被害人大儿子离我远一点,并且避免其牵…

    图书评论 2024-02-17
    00133
  • 《心理大师:罪爱》精彩书评:爱的正反两面

    这本书又是一口气读完,继续着第一部中的悬疑与精彩,也继续着通过小说学习那些融汇着的心理概念,沈非这个优秀的心理医师,对自己心爱妻子离世的死结终于释然,在不知不觉中爱上了自己的小师妹乐瑾瑜,也许邱凌注定了就是他生命中的天煞星,就是要摧毁他的精神与他的生活,他又一次见到了自己心爱的人死在自己的眼前。 沈非这个第一主人公,虽然内心也强大,但他也有他的恐惧、彷徨以及感到力不从心时的无措,诠释着再优秀的人也并不完美,都有着自己的弱点与缺点,每个人的精神世界都有那黑暗的一隅不为人知,也许这就是荣格所提出的人…

    图书评论 2024-02-17
    00149
  • 当爱情变成黏腻的糖果-威化饼干的椅子精彩书评

    作为日本文学界刻画两性关系的“扛把子”,江国香织向来喜欢将人们口中永恒的“爱情”置于“婚姻禁区”中加以把玩,乐此不疲。于是在普通人眼中美好得一尘不染的爱,在此刻变形扭曲,如同透明闪亮的糖果,在炙热的温度下,变成一团稠密的糖浆,欲滴不落,黏腻得烦人,却仍旧带着一股甜丝丝的味道,那么矛盾,又那么自然,实在是一种病态的美。 在这本《威化饼干的椅子》中,江国香织再次将爱情变作这种“黏腻的糖果”。全书总共由两部长篇小说《威化饼干的椅子》和《神圣花园》构成,相比于后者不仅写两性、还涉及到同性关系的复杂格局,前者的格…

    图书评论 2024-02-17
    00153
  • 敏感与自我-威化饼干的椅子精彩书评

    《威化饼干的椅子》一如既往的很江国香织,依然是两性之间疏离又浓烈的情感。每次看江国香织的小说,总会有一股冰冷的寂寞孤独感渗透到骨子里,然则又并非全部的冰冷,适时,也能感受到丝丝暖意,在冷暖情绪的交错下,也才尽显一份情感的真实。 这本书由《威化饼干的椅子》和《神圣花园》两篇小说组成。故事主线单一不复杂,在《威化饼干的椅子》里,讲述的不过是一对中年男女的感情日常,平淡不寡味。江国香织站在一个高点来写这个故事的,她用繁琐的笔法铺陈小说里的人事与情感起伏,最后又指向同一,真实深刻反映了中年女性对感情的反…

    图书评论 2024-02-17
    00114
  • 最好的生活,不过是有饭有诗,有家有远方-明天也是小春日和精彩书评

    “如果有一天我能够拥有一个大果园,我愿放下所有追求做个农夫去种田。每一个早晨我耕耘在绿野田园,每一个黄昏我守望在乡间的麦田”,大乔小乔这首《农夫渔夫》里唱的可不就是人们最向往的那种田园之乐。在人们还仅仅只能在城市里畅想的当口,有邻居却已经践行着这样的生活方式,他们就是《明天也是小春日和》的主人公津端夫妇,英子女士和修一先生。 英子和修一的生活几乎符合所有小清新们对理想生活的想象。他们身躬力行着与自然和平相处的法则,在春夏秋冬的节律里出产自己的粮食和心情。 书里所呈现的是个无忧的伊甸园,仿佛没有忧愁…

    图书评论 2024-02-17
    00162
  • 认真生活-明天也是小春日和精彩书评

    日语中,“小春日和”意指“晚秋到出动力阳光和讯的好天气”。 当你想把生活过的精细的时候,它就会变成无数个细小的片段。其实,生活就是由每一天的琐碎小事组成的。————津端英子 认真记录每天的生活,把他们存起来,你会发现人生将变得更加美好。————津端修一 我发现我所喜爱的,羡慕的那些人都拥有同样的品质:认真生活。 无论是工作上手起刀落大气沉稳的前辈,还是生活里喜欢做饭,热爱画画,手工的豆友。所有值得羡慕的就是直面生活的勇气。 我是一个比较懒散的人,尽管认识我的人都觉得我勤奋刻苦。因为我的工作是一个太过容易加班的行…

