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鸦变形记-乌鸦之城精彩书评

记得第一次听到乌鸦的故事,是小学课本上的《乌鸦喝水》,那是第一次见到乌鸦的样子,乌鸦利用自己聪明才智喝到水,让我赞叹不已。乌鸦属于雀形目鸦科动物,有时也泛指这一类鸟类,而今天我看的这本《乌鸦之城》就是讲的雀形目鸦科中体型最大的鸟类——渡鸦。

《乌鸦之城》是博里亚•萨克斯的最新作品,他是美国纽约默西学院 (Mercy College)文学哲学讲师,是诗人,还是翻译家。他的作品有《神话与文学中的动物百科》、《神奇的动物园》、《乌鸦》等。《乌鸦之城》讲述的是作者通过寻找伦敦塔渡鸦,进而翻找出来的生动有趣的历史文化故事,把思维与文化与渡鸦影响相关联,呈现给我们一个角度独特的伦敦。

乌鸦即渡鸦,向来被人认为是看见了就要倒霉之物,但在伦敦塔却是备受宠爱。传说中曾有渡鸦啄食被砍头颅的英女王格雷双眼之说,在《塔渡鸦指南》的宣传单上却介绍渡鸦是伦敦塔的守护者,而查阅了各种资料之后却查无所获,渡鸦是否在伦敦塔生存也就成了一个迷,这一切都让博里亚很是困惑,于是开始了寻找伦敦塔渡鸦之路。

神话中的渡鸦是水手最受欢迎的向导,得益于渡鸦可以远距离飞行,而在《林瑞织女布兰雯》故事中布兰为解救妹妹中毒受伤后,将头颅砍下,头颅竟然还可以说话,一直引导将士回伦敦。而后,渡鸦也被认为是布兰的化身,这个故事也一直延续至今。而当时的伦敦也处在政治动荡时期,查尔斯一世被处死,查尔斯二世重掌政权。查尔斯一世和布兰有着相似之处,所以也就有了渡鸦“拥有颠覆皇权的权力”之说了。

渡鸦有让人恐怖的一面,那就是吃腐尸,尤其是吃人类尸体更是令人毛骨悚然。所以英国在早期的时候是保护渡鸦,禁止射杀的,但随着渡鸦偷食庄稼,渡鸦的地位改变了,被允许射杀了,食物链发生了破坏,所以渡鸦的数量就急剧减少,但搞笑的是,在二战期间,渡鸦却又被认为是好运的代表。故事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但可以肯定的是人类需要的时候,渡鸦就挥之即来,而危害到人类财产时候,就直接射杀。

伦敦塔渡鸦不仅在传说中很神秘,在文学作品中也是很神秘。夏目漱石在《伦敦塔》中有记录伦敦塔渡鸦传说,他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渡鸦神话的传说,也是最早详细描述伦敦塔渡鸦的作者。而在十九世纪中后期,伦敦塔被描述成恐怖屋,甚至是电子版的暴力场景,而渡鸦也转移了人们的泄愤情绪。

无论是宠爱还是射杀,渡鸦都是被人类利用,无论伦敦塔渡鸦故事是真实还是虚构,都带给了我们反思,当事物有所改变,我们是否能适应事态的发展变化?渡鸦的每一次变形,都是国家的一次改变,只有适时调整才能应对每一次转变。

来自: Rene-summer

1、推书网发布的文章《渡鸦变形记-乌鸦之城精彩书评》为推书网注册网友“推书网”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推书网文章《渡鸦变形记-乌鸦之城精彩书评》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推书网一直无私为图书馆转载发布活动及资讯动态。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推书网不承担责任。

4、本文转载链接:https://tuibook.com/shuping/21050.html

(0)
上一篇 2024-02-17 23:35
下一篇 2024-02-17 23:35

相关推荐

  • 《故事工程》书评:在建筑的格局中写作

    如同天才和凡人间的不同,有天赋的作家凭借直觉写作,笔下生花,情节走向自成体系,一个成熟的故事框架与格局如浑然天成,这是天赋使然。而缺少这种敏锐感觉的作家也未必写不出好作品,在对故事架构和写作过程仔细推敲的基础上,写出的故事亦能大放光彩。有此种灵性的作家毕竟为少数,加之出版业僧多肉少,竞争激烈,如何让自己的作品跳出窠臼,获得编辑的亲睐成为作家乃至各种写手最关心的事。在这样的情况下,各种写作指导书层出不穷,意在阐释写作的模式和方法,为致力于创作的人提供一个门槛。 这里的关键在于“门槛”二字,并不是说你…

    2024-03-21
    00249
  • 马骅:盐,性命攸关的抗战——读历史小说家李浩白新作《盐战》

    作者:马骅(历史畅销书作家,著有《假装生活在宋朝:京都汴梁等地生活指南》《宋朝:珠玑罗绮竞豪奢》等。) 盐这种东西,供应充足时太稀疏平常;可是一旦有“盐荒”的出现,立即会变成性命攸关的重大事件甚至你死我活的战争。这是读历史小说家李浩白新作《盐战》后最深的感触。 《中华盐业史》对食盐的生理作用进行四点归纳:“(一)维持胃液中盐酸成分之常度。(二)调节血液之碱度。(三)维持心脏之跳动。(四)维持肌肉之感应力。在人类肌肉中常含有相当分量之无机盐类,其作用乃在维持肌肉之正常反应力。如缺少此项盐类,肌肉之反应…

    2018-12-10
    00451
  • 《跟法国女人学雅致》书评:内在与外在最熨帖的时候

    前段时间参加一个研讨会,结识了几位优雅的女性,她们年龄都在30-40岁之间,事业上有小成,而最让人目不转睛的是她们的仪态,不会画过浓的妆,也没有锋芒毕露的感觉,淡雅的妆容和恰到好处衬托出身体曲线的服饰,举手投足间的从容与自信,无一不在道出她们的美。我也一直觉得这个阶段的女人是最有魅力的,也许少了年轻时的张扬,但无疑已经与内心的自己达成和解与共识,知道真正适合自己的是什么,也明了自己要的是什么,不多一分,也不少一分,也许这是内在与外在最熨帖的时候。 《跟法国女人学雅致》一书就是在介绍处于中年的法国女人…

    2024-03-21
    00243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