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评论
-
书影漫谈: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中思考人生命题
有书籍和电影相伴,我们时时在路上,人生处处是风景。在交流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 本届书评影片大赛中,山民们跟随着书籍和电影里各色人物的脚步,有的关心历史、反思现实,有的放眼世界、畅想未来。本期将继续为大家带来书评影评大赛优秀作品节选,和小编一起从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视角解读动漫《中国奇谭》和电影《孙子从美国来》,思考人生命题。 奇谭之外,传统文化的另一种想象 文学院 黄欣琳 NO.1《中国奇谭》 上映时间:2023年 类型:国产动漫 获奖:2023年白玉兰奖最佳动画剧本 荧幕无处不在,在前所未有的影像时代,动画仍是…
-
《进击的熊孩子》不计其庶精彩书评
题记:花样挨抽的熊孩子才是好的熊孩子。 广告:遭遇过熊孩子吗?留下过深深的伤痕吗?被越挫越勇的熊孩子纠缠得无语问苍天过吗?来看女主吧,叶庭芳同志是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一路过关斩将、考名校闯职场的精英白骨精,她以无懈可击的表现,为我们示范了抽打熊孩子的标准姿势,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例题: 斗志满满的熊孩子 我是陈恭,我爷爷是布政使,布政使知道吗?是个特别大的官!我爹是杭州知府,是所有知府里头缴税最多的!!我哥是神童,他们都说我哥比我爹这么大的时候还给力!!!我姥爷是市舶司提举,我姥爷家的好东西…
-
书影漫谈:一书一世界,一影一生活,
书影·漫谈 一书一世界 一影一生活 有书籍和电影相伴,我们时时在路上,人生处处是风景。上半年的书评影评大赛中,各位的书迷影迷们尽显才华,用心撰写稿件,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的读书和观影感受。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欣赏精彩的作品节选吧! 番薯浇米,一碗闽南回忆 ——兼谈民俗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导演: 叶谦 编剧: 叶谦 / 庄奕斌 主演: 归亚蕾 / 杨贵媚 / 班铁翔 语言: 闽南语 又名: Koali & Rice 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问题,多次在重要讲话中指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
-
张书琴:埋葬在故里的月光
读罢,我怅然地望着远方。在意识朦胧间,我又一次回想起那个我生活了二十年的村庄。 ——题记 这是一本让我读着读着,就想要落泪的书。仍记得,好几年前人们就在思考:城乡变革究竟给村庄带来了什么?在这本书里,作者或许并没有讲述所有的变化,但我依旧能够感受到,那小小的村庄发出的些微历史的叹息。 塔尔坪,在“我”的心目中最大的意义,就是它见证了“我”与所爱的亲人之间的生离死别。在村民的一次次谋求生计的樵采里,在树木一阵阵无声叹息的告别中,炭笔在小屋的墙上画下一道又一道的痕迹,在困苦里长大的孩子,终究背负着故乡的期盼…
-
不想躺平的人,请逼自己学会这项底层技能!
