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林:兴趣为要,读书为本

2022年春节前后,统编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教授发布微博视频,呼吁“整本书阅读该降降温了”,“高考有关整本书阅读’的考查也不宜增加分值,要求太高,否则会搞乱一线教学”。

我完全赞同温教授的意见,虽然我自己在语文教育界一直倡导整本书阅读。

2006年就曾写过《跨越一本教材的语文教学——谈班级读书会的组织与开展》的文章,近年来也一直致力于“整本书阅读”的研究。

“整本书阅读”不是一个新词。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就提出了“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但是,这一理念多年来并未得到语文教育界的重视,大部分老师也从未把“整本书阅读”当成分内之事。

随着2016年统编教材在全国的逐渐推行,“整本书阅读”热度开始上升。


我觉得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政府和民间对“全民阅读”的重视,“整本书阅读”成为“儿童阅读”的重要内容;

二是统编语文教材对“整本书阅读”的重视,小学教材的“快乐读书吧”、初中教材的“名着导读”栏目,是第一次有计划地推荐图书,第一次把“整本书阅读”纳入教学内容;

三是市场力量的推动,有了教育界的推动后,市场力量迅速跟进,一时间“整本书阅读”丛书、“整本书阅读”课程、“整本书阅读” APP满天飞。


学校、老师和家长对这些学习内容相对陌生,在考试开始出现考察“整本书阅读”的试题后,大人们多少有些焦虑,习惯性地用“购买”来消除不安。

“整本书阅读”并没有错。上述的推动力量也没有错。不过,“整本书阅读”的吊诡之处是:本是素质教育倡导的理念,却很快成为应试教育的一部分,最终成为加害童年的工具。

想想看,这些年教育领域提出了多少美好的、重要的理念,只要不考试,就基本得不到真正重视,但只要一考试,学生的压力就急剧上升。

温儒敏教授呼吁“给整本书阅读降温”,也是看到了事情正在走向初衷的反面:学生的课业负担进一步加大;学生的阅读兴趣没有提升;学生并没有阅读太多的“整本书”,反而把《“四大名着”试题集》刷了好几遍。

王林:兴趣为要,读书为本

哪些原因造成了目前的结果?

在我看来主要有:

一是推荐的图书偏难偏深偏旧。

我看过不少学校的推荐书目,窗目追求所谓“经典作品”,这些书离孩子生活远,趣味性差。

二是“整本书阅读”教学繁琐无趣。

“整本书阅读”本应以学生课外自读为主,现在却变成课堂教学来教,教师用教课文的方法来数一本厚书,索然无味。

三是用糟糕的试题来检测回读效果。

例如:

1.《舒克和贝塔》是谁写的书?

A.安徒生 B.郑渊洁 C.格林 D.叶圣陶

2.舒克不愿意当小偷。他决定高开家。到外面闻间。他看中了床头柜上的电动直升机,这家直升机的型料螺旋桨是什么颜色?

A.米黄色 B.红色 C.橘黄色 D.白色

3.舒克把贝搭带到天上,与什么鸟展开了激战后见面的?

A.大雁 B.老雕 C.老魔

这类试题以细节性、事实性的记忆为主,偏离了“整本书阅读”的初心:感受阅读之美,养成阅读习惯,提升阅读兴趣,扩大阅读视野,促进阅读思考,导致了“越提倡学生阅读兴趣越弱;越考试,学生越不想读书”的结果。

这样的“整本书阅读”当然应该降温。

但我也有些担心降温会不会导致冷却?

以中国之大,“整本书阅读”在有的学校已经热到需要降温,但很多学校并未真正热过,甚至并未实施过。

我想,重要的不是降不降温,而是鼓励做得好的学校继续做,走了弯路的学校纠下偏,还没动的学校也动起来。

那么,“好”与“不好”的判断标准在哪里呢?

我只有8个字奉上:兴趣为要,读书为本

温儒敏教授在微博中的这句话,“若要学生喜欢上“整本书阅读”。就不能太多干预,应当导向自由阅读个性化阅读”,这句话比“整本书阅读要降温”的观点更值得思考。

王林:兴趣为要,读书为本

1、推书网发布的文章《王林:兴趣为要,读书为本》为推书网注册网友“推书网”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推书网文章《王林:兴趣为要,读书为本》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推书网一直无私为图书馆转载发布活动及资讯动态。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推书网不承担责任。

4、本文转载链接:https://tuibook.com/shuping/2486.html

(0)
上一篇 2023-03-03 11:40
下一篇 2023-03-03 12:07

相关推荐

  • 赏读《北流》:一部林白的《追忆逝水年华》

    原文刊于《北京青年报》 作者:萧耳 有一些浩瀚复杂的书最好老老实实地读纸质书,比如林白的长篇巨著《北流》。最早我看的是电子版,我发现自己欠缺耐心,难以进入林白极其私人化的世界一隅。面对小小的电脑屏幕,我想先锋作家林白怎么如此私人事无巨细啰嗦没有逻辑完全任性的字纸篓一样东一记西一记地写自己一生的回忆录,是不是当一个人足够老了,把一生日记整理出来都可以? 后来调整自己的阅读心态,因为哪怕是电子文本,总有一些词要来抓住我,就这样弃读是不甘心的。于是一晚读几章,不能太峻急,面对一个已经身经百战的女战士,…

    2023-08-11
    00313
  • 由庭芳想到的 古代女人可以活成什么样:《不计其庶》精彩书评

    陈兵数万于长江,叶庭芳对昭宁帝勾起一抹冷笑,听说女子不能为官?嗯?无视三从四德,踩遍三纲五常,你能怎样?太傅的第一课,就是教会你们,什么叫做拳头之下无伦常! 这几天由于行文的进程,评论区里有很多不同的声音,这本身很正常,人人皆有说话的权利。就我个人而言,碧影大大的三观和人物塑造都极和我的心意。 庭芳这个角色到目前为止,是一个非典型穿越女(PS:不是说非常不好,我就很喜欢,但以我在晋江和□混这么多年的经验看,这种女主非常少),我之所以会触动这么大,是因为我打算开的坑,已写大纲,尽管故事和本文完全不…

    2023-07-11
    00258
  • 豆瓣8.9,《了不起的盖茨比》这本书的文笔简直可以用华丽来形容,不愧是世界名著,几乎一口气读完

    《了不起的盖茨比》建立在“幻象的破灭”上。 正因这样的幻象,世界才如此鲜艳。 你无需理会真假,但求沾染那份魔术般的光彩就是了。——菲茨杰拉德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菲茨杰拉德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也奠定了他