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威尔逊的诚挚警告-生命的未来精彩书评

如果我是一个母亲,我愿意捧开这本书,给我的孩子读;如果我是一个丈夫,我愿意与我的妻子并肩在床头,给她轻声读;如果我是一个女儿,我愿意拿着书跑到爸爸的跟前,告诉他我们很孤单。人类从未像此时这样可怕,因为我们的数量太多太多,侵占了动物们的家园。这种感觉就像一个女子寻找着所爱之人的心,直到在慌乱中将心肠挖开扔掉,仍旧没有找到心。

我也吃牛羊肉,但我说的不是这个问题。而在于适宜人类生存的地方需要一个平衡的生态系统,其中有一点即表现为物种的多样性。它不是人造的,而是自然的。这本书说到生命的未来,也许我们透过书的外表,加之这样一个题目,会感到这是一种美好的憧憬,然而内容上截然相反,这是一本为人类敲响警钟的书籍,这是对人类成员的批判。

进入二十一世纪,有学者认为这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互联网的兴起要我们的地球看起来从未像此时一样狭窄,一时间所有人都变得具有了可透视性,可被窥探。这波及到神秘的原始森林,广漠无垠的沙漠,甚至建立起了空间站,人类在毁坏一个地球之后,为自己找寻后路便是试图再去祸害另外的星球,好在短期来看我们没有这个技术。

持续发生的自然灾难要我们不得不得意识到生态问题。但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即保护自然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身,可惜人类却做不到,这真要人力不从心。甚至有的学者干脆否定了人类中心主义,即人类的发展以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为前提,可是没有人,或者说很少有人愿意为了自然的利益而放弃个人利益。如果换做一个群体,一个国家也是一样。

因为当个人放弃了这个资源的时候,他人依然会去占用。所以我也不知道应当如何理解这可悲的恶性循环。然而事实上一切都变得岌岌可危,这种感觉情同我是一位医生,但我面临地球的死亡毫无办法。具体到了什么程度呢,这本书上写着:

如果以国内产品和人均消费量来评估,世界的财富确实在增加之中。但是如果以生态圈的情况来算,就是在减少了。后者所谓自然经济,与前者市场经济相反,是以世界的森林、淡水及海洋生态系统来估算的。我们可从世界银行与联合国开发和环境规划署的数据库中抽取书籍,估算出一项地球生态指数,这个指数的重要性不亚于常见的国民生产总值或股票市场指数。根据世界自然基金会所做的评估,从1970年到1995年,改指数已下降了30%,到目前为止,这项环境指数的下降都没有趋于平缓的迹象。

然而我们并非没有办法,只是因为我们糟透了,我们没有这种集体意识。人类既然已经发展到今天的科技水平,为什么不能把这个心思用来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上呢,人类会没有这样的能力,这样的自信么。所以我们缺少的是去考虑这样一种伦理道德意识,就像我们去改变自身的经济生活一样去维护自然的健康。

这本书里说了解决之道,提到就看三根文明支柱是否合作,即政府、民间组织和科学与技术。政府负责法律和执行法规。这法律又是建立在道德基础之上,将地球环境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保护的,这也是生态思想的特性之一,即整体性,和谐性与多样性。民间组织是社会的动力来源。科学与技术是实现这一结果的途径。然而,另一方面也可以从中想到达成此愿的阻力。

来自: 沈黎昕

1、推书网发布的文章《来自威尔逊的诚挚警告-生命的未来精彩书评》为推书网注册网友“推书网”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推书网文章《来自威尔逊的诚挚警告-生命的未来精彩书评》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推书网一直无私为图书馆转载发布活动及资讯动态。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推书网不承担责任。

4、本文转载链接:https://tuibook.com/shuping/21041.html

(0)
上一篇 2024-02-17 23:35
下一篇 2024-02-17 23:35

相关推荐

  • 树语皆情语-树荫的温柔精彩书评

    “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这是鲁迅先生常被人揶揄的名句,细品之下却为这寥寥数语勾勒出的情景交融所折服。 树语由来是情语,法国历史学家阿兰·科尔班在缀满树语的专著《树荫的温柔:亘古人类激情之源》中表达了这一观点。伊甸园中的故事发生在苹果树下,神话传说中的魔幻之树令人难以置信,人类在树上刻下印记几乎是种本能,任岁月的痕迹加深往昔记忆,顺带为不同品种的树赋予性格。树,见证历史也传播文化。 旁征博引的科尔班当然也没有遗漏那些与今天理解不同、略显吊诡的故事:譬如…

    图书评论 2024-02-17
    00371
  • 地火在地下运行-骄傲之塔:战前世界的肖像,1890-1914精彩书评

    20世纪真正的起始之年无疑是1914年。那年夏天,萨拉热窝的一声枪响引爆了一场世界大战,随后的四年间,7000万人在战场上厮杀,而驱使他们这么做的原因却谁也说不清楚。那是一场荒诞、不必要和非理性的战争,与之前长久以来对人类力量的自信、对理性和不断进步的信念背道而驰,留下无法驱散的幻灭感,促使人们批判、反思并重新评估原有的所有价值,成了通往非理性世界的入口,那个昂扬奋发的19世纪(当然,只是对西方而言如此)自此真正划上了句号。 从某种程度上说,洋洋50万字的《骄傲之塔》都是为了一个由此而来的简单问…

    图书评论 2024-02-17
    00354
  • 《更好的人生》精彩书评:你配得上更好的人生

    如果你在生活中真的很重视什么东西,那就竭尽全力,不要失去它。——《更好的人生》 那是一个静静的午后,闷热的天气演绎出了许多情绪,比如,慵懒的我只想赖在摇椅上晃晃荡荡地闭目养神,然而一闭上眼睛便会有一堆堆的事情,像放电影一般扑簌簌地向我砸来,我既想用力挣脱,同时又会对往事产生丝丝怜悯之情。生活中的许多事情确实是这样,走进非常容易,迈出特别困难。 接触这本书,不是因为作者的名气,不是因为华丽的装帧,也不是因为听说的百万销量,而是偶然间看到书皮上的一句推介语“如果你在生活中真的很重视什么东西,那就竭尽…

    图书评论 2024-04-06
    00443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