    图书评论 2024-02-17
    00172
  • 两个人的好天气-明天也是小春日和精彩书评

    作为一名非代表性在豆瓣断断续续混迹多年,懒癌持续发作从来只看不写连豆瓣账号都忘记的标准文艺女青年,刚毕业时心血来潮学习了几年日语,便一发不可收拾,自此开始对日本写实的小众书籍情有独钟,在这浮气躁动又被迫慢不下来的繁华都市生活中,我更倾心、沉醉于清新扑鼻又纤毫毕现的良品图片,喜欢发现、感受书中细腻朴实却温暖恬淡的真实情感,同时反思自己随意而不良的生活状态,愿意尝试更加健康多样的习惯及思考方式。每次读完此类书籍仿佛已完成一次身临其境的时空穿梭,身虽未动,心已飘远。如今妙手偶得这本《明天也是小春日和…

    图书评论 2024-02-17
    00173
  • 唯有美食与爱不可辜负-明天也是小春日和精彩书评

    刚开始被这本书吸引,是源于一枚吃货的本能。那四季变换的田园,配上五颜六色的蔬菜水果,以及衍生出来的各种果汁,糕点,下午茶,让人不禁咽下口水。在晚秋到初冬那和煦的阳光里,两个老人的身影,让你觉得这简直就是你梦寐以求的生活。日和,在日语里即是指天气,或是好天气的意思。那并不是耀眼的初冬暖阳,恰似你日复一日最长情的陪伴。 美好的事物,正如津端太太说的那样:当你想把生活过得精细的时候,它就会变成无数个细小的片段。褪掉现代都市浮躁的外衣,用一件件小事,一个个细节,串成宁静美好的田园生活。不知道我是不是脑洞…

    图书评论 2024-02-17
    00115
  • 生活不只是眼前的晴耕雨织,还有塔希提与远方-明天也是小春日和精彩书评

    拆开《明天也是小春日和》,忍不住一口气念完,心里想着若能如此度过一生也能高攀“幸福”了。打小受了太多的大理想、大道德教育,生活学方才靠着“小春日和”式的书一点点滋补起来。不过,想想书里这一对受到尼轰国追捧的老夫妇的田园生活,又觉得,人吗,多半都是在所谓的“幸福生活样板间”里走走转转,撷一点灵感装点自己意趣索然的大众脸生活,只有极少数人愿意带着微笑或狂喜把一种生活活到极致。狂喜者固然灿烂,却容易玉石俱焚;微笑者呢,却坐拥了今天以及明天的小春日和。 小春日和是晚秋到初冬阳光和美的好天气。不冷不热,大自然的…

    图书评论 2024-02-17
    00108
  • 于平淡中见真性情-明天也是小春日和精彩书评

    老院长的菜园子 研究生毕业时,接到了久违的大学时候的院长的电话,他已退休,闲居京郊,邀我到他的住处小聚。坐地铁,换公交,又走了一长截路,拐进了一个别墅区。普通意识里的别墅本应高端洋气,但此处却多有不同,十分接地气,最直接的原因在于,多家住户都把花园改成了菜地。 老院长年事已高,青丝不再,但精神矍铄。他兴致勃勃地带我参观他家别墅,周围但凡有土的地方都种上了蔬菜果树。时值夏末,园里植物青绿茂盛,我们穿梭其间,摘取自然的馈赠。红的西红柿,绿的山核桃,圆的土豆,长的黄瓜……他一边把这些无公害食材变为美味午…

