窥见日本文化,再客观宽待霓虹国-菊与刀精彩书评

你是怎么看待日本、日本人、日本文化的呢?

当然,这三点本就得合在一起。

文化底蕴与社会模式才能铸就前两者,也因而变成一个真正的日本。

我总是向往日本的,他人口中的风景,在待人接物时的礼貌与谦卑,动漫与小说中的温情及所呈现的内心的不浮躁和深度……当然,我知道仅这些是片面的,可能是恰巧的选择性的去认识了这些,日本给我的印象自然而然也就是美好的了。

以致于几时会忘记日本曾经是那样罪恶的存在,日本是二战时期的侵略国,我们国家受害最重。对于这个一水之隔的曾经深深伤害过我们的岛国,有人仍然带着鄙视甚至厌恶的态度。
说道,往事已逝,绝对应该记住的是战争的残酷性,而不去否定有关它的一切。因此,对待日本,现代的我们更应该抱有一种宽容的态度。

说回《菊与刀》。在日本,菊花是皇室的象征,刀剑则属于最忠心的武士道一行。两者组成可以说就是日本的核心。自然,一眼便知这是一本属于日本文化的书籍。

彼时,日本即将面临彻底战败,亦还在苟延残喘的与美国作斗争。美国政府委托著名人类社会学者鲁思针对战争中日本军人的态度,再对日本文化与人性根源种种作出一份详细的调查分析报告。大概本着“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宗旨。

书里从战争中的日本人的各种行为出发,鲁思作为一位从未踏过日本一步的美国学者,以收集各种资料文献亦通过访谈看电影等方式。再从日本人的阶级分配、忠义最重、生活方式各种角度对日本社会的“各安其分”“义理道德”“矛盾性格”“耻感文化”等主要特点进行了全面的展述。虽早为分析报告,再而成为阐述日本文化的畅销书。多少为读者了解日本的民族特色与本质带来一定的了解。

在第一章鲁思说道:“日本人好斗而又温和;黩武而又爱美;自尊自傲而又彬彬有礼;顽固而又善变;驯服而又不愿受人摆布;忠心而又易于叛变;勇敢而又怯懦;保守而又欢迎革新。”所表明的就是日本人的矛盾性格,还可以用一词语来说就是极端。这个点似乎横穿了这本书。而,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可能更容易理解日本性格一些,却不尽然相同。

书中也有不少对比是关于中日的,我们都知道日本现在的文化大多是从中国唐朝传入并修正形成轨迹,但日本一开始就没有照用中国文化的所有东西。看书中一直强调日本人对天皇的忠,于双亲的孝,于家族的荣誉,哪怕是愚忠愚孝,侵犯却是不能被允许的。这和中国的中庸之道是很不相同的,因为对日本文化而言,少去了“仁”字。在我们国家,忠心孝顺是因为长者仁义值得,面对的人不能是令人发指的恶徒。而在日本是无论怎样都不能忘记忠、孝,如果不能两全便选择前者,天皇是不能亵渎的。这也是武士道的最重意义。

从这本书,我看出日本对于成年人的义理道德方面的要求特别苛刻,社会家庭的规矩也不能忽视。也从成年人在生活之中的谨慎与睚眦必报,可以感受到他们长时间生活在束缚之中,有极高的自律意识。但是自身的享乐爱好、以及妇女在家中的自由度等等在不影响一切准责的同时也是可以极其放松的。特别是对于肉体的享受。好歹有他们只当“消遣”的“人之常情”,让我觉得才不至于只是在“人们履行忠、孝和义理的义务,要常常经受身体和心灵的苦难”中艰难行走。

不过这仅对于十到五六十岁的成年人是特别苛刻。而对待老人和儿童,日本就很放松了,他们不必被名誉和羞辱所烦恼,自由了。鲁思说,这样恰恰和美国的人生曲线相反,拥有自由和感到被约束在人生中的时间在截然不同的两个对面。
关于日本成年人所履行的一切道德责任和高度的自律,虽然看起来让人难以接受,但正是因为这样他们培养了一种坚强的意志。“这种坚强意志正是日本人最称颂的美德。”

