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掌握要诀,你也可以做一名“公关”-关键洞察力精彩书评

我最早知道公关这一职业是在电视剧《美女如云》里面了解到的,后来又看了《职来职往》里面杨石头对面试者提出的那些公关题,感觉这一职位要求应该挺高,而且需要学习多方面的知识才可以胜任。这就是我之前对公关的认识。

最近看了罗伯特·利夫的《关键洞察力》,发现优秀的公关需要掌握多方面的知识是不假,但对普罗大众来说,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公关中的一员,也基本都要与各种公关过招。也就是说,从日常生活上来看,公关其实没有我们想得那么复杂那么难。

一、什么是公关呢?

「公关即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同构成其生存环境、影响其生存与发展的那部分公众的一种社会关系,是一个组织为了达到一种特定目标,在组织内外部员工之间、组织之间建立起一种良好关系的科学家。」总的来说,公关是社会组织为了生存发展、通过传播沟通、塑造形象、平衡利益、协调关系、优化社会心理环境、影响公众的一门科学与艺术。

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公关是由组织(或个人)、公众、传播三个因素构成。

比如导购员【组织(或个人)】使劲浑身解数说服【传播】顾客【公众】买下她推荐的裙子,可能为了达到她拿到高一点提成的目的。

二、公关的分类

当然,公关涉及的范围是非常广的,所以公关也有分类。比如,运用大众传播媒介和内部沟通方法,开展宣传工作,树立良好形象的,这是宣传型公关;组织利用举办各种社会性、公益性活动来塑造形象的,这是社会型公关;相类似的服务型公关、维系型公关……但所有的公关到最后都是以目的为导向的。

看到这里,大家可能会发问:就没有我们普通大众可以学并可以运用到日常生活中的公关吗?答案是有的。公关分类里有一种最常用的公关类型:交际型公关。这在人际交往中(进行团体交往和个人交往)应用最多。

但不管哪种类型,做好公关的方法都是相通的。

三、如何做好公关

罗伯特·利夫认为,有效沟通是公关的本质。不管是什么类型的公关,本质上都是人与人的沟通问题。要想实现有效沟通就要同时兼顾“自己”、“他人”和“情境”三个要素。而成功沟通的要诀就是操纵观念,公关其实就是观念管理。

总结来说,做好公关就要通过「有效沟通」来「操纵观念」实现最终目的。

所以,对于公关来说,把握并兼顾“自己”、“他人”和“情境”三个要素至关重要,并且还要注入自己的洞察力。你的洞察力将会辅助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对于“自己”而言,个人的专业素养很重要,「专业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可信任度」。那么专业素养包括了什么?除了专业知识外,还要有良好的个人形象、待人接物的能力等代表个人魅力的素养。总的来说,就是要「管理自己」。

观念管理的关键就是“他人”这一因素。首先要了解沟通对象,了解他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文化差异……想想怎样才能更好而且不让人反感地操纵对方的观念,以此达到自己的目的。这里需要注意,每个职业都有自己基本的道德和法律准则,对于每个公关来说,守住基本的道德底线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也有利于树立自己的个人信誉。道德和法律底线怎么判断,除了官方制定的明文条例外,还有一个灵活的判断方法,那就是「换位思考」。当然有可能会出现一些不遵守基本道德和法律的人,但是一时的侥幸不代表接下来就可以相安无事,纸终究是包不住火的。

“情境”是具有不确定性、可变性和复杂性的。所以,要训练自己处事不惊和掌控情境的能力。

当然,你知道这些不一定就能做好,要知道操纵别人的观念本身就是一件特别具有挑战性的事。好的公关是要在实战中千锤百炼并不断地思考反思、总结经验继续前行的,在这个过程中你还会遇到一些危机问题需要你去解决,而怎么解决呢?罗伯特·利夫总结了几条原则,比如恰当的答复要明确、回答要通俗易懂、就事论事、不东拉西扯等等。总归一句,原则可参考,但还需辩证、灵活地运用。你还要与时俱进,在原有的基本上加上创意。

四、结语

其实,不仅仅是公关从业人员需要学习如何有效的沟通然后对他人进行观念管理,律师、医生等专家以及有心成为某一行的专家的竞聘者,都需要一个成功要略。而对于普通大众来说,无论你是要推销产品还是想让别人接受你的思想,都可以运用公关的相关技巧去达到你的目的。所以,对于《关键洞察力》这本书,内行看门道,外行可以学习有效沟通以及处理危机问题的方法,顺便也了解一些与公关有关的知识。只要你掌握了要诀,你也可以是一名“公关”哦。

文/花开

1、推书网发布的文章《只要掌握要诀,你也可以做一名“公关”-关键洞察力精彩书评》为推书网注册网友“推书网”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推书网文章《只要掌握要诀,你也可以做一名“公关”-关键洞察力精彩书评》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推书网一直无私为图书馆转载发布活动及资讯动态。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推书网不承担责任。

4、本文转载链接:https://tuibook.com/shuping/21037.html

(0)
上一篇 2024-02-17 23:35
下一篇 2024-02-17 23:35

相关推荐

  • 《罪爱》精彩书评:我猜中了开头,猜不中结局-心理大师

    【岑晓】 抑郁症患者其实失去一个爱的对象(父母、某个亲人、爱人等重要他人),而病人与这个对象的关系中仍然有着矛盾的情结。 患者渴望这个对象,又认为这种渴望是不被允许的,或者说,认为自己是不得不失去这个对象的。 这种渴望的问题没有获得解决,那么那个对象(弗洛伊德称为:客体),就被病人“带入”了自我里面。 而在一切的“带入”,最终会转移为病人针对“自我”的一种自责。 岑晓在童年,亲情的缺失,与姐姐之间微妙的相处,让她在最初的时候,就产生了朦胧的依赖与情愫。一个同性的姐姐,在自己的世界里面,充当了一位“王子”、“…

    图书评论 2024-10-13
    00334
  • 六一特别策划:创伤 | 给想回到童年,又害怕回到童年的你

    任何成年后无法解决的困惑和障碍,都可以在童年期找到成因和答案。只是,当我们明白和了解这一切,童年已经无法回返,更难以修正。 图 | 《欢乐颂1》 六一儿童节到来之际,长江文艺出版社连续推出三期特别策划,一起聊一聊和童年有关的回忆,以及适合大儿童和小儿童们读的书。 今天我们先从不那么快乐的童年回忆聊起——这却并不是因为悲观丧气。 弗洛伊德的童年创伤理论认为,我们成人后都在有意、无意地创造着早年类似的创伤体验,为的就是满足当年那个孩子的期待:“我一直在等待当年的那个人,可以用不一样的方式来回应我。” 著名作家殷…

    2023-05-30 图书评论
    00243
  • 《小谎言》精彩书评:埋在大小谎言下的不堪

    莉安·莫利亚提的《小谎言》封面上醒目地展示着一根硕大、斑斓的棒棒糖,正在碎成千片万片。以这样的封面呈现来展示书中人物看起来甜美的生活,以及他们藏起来的糖衣包裹的谎言是如何碎成齑粉这件事,是一个绝好的暗喻。 在《小谎言》及其前作,包括2013年撼人心魄的《别对我撒谎》(The Husband’s Secret),莫利亚提按时间顺序叙述的这个故事,起初似乎是简单而不足提的,写的不过是在她的祖国澳大利亚的人妻与母亲们每天重复的日常生活。除了她们偶然使用“李好”(gidday)以及澳洲的其他俗语,住在悉尼附近彼立威半岛的女人们如此闲适…

    图书评论 2024-04-03
    00266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