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语皆情语-树荫的温柔精彩书评

“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这是鲁迅先生常被人揶揄的名句,细品之下却为这寥寥数语勾勒出的情景交融所折服。

树语由来是情语,法国历史学家阿兰·科尔班在缀满树语的专著《树荫的温柔:亘古人类激情之源》中表达了这一观点。伊甸园中的故事发生在苹果树下,神话传说中的魔幻之树令人难以置信,人类在树上刻下印记几乎是种本能,任岁月的痕迹加深往昔记忆,顺带为不同品种的树赋予性格。树,见证历史也传播文化。

旁征博引的科尔班当然也没有遗漏那些与今天理解不同、略显吊诡的故事:譬如,在昔日的雅典,砍倒一棵橄榄树是要被判处死刑的;犹大之树的诅咒令信徒们深信不疑;梭罗的梦中充满大量魔怪的幽灵树;而中世纪被公认为不祥的几种树中,竟以如今价值连城、具有抗癌作用的紫杉为首,还包括可入药的常春藤和胡桃树。可见,对树的理解不完全以事实为依据,所谓的树语是人类自身情感的写照。神力、信仰、道德、记忆、情爱、习俗,只是被特定历史环境中的人装进历史的躯壳罢了。

观自然于微的法国作家贝尔纳丹·德·圣皮埃尔写道:“巴比伦的柳树是忧伤的,柏树是属于葬礼的,蔷薇是快乐的象征,香桃木是肉欲的象征。”人类将之拟人化,便不吝溢美地将树语喻为传神的音乐:“树枝间的风声,颤抖和静寂的游戏,因地点不同而造成的不同声音,‘舞蹈的窸窣声’,轻微或者强烈的敲击声令景色为之颤抖,噼啪声和折断声,这种音乐、这种和谐、这种音乐会的元素,一切使其力度在夜晚树木发出倒下的声音时达到顶点。” 由是,人类向树倾诉自己的语言,微妙的感觉不同于向其他事物倾诉。树在聆听,在以它们的乐声回应,同时也不会为外人道。忏悔也好、秘密也好、爱也好,与树语,有情语。继而人们关心起树的知觉,如同关心一位老友。千百年来不断有人发问,伐木时,树会感到疼痛吗?

科学家言之凿凿,试图以实验来证明,可对于迷恋树语的人而言,答案其实不重要。科尔班早在引言中埋下伏笔,此番“长长的漫步,不是与森林相遇,因为森林隐去了树木,更重要的是与田间树、篱笆树、孤独的野生树以及人工种植的树相遇”。抛开理性的分析,偶尔只见树木、不见树林又如何呢?走得足够近,看得足够深,树语背后人类的内心世界,要比科学复杂、精妙、丰富也有趣得多。倘能从中挖掘出一部文化史,则又是自然偶得的物外之趣了。

国人眼里树的隐喻,跟科尔班的激情之源相比是另一种况味。“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教多少人俯仰喟叹,“知愁”的草木暗藏多少心事,垂柳、松柏、白杨、橡树,最是唤得声声诗情悲欢。背后的树语,大概从来惟有吟诵者最知冷暖了。

——丙申年读阿兰·科尔班《树荫的温柔:亘古人类激情之源》

来自: 璃人泪@2011

1、推书网发布的文章《树语皆情语-树荫的温柔精彩书评》为推书网注册网友“推书网”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推书网文章《树语皆情语-树荫的温柔精彩书评》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推书网一直无私为图书馆转载发布活动及资讯动态。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推书网不承担责任。

4、本文转载链接:https://tuibook.com/shuping/21038.html

(0)
上一篇 2024-02-17 23:35
下一篇 2024-02-17 23:35

相关推荐

  • 《整理情绪的力量》精彩书评:容易发怒?那是因为不懂情绪管理

    你是否有过对自己情绪无计可施的时候? “心情烦躁,做什么事情都心不在焉” “生了一肚子气,听不清对方的意见。” “焦虑万分,不能冷静的行动。” …… 虽然心里明白要怎么做,可还是被情绪牵着鼻子走。 学会与自己情绪相处,是获得幸福感的技能之一。《整理情绪的力量》一书中,作者告诉大家如何整理情绪,让大家成为情绪的主人。 一、本书的结构 “情绪整理法”从常见的消极情绪入手,教你如何辨识内心的污泥,逐步摆脱焦躁、孤独、怨恨、嫉妒、不安等状态。 全书分为六个章节,每个章节针对具体的消极情绪分析、指导、总结…

    图书评论 2024-02-17
    00438
  • 資治通鑑卷八、九(007)

    今天上午觉得《汇评精注资治通鉴》实在搁好久了。连《史記》也近乎晾了两天,干脆就看《资治通鉴》,后来一鼓作气,把比较熟而好懂的汉纪看了两卷,加上上次没有札记的第八卷刚好三卷了。标题用繁体是因为我离开婆婆的房子时没有带纸质版,写这篇时用的是书友们分享的电子版。 ◎資治通鑑卷第八·秦纪三 二世皇帝下 01.周章出關,止屯曹陽,二月餘,章邯追敗之;復走澠池,十餘日,章邯擊,大破之,周文自刎,軍遂不戰。 这里一个“周章”一个“周文”,根据文本本身,应该是同一个人,但胡三省光顾着注音,极个别地方注个字义,虽…

  • 张书琴:埋葬在故里的月光

    读罢,我怅然地望着远方。在意识朦胧间,我又一次回想起那个我生活了二十年的村庄。 ——题记 这是一本让我读着读着,就想要落泪的书。仍记得,好几年前人们就在思考:城乡变革究竟给村庄带来了什么?在这本书里,作者或许并没有讲述所有的变化,但我依旧能够感受到,那小小的村庄发出的些微历史的叹息。 塔尔坪,在“我”的心目中最大的意义,就是它见证了“我”与所爱的亲人之间的生离死别。在村民的一次次谋求生计的樵采里,在树木一阵阵无声叹息的告别中,炭笔在小屋的墙上画下一道又一道的痕迹,在困苦里长大的孩子,终究背负着故…

    2023-06-07
    00583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