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袭黑羽的乌鸦被视为凶兆,许是因它常和死亡形影相随,虎视眈眈觊觎尸体;许是因它凄厉的叫声刺破空寂的长夜,叫人脊背发凉。受传说影响,穿过大学图书馆背后鸦声不绝的树林,总令我莫名心悸。
美国作家博利亚·萨克斯对于传说更加穷根究底。好奇于伦敦塔内渡鸦的传说,誓要考证一番,结果成了全球知名的乌鸦专家。著作《乌鸦之城:伦敦、伦敦塔与乌鸦的故事》中的乌鸦即渡鸦,作者将乌鸦传说的真相层层盘剥,好奇心与严谨的治学态度碰撞,读来大开眼界。
传说始于17世纪:英王查尔斯二世夜观星象,被一群渡鸦挡住了视野,愤而要将渡鸦铲除。占星官弗拉姆斯戴德爵士阻止道:杀死渡鸦是不祥之举,伦敦塔会倒塌,帝国将不复存在。萨克斯翻遍典籍也没能找到可信的史料佐证,但这丝毫不妨碍人们将根深蒂固的传说口口相传:渡鸦是不列颠的守护神。
历史上还真有那么几次,这种看上去不那么可爱的鸟类充当了人类的守护者:查尔斯二世时期的伦敦大火伤亡惨重,但啄食尸体的渡鸦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黑死病的蔓延;环境糟糕透顶的18世纪伦敦,人们几乎把街巷当成公共厕所,在消灭“臭气熏天的腐肉和粪便”上渡鸦的贡献不可否认;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某啤酒厂翻遍伦敦城要找一只幸运渡鸦,盖因渡鸦临危的叫声比空袭预警还要迅速、明确。
动物学家称,渡鸦在动物的智商排行榜名列前茅。萨克斯则进一步得出结论:渡鸦是有性格的。跟人一样,每只渡鸦秉性各异:有的贪图享乐、有的好学不辍、有的高冷傲娇、有的亲善热情、还有的一根筋搭住撞了南墙也不回头,譬如那只一次次从伦敦塔上跃下,满心以为自己能高飞的渡鸦,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如此看来,《伊索寓言》里,开动脑筋喝水的乌鸦、被狐狸骗走一块肉的乌鸦、毫无自知之明的虚荣乌鸦大抵都存在于世。
不过更多时候,渡鸦的象征取决于观察者内心:“对不同的观察者来说,伦敦塔的渡鸦是许多事物的化身,比如皇权、英国、渡鸦王布兰的后继者、伦敦塔本身、旧时代的酷刑,或者那些不公平的被杀害的灵魂。”日本作家夏目漱石巧妙地借用这一点,小说《伦敦塔》描述死刑现场带着男孩的妇人,“眼前明明只有3只渡鸦,她硬说成是5只”。读者渐渐了解,这个妇人正是被玛丽·都铎一纸御令赐死的简·格雷,渡鸦代表的是像她一样殒命伦敦塔的亡魂。
萨克斯试图为渡鸦找到更具现实意义的解读,过去没有史料可依,替未来寻找出路却大有价值。从生态学角度来看,“如果英国丧失了自然遗产,那么这个国家的所有生物都将陷入困境”。亦即是说,渡鸦过去代表什么,仅供分析历史情境下的社会需求,当下和未来如何维护生态环境、如何调整渡鸦的育种方案、如何让渡鸦再度成为人类的朋友和助手,是一件潜力无穷的事。落到实处,伦敦塔渡鸦的传说才真正和不列颠的命运有了交集。
林中乌鸦的聒噪固然不如燕语莺啼婉转动听,然而,想想它们对危险的敏锐预言,难道不比闭目塞听、粉饰太平来得积极有益吗?如此聪慧的鸟儿,也真会择木而栖,历史悠久的伦敦塔和书香氤氲的图书馆,大概都是它们智慧的养分吧。
——丙申年读博利亚·萨克斯《乌鸦之城:伦敦、伦敦塔与乌鸦的故事》
来自: 璃人泪@2011
1、推书网发布的文章《真相比传说更可亲-乌鸦之城精彩书评》为推书网注册网友“推书网”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推书网文章《真相比传说更可亲-乌鸦之城精彩书评》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推书网一直无私为图书馆转载发布活动及资讯动态。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推书网不承担责任。
4、本文转载链接:https://tuibook.com/shuping/210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