    图书评论 2024-02-17
    00131
  • 这不是幻想,这是一个真实世界-烈火的召唤精彩书评

    《烈火的召唤》是美国作家弗朗西斯卡·海格的科幻小说处女作,也是这部系列小说的第一本。与其他YA小说无二,《烈火的召唤》关于未来地球的设定,完全符合反乌托邦和末世情结。故事的背景设定在25世纪的地球:一场核爆炸摧毁了万物,人类家园几近成为废墟。400年后,人类自然进化,所有的新生儿均以双胞胎的方式降生,他们之中,一个是完美无缺的阿尔法,另一个是生来带有残障的欧米茄。阿尔法人建立了自己的统治秩序,视欧米茄为毒瘤,对他们剥削和压迫至极,并将他们驱逐至荒凉之地,艰难求生。尽管占尽优势,阿尔法人却始终摆脱不了一…

    图书评论 2024-02-17
    00126
  • 开始与终结-烈火的召唤精彩书评

    《烈火的召唤》在最初吸引我的就是他们名字:阿尔法和欧米茄。大爆炸后的每一代人新生儿分为了两个极端,一个阿尔法,一个欧米茄。阿尔法堪称完美,不仅发育正常,而且健壮活泼。与之相对的是欧米茄,天生带着缺陷:残疾,肢体猥琐,七星,有的瞎了一只眼,有的多了一只,有的甚至生来就无法睁开双眼。两个孩子中只有阿尔法人能传宗接代,但是他们生下的每个正常孩子都伴随着一个孪生的欧米茄。所以人们认为欧米茄身上带着大爆炸一流的毒素,是被污染的弱者。双生儿同年同月同日生,也在同一时刻死去。不管他们在什么地方,离得多远,其…

    图书评论 2024-02-17
    00159
  • 真相比传说更可亲-乌鸦之城精彩书评

    一袭黑羽的乌鸦被视为凶兆,许是因它常和死亡形影相随,虎视眈眈觊觎尸体;许是因它凄厉的叫声刺破空寂的长夜,叫人脊背发凉。受传说影响,穿过大学图书馆背后鸦声不绝的树林,总令我莫名心悸。 美国作家博利亚·萨克斯对于传说更加穷根究底。好奇于伦敦塔内渡鸦的传说,誓要考证一番,结果成了全球知名的乌鸦专家。著作《乌鸦之城:伦敦、伦敦塔与乌鸦的故事》中的乌鸦即渡鸦,作者将乌鸦传说的真相层层盘剥,好奇心与严谨的治学态度碰撞,读来大开眼界。 传说始于17世纪:英王查尔斯二世夜观星象,被一群渡鸦挡住了视野,愤而要将渡鸦铲…

    图书评论 2024-02-17
    00129
  • 《乌鸦之城》精彩书评:渡鸦的故事 城市失去动物将会怎样

    近期火热爆棚的迪士尼动画片《疯狂动物城》,为我们描述了一个动物世界的“乌托邦”。在影片里,各种动物互相通勤合作,呈现出一派和谐景象。影片描绘的这种世界当然过于理想化,纵观数千年历史,城市的发展大部分时候并没有给动物带来实惠,却往往成为了动物们的“噩梦”。 当然,我们也应看到不同的情况。在很多城市里,动物幸运地没有沦落为城市的牺牲品,却得以在城市一隅自得其乐地“生活”。正如伊斯坦布尔街头那些毫无惧色的猫,还有在巴黎街角巷尾那些闲庭信步的狗。每当我们看到这些有趣的场景时,便不得不思考,在城市里,人类与动物…

    图书评论 2024-02-17
    00179
  • 渡鸦变形记-乌鸦之城精彩书评

    记得第一次听到乌鸦的故事,是小学课本上的《乌鸦喝水》,那是第一次见到乌鸦的样子,乌鸦利用自己聪明才智喝到水,让我赞叹不已。乌鸦属于雀形目鸦科动物,有时也泛指这一类鸟类,而今天我看的这本《乌鸦之城》就是讲的雀形目鸦科中体型最大的鸟类——渡鸦。 《乌鸦之城》是博里亚•萨克斯的最新作品,他是美国纽约默西学院 (Mercy College)文学哲学讲师,是诗人,还是翻译家。他的作品有《神话与文学中的动物百科》、《神奇的动物园》、《乌鸦》等。《乌鸦之城》讲述的是作者通过寻找伦敦塔渡鸦,进而翻找出来的生动有趣的历史文化故事,…

