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啃读”一本书

如何“啃读”一本书
 

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常会遇到一些只闻其名却难以通读的“名著”,其中最为艰涩的莫过于理论著作。以前我总是不吝表达自己对理论书籍的不感兴趣,细思下来,恐怕还是因为自己读不懂。正因为读不懂,也就与经典渐行渐远,在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小圈子里打转,难以精进和突破。

 

最近几年我开始学习批注阅读,以啃读的方式来阅读,接连读完《静悄悄的革命》《教育的目的》《论对话》《语文科课程论基础》等著作,收获很大。

 

什么是啃呢?啃,不求快,稳扎稳打,一点一点推进;啃,力求深,步步紧逼,一步一步深入,在最艰深处可能还需要借助外力和工具,而这往往也是最有风味的地方。

 

具体怎么做呢?

 

首先,要快速通读全书,思考两个问题:第一,这本书对提升自己现阶段认知水平和实际教学能力有没有帮助?第二,自己当前的认知水平与读懂这本书之间有多大差距?能不能通过阅读填补这些差距,填补过程中又要付出哪些时间成本和知识积淀?

 

快速阅读全书是啃读的第一道门槛。面对一个陌生的文本,要憋着一口气全部读下来,哪怕是过一遍也不容易。我在快读怀特海《教育的目的》之后,头晕脑胀得半天缓过不来。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这种头晕脑胀其实是一种“遭遇”,是个人旧有认知结构与新知体系发生碰撞而产生的矛盾和模糊。我们在面对陌生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时,最好的办法就是以量的累积来实现质的提升,读多了就会产生感觉,特别是像《教育的目的》这样的翻译作品,想要适应唯有重复阅读全文,适应其表达方式。

 

其次,要暂时悬置自我,想方设法融入作者的表达世界。遇到不理解的地方,甚至无法接受的地方,应先暂时悬置自我的“偏见”,努力厘清作者的思路,沉入作者的语言,理解作者的本意,融进作者的话语体系和思维逻辑中。对作者所使用的专有名词,切忌以自己的认知来理解,应将其放到原文中加以认识。如怀特海提出的智力发展三阶段:浪漫—精确—综合,就需要放置到作者的话语环境和前后文中加以理解,以文解文。

 

如何“啃读”一本书

 

阅读时,不妨先接受对方的思想,把作者借助文本想要表达的东西抽出来弄清楚,然后再跳出文本,结合个人的生活体验进行批判和扬弃。理解不等于认同,但不加理解的认同和反对一定难以产生价值和意义。

 

再次,遇到知识盲区,查找补充。我在阅读王荣生教授的《语文科课程论基础》时,对“归属参照系”“层叠蕴含分析框架”“定篇”“样本”等一系列专有名词常有不知所云之感。遇到这种情况,我就先停下来,上网搜索相关文献资料,撰写文献综述来填补自己的知识空白。

 

啃读是一个发现不足、暴露知识短板,从而查找补充、提升自我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尽量不主动请教他人。如果遇到问题马上请教他人,下次阅读同类文本时还是难以读下去。相 反,在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思考会更加深入,再经过导师点拨,就会有豁然开朗之感。同时,在思索的过程中,阅读能力和思维水平也会随之提升,再去阅读同类文本就会简单很多。

 

最后,在阅读结束后,需要对啃读过程中的笔记进行总结和提升,把灵光闪现的认识和思索加以梳理,融入个人认知体系中。怀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中说:“先贤们的思想交流是启发灵智的盛会,但聚会只可能有一个殿堂,这就是现在。”在阅读中,任何伟大的思想、经典的书籍都需要一个交汇的场所,那就是“我”。“我”需要对书籍的观点作出自己的理解和判断。“我”赞同的,联系生活加以延伸;“我”反对的,找出事例进行分析、批驳,从而提出自己的观点。

 

怀特海在书中提出的种种观点,与作者的个人经历和知识背景有关,读者需要结合个人情况和受教育者的情况加以区分鉴别,正如怀特海所说:“教育是一个难题,不能用一种简单的公式来解决。”教育如此,读书亦如此。

 

啃读的过程是一个打破思维限定,不断发现自我、充实自我,纳彼之思想为我所用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打破权威、建立个性化认知的过程。一味地否定文本和崇拜作者,都不是科学的态度,也不是阅读的态度。啃读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态度和追求。

 

啃读之路艰辛漫长,但在艰难过后总会迎来新的自己,这种新知对心智的刺激是阅读者最难以拒绝的“兴趣”。

END

文章来源:复旦大学海南校友会
来源:《中国教师报》、书香中国
作者:李利(河南省乡村中小学首席教师,河南省骨干教师,永城市知行读书会理事,永城市作家协会会员)
 

如何“啃读”一本书
如何“啃读”一本书

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如何“啃读”一本书
如何“啃读”一本书

书香江苏微信公众号

江苏省全民阅读办官方微信

shuxiangjiangsu@126.com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书香江苏

1、推书网发布的文章《如何“啃读”一本书》为推书网注册网友“推书网”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推书网文章《如何“啃读”一本书》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推书网一直无私为图书馆转载发布活动及资讯动态。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推书网不承担责任。

4、本文转载链接:https://tuibook.com/shuping/2755.html

(0)
上一篇 2023-04-06 12:35
下一篇 2023-04-10 11:12

相关推荐

  • 非教科书式的公关指南-关键洞察力精彩书评

    《关键洞察力》一书的作者罗伯特·利夫,是博雅公关公司全球总裁,更是博雅全球业务的奠基人。在他从业的50年间,博雅的公关版图以美国为起点,扩张到全球,他见证了博雅的发展,更见证了公关的发展。 《关键洞察力》不是一本公关教科书,完全没有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和条条框框的步骤一二三;这更不是一本故事流水账,博雅公关全球总裁50年的公关经验就隐藏在一个个精彩的案例中。 一、公关要因地制宜 本书基本上以时间为线索、以地域为章节讲了博雅公关公司全球扩张的脚步。仔细阅读会发现,作者在不同地区所面临的挑战都不一样,在制定…

    图书评论 2024-02-17
    00219
  • 认知觉醒:读书仅仅只是“人生五件套”中的一件,最低成本的成长之道

    在《认知觉醒》一书中,周岭提出了最低成本的成长之道——人生五件套:早冥读写跑 01、早起 养成早起的习惯,将为我们争取到更多可支配的时间,有好的方法,我们完全可以做到无痛早起。 据研究,人在睡眠后每1.5小时会形成一个周期,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在入睡后3、4.5、6、7.5小时的节点醒来,那么你就会感到清醒和精力充沛,甚至不需要闹钟。如果我们每天11点入睡,就可以实现早上5点的无痛醒来。 在早起后,我们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来进行锻炼、阅读、写作或处理一些需要集中注意力的工作。早上7点是人一天精力的最高峰,特别适合处理一些困…

    2024-02-05
    00169
  • 《做出好决定》精彩书评:你知道,是什么决定了你的生活质量吗?

    你对你现在的生活满意吗?如果满意,那当然是最好不过。可若是不满意,你是否考虑过造成你现在生活状态的原因是什么呢? 简单来说,你是谁,你将成为谁(或者已经成为了谁)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你的决定。在《做出好决定》开篇中写到,“你应该知道,现在你是21或22岁,做一些决定后,一下子就70岁了。”在我们的一生中,很少有事情能比做决定更重要,我们中没有任何人可以不做决定生活。 有一些看上去很小的决定,也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如早上几点起床或者什么时候出发去见朋友,如果这些小事我们做的不好,慢慢的就会导致我们丢失工作或…

    图书评论 2024-10-12
    00235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