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同志:怎样管理自己的目标?

曾国藩“点了翰林”,并不意味着从此就官运亨通。因为翰林之中,也要激烈竞争。


成功者,叫“红翰林”,可能很快升迁,入值南书房,成为“天子近臣”。失败者,叫“黑翰林”,可能几十年还窝在翰林院里走不了,或者外放随便一个地方官了事。


翰林官员升不升官,是黑还是红,主要靠什么呢?说来有意思,和学生升学一样,也靠考试。


翰林院有一种叫“翰林大考”的考试,每隔几年考一次,所以翰林生涯,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准备大考。


为了考查翰林们的真实水平,翰林大考是不定时的,每次都是突然袭击,临时通知。


所以关于大考,北京城有这么一个顺口溜,叫“金顶朝珠褂紫貂,群仙终日任逍遥”,就是说翰林们戴着金顶,挂着朝珠,穿着紫貂,成天不用上班,过得非常逍遥。但是“忽传大考魂皆落,告退神仙也不饶”。就是说突然听到要大考,吓得魂飞魄散。


之所以吓成这样,是因为考试成绩,直接决定命运,不是说你不想升官就行了。考得不好的,可能降级、罚俸,甚至罢官。


所以翰林阶段,最重要的任务仍然是学习。


在管理学上,有两个著名的管理方法,一个叫KPI(关键业绩指标),一个叫OKR(目标与关键结果)。


KPI是一种目标量化指标。


通常情况下,公司越成熟、目标越可量化、越可以具体的时候,KPI使用得多。它像秒表一样计时、计速度。比如,工厂、销售等工作。


科举考试,是一种很成熟的模式,很像KPI。你必须通过秀才、举人、进士、翰林,一步步的通过八股文考试,才能最终完成目标。


OKR是一个目标分解体系。


如果公司,大体上知道怎么做,具体不知道怎么做的时候,我们设目标为主,也就是OKR,所以OKR更像指南针。


翰林大考和科举考试不同,考的不再是八股,而是考查一个人的学养和见识,考的是知识广博,这些细节是不好量化,也无法具体形容。


所以,翰林大考更像OKR,先制定目标,然后通过关键结果,来检验目标是否达成。


OKR就是让一个无法用肉眼直接看到的目标,通过层层分解,通过关键结果,不断向目标前行。


关键结果,有2个原则:


1、具体
2、可衡量


也就是说,你的结果,是肉眼可见的、用数字是可以衡量的。


曾国藩制定了“圣人”这个目标,然后通过“十二条军规”这种具体的、可衡量的关键结果,来检验自己读书、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


所以,曾国藩对考试的准备,比很多人要充分。


之后的几次翰林大考,曾国藩都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得到了皇帝的赏识。所以才有了“十年七迁,连跃十级”的升官速度。




部分内容引自张宏杰《曾国藩传》


韩同志:怎样管理自己的目标?


张宏杰《曾国藩传》



1、推书网发布的文章《韩同志:怎样管理自己的目标?》为推书网注册网友“推书网”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推书网文章《韩同志:怎样管理自己的目标?》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推书网一直无私为图书馆转载发布活动及资讯动态。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推书网不承担责任。

4、本文转载链接:https://tuibook.com/shuping/1454.html

(0)
上一篇 2020-12-02 14:26
下一篇 2020-12-15 00:18

相关推荐

  • 《他来了,请闭眼》精彩书评:懵懂中,情已种,爱恋深

    最爱薄小猫,聪明无双,智慧,不精通人情世故,深情,尽管智商180,但是情商为零。而简瑶,聪慧,细心,善良,坚强,包容他的一切缺点,用真心默默的爱着他。 其实,早在简瑶为薄大神翻译的时候,薄就已经对她有好感。这好感源于她细致的心,能透过别人不关注的事情看到本质,能读懂翻译材料后面的讯息;更源于她的耐心爱心——为他钓鱼。他所不屑的事情,她都愿意为他做,包括跟陌生人沟通——这也是他所不屑和不擅长的。 断电那晚,起初冷漠的薄帅哥不愿意把自己的衣服给简瑶穿,到玻璃碎屑满地,他将她抱到沙发上,后来把傅子遇的衣服给她…

    2024-03-30
    0093
  • 《蔓蔓青萝》特别版之乌衣骑新年见面会

    眼镜娘主持阿莫:欢迎收看(拖长音N秒)――《蔓蔓青萝》特别版之新年见面会。 (1) (粉丝观众掌声鲜花) 今天几位嘉宾,可谓是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在《蔓蔓青萝》的开播初段,还只是些比路人还惨,只能与树共舞的蒙面小忍者。但是,托了他们主子的福,终于有机会摘除面具,重见光明,抑郁了多年的风骚瞬间发功,拍电影,拍广告,出唱片,风靡全城,好死不死(……)地迷倒千万纷纷拜倒在忍者裤下的男男女女。《蔓蔓青萝》结束有一段时间鸟,相信各位占沙发的撒花的拍砖的,都很想知道这些害人精们最近的生活。有请青玉坊电视台的王牌接…

    图书评论 2023-07-15
    0075
  • 生活,是一个巨大的隐喻-面纱精彩书评

    《面纱》写于1925年,当时毛姆已年过半百。假如你是第一次邂逅毛姆,又怀着一种捧读名著的心情打开这本91年前的小说,以为是那种进入很慢、情节很拖、人物很多的模式,立刻就会发现大错特错——开头既不会有20页描述某座教堂的历史,也不会从曾祖父开始介绍主角的身世,而是年轻的少妇凯蒂和情人正在家里作乐时,听见门把手转动的声音。凯蒂怀疑门外是丈夫沃尔特,但是开门后一个人也没有。自此,她陷入无止境的猜疑和惊恐之中,最后忍无可忍,打算和丈夫摊牌。 是不是有点八卦有点想看下去?这就是毛姆,一个被公认很会讲故事的人。 然而…

    图书评论 2024-02-17
    0041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