01、读书和不读书,人生完全不同 在职场呆得时间越久,越发现一个现象:擅长读书的人和不爱读书的人,差别真的很大。 前公司的人力资源部,有两个年轻姑娘,表达能力都很强,但区别也很明显。 Anne总是能把话说到别人心坎里,也能很准确地理解别人的想法;Kelly语速很快,却总是打断别人,和大家沟通的时候也抓不住重点。 一开始我们以为Kelly只是表达能力有所欠缺,需要学点沟通方法,后来发现她的思维也很局限,总是按部就班,不懂变通,经常把好事办成坏事,人缘越来越差。 Anne刚好相反,遇到问题总是能找到一个合适稳妥的方案,从不…
-
可以过一天儿童节,但记得“每天演好一个情绪稳定的成年人”
前几天是儿童节,许多大人也跟着过了个开开心心的六一。 各种烂大街、不烂大街的成年人六一文案,成了大人们名正言顺蹭了个节日的理由。 “无论多大,都要热爱童话、英雄和魔法” “看过世界的孩子更强大” “我还是个小朋友,只不过是过了期的小朋友” ...... 看到这些超龄儿童节文案,大人们差点以为自己那些无忧无虑的快乐又回来了。 但,无论多不想长大,你毕竟已经是长大的成年人了。 可以过一天儿童节,不过你要记得,其他时候得“每天演好一个情绪稳定的成年人”。 稳定的情绪是成年人最好的涵养 最近热播的女性题材电视剧《妻子的新世界…
-
我无比确定,读书真的可以改变命运
哪一刻, 让你觉得读书特别有用? 这里有一个 目前飞行高度约为400公里的答案, 名叫桂海潮。 “我家就住在他读书的中学里,我家的厨房对着他高中住的那间小屋。每天黄昏吃饭的时候,都会听到他在大声朗读背诵。小时候贪玩,经常被老爸揪着去看他学习,透过那扇纱窗,我不知道我看到的,是一个宇航员的曾经。” 图转载自@中华全国学联 这条令许多人触动的留言, 仿佛电影里穿越时空的一个按钮, 按下去, 循着与“神十六”航天员桂海潮 有过交集的那群人的话语, 我们找到了那个 “邻家男孩”刻苦读书的曾经—— 01 施甸, …
-
六一特别策划:创伤 | 给想回到童年,又害怕回到童年的你
任何成年后无法解决的困惑和障碍,都可以在童年期找到成因和答案。只是,当我们明白和了解这一切,童年已经无法回返,更难以修正。 图 | 《欢乐颂1》 六一儿童节到来之际,长江文艺出版社连续推出三期特别策划,一起聊一聊和童年有关的回忆,以及适合大儿童和小儿童们读的书。 今天我们先从不那么快乐的童年回忆聊起——这却并不是因为悲观丧气。 弗洛伊德的童年创伤理论认为,我们成人后都在有意、无意地创造着早年类似的创伤体验,为的就是满足当年那个孩子的期待:“我一直在等待当年的那个人,可以用不一样的方式来回应我。” 著名作家殷…
-
如何“啃读”一本书
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常会遇到一些只闻其名却难以通读的“名著”,其中最为艰涩的莫过于理论著作。以前我总是不吝表达自己对理论书籍的不感兴趣,细思下来,恐怕还是因为自己读不懂。正因为读不懂,也就与经典渐行渐远,在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小圈子里打转,难以精进和突破。 最近几年我开始学习批注阅读,以啃读的方式来阅读,接连读完《静悄悄的革命》《教育的目的》《论对话》《语文科课程论基础》等著作,收获很大。 什么是啃呢?啃,不求快,稳扎稳打,一点一点推进;啃,力求深,步步紧逼,一步一步深入,在最艰…
-
王林:兴趣为要,读书为本
温儒敏教授在微博中的这句话,“若要学生喜欢上“整本书阅读”。就不能太多干预,应当导向自由阅读,个性化阅读”,这句话比“整本书阅读要降温”的观点更值得思考。
-
烨伊:一些制作小心思——写在《第一人称单数》出版后
本来是打算按时间顺序记录一下这本书的制作进度,以及同时还分精力做了哪些书的。奈何这样越写越像流水账。而且就算记录得再详细,也难以在这篇文字里写清楚从去年八月开始写《单数》的报价企划,直到今年八月我离职的这段时间里,我和同事们在这本书上都付出了什么,尤其是我本人在制作过程中的各种心绪。最后决定简单粗暴地列几点跟成书有直接关系的内容:
-
《玩宋》书评:如能选择,你最想回到哪个朝代
这条趣图灵感来自《玩宋》一书,“玩宋”这个名字就给人一种正统与奇巧并存的高级层次感,自然也要看一下这本书啦。为了避免王安石变法失败的悲壮结局,王雱提前将“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灌输给农民、商贾;为改变宋朝重文轻武的致命弱点,他开创了体育课,建议君王嘉赏战场上的有功之士;为了提高生活品质,他引用了现代建筑工艺。在王雱影响下,本该反目的,成了密友;籍籍无名的,成了将军……苏轼研究起了畜牧业,沉迷科学的沈括成了漫画作者,就连未来君王赵仲针都被王雱改变了世界观!