    图书评论 2024-02-17
    00146
  • 窥见日本文化,再客观宽待霓虹国-菊与刀精彩书评

    你是怎么看待日本、日本人、日本文化的呢? 当然,这三点本就得合在一起。 文化底蕴与社会模式才能铸就前两者,也因而变成一个真正的日本。 我总是向往日本的,他人口中的风景,在待人接物时的礼貌与谦卑,动漫与小说中的温情及所呈现的内心的不浮躁和深度……当然,我知道仅这些是片面的,可能是恰巧的选择性的去认识了这些,日本给我的印象自然而然也就是美好的了。 以致于几时会忘记日本曾经是那样罪恶的存在,日本是二战时期的侵略国,我们国家受害最重。对于这个一水之隔的曾经深深伤害过我们的岛国,有人仍然带着鄙视甚至厌恶的态度…

    图书评论 2024-02-17
    00165
  • 知日首选-菊与刀精彩书评

    我没有去过日本。说实话,以前我对日本既不了解,也不感兴趣——当然,这个结果更可能是因为我对这个和我们一衣带水的国家怀有一定程度的厌恶感。在这之前,我与日本的联系只在几个方面: 1.经常性的日本代购; 2.看过太多抗日剧,当然近些年的抗日神剧还是无缘一窥的,说白了就是在爱国主义教育下的三观正得不能再正的典型80后对日本的仇视; 3. 出身徐州经历过几场大战的84岁姥姥讲的太多平民百姓尤其是妇女的战争百态。 你看,于这三者来说,第一点我是受益者;后两者也并没有亲身经历,只是从他人的描述和传达中感受到了莫大的恨意、轻…

    图书评论 2024-02-17
    00121
  • 不要只看中日表面上很像-菊与刀精彩书评

    中日文明在外表上看来极为相似,不仅体现在衣食住行和文字律令,也体现在精神层面的佛教信仰和儒家礼仪。但当两个文明逐步向现代过渡之时,却有截然不同的表现。日本很快就完成了自上而下的、令人诧异的变革,而中国却在守旧与进步之间步履蹒跚。两者的表现与各自的现代化起点,即“封建制度”的差别有很大关系。 众所周知,“封建”一词意为“封藩建卫”,在汉语中原指周天子将“王土”封赐给臣下或宗亲,待到西方“Feudalism(封建)”一词传入之后,“封建”逐渐转变为指代“中国古代(1840年以前)”的名词。而其原意则愈发模糊。追根溯源,“Feudal…

    图书评论 2024-02-17
    00118
  • 落花速速飞,处处迷归路-菊与刀精彩书评

    如果说浩如烟海的日本文学是柔嫩飘零的樱花花瓣,那么根植于日本人骨髓中的思维方式就是支撑起花枝的树干。读《菊与刀》,想象自己是一滴清水,由根部引入,随着日本文化的思维脉络,通向日本民族思想、情感、文艺作品的缤纷花间。 日本文艺有着一种独特的美学气质,在种种义理约束与生死命题的山峡之间,有清泉叮咚作响,这就是日本人的自然陶情。山水之间的种种清雅物事,使得日本这个民族拥有一种极反差又极和谐的魅力,观樱,赏月,插花,品茶,与严苛自律形成反差,又通过移情入景的“物哀”情节,与民族性格达到高度和谐。读日本文学…

