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书琴:埋葬在故里的月光

读罢,我怅然地望着远方。在意识朦胧间,我又一次回想起那个我生活了二十年的村庄。

——题记

这是一本让我读着读着,就想要落泪的书。仍记得,好几年前人们就在思考:城乡变革究竟给村庄带来了什么?在这本书里,作者或许并没有讲述所有的变化,但我依旧能够感受到,那小小的村庄发出的些微历史的叹息。

塔尔坪,在“我”的心目中最大的意义,就是它见证了“我”与所爱的亲人之间的生离死别。在村民的一次次谋求生计的樵采里,在树木一阵阵无声叹息的告别中,炭笔在小屋的墙上画下一道又一道的痕迹,在困苦里长大的孩子,终究背负着故乡的期盼,走向了远方。这是独属于乡村经受城乡变化的一种阵痛。

人为死而生,亦为生而死。这是一个跳不出的无限循环。

在《我有一棵树》里,树就代表了生与死:在人活着的时候,人们将树的用途挖掘到极致;在人死去的时候,棺材就是下一辈子的家。而“我”,也是被父亲养育多年又砍伐的木头。父亲,扮演着一个樵夫的角色,他把自己的生命融在树里—他的信仰就是树。甚至在他多病的老年,他靠睡在棺材里,治好了一些病。在作者的笔下,故乡充满了一种灵性,父亲则是这种灵性外化于形的载体。

多年以前,哥哥带着对圆满未来的憧憬,背着“隆重”的送别礼,领着他第一次去淘金的幼弟,浩浩荡荡地走向了死亡。他布满疤子的身体换来了八百块,也就是那个年代里的十六克黄金,可到现在,它只值不到三克。然而,在他们所在的那辆侧翻的汽车上,却运着满满一车的、甚至碾不出一两金子的金矿石。在往昔的岁月里,贫苦的人们到最后,只能无力地走向死亡,这是村庄的宿命。

我不由想起了我的故乡——它裹携着血的暗红和泥土的腥,埋葬着在此扎根的生命。

早已记不得是多少年前,我蹲在爷爷担稻谷的竹篓里,炎热的风里夹杂着秸秆的清香,让我微微地沉醉。那个时候,没人会想到未来城乡的变化,会多么令人措手不及。

后来,我那被土地束缚了一生的爷爷奶奶,在城乡交流的浪潮里,被波涛无情地拍打着。他们只记得自己的名字,在车流汹涌的县城里,他们甚至不敢在绿灯时踏上斑马线。他们的腿脚颤微微地,踩在灌注了水泥的地上,张着嘴,大口地喘息。“呼——呼——”他们会抚着衰老的心脏,说:“这里不踏实,我要回家。”

在水泥以百米甚至千米的速度,侵占着蜿蜒的乡村小道的同时,城市里也迎来了一大批的农民工大军。他们浮沉在霓虹灯下的人群中,就像乡间随风的蒲公英,一样的无助。他们盼望着衣锦还乡,却也惧怕着命丧他乡。毕竟他们的根埋藏在数千里甚至数万里之外的一个小村庄的角落里。在这热情又冷漠的城市里,他们迷茫着、惧怕着。

人们眷恋着故土,却也贪慕着荣华。故土像是月光,洋洋洒洒地穿过层层枝叶,变成碎在地上的盐巴。它宽容地养育着土地上的子民,用抔抔黄土,掩盖掉副副棺材。最后,它自己也会被钢筋水泥无情地埋葬。

而我只能一遍又一遍地告诫自己:请别忘记我的村庄。

作者:西华师范大学 张书琴

相关电子书推荐

张书琴:埋葬在故里的月光

月光不是光

第八届鲁迅文学奖获奖散文集

头顶三尺是远方,地下三尺是故乡

陈仓致敬父亲的在天之灵

直指人心,催人泪下

1、推书网发布的文章《张书琴:埋葬在故里的月光》为推书网注册网友“推书网”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推书网文章《张书琴:埋葬在故里的月光》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推书网一直无私为图书馆转载发布活动及资讯动态。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推书网不承担责任。

4、本文转载链接:https://tuibook.com/shuping/7098.html

(0)
上一篇 2023-06-07 22:56
下一篇 2023-06-07 23:06

相关推荐

  • 《长明灯》精彩书评:我爱得坦坦荡荡,无惧无畏,打火机与公主裙

    首先,我想给任迪这个助力打一百分。正如她自己所说,她和李峋从一开始就是相似的人,她了解李峋,也担心李峋没有个人让他惦记会做出什么荒唐事,也知道能对付李峋的人只有朱韵,所以才有了这场于朱韵而言糟糕透顶但对李峋选择今后道路也许至关重要的见面。 其次,我想给今天的朱韵打一百分。不是说之前朱韵哪儿哪儿不好,只是一直觉得和荒草园中的她差了那么一点,这种感觉我自己也道不明。直到这一章,看到和李峋小声说话唯唯诺诺的朱朱,我喜不自禁,恨不得在车上喊出声来,这tm才是我要的朱韵啊!然后我才知道为什么之前总觉得差了那…

    图书评论 2024-03-21
    00414
  • 赏读《北流》:一部林白的《追忆逝水年华》

    原文刊于《北京青年报》 作者:萧耳 有一些浩瀚复杂的书最好老老实实地读纸质书,比如林白的长篇巨著《北流》。最早我看的是电子版,我发现自己欠缺耐心,难以进入林白极其私人化的世界一隅。面对小小的电脑屏幕,我想先锋作家林白怎么如此私人事无巨细啰嗦没有逻辑完全任性的字纸篓一样东一记西一记地写自己一生的回忆录,是不是当一个人足够老了,把一生日记整理出来都可以? 后来调整自己的阅读心态,因为哪怕是电子文本,总有一些词要来抓住我,就这样弃读是不甘心的。于是一晚读几章,不能太峻急,面对一个已经身经百战的女战士,阅…

    2023-08-11
    00327
  • 《长明灯》精彩书评:破茧,打火机与公主裙

    岁月倥偬,韶华易逝,女人的时间总是比男人过的要快,哪个女人都不愿意虚掷黄金年华,那些渐熟女人再清楚不过。 一切都被二十二岁的那个冬天所改变,在LP刚注册成立不久,在那句我爱你说出不久,在一切最美妙的时刻嘎然而止,梦想与爱情轰然倒塌,她病倒了一个假期,险些患上抑郁症,被一个梦境摇醒,最终远去异国他乡。 刚到美国【她连他的名字都不敢想,一想就难受,一个人躲进夜里流泪。那时她没有朋友,也很少跟其他人沟通,她缺乏自我开导的能力,只能拼了命地学习,找无数事情充实自己,就算累到连笔都握不住了还是不肯歇。她总固…

    图书评论 2024-03-30
    00408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