可能是在读这本书的时候,一起读的是三岛由纪夫的青春纪事,两书所说的时期相近,却感觉他笔下的霓虹国人被道德约束感并不是特别的强烈。这与鲁思所考察的情况有些不同,倒让我茫茫然。而看三岛文中写道50年代初一位剧作家因朋友在背后嘲讽最终自杀身亡,着实令人震撼。

不可否认,《菊与刀》中探讨的日本依旧是日本的本身,里面所涵盖的大多还是足够让我们理解日本的文化与人之性格,并有抛砖引玉的作用。毕竟这本书是战争末期所作,还是一个没有真正去过日本的人,再细致的见闻考察与道听途说也难免与那当下时代出现偏差。

而今我们看这本书,又过了大半个世纪,想知道现代日本的变化,依然可以去慢慢摸索兴趣,这是个很涨知识也好玩的事情。

对于这个一水之隔的国家(真的在这里的海的对面,原来我经常去看的海的对面是日本啊),有人向往,有人爱恨交织。可更愿也感到日本,正如鲁思最后一章所说,他们开始了社会改革,知道战争的错误性,再重新获得尊重。他们正努力变成一个更好的民族。

人类都要保持宽容的态度,并吸取其他民族文化中好的部分,或许这样,才能使我们自身到国家都更强大。

来自: 向沐然

1、推书网发布的文章《窥见日本文化,再客观宽待霓虹国-菊与刀精彩书评》为推书网注册网友“推书网”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推书网文章《窥见日本文化,再客观宽待霓虹国-菊与刀精彩书评》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推书网一直无私为图书馆转载发布活动及资讯动态。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推书网不承担责任。

4、本文转载链接:https://tuibook.com/shuping/21048.html

(0)
上一篇 2024-02-17 23:35
下一篇 2024-02-17 23:35

相关推荐

  • 树语皆情语-树荫的温柔精彩书评

    “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这是鲁迅先生常被人揶揄的名句,细品之下却为这寥寥数语勾勒出的情景交融所折服。 树语由来是情语,法国历史学家阿兰·科尔班在缀满树语的专著《树荫的温柔:亘古人类激情之源》中表达了这一观点。伊甸园中的故事发生在苹果树下,神话传说中的魔幻之树令人难以置信,人类在树上刻下印记几乎是种本能,任岁月的痕迹加深往昔记忆,顺带为不同品种的树赋予性格。树,见证历史也传播文化。 旁征博引的科尔班当然也没有遗漏那些与今天理解不同、略显吊诡的故事:譬如,在…

    图书评论 2024-02-17
    00216
  • 故事·艺术·漫谈:《唐草物语》精彩书评

    谈到涩泽龙彦,人们的第一反应可能就是“暗黑系”。渊博到可怕的知识面,最喜爱的是骷髅头,讲起天马行空的故事来,总有那么一点说不出的诡异感,可以说是如今日本“暗黑风始祖”,倒很是符合泉镜花那轰轰烈烈、瑰丽繁华的想象。故而,《唐草物语》能够获得第九届泉镜花文学奖也就不足为奇了。 《唐草物语》,究其题名“唐草”,涩泽龙彦解释说那是一种古典的阿拉伯花纹——斜斜密密地交织在一起,彼此牵连,如同他在这本书中所涉及的各种传说故事:《海市蜃楼》中秦始皇和徐福之间的交集,《三个骷髅》中日本花山院在安倍晴明的帮助下找回前世人…

    图书评论 2023-07-11
    00279
  • 面对“生命的未来”-生命的未来精彩书评

    开始静下心来读这本书的当天下着小雨,坐在古筝班外大堂的扶手椅里,大堂天井三层楼高,声声古筝音如流水,悦耳清心,遂找了个最舒服的姿势开始阅读。 《生命的未来》首先在装帧上看着就很美,腰封上的蓝色蝴蝶让人未忍心丢弃,取下折了做书签用。接着翻了内封,发现和外封一样,绘图都很漂亮。 作者爱德华.威尔逊是位“最会讲故事”也“最具文采的博物学家”。在本书中,他用动人的文笔“讲述悄无声息在全球各角落上演的物种灭绝故事”,这正是吸引我阅读此书的原因。 在本书中,作者将“生命的未来”分七章来讲述,“绝境”、“瓶颈”、“大自然的极…

    图书评论 2024-02-17
    00265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