    图书评论 2024-02-17
    00131
  • 推演兴衰荣败-骄傲之塔:战前世界的肖像,1890-1914精彩书评

    如果说参考文献能佐证一部著作内容的充实与否,那在《骄傲之塔》背后长达50页的文献说明则象征着美国著名历史学家、作家巴巴拉•W•塔奇曼在创作上的勤奋与严谨。当阅读这部《骄傲之塔》的时候,内心会由衷的赞叹这部著作。正如作者简介中引用奥利弗•B•波拉克对其的评价:“在她的著作里,字里行间,千百万大众读者通过她的文字感受到了历史的精彩之处。” 巴巴拉•W•塔奇曼的行文有一种画面感,让人在阅读过程体验到历史长河中波涛激起的浪花。塔奇曼擅长挖掘历史,在她的书中历史的追溯环环相扣、紧密相连,她带领读者真正站在理智的角度去…

    图书评论 2024-02-17
    00147
  • 山雨欲来:“一战”前的西方世界-骄傲之塔:战前世界的肖像,1890-1914精彩书评

    众所周知,无论是在政治经济方面,抑或在思想文化领域,“一战”对西方世界的影响都很深远。然而,就“一战”的爆发,有人认为出乎意料,将其定义为一场原可以避免的灾难;也有人认为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资本主义列强步入帝国主义阶段,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要求新型世界秩序的建立。偶然也好,必然也罢,都半只具有一定程度上的解释效力。那么,在回顾历史时,我们不禁要问,在“一战”开真正始之前,是否存在着某些症候呢? 《骄傲之塔:战前世界的肖像,1890-1914》(The Proud Tower:A Portrait of The World Before The War,1890-…

    图书评论 2024-02-17
    00172
  • 地火在地下运行-骄傲之塔:战前世界的肖像,1890-1914精彩书评

    20世纪真正的起始之年无疑是1914年。那年夏天,萨拉热窝的一声枪响引爆了一场世界大战,随后的四年间,7000万人在战场上厮杀,而驱使他们这么做的原因却谁也说不清楚。那是一场荒诞、不必要和非理性的战争,与之前长久以来对人类力量的自信、对理性和不断进步的信念背道而驰,留下无法驱散的幻灭感,促使人们批判、反思并重新评估原有的所有价值,成了通往非理性世界的入口,那个昂扬奋发的19世纪(当然,只是对西方而言如此)自此真正划上了句号。 从某种程度上说,洋洋50万字的《骄傲之塔》都是为了一个由此而来的简单问题:当时那个西…

    图书评论 2024-02-17
    00125
  • 来自威尔逊的诚挚警告-生命的未来精彩书评

    如果我是一个母亲,我愿意捧开这本书,给我的孩子读;如果我是一个丈夫,我愿意与我的妻子并肩在床头,给她轻声读;如果我是一个女儿,我愿意拿着书跑到爸爸的跟前,告诉他我们很孤单。人类从未像此时这样可怕,因为我们的数量太多太多,侵占了动物们的家园。这种感觉就像一个女子寻找着所爱之人的心,直到在慌乱中将心肠挖开扔掉,仍旧没有找到心。 我也吃牛羊肉,但我说的不是这个问题。而在于适宜人类生存的地方需要一个平衡的生态系统,其中有一点即表现为物种的多样性。它不是人造的,而是自然的。这本书说到生命的未来,也许我们透…

    图书评论 2024-02-17
    00137
  • 面对“生命的未来”-生命的未来精彩书评

    开始静下心来读这本书的当天下着小雨,坐在古筝班外大堂的扶手椅里,大堂天井三层楼高,声声古筝音如流水,悦耳清心,遂找了个最舒服的姿势开始阅读。 《生命的未来》首先在装帧上看着就很美,腰封上的蓝色蝴蝶让人未忍心丢弃,取下折了做书签用。接着翻了内封,发现和外封一样,绘图都很漂亮。 作者爱德华.威尔逊是位“最会讲故事”也“最具文采的博物学家”。在本书中,他用动人的文笔“讲述悄无声息在全球各角落上演的物种灭绝故事”,这正是吸引我阅读此书的原因。 在本书中,作者将“生命的未来”分七章来讲述,“绝境”、“瓶颈”、“大自然的极…

