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鸦之城》精彩书评:渡鸦的故事 城市失去动物将会怎样

近期火热爆棚的迪士尼动画片《疯狂动物城》,为我们描述了一个动物世界的“乌托邦”。在影片里,各种动物互相通勤合作,呈现出一派和谐景象。影片描绘的这种世界当然过于理想化,纵观数千年历史,城市的发展大部分时候并没有给动物带来实惠,却往往成为了动物们的“噩梦”。

当然,我们也应看到不同的情况。在很多城市里,动物幸运地没有沦落为城市的牺牲品,却得以在城市一隅自得其乐地“生活”。正如伊斯坦布尔街头那些毫无惧色的猫,还有在巴黎街角巷尾那些闲庭信步的狗。每当我们看到这些有趣的场景时,便不得不思考,在城市里,人类与动物究竟应以什么样的关系来相处。

可以说,洪荒以来,人与动物的关系就始终处在这种微妙的状态里:有的时候,人类会对动物过于残忍;有的时候,人类又会对动物十分友好;还有的时候,人类又会依赖于某种动物。这样的纠结关系自然引起了一些“好事”学者的关心。例如,美国学者博里亚•萨斯克,就对乌鸦与人类的关系格外好奇。博里亚对乌鸦的这种“关心”,当然不是动物学意义上的,而是文化层面上的。博里亚所青睐的,是人类世界那些有关乌鸦的传说,及其背后所传递出的特别含义。

如果说,在《乌鸦》中,博里亚是在全球不同文化语境下,来考察作为鸟类的“乌鸦”对于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所拥有的不同文化意象的话;那么在《乌鸦之城》中,博里亚则是专门将讨论的焦点指向了大英帝国的历史传统。很显然,后面这种讨论更有针对性,也更容易让我们从历史的维度去理解,人与动物之间的互动是如何展开的。

渡鸦对于伦敦塔来说有着特别的含义。19世纪以来,渡鸦已经成为伦敦塔的象征,甚至于成为盎格鲁-撒克逊文化的象征。不过,渡鸦与大不列颠王国的联系,起码可以追溯至凯尔特人的时代。在凯尔特人的神话里,巨人布兰是渡鸦神的化身。布兰曾是传说中古英格兰的国王,他的妹妹嫁到爱尔兰后饱受欺凌。盛怒之下,布兰亲征爱尔兰去援救妹妹。这场战争使得两个国家两败俱伤:爱尔兰人全军覆没,布兰的脚也被毒箭射中。最后,布兰命令随从把自己的头颅砍下带回伦敦,朝着法兰西的方向埋下,以便永远守护英格兰。

渡鸦开始直接与伦敦以及伦敦塔发生联系,则是17世纪查尔斯二世在位时期。1666年,伦敦发生的大火烧毁了城内许多建筑,无数居民受灾殒命。灾后,大批渡鸦飞来伦敦啄食烧焦的尸体并大量繁殖。数量迅速增加的渡鸦令查尔斯二世开始感到厌烦,这位君主便试图消灭城内的渡鸦。但一位大臣却阻止道,杀死渡鸦将是不祥之举,如果真的那样做了,恐怕伦敦塔将会倒塌,英格兰王国也将不复存在。于是,查尔斯二世又下令,将当时伦敦仅剩的6只渡鸦的翅膀剪短后豢养在伦敦塔内,确保它们不会消失。

今天,这个不能称之为历史的传说恐怕会让人摸不着头脑。正如博里亚评论的那样,“这则轶事不仅值得怀疑而且也是荒谬的”。但就是这个看上去没有逻辑的故事,让渡鸦从此变成了伦敦塔的象征。此后,渡鸦也就与这座黑暗之塔的历史紧紧的联结在了一起。

而渡鸦最终能够成为伦敦城市的象征,其背后还是与工业革命后伦敦的城市环境变化有关。工业革命尽管带来了城市文明的空前繁荣,却也导致了严重的污染。在雾霾笼罩的伦敦城内,渡鸦开始淡出人类的视线,人们很难再看到它们的身影。于是,无论是怀旧还是乡愁,无论是画家还是作家,渡鸦成为维多利亚时代的一种“异国情调”。在这样的背景下,渡鸦和伦敦塔的故事开始流传,并喻示着人们对城市环境改善的渴求

