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平淡中见真性情-明天也是小春日和精彩书评

老院长的菜园子

研究生毕业时,接到了久违的大学时候的院长的电话,他已退休,闲居京郊,邀我到他的住处小聚。坐地铁,换公交,又走了一长截路,拐进了一个别墅区。普通意识里的别墅本应高端洋气,但此处却多有不同,十分接地气,最直接的原因在于,多家住户都把花园改成了菜地。

老院长年事已高,青丝不再,但精神矍铄。他兴致勃勃地带我参观他家别墅,周围但凡有土的地方都种上了蔬菜果树。时值夏末,园里植物青绿茂盛,我们穿梭其间,摘取自然的馈赠。红的西红柿,绿的山核桃,圆的土豆,长的黄瓜……他一边把这些无公害食材变为美味午餐,一边和我拉着家常。

“我女儿做设计,当时这里房价性价比高,手里正好有点钱,就买了一栋,后来嫌住太远上班太麻烦,孩子上学也不方便,就搬到城里去了,这房子就空了出来”他说着,脸上浮现出自豪,“现在我退休了,刚好过来住住,自己种菜,吃得健康。”

他说附近很多家都是如此,子女不在身边,老头老太太们住着空荡荡的大房子,闲来无事,就都在自家院子里开垦田地,播种时互相借种子,收获时互相送菜,乐在其中。
我不禁心生感慨,大概人老了,才能真正回归本心吧。

年轻时,没钱的为生计奔波,有点钱的为车房受累,钱多的绞尽脑汁赚社会地位,都少有这份闲暇享受平凡安宁的生活,追求返璞归真。于是在翻开《明天也是小春日和》时,难得地向往起晚年生活了。

咱俩的小春日和

八十六高龄的修一带着八十三高龄的英子住在他亲手为妻子设计建造的小木屋里,有条不紊地打理着退休后的新人生。

屋外那片园子,是英子的梦想,也是修一对英子的爱。在我看来,修一先生简直是理想的全能型丈夫,有才华,有想法,有专长,有行动力,更难能可贵的是,有一颗未泯的童心。

“请注意,会疼哦”他做了个黄色的小木牌,挂在低矮的树枝上,提醒妻子小心。“鸟儿的水盆,欢迎,来洗个澡吧”他也在水盆边贴了木牌,提示这盆是小鸟专用。“西红柿。桃太郎,生着吃的”醒目的亮黄色小木牌挂在竹架上,提示着这块地种了什么,什么品种,甚至连庄稼熟了后可以做什么,怎么吃都想好了。这样的提示牌满院皆是,堆肥缸上、树枝上、菜地里……有的还画了两人的简笔画,写上两人的年龄,让整个小院处处充满温情。

修一先生还特别喜欢做培根,自己设计、搭建熏炉,自己筛选熏料,坐在椅子上按着独家食谱一步步熏制。美味的食物,都是用时间和心血一点点浇筑出来的啊!

擅长整理的设计师修一先生,会在春夏秋冬不同的季节里,按着作物的时令,画不同的图纸对菜园子作规划;把各种农具分门别类、井井有条地摆放整齐;像日记一样,把每天的生活记录下来,配上复杂的手绘图,画上简单的小插画,放入一个个文件夹里,整整齐齐地摆放在壮观的书架上……除了佩服,实在语塞了。换做是我,别说是年复一年地坚持,能保持个一周一个月,已算相当不错。

英子也是个很有真性情的老太太。她喜欢做饭,独自掌管着厨房,一丝不苟地安排一日三餐。有一双巧手和一身好厨艺的英子,向来会在摆出一桌精美菜品时,受到访客和吃货们的高度称赞。从年轻时,她就开始喜欢收藏各种餐具、茶具、玻璃器皿,出去旅游,走亲访友,哪里碰到了喜欢的,一定买下来。对英子来说,美味的菜品必不可少,与不同菜品相搭配的餐具更是尤其重要。她是把饮食作为艺术来对待的女士。

除了菜品,还有令人目不暇接的各种点心、饮品。夏天喝什么凉爽解渴,冬天喝什么温心暖脾,早上喝什么营养健康,晚上喝什么补气助眠;为不喜欢蔬菜的修一榨各种配方的蔬菜汁,把园里收获的水果制成各种口味的果酱,根据季节改变家中物品的陈设……英子女士手脚麻利,信手拈来,把生活过得又精细又精致。

秋冬来临,英子女士会收拾起夏日的草席竹编,换上暖和的棉麻家居织物。她有一台古朴的织布机,原毛纺线,再织成围巾袜子衣物各种家居用品,这种原始的复杂手工艺,总令人赞叹。

家里有很多留言板和可以插在土里的留言旗,家中、菜园里随处可见,都是由修一先生亲手制作,这是夫妇俩别致的交流方式。“请帮我翻翻土。”“干完咯。”只要英子女士把旗子插在需要翻土的田里,修一先生就会去干活儿,然后插上旗子以示完工。有时候,修一先生还会在上面画上俏皮的插画。“修一,拜托你了。”“搞定了。英子,久等了”“水都没关,上哪去了?”“对不起,下不为例。”……一问一答间,颇有孩子玩过家家般的同年意趣。

结婚五十多年,他们互相尊重,互不勉强,和气过着这流水般温和而绵长的日子,享受着男耕女织的田园情趣,幸福就是这样精心地把生活过成日子,就是这样平平淡淡而日复一日最长情的陪伴,就是相互依靠着,静静地躺在冬日的暖阳里,看时光如天上的白云般游走。就这样互相敬爱,互相扶持,互相打趣着一起变老,还有什么比这更加幸福呢?