-
《女孩的正面管教》书评:不宠不苛,女孩正面管教的要诀
这本《女孩的正面管教》中,把女孩成长中的问题提炼整合为12个版块,结合案例总结出88个方法,供家长们参照借鉴。希望女孩教育不再有盲区,让每个女孩都得到最好的爱与尊重,做喜欢的事,与喜欢的人相处,以喜欢的方式过一生。
-
《游戏力》书评:游戏,一个被低估了的教育至宝!
在教育领域,对成功的教育最好的评判标准应该是,培养快乐、健康、有思想、有爱心和会社交的孩子。通过玩耍加强孩子们的创造力、探索力和创新能力,来作为他们未来工作的早期准备和实践。这一点,是家庭教育以及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
《游戏力》书评:玩耍与学习,真的是天敌吗?
游戏是孩子的语言,是孩子认识世界,掌握学习能力的一种途径和方法。在这个年龄阶段,父母应该学会放手,任由孩子们去探索,同时给予正确的引导。但基于以上最重要的事情,是父母对游戏发自真心的认同,能够掌握游戏引导学习的方法和思维。我想,这也是此书的真正目的。
-
《游戏力》书评:没想到,儿童“玩耍不足”后果如此严重
“玩耍不足”的问题不能被忽视,因为这实在太重要了。将多种形式的玩耍重新融入儿童的日常生活中,需要一个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以提高大家的认知并推动变革。这就是《游戏力》一书的目的。这本充满力量的书,融汇了当前的研究和自古以来人类智慧的积淀。囊括了很多优秀的实践经验,阐明了变革的优越性及必要性,最后给出了有助于实现这些变革的行动清单。萨尔伯格和多伊尔的写作简明而清晰,相信你会被他们权威性的论点、数据和案例所说服。更重要的是,如果你在孩提时代就体会过真正的玩耍,相信你在内心深处也一定明白为什么所有的孩子都应该马上享有它。
-
韩同志:怎样管理自己的目标?
如果公司,大体上知道怎么做,具体不知道怎么做的时候,我们设目标为主,也就是OKR,所以OKR更像指南针。翰林大考和科举考试不同,考的不再是八股,而是考查一个人的学养和见识,考的是知识广博,这些细节是不好量化,也无法具体形容。
-
《我爱种田》书评:不走王道的王者,才是王者之道
试想一下,如果你被允许进入一个模拟空间,拥有一个全新的身份,在有限的时间内演绎一段人生,没有剧本,没有大纲,任你发挥,时间一到你就可以脱身离开,而那个世界的一切都将跟你本身不再有任何联系,你会怎么做?
-
《机械猫金克斯》书评:友谊,亲情之外的成长助推剂
说的简单一些,友情其实就是我们心甘情愿的为没有利害关系的人付出。亲密、温暖的友情让人受益一生,哪怕之后深陷艰难困苦,我们也知道温柔的存在是一种什么样子。不好的友情就会将人引入歧途,因为回忆也一样的灰暗。
-
《疯狂的科学实验》书评:为了得到想要的答案,他们到底愿意走多远?
疯狂科学家们之所以吸引人,部分原因在于,他们毫不羞惭、自由地探索新的想法,不论这些想法就我们其他人看来多么错误。我们大多数人虽然会时不时地有奇特的想法从脑子里冒出来,但是我们并不会就此采取行动。相反,我们会不大引人注目地继续生活。我们会尽力不跨越所谓正常行为的边界。而相对而言,疯狂的科学家们会任自己脑子里打转的奇思怪想信马由缰。如果他好奇“切开自己的肚子、取出自己的阑尾”是种什么感觉,他会直接上手去把这件事做了。
-
《翻车指南》书评:不犯错误的青春,还值得追忆吗?