    图书评论 2024-02-17
    00160
  • 树语皆情语-树荫的温柔精彩书评

    “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这是鲁迅先生常被人揶揄的名句,细品之下却为这寥寥数语勾勒出的情景交融所折服。 树语由来是情语,法国历史学家阿兰·科尔班在缀满树语的专著《树荫的温柔:亘古人类激情之源》中表达了这一观点。伊甸园中的故事发生在苹果树下,神话传说中的魔幻之树令人难以置信,人类在树上刻下印记几乎是种本能,任岁月的痕迹加深往昔记忆,顺带为不同品种的树赋予性格。树,见证历史也传播文化。 旁征博引的科尔班当然也没有遗漏那些与今天理解不同、略显吊诡的故事:譬如,在…

    图书评论 2024-02-17
    00130
  • 只要掌握要诀,你也可以做一名“公关”-关键洞察力精彩书评

    我最早知道公关这一职业是在电视剧《美女如云》里面了解到的,后来又看了《职来职往》里面杨石头对面试者提出的那些公关题,感觉这一职位要求应该挺高,而且需要学习多方面的知识才可以胜任。这就是我之前对公关的认识。 最近看了罗伯特·利夫的《关键洞察力》,发现优秀的公关需要掌握多方面的知识是不假,但对普罗大众来说,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公关中的一员,也基本都要与各种公关过招。也就是说,从日常生活上来看,公关其实没有我们想得那么复杂那么难。 一、什么是公关呢? 「公关即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同构成其生存环境、影响其生…

    图书评论 2024-02-17
    00129
  • 公关是一份无死角的工作-关键洞察力精彩书评

    文/残小雪 作为一名曾经在公关行业的深水里趟过的从业人员,博雅公关在业内的地位举足轻重。不仅仅是全球首屈一指的公关公司,同时也是最早进入并拓展中国公关市场的公司之一。 公关是一个入行门槛很低,但优秀的门槛很高的行业。他对于从业者的要求,不仅仅是专注于专业的要求,更多的要求灵活和与时俱进,要在反思中学习,也可以从现在对未来有前瞻性的预判,这样的能力,用洞察力来形容再准确不过。 这不仅仅是作者的一份从业经历的自述,也是一份案例详实的公关修炼指引,更是一份获取独到发展眼光的手册。 全书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

    图书评论 2024-02-17
    00154
  • 非教科书式的公关指南-关键洞察力精彩书评

    《关键洞察力》一书的作者罗伯特·利夫,是博雅公关公司全球总裁,更是博雅全球业务的奠基人。在他从业的50年间,博雅的公关版图以美国为起点,扩张到全球,他见证了博雅的发展,更见证了公关的发展。 《关键洞察力》不是一本公关教科书,完全没有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和条条框框的步骤一二三;这更不是一本故事流水账,博雅公关全球总裁50年的公关经验就隐藏在一个个精彩的案例中。 一、公关要因地制宜 本书基本上以时间为线索、以地域为章节讲了博雅公关公司全球扩张的脚步。仔细阅读会发现,作者在不同地区所面临的挑战都不一样,在制定…

    图书评论 2024-02-17
    00192
  • 跟博雅总裁学做公关-关键洞察力精彩书评

    01 1948年,罗伯特.利夫报考密苏里大学,拿到了新闻学院伸出的橄榄枝。 1952年,朝鲜半岛战事火热,罗伯特.利夫理应应征入伍。身高1.9米的他,却幸免于此,留校继续攻读硕士学位,转投世界史,为后来的职业生涯埋下伏笔。 1957年,罗伯特.利夫敲开了博雅公司的大门,从此与它结下了50年的不解之缘。 50年里,他见证了博雅公司从最初的六名员工,发展为全球最大公关公司的历史。 02 “公共关系”一词,最早出现在美国《铁路文献年鉴》里,即处理各种与公众相关的事宜。这里的公众主要包括政府、企业、个人(顾客和潜在顾客)。 公关的重点在…

    图书评论 2024-02-17
    0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