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林:兴趣为要,读书为本

2022年春节前后,统编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教授发布微博视频,呼吁“整本书阅读该降降温了”,“高考有关整本书阅读’的考查也不宜增加分值,要求太高,否则会搞乱一线教学”。

我完全赞同温教授的意见,虽然我自己在语文教育界一直倡导整本书阅读。

2006年就曾写过《跨越一本教材的语文教学——谈班级读书会的组织与开展》的文章,近年来也一直致力于“整本书阅读”的研究。

“整本书阅读”不是一个新词。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就提出了“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但是,这一理念多年来并未得到语文教育界的重视,大部分老师也从未把“整本书阅读”当成分内之事。

随着2016年统编教材在全国的逐渐推行,“整本书阅读”热度开始上升。


我觉得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政府和民间对“全民阅读”的重视,“整本书阅读”成为“儿童阅读”的重要内容;

二是统编语文教材对“整本书阅读”的重视,小学教材的“快乐读书吧”、初中教材的“名着导读”栏目,是第一次有计划地推荐图书,第一次把“整本书阅读”纳入教学内容;

三是市场力量的推动,有了教育界的推动后,市场力量迅速跟进,一时间“整本书阅读”丛书、“整本书阅读”课程、“整本书阅读” APP满天飞。


学校、老师和家长对这些学习内容相对陌生,在考试开始出现考察“整本书阅读”的试题后,大人们多少有些焦虑,习惯性地用“购买”来消除不安。

“整本书阅读”并没有错。上述的推动力量也没有错。不过,“整本书阅读”的吊诡之处是:本是素质教育倡导的理念,却很快成为应试教育的一部分,最终成为加害童年的工具。

想想看,这些年教育领域提出了多少美好的、重要的理念,只要不考试,就基本得不到真正重视,但只要一考试,学生的压力就急剧上升。

温儒敏教授呼吁“给整本书阅读降温”,也是看到了事情正在走向初衷的反面:学生的课业负担进一步加大;学生的阅读兴趣没有提升;学生并没有阅读太多的“整本书”,反而把《“四大名着”试题集》刷了好几遍。

王林:兴趣为要,读书为本

哪些原因造成了目前的结果?

在我看来主要有:

一是推荐的图书偏难偏深偏旧。

我看过不少学校的推荐书目,窗目追求所谓“经典作品”,这些书离孩子生活远,趣味性差。

二是“整本书阅读”教学繁琐无趣。

“整本书阅读”本应以学生课外自读为主,现在却变成课堂教学来教,教师用教课文的方法来数一本厚书,索然无味。

三是用糟糕的试题来检测回读效果。

例如:

1.《舒克和贝塔》是谁写的书?

A.安徒生 B.郑渊洁 C.格林 D.叶圣陶

2.舒克不愿意当小偷。他决定高开家。到外面闻间。他看中了床头柜上的电动直升机,这家直升机的型料螺旋桨是什么颜色?

A.米黄色 B.红色 C.橘黄色 D.白色

3.舒克把贝搭带到天上,与什么鸟展开了激战后见面的?

A.大雁 B.老雕 C.老魔

这类试题以细节性、事实性的记忆为主,偏离了“整本书阅读”的初心:感受阅读之美,养成阅读习惯,提升阅读兴趣,扩大阅读视野,促进阅读思考,导致了“越提倡学生阅读兴趣越弱;越考试,学生越不想读书”的结果。

这样的“整本书阅读”当然应该降温。

但我也有些担心降温会不会导致冷却?

以中国之大,“整本书阅读”在有的学校已经热到需要降温,但很多学校并未真正热过,甚至并未实施过。

我想,重要的不是降不降温,而是鼓励做得好的学校继续做,走了弯路的学校纠下偏,还没动的学校也动起来。

那么,“好”与“不好”的判断标准在哪里呢?

我只有8个字奉上:兴趣为要,读书为本

温儒敏教授在微博中的这句话,“若要学生喜欢上“整本书阅读”。就不能太多干预,应当导向自由阅读个性化阅读”,这句话比“整本书阅读要降温”的观点更值得思考。

王林:兴趣为要,读书为本

1、推书网发布的文章《王林:兴趣为要,读书为本》为推书网注册网友“推书网”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推书网文章《王林:兴趣为要,读书为本》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推书网一直无私为图书馆转载发布活动及资讯动态。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推书网不承担责任。

4、本文转载链接:https://tuibook.com/shuping/2486.html

(0)
上一篇 2023-03-03 11:40
下一篇 2023-03-03 12:07

相关推荐

  • 《我爱种田》书评:不走王道的王者,才是王者之道

    试想一下,如果你被允许进入一个模拟空间,拥有一个全新的身份,在有限的时间内演绎一段人生,没有剧本,没有大纲,任你发挥,时间一到你就可以脱身离开,而那个世界的一切都将跟你本身不再有任何联系,你会怎么做?

    2020-11-10
    00587
  • 《我和厄尔以及将死的女孩》精彩书评:这是最糟糕的友谊,这是最好的友谊

    本书的作者兼第一男主角格雷格,是个平凡得近乎一无是处的高三学生。用他自己的话说,“我看上去就像一个布丁”,肤色苍白,尖嘴猴腮,眯眯眼还时不时挖着鼻孔。所以读到这里,大家都应该知道了,我们的男主角,注定不会被女孩子所喜欢。 不过格雷格人非常有趣,这让他写的这本“蠢书”读起来俏皮又幽默。 格雷格在群魔乱舞又逊毙了的高中有着一套独特的生存哲学,和每个团体都能不咸不淡的打着招呼却不属于他们中的任何一个。 书名中的另一个人物,厄尔,住在一个成分复杂的黑人家庭。他妈妈、他兄弟、他同母异父的兄弟以及他姐妹都比…

    图书评论 2024-04-03
    00401
  • 张书琴:埋葬在故里的月光

    读罢,我怅然地望着远方。在意识朦胧间,我又一次回想起那个我生活了二十年的村庄。 ——题记 这是一本让我读着读着,就想要落泪的书。仍记得,好几年前人们就在思考:城乡变革究竟给村庄带来了什么?在这本书里,作者或许并没有讲述所有的变化,但我依旧能够感受到,那小小的村庄发出的些微历史的叹息。 塔尔坪,在“我”的心目中最大的意义,就是它见证了“我”与所爱的亲人之间的生离死别。在村民的一次次谋求生计的樵采里,在树木一阵阵无声叹息的告别中,炭笔在小屋的墙上画下一道又一道的痕迹,在困苦里长大的孩子,终究背负着故…

    2023-06-07
    00576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