从生物学角度来看,渡鸦对城市的生态修复有着重要价值,作为食腐类动物,渡鸦能够帮助早期的城市清理垃圾;同样,正如同古代传说里的布兰那样,渡鸦也能给人指示方向或给出预兆,这一功能直到二战时期依旧为人所用。于是,渡鸦能够成为伦敦城和英格兰文化的象征,确实也有着现实的因素。

当然,博里亚也发现,在过去100多年里,有关渡鸦的传说也开始“变形”。渡鸦与伦敦塔的故事开始成为人们消费的“商品”,并导致渡鸦的“宠物化”。于是,“游客在伦敦塔所感受到的氛围,是维多利亚时代对都铎王朝或斯图亚特王朝的幻想”。这种“变形”使得人们慢慢忽视了渡鸦的现实意义,同时让人们会渐渐忘记反思人与动物的关系。

所以,对于英国人来说,渡鸦或许是国家的象征,只要伦敦塔内生活着渡鸦,大不列颠王国就能永远在“帝国的余晖”里永不衰落;但对于其他国家的人来说,渡鸦的故事的价值更多在于提供一个反思人与动物关系的视角。这正如《疯狂动物城》里揭示的那样,只有当不同的生物和族群学会“相互尊重、保持距离和给予自由”的时候,城市文明或许才能盛开出永不凋谢的花。

文/严杰夫

1、推书网发布的文章《《乌鸦之城》精彩书评:渡鸦的故事 城市失去动物将会怎样》为推书网注册网友“推书小编”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推书网文章《《乌鸦之城》精彩书评:渡鸦的故事 城市失去动物将会怎样》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推书网一直无私为图书馆转载发布活动及资讯动态。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推书网不承担责任。

4、本文转载链接:https://tuibook.com/shuping/21051.html

(0)
上一篇 2024-02-17 23:35
下一篇 2024-02-17 23:35

相关推荐

  • 也说高分低能:《不计其庶》精彩书评

    “读书无用论”是个老热点,隔不几年就会因为各种各样的社会新闻被拎出来挂墙头。老论点还总搭配着老论据,即应试教育几十年,所谓的好学生多半“高分低能”,比方说什么高考状元没没无闻,什么辍学少年当了大老板,手下都是名校生。如此种种,早被有识诸君驳了又驳,毋庸赘述。 我今天却是来认真谈谈“高分低能”这说法的合理性的。高分低能的是谁?就是叶家冢妇,庭芳嫡母,出身名门的白富美陈氏。先看高分高在哪,以封建王朝的官员妻子而言,陈氏爹是二品布政使,亲哥哥是杭州知府,家里兄弟侄子都不缺,出身项满分。个人素质方面,琴棋书画…

    图书评论 2023-07-11
    00249
  • 《他来了,请闭眼》精彩书评:致敬谢晗同学

    作为一个变态,并且是变态界的一线资深人物,不得不承认,其实谢晗还是很萌的(捂脸,我对邪恶反势力人物真的是木有抵抗力啊) 其实在某种意义上讲,他如果能冷静下来分析,以他的能力跟智慧,还是能想出其实艾伦是西蒙装出来的吧? 只能说,他是个过于聪明,过于自信,过于渴望一个能够匹配的上他,能够懂他的伙伴,不论男女。。。 要是他能够冷静下来理性的分析,其实他还是能想到这可能是个圈套的对吧?不然也不会一次又一次的试探薄靳言了,但是他内心深处还是不断的在挣扎,一边理性的想我要试探他我不能太相信他,一边感性的想他终…

    图书评论 2024-10-14
    00357
  • 不要只看中日表面上很像-菊与刀精彩书评

    中日文明在外表上看来极为相似,不仅体现在衣食住行和文字律令,也体现在精神层面的佛教信仰和儒家礼仪。但当两个文明逐步向现代过渡之时,却有截然不同的表现。日本很快就完成了自上而下的、令人诧异的变革,而中国却在守旧与进步之间步履蹒跚。两者的表现与各自的现代化起点,即“封建制度”的差别有很大关系。 众所周知,“封建”一词意为“封藩建卫”,在汉语中原指周天子将“王土”封赐给臣下或宗亲,待到西方“Feudalism(封建)”一词传入之后,“封建”逐渐转变为指代“中国古代(1840年以前)”的名词。而其原意则愈发模糊。追根溯源,“Feudal…

    图书评论 2024-02-17
    00148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