这个故事青春气息很浓,首先就营造了我喜欢的第一种感觉——轻松。作为故事主场,电竞选手,哦不,电竞作家酱子贝绘声绘色地勾勒出网络游戏的魅力所在。账号建立、帮派选择、等级修炼、技能操作等环节,加之逼真的游戏环境描写及生动的人物互动,读来都给人以超真实的游戏即视感和体验感。仿佛真的在纸上玩儿了一把《九侠》。
-
最有价值的人生法则:(怀有一颗)利他之心
不管现在身处何种艰苦的境遇,我们都要不骄不馁,一心一意, 不馁,一心一意, 尽可能地不断努力地磨练自己的“良善之心”。只要这么做, 命运就一定会好转,幸福的人生就一定会到来。
-
《那些听过却从未搞明白的问题》书评:好好用尽人生的每一秒
如果把宇宙漫长的历史浓缩成一年的话,那么人类仅存活于这一年中最后一秒里。但对我们来说,这一秒即几千年的时光。毕竟,同许多事物一样,时间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
《艾迪的自白》书评: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触碰自己的伤口
看完这本书,真的要向每一位有勇气碰触自己伤口的人致敬,林奕含、伊藤诗织、爱德华·路易斯……不论故事的结局如何,他们的发声,都会给更多人以帮助,让有同样遭遇的人不再觉得孤立,能够直面困难和伤痛,找到生活下去的勇气和力量。都会让更多人站出来,加入到“创造更多善”的行列中去。
-
《记忆编码》书评:“圆周率背诵大赛”冠军,教你各种记忆法
如果说,大脑是一个沉睡的巨人,那“过目不忘”的记忆,就是唤醒巨人的唯一方法。如何拥有超强的记忆,也就成了我们长期学习、研究的问题。若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记忆是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基本机能。而将抽象概念转变成形象概念的过程就是记忆的关键,这一过程又可以称为——记忆编码。
-
《一人份的热闹》书评
不过据我观察,我在大部分成年人身上找不到这样的感觉,他们反而有些像干瘪的苹果——向内收缩、坍塌,甚至表皮都起了褶皱,这是长时间孤独和内耗的结果,恋爱并不能让他们重生。让他们重生的,反而是漫长的寂寞构建出来的空间。
-
《人生苦短甜长》书评:心有所属,方能各归其位
故事开篇男主就计划好全局,没想到女主中招拆招,反加利用,男主又见缝插针夺回分数。互动环节就像一个个惊心动魄的心理游戏。而女主表面心机,内心善良重义,男主看似腹黑,实则深情专一,双重性格的人物设计让故事发展更不可测,反转与悬念叠出,可看性超强。
-
《莫达维的秘密》书评:做天上星,还是人间的陨石
《莫达维的秘密》女主是地质博士,男主是矿业巨子,书中地质知识自然不少,都被巧妙的用来隐喻情感了。就如苏堇青从不离身的莫达维项链,是姐姐苏纪时送给她的生日礼物,隐喻的就是“守护”之意吧。
-
《百界歌》书评:喜欢一个人久了,是执念
九鹭非香的众多小说大多是诙谐轻松的,但是每个故事却不那么轻松。她的笔触总是能够触及人物灵魂的深处,而故事的立意又通过这些人物表达生发出来,让读者热泪盈眶。她笔下的人物每一个都那么可爱,真实而不做作,让人发自内心的喜爱。读者在阅读她的小说,就像在触碰每一个心碎的灵魂,去体味人生百味。
-
《异形博恩》书评:以孤独之名幸存
近日,《异形博恩》荣获第十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翻译小说银奖。《异形博恩》的作者杰夫·范德米尔就是广受好评的《遗落的南境》三部曲作者。此前,该书在本土出版时,已经被提名过轨迹奖、坎贝尔奖、亚瑟?C?克拉克奖,入选《科克斯书评》最佳科幻小说等。 作为杰夫·范德米尔“新怪谭”系列的又一部杰作,《异形博恩》与众不同,难以预料,不仅仅是故事本身,也包括语言、结构和人物视角。简单来讲,《异形博恩》是一部古怪的科幻作品。《好莱坞报道》将本书定位为暗黑的末日后神话。范德米尔自己则认为《异形博恩》的创作灵感源于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