一个问题

“如果你时日不多,你最想做什么?”

我的父亲前年查出肝癌,尽管才四十多岁,却开始被迫思考这个问题。那段时间他憔悴很多,在做不做手术,住不住院,西医还是中医这样的问题上反复挣扎。后来作好决定,术后带着母亲去海南养病了。现在常常在微信发给我一些照片,全是生活的点点滴滴:初升的太阳,海岸的水母,阳台的花,桌上的美食……日子过得平淡而充实。

于是我开始时不时思考这个问题。这个问题我曾被问及,也曾问过别人。十几岁的孩子,大概总想出名;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就想要环游世界;四十多岁的中年人,想法多顾虑也多……但也许真正开始认真对待这个问题的,便是六七十岁这群人了。若我也有幸活到六七十岁,我不知道我还会不会在乎年轻时未完成的梦想,还会不会对曾经的追求念念不忘。也许那时候,什么都不重要了,唯一要考虑的,还是生活本身。

英子说:“当你想把生活过得精细的时候,它就会变成无数个细小的片段。其实,生活就是由每一天的琐碎小事组成的。”

花点心思研究食材,做更适合自己的口味;换换家里的摆饰,让自己心情更舒畅;去熟悉的地方散步,给远方的朋友打电话;动手做些可爱的东西,并把它们寄出去;和亲近的友邻喝喝茶,聊聊闲话……也许,这些无关乎成功、无关乎道理的小事,才是生活最本真的面貌。

来自: 小夏

1、推书网发布的文章《于平淡中见真性情-明天也是小春日和精彩书评》为推书网注册网友“推书网”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推书网文章《于平淡中见真性情-明天也是小春日和精彩书评》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推书网一直无私为图书馆转载发布活动及资讯动态。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推书网不承担责任。

4、本文转载链接:https://tuibook.com/shuping/21056.html

(0)
上一篇 2024-02-17 23:35
下一篇 2024-02-17 23:35

相关推荐

  • 《进击的熊孩子》不计其庶精彩书评

    题记:花样挨抽的熊孩子才是好的熊孩子。 广告:遭遇过熊孩子吗?留下过深深的伤痕吗?被越挫越勇的熊孩子纠缠得无语问苍天过吗?来看女主吧,叶庭芳同志是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一路过关斩将、考名校闯职场的精英白骨精,她以无懈可击的表现,为我们示范了抽打熊孩子的标准姿势,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例题: 斗志满满的熊孩子 我是陈恭,我爷爷是布政使,布政使知道吗?是个特别大的官!我爹是杭州知府,是所有知府里头缴税最多的!!我哥是神童,他们都说我哥比我爹这么大的时候还给力!!!我姥爷是市舶司提举,我姥爷家的好东西…

    图书评论 2023-06-18
    00505
  • 《光从哪里来》这本书改变了我的职业生涯

    作者: 远子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出品方: 重光relire / 艺文志eons 出版年: 2024-1 「这本书改变了我的职业生涯。」写下这句话时,我意识到我已经在不同的场合跟不同的朋友反复表达过这个意思了。这本书是远子的全新力作,小说集《光从哪里来》。因为这本书,我做了一个新的图书品牌:重光relire。这是这个新品牌的第一本书。 01、一场接力跑 1月21日,我们在重庆的刀锋书酒馆做了《光从哪里来》的首发分享会,嘉宾之一渡边是这本书的第一任编辑。三年前,我在参加东来《奇迹之年》刀锋分享会时得知远子在写这本书。当时,渡边在上海…

    2024-02-05 图书评论
    00420
  • 墨宝非宝永安调精彩书评:拱手河山讨你欢

    最近才开始读墨宝大人的文,非常喜欢。近几天经常回忆起其中的情节,让人难以忘怀。我是先看的《轻易放火》,然后来看的《永安调》。虽然认识墨宝大人有些晚,但这样一下子读完,真的非常过瘾。→_→吼吼,本来不太好意思这样说的。 正如大人所说,一说到大唐盛世,很多人会提起李世民、李隆基、武则天或者太平公主,但是李成器却很少有人提及,而以他为主角的文则更是少之又少。通过墨宝的文,也让我第一次真正认识了李成器。以前对于李成器的认识仅止于小时候看电视剧《唐明皇》里的宁王李宪,只记得一个模糊的场景:在悠悠笛声中,李隆…

    图书评论 2024-02-17
    00473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