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迪的自白》书评: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触碰自己的伤口

《艾迪的自白》书评: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触碰自己的伤口

都说校园是一片净土,但曾几何时,这片净土的某些角落,却慢慢滋生出野蛮与残酷。
前段时间由周冬雨、易烊千玺主演,引发广泛热议的电影《少年的你》,就直指“校园霸凌”这一现实问题。孩子们在本该无忧无虑的年纪,却要承受不该承受的痛苦,亦或是给他人制造痛苦,这样的事件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近,甚至可能你身边就有人经历过,你本人就曾是受害者。
校园霸凌,正在成为一种全球公害,即便如法国、美国般的所谓文明国度,也难以幸免,束手无策。

法国文坛新贵爱德华·路易斯在他的成名作——自传小说《艾迪的告别》中,就爆料了自己在学校遭受暴力伤害及言语侮辱的亲身经历。书中主角艾迪的遭遇甚至更惨。因为除了校园,他还要忍受来自原生家庭的父母的冷漠,兄弟的歧视。就因为他文静羸弱,看上去“不像个男孩”。
虽然这些痛苦经历带给爱德华莫大的身心伤害,但也正是这些经历,促使他逃离封闭落后的小镇,去往巴黎。以自己为原型创作了《艾迪的告别》,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然而,命运似乎并没有停止捉弄爱德华的意思,他如此艰难的逃离原生家庭和校园霸凌后,却依然逃不开“弱肉强食”的人类社会。大学期间,他再次遭遇暴力事件,沦为受害者。这次经历也再次被他写成小说,公诸于大众面前。那就是他的第二本自传小说《艾迪的自白》。

《艾迪的自白》书评: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触碰自己的伤口

美好时刻,黑暗却总是如影随形

《艾迪的自白》故事发生在巴黎,圣诞钟声刚刚敲响不久,就在这样一个浪漫时刻,艾迪遇见了雷德——一个长相英俊的管道工。雷德骗取了艾迪的信任,两人一起去艾迪家过节。没想到雷德不但偷窃艾迪的财物,还差点把艾迪活活勒死。待他离开后,艾迪选择了报警。
被人欺骗的痛苦;不被周遭理解的烦躁;心理上的自我厌恶;没有任何安全感的恐慌;随时会被雷德报复的恐惧;不再相信人类的厌世;各种糟糕的情绪一起向艾迪袭来。以至于无论看见谁,艾迪的心脏都会停跳一拍,一旦有人向他走来,他都会胆战心惊的想:“他找到我了!!!”
最让艾迪痛苦的还有,他甚至失去了保持沉默的权利。无论警察、朋友还是亲人,所有人似乎都只对事件细节感兴趣,大家一边听他一遍又一遍的陈述过程,一边不断暗示是他自己犯了这样那样的错误,才给坏人以可乘之机。却没有一个人,真正关心艾迪本人……

故事开篇即描写了艾迪遭受暴力后的失态举动,语无伦次;不停的打扫房间、洗澡;发疯般的找人倾吐……不管是《房思琪的初恋乐园》,还是《黑箱》,因为作者亲身经历过,所以字里行间带着血和泪。爱德华却一反常态,用异常冷静、甚至有些自嘲的态度把自己的伤口再次拨开。
但爱德华毕竟成长了,相较于《艾迪的告别》里的艾迪,那时他是无依无靠,独自挣扎的“当事人”,那本书中交代的更多的是他的境遇,让人们对霸凌受害者感同身受。而在《艾迪的自白》中,艾迪更多是以“旁观者”的身份,勇敢的剖析了暴力发生的原因,以及暴力发生后自己从痛苦、挣扎到自愈的过程。这是需要相当大的勇气的。
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有勇气触碰自己的伤口。

你的痛苦,别人究竟能理解多少

现实生活中的暴力事件发生后,爱德华的好友乔弗鲁瓦给了爱德华很大的帮助,也是在他的启发和鼓励下,爱德华决定写出自己的这段经历。
回想那个时候,乔弗鲁瓦说:“爱德华觉得自己的故事被警察、司法检查的医生夺走了,所以重新讲述自己的故事对他的康复很有帮助,也非常重要。”
正是这种认为自己的故事被夺走的想法,为《艾迪的自白》提供了一种新颖的叙事视角。
小说中的主讲人并不是艾迪自己,而是艾迪的姐姐。姐姐把艾迪跟她描述的经过添枝加叶的讲给丈夫听,艾迪则躲在门后,偷听姐姐和姐夫的对话。当他觉得姐姐的叙述失实或者完全错误时,就会在心里默默补充或纠正。这就好像艾迪的姐姐在写小说,而艾迪在做“批注”一样。
看了艾迪的“批注”你就会发现,想要一个人了解另一个人的痛苦,实在太难了。

