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书琴:埋葬在故里的月光

读罢,我怅然地望着远方。在意识朦胧间,我又一次回想起那个我生活了二十年的村庄。

——题记

这是一本让我读着读着,就想要落泪的书。仍记得,好几年前人们就在思考:城乡变革究竟给村庄带来了什么?在这本书里,作者或许并没有讲述所有的变化,但我依旧能够感受到,那小小的村庄发出的些微历史的叹息。

塔尔坪,在“我”的心目中最大的意义,就是它见证了“我”与所爱的亲人之间的生离死别。在村民的一次次谋求生计的樵采里,在树木一阵阵无声叹息的告别中,炭笔在小屋的墙上画下一道又一道的痕迹,在困苦里长大的孩子,终究背负着故乡的期盼,走向了远方。这是独属于乡村经受城乡变化的一种阵痛。

人为死而生,亦为生而死。这是一个跳不出的无限循环。

在《我有一棵树》里,树就代表了生与死:在人活着的时候,人们将树的用途挖掘到极致;在人死去的时候,棺材就是下一辈子的家。而“我”,也是被父亲养育多年又砍伐的木头。父亲,扮演着一个樵夫的角色,他把自己的生命融在树里—他的信仰就是树。甚至在他多病的老年,他靠睡在棺材里,治好了一些病。在作者的笔下,故乡充满了一种灵性,父亲则是这种灵性外化于形的载体。

多年以前,哥哥带着对圆满未来的憧憬,背着“隆重”的送别礼,领着他第一次去淘金的幼弟,浩浩荡荡地走向了死亡。他布满疤子的身体换来了八百块,也就是那个年代里的十六克黄金,可到现在,它只值不到三克。然而,在他们所在的那辆侧翻的汽车上,却运着满满一车的、甚至碾不出一两金子的金矿石。在往昔的岁月里,贫苦的人们到最后,只能无力地走向死亡,这是村庄的宿命。

我不由想起了我的故乡——它裹携着血的暗红和泥土的腥,埋葬着在此扎根的生命。

早已记不得是多少年前,我蹲在爷爷担稻谷的竹篓里,炎热的风里夹杂着秸秆的清香,让我微微地沉醉。那个时候,没人会想到未来城乡的变化,会多么令人措手不及。

后来,我那被土地束缚了一生的爷爷奶奶,在城乡交流的浪潮里,被波涛无情地拍打着。他们只记得自己的名字,在车流汹涌的县城里,他们甚至不敢在绿灯时踏上斑马线。他们的腿脚颤微微地,踩在灌注了水泥的地上,张着嘴,大口地喘息。“呼——呼——”他们会抚着衰老的心脏,说:“这里不踏实,我要回家。”

在水泥以百米甚至千米的速度,侵占着蜿蜒的乡村小道的同时,城市里也迎来了一大批的农民工大军。他们浮沉在霓虹灯下的人群中,就像乡间随风的蒲公英,一样的无助。他们盼望着衣锦还乡,却也惧怕着命丧他乡。毕竟他们的根埋藏在数千里甚至数万里之外的一个小村庄的角落里。在这热情又冷漠的城市里,他们迷茫着、惧怕着。

人们眷恋着故土,却也贪慕着荣华。故土像是月光,洋洋洒洒地穿过层层枝叶,变成碎在地上的盐巴。它宽容地养育着土地上的子民,用抔抔黄土,掩盖掉副副棺材。最后,它自己也会被钢筋水泥无情地埋葬。

而我只能一遍又一遍地告诫自己:请别忘记我的村庄。

作者:西华师范大学 张书琴

相关电子书推荐

张书琴:埋葬在故里的月光

月光不是光

第八届鲁迅文学奖获奖散文集

头顶三尺是远方,地下三尺是故乡

陈仓致敬父亲的在天之灵

直指人心,催人泪下

1、推书网发布的文章《张书琴:埋葬在故里的月光》为推书网注册网友“推书网”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推书网文章《张书琴:埋葬在故里的月光》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推书网一直无私为图书馆转载发布活动及资讯动态。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推书网不承担责任。

4、本文转载链接:https://tuibook.com/shuping/7098.html

(0)
上一篇 2023-06-07 22:56
下一篇 2023-06-07 23:06

相关推荐

  •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书评:以热爱守护热爱——评叶谦《冰川之下》

    本文刊发于《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24年8月30日 本文作者: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 严程 作为大学里的通识教育工作者,我常常与同学们讨论科普写作的话题,希望大家在走上专业研究的道路时,还可以兼作科普学者,为广大读者提供前沿、准确、易读的科学信息。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有部分已经进入大学的青年朋友甚至没有读过多少科普读物。当我好奇在课堂之外,他们去哪里获得更多科学知识时,很多人的回答是网络搜索、视频网站,也有人会查论文、读文献。但是,前者在保证知识准确性方面的困境与后者对专业门槛的要求,使得这些回答并不令人…

    2024-09-09 图书评论
    00450
  • 今天过不了查重的古书为何会成经典

    最近的两部古书看起来原创度低,常常被质疑。但丝毫不会撼动这俩书的经典地位。很多人对比之下要怀疑,凭啥,简直近乎抄了一半甚至一半以上…… 这两部书分别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資治通鑑》和南宋朱熹的《詩集傳》。我谈谈我的理解: 一、古人得书极难 今天一个普通业余爱好者拿出两千元,至多五千、一万元人民币即可置办基础典籍排印本。而古人,宋以前基本上抄书,宋以后也仍有抄书。而到了明代,宋濂还写《送东阳马生序》,到清代,袁枚还在写《黄生借书说》。杜泽逊教授分析,古人不是懒不是笨,是真的得书极难,所以有时候举国之力修…

  • 《最后的独角兽》精彩书评:一首写给芸芸众生的情诗

    这个故事有着童话般的开局: 独角兽独自生活在淡紫色的森林里。她很老了,只是自己还没意识到,她不再是海浪泡沫般无忧无虑的白,她现在是月夜里积雪的颜色。但她的眼睛仍旧清澈有神,她行走时如同海面上的一片影子。而故事的结尾则来自将近四十年后写下的续篇《双心》,只有六个字: 我会耐心等待。 等待谁?独角兽吗?就好像《边城》的结尾一样,让人浮想: 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一样的,都是等待,等待一个不可预知的未来。等待那些生命中的过客,等待每一段刻骨铭心的爱。这些等待,可能实现,也可能辜负,但是…

    图书评论 2023-06-28
    0048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