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觉醒:读书仅仅只是“人生五件套”中的一件,最低成本的成长之道

在《认知觉醒》一书中,周岭提出了最低成本的成长之道——人生五件套:早冥读写跑

01、早起

养成早起的习惯,将为我们争取到更多可支配的时间,有好的方法,我们完全可以做到无痛早起。

据研究,人在睡眠后每1.5小时会形成一个周期,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在入睡后3、4.5、6、7.5小时的节点醒来,那么你就会感到清醒和精力充沛,甚至不需要闹钟。如果我们每天11点入睡,就可以实现早上5点的无痛醒来。

在早起后,我们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来进行锻炼、阅读、写作或处理一些需要集中注意力的工作。早上7点是人一天精力的最高峰,特别适合处理一些困难的工作。

当然,对于不习惯早起的人来说,一下子改变作息时间可能会很困难。所以,你可以逐渐调整起床时间,每天提前10-15分钟,直到达到目标时间。这样,你的身体和生物钟会逐步适应新的作息时间。

02、冥想

冥想于我们而言,是有极大的好处的。据研究,我们的大脑能够处理的信息数量平均为7个左右,我们可以想象脑子里有7个小球,冥想就是让这7个小球同时做一件事。

通过将大脑内的信息数量集中在一个重点上,可以提高对当下任务或对象的专注度。这种集中注意力的训练可以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和产出。

冥想可以帮助我们放松和调整情绪。在冥想过程中,我们会让思维平缓下来,并专注于当下的呼吸和身体感受。这种放松和意识的改变有助于我们减轻焦虑、压力和消极情绪,从而保持情绪平和和内心的平静。

通过冥想,我们可以培养自我觉察和自我观察能力。冥想帮助我们观察和认知我们的思维、情感和感觉反应,从而提高我们对自己内在世界的了解。这种自我觉察能力使我们更加敏锐地察觉内心的需求和压力,进而能够更好地调节自己的情绪和应对外界的挑战。

03、读书

在选书时,我们一定要关注自己当下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同时,我们也应尽量选择让自己处于舒适区边缘难度的书,既不过于简单以至于无法提供新的收获,也不过于复杂以至于读不懂。选书做到兴趣、难度、需求相匹配

阅读不仅仅只是消费知识,更重要的是将所阅读的内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反思是一种重要的阅读后续活动,通过思考和总结书中的观点、思想和经验,可以加深我们对所读内容的理解和应用。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通过实际操作和体验来巩固和加深学习的效果,从而使阅读真正产生实际的价值。

指向于“改变”这个目标,许多阅读障碍就会消失。不用在意读完一本书记不住,也不用焦虑读的书不够多,只要书中有一句话、一个点带给你触动,让你发生改变,这本书就没有白读。

04、写作

当我们学习新知识时,如何内化成自己的?用自己的话把知识讲出来或者写出来就是最好的办法。

我们要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来解释它们,没有人喜欢听云里雾里高深莫测的专业术语,而比喻则可以帮助我们将高大上抽象的概念转化为更具体、生动的形象,使其更易于理解和记忆。聊天式的语言则会让我们的文章更加自然流畅,好的写作就是聊天。

一定要用自己的话来讲,这样可以调动起我们大脑里的千军万马。通过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所学的知识,我们会更加深入地思考和理解。同时,这也可以帮助我们在记忆和回忆时更加容易地联想到相关的信息。

05、运动

运动不仅仅锻炼的是身体,更重要的是锻炼我们的大脑

时常运动的人,体内生态系统犹如一汪清泉,而久坐不动的人,体内生态系统则像是一潭死水。科学家们发现运动能够使大脑长出更多新的神经元,意味着运动可以让我们变得更加聪明。

在运动后安排高强度的脑力学习可以最大限度地促进神经元的生长。运动会提高大脑的血液循环,增加氧气和营养的供应,有助于神经元的发展。因此,在运动后,如果能安排一些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和思考的学习任务,有助于加速神经元的生成和连接形成。

运动时,应该让身体保持在舒适区边缘,刚好有气喘的状态即可。运动的强度应该适中,既能够使身体发汗、心跳加快,又不至于过于劳累和不适。

1、推书网发布的文章《认知觉醒:读书仅仅只是“人生五件套”中的一件,最低成本的成长之道》为推书网注册网友“推书网”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推书网文章《认知觉醒:读书仅仅只是“人生五件套”中的一件,最低成本的成长之道》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推书网一直无私为图书馆转载发布活动及资讯动态。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推书网不承担责任。

4、本文转载链接:https://tuibook.com/shuping/20577.html

(0)
上一篇 2024-02-05 10:22
下一篇 2024-02-05 10:37

相关推荐

  • 树语皆情语-树荫的温柔精彩书评

    “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这是鲁迅先生常被人揶揄的名句,细品之下却为这寥寥数语勾勒出的情景交融所折服。 树语由来是情语,法国历史学家阿兰·科尔班在缀满树语的专著《树荫的温柔:亘古人类激情之源》中表达了这一观点。伊甸园中的故事发生在苹果树下,神话传说中的魔幻之树令人难以置信,人类在树上刻下印记几乎是种本能,任岁月的痕迹加深往昔记忆,顺带为不同品种的树赋予性格。树,见证历史也传播文化。 旁征博引的科尔班当然也没有遗漏那些与今天理解不同、略显吊诡的故事:譬如,在…

    图书评论 2024-02-17
    00387
  • 《罪爱》精彩书评:我猜中了开头,猜不中结局-心理大师

    【岑晓】 抑郁症患者其实失去一个爱的对象(父母、某个亲人、爱人等重要他人),而病人与这个对象的关系中仍然有着矛盾的情结。 患者渴望这个对象,又认为这种渴望是不被允许的,或者说,认为自己是不得不失去这个对象的。 这种渴望的问题没有获得解决,那么那个对象(弗洛伊德称为:客体),就被病人“带入”了自我里面。 而在一切的“带入”,最终会转移为病人针对“自我”的一种自责。 岑晓在童年,亲情的缺失,与姐姐之间微妙的相处,让她在最初的时候,就产生了朦胧的依赖与情愫。一个同性的姐姐,在自己的世界里面,充当了一位“王子”、“…

    图书评论 2024-10-13
    00581
  • 聂震宁《书生行》:书真好“舒甄好”

    图书信息:聂震宁.书生行[M].人民文学出版社,2023.(ISBN:9787020179213;36万字) 圕人堂成员“西安小图”在圕人堂群中推荐聂震宁《书生行》,吸引了我的注意力。随后,我通过微信读书,从头到尾阅读了,花了9小时28分。中间我发了一条“推荐”信息,评论为“细致入微的观察,耐人寻味的思考。”。读完之后,我急切地分享我的读后感,题名为——聂震宁《书生行》,书真好“舒甄好”。 聂震宁,1951年1月生,出生于江苏,成长于广西,求学于北京。著名出版家、作家,编审。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本科,获英国爱丁堡龙比亚大学名誉文学博士学位,首…

    2024-02-05
    00363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