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的科学实验》书评:为了得到想要的答案,他们到底愿意走多远?

1932年5月,波兰研究人员塔德乌什·哈纳斯披上猿猴的外皮,钻进了华沙动物园的灵长动物区。接下来的八个星期,在获得动物园官方批准的前提下,哈纳斯就住在那里,与一群猿猴为伴,吃猿猴们的食物,并尝试学习猿猴们的语言。当他六月底出来时——身上无疑带着不大好闻的气味——接受了一群好奇记者的采访。“里面怎么样?”记者们问道,“你了解到了什么?”哈纳斯挺直身子,努力让自己看起来尽可能严肃一些,回答道:“猿猴的生活习惯与人类有极高的相似之处。”

《疯狂的科学实验》书评:为了得到想要的答案,他们到底愿意走多远?

与哈纳斯不同的是,我的同伴并非猿猴。他们是一群疯狂的科学家。约翰·威廉·里特尔就是其中之一。他是一名德国的物理学家,曾系统性地电击自己身体的各部分来研究这到底是什么感觉;还有弗雷德里克·赫尔策尔,他仔细地测量了绳结、玻璃珠和钢螺栓通过他的消化道的速度;心理学家玛丽·亨勒,她喜欢藏在女生宿舍的床下,偷听学生们的对话。此外,我还花了些时间和芝加哥人在一起,他们总是勤勤恳恳地趴在书桌上,草拟用核武器炸毁月球的计划。

这本书讲述了这些科学家所做出的各类壮举和怪异的实验,并展示出这些人为了科学进步付出了怎样的努力。

你大概已经知道,我所说的和这些科学家一起生活,并非字面的意思,而是他们是我思想的同伴。我通过学术期刊、报纸和书籍追踪他们的事迹。尽管有时,当我坐在图书馆或者面对电脑屏幕时,感觉他们就在我身边。

日常生活中,我无法抗拒疯狂的科学家们的“吸引”,我总会花更多的时间和他们在一起。我在图书主题和人物身上花了不少时间。一旦他们的实验特别吸引人,我就想讲述更多关于他们的故事。

我在每个章节前都加上了戏剧化场面的引言,发挥了一些艺术想象。但不管一切看起来有多奇怪——虽然我已尽我所能地保证它们的正确——你读到的每个篇章的正文都是完全真实的。

疯狂科学家们的吸引力

疯狂的科学家们到底有什么吸引力,肯定不是因为他们魅力不凡。事实上,其中一些人,倒实在令人毛骨悚然。

疯狂科学家们之所以吸引人,部分原因在于,他们毫不羞惭、自由地探索新的想法,不论这些想法就我们其他人看来多么错误。我们大多数人虽然会时不时地有奇特的想法从脑子里冒出来,但是我们并不会就此采取行动。相反,我们会不大引人注目地继续生活。我们会尽力不跨越所谓正常行为的边界。而相对而言,疯狂的科学家们会任自己脑子里打转的奇思怪想信马由缰。如果他好奇“切开自己的肚子、取出自己的阑尾”是种什么感觉,他会直接上手去把这件事做了。

疯狂科学家们的壮举也展现了科学更黑暗、更情绪化的一面,相比那些聪明过人的天才毫不费力地得到全部正确答案的科学故事,我感觉这些故事要有趣得多。

“疯狂的科学家”这个字眼具有贬义,但是我实际上对你将遇到的一些人物产生了相当感同身受的心情。我无意嘲笑他们。我认为科学需要科学狂人(至少需要那些没那么残酷的科学狂人),因为当你面对困难和反对时,是需要某种疯狂来坚持你的想法的。有时候没人相信你。有时候这样的情况年复一年地持续。有时候你会变得饥渴,或者就像西格蒙德·弗洛伊德那样,成为可卡因的瘾君子。有时候你给自己做手术,而你的内脏涌了出来。但是科学上许多最重大的进步恰恰归功于这些固执的研究人员,他们即使境遇如此艰难,仍然拒绝放弃自己的理论。当然,如果他们的理论被证明出来了,他们会被纪念并被称赞为不走寻常路的人。但事实上,不走寻常路者和科学狂人难道不正是硬币的正反两面吗?

哪种奇怪?

四个世纪的科学研究,累计了数量庞大的奇怪实验。因此,当我创作这本书时,所遇到的挑战并不是找不到足够多的奇怪实验来写,而是从多到令人为难的素材里选出合适的案例。那么最后我是如何决定哪些实验可以被放进本书的呢?

我想我寻找的是那些出人意料的故事,那些将罕见、奇怪的元素联系在一起的实验。比如患精神性神经症的山羊和原子弹。

排除法的第一条原则是:那些希望自己奇怪的人,其实并不够奇怪。因为研究人员有时会以一种闹剧的方式,故意把自己伪装成疯狂的科学家。比如,他们会用公式来描述美味的奶酪三明治,或者计算用瑞士的大型强子对撞机给一张比萨解冻需要多久。这类科学家有时候非常好笑,但这并不是我想为这本“实验集”搜寻的内容。

我想找的是对自己的另类研究完全严肃认真的疯狂科学家。对我而言,他们认真的意图使他们的行为奇怪得多,而且更为引人入胜。在一些更稀奇古怪的实验中,他们可不只是乖僻、无害的,在他们的奇怪背后甚至还潜伏着一丝危险。我们不得不感到疑惑,为了得到想要的答案,他们到底愿意走多远?