《艾迪的自白》书评: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触碰自己的伤口

没想到这种新写法,引起了相当大的争论。批评一方代表是《巴黎评论》的编辑洛林·斯坦,他本人甚至因为攻击《艾迪的自白》而被迫辞职。而大多数媒体则给予了极大的好评,盛赞爱德华是“当代文学中最伟大的声音”之一,并称该书“继承了杜鲁门·卡波特《冷血》残酷而真实的创作方式”。
对于各方褒贬,爱德华自己到并不在意。他说自己在写作时,不会问自己是善良还是残忍,而是问自己写下的东西是真还是假。他不是牧师,只是一个试图再现人物性格复杂性的人。

你的冷漠,就是撒在别人伤口上的盐

当你身边的人遇到不幸事件时,你会怎么做?或者说,你该怎么做?
看了《艾迪的自白》一书你就会发现,与艾迪的混乱呈对照的,是“公事公办”的警察,“见怪不怪”的医生和“谁让你自己不小心”的姐姐,让人不禁怀疑,周遭这些本该关心却漠不关心的人们给艾迪造成的伤害,是不是比雷德给他带来的直接伤痛要更强烈的多?!这种赤裸裸的现实对照,甚至能让读者开始反思自己的言行,追忆当自己身边的人遇到不幸时,自己有没有给人家的伤口上撒过盐。
这也正应了爱德华曾经说过的一句话:“越多地谈论和描写暴力,你就能在这个世界上创造更多的善。”

看完这本书,真的要向每一位有勇气碰触自己伤口的人致敬,林奕含、伊藤诗织、爱德华·路易斯……不论故事的结局如何,他们的发声,都会给更多人以帮助,让有同样遭遇的人不再觉得孤立,能够直面困难和伤痛,找到生活下去的勇气和力量。都会让更多人站出来,加入到“创造更多善”的行列中去。(文/关尔)

1、推书网发布的文章《《艾迪的自白》书评: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触碰自己的伤口》为推书网注册网友“推书网”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推书网文章《《艾迪的自白》书评: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触碰自己的伤口》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推书网一直无私为图书馆转载发布活动及资讯动态。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推书网不承担责任。

4、本文转载链接:https://tuibook.com/shuping/994.html

(0)
上一篇 2020-05-15 10:13
下一篇 2020-05-15 15:53

相关推荐

  • 《审判》精彩书评:理解现代生活困境的“经典样本”

    《审判》是卡夫卡最著名的长篇小说,也是一部让人如雷贯耳的经典,更是很多大学的必修书目。这次,北京大学出版社根据德文原始手稿全新反映了这部史诗般的作品,让众多的卡发卡迷一饱眼福。下面就说说这本书。 这本书的主人公叫约瑟夫•K是,K是一名银行高级职员,一向为人正直,对工作认真并且充满上进心。但在他三十岁生日的那天早上,一个奇怪的执法组织无端宣布他被捕了。没有任何的指控的证明,而且前来逮捕他的人也没有任何的证件的呈示,一切都来得十分的莫名奇妙。经过审查,这个执法机构允许他继续照常的上班,像往常一样生活,…

    图书评论 2024-10-12
    00441
  • 《不安的哲学》:这是我见过反内耗最好的书

    你有没有深夜emo的时刻? 明明工作很顺利,还是忍不住忧心自己的未来; 明明家庭很美满,还会幻想妻离子散的惨境; 明明生活很安稳,可就是会不停地胡思乱想,一会儿担心患上某种大病,一会儿又害怕意外骤然降临…… 畅销书《被讨厌的勇气》的作者岸见一郎,将这种繁杂的思绪,定义为“没由来的不安”。 他在新书《不安的哲学》中写道:比起与他人的磨合,人与自己的内耗,往往更惨烈。 面对未知的世界,我们太容易假想出无数个敌人,并在脑海中与之殊死缠斗。 而这股源自内心深处的恐慌,恰恰是毁灭一切美好的源头。 如果你也在内耗中痛苦不…

    2023-10-28
    00145
  • 《御井烹香时尚大撕》精彩书评:虽千万人,吾往矣!

    如果没有香香的科普,我根本不知道自主品牌和商业品牌之间还有区别。在我看来,所谓品牌,本身就是一系列属性的集合,一个品牌存在的意义,就是让人可以用最短的时间花最少的精力找到自己最想要的东西,也许不那么契合,但是胜在快捷。所以品牌应该是某个特殊的直接指代。 举例来说,当我听到“联想”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贵;听到“华为”,想的就是实用;听到可口可乐,我就想到那铺天盖地的红……当然还有据说这玩意可以杀灭精子疏松骨质溶解胃结石,实为居家旅行杀人放火之常备佳品。 扯远了,让我再扯回来。 香香是这样描述乔韵前世作品…

    图书评论 2024-04-01
    00201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