排除法的第二条原则是:我并不愿意以探索科学之名,行野蛮之事。很多人,在想到古怪的科学时,总会想到科学式的恐怖——纳粹研究、塔斯克吉梅毒实验、日本731部队。收录这些实验恐怕会让整本书变成“人类恶行手册”。所以我避开了在伦理层面上偏向于残暴恶行的实验。

说完了这些,我还得提出适当的警告。尽管在这本书中,我并不详述恐怖实验,也不提供轻科学故事,但在接下来的内容里,仍然是“黑暗”与光明相交织;仍然有一些实验会令某些人惊讶——它们在对科学真诚的追求中竟然被允许。比如以21世纪人类的视角来看,有些动物实验可能会显得残酷。

我不对任何道德上难以界定的实验表示支持。但即使是在最令人不快的故事中,我想我们也还是会看到一些值得思考的东西。这才是我向你们呈现这些故事的主旨。你可以将它们作为一个小小的提醒。

悲剧、喜剧、荒谬与对知识的追寻往往紧密地交织在一起。

【作者简介】

埃里克斯·伯依斯(Alex Boese),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科学史硕士。已出版多部作品,内容涉及物理、化学、心理学等领域。1997年创立了“恶作剧博物馆”网站,全球累计用户过亿。美国IT杂志《个人电脑》将其评为“世界上100个你不能错过的网站”之一。


 

书名:《疯狂的科学实验》

作者:[英]埃里克斯·伯依斯

出版: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品:酷威文化

1、推书网发布的文章《《疯狂的科学实验》书评:为了得到想要的答案,他们到底愿意走多远?》为推书网注册网友“推书网”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推书网文章《《疯狂的科学实验》书评:为了得到想要的答案,他们到底愿意走多远?》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推书网一直无私为图书馆转载发布活动及资讯动态。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推书网不承担责任。

4、本文转载链接:https://tuibook.com/shuping/1370.html

(0)
上一篇 2020-11-09 14:53
下一篇 2020-11-09 15:11

相关推荐

  • 《更好的人生》精彩书评:你配得上更好的人生

    如果你在生活中真的很重视什么东西, 那就竭尽全力,不要失去它。 ——《更好的人生》 那是一个静静的午后,闷热的天气演绎出了许多情绪,比如,慵懒的我只想赖在摇椅上晃晃荡荡地闭目养神,然而一闭上眼睛便会有一堆堆的事情,像放电影一般扑簌簌地向我砸来,我既想用力挣脱,同时又会对往事产生丝丝怜悯之情。生活中的许多事情确实是这样,走进非常容易,迈出特别困难。 接触这本书,不是因为作者的名气,不是因为华丽的装帧,也不是因为听说的百万销量,而是偶然间看到书皮上的一句推介语“如果你在生活中真的很重视什么东西,那就竭尽全…

    图书评论 2024-04-06
    00102
  • 商业内参:李翔眼中的大佬的商战《打法》

    李翔现任得到APP总编。   他的职场履历堪称辉煌,早年曾任《经济观察报》主笔,《彭博商业周刊》中文版副主编,之后先后在《时尚先生》《财经天下》等知名媒体担任要职,凭借《李翔商业内参》这一革命性的知识付费产品时已名满天下,让李翔成为中国知识付费领域的先驱,而本来就是才子出身的李翔,其对诸多财经人物及事件的观察与解读,内容深刻、细腻,再辅以华丽、生动的文风,其文字早已深入人心,为自己赢得粉丝无数。   作为一位杰出的财经媒体人和时代记录者,李翔长期深耕于中国商业领域,其别具一格而又独具深度的商业洞察与…

    2018-10-26
    0092
  • 《我和厄尔以及将死的女孩》精彩书评:将死的文字比影像更愤世嫉俗

    小说封面上画着三支三色雪糕,各有红白蓝,左右两支正竖着,中间那支倒挂着,还被咬掉了几口,看咬痕应该是女孩的樱桃小嘴。右面那支正竖着的雪糕,有点化了,糖汁像泪一样垂着,三支雪糕无疑对应着书名中的三位,《我和厄尔以及将死的女孩》。 老生常谈,小说与电影是两种不同的形式与表达,虽然小说里可以有很电影化的描写,而电影里也可以来大段的旁白,甚至像昆汀那样标明小说式的章节。在看这本小说之前,是先看了电影,说实话虽然此片在圣丹斯电影节上备受肯定,但对我的吸引力有限。我其实是很喜欢美国小成本,或独立电影的,常常…

    图书评论 2024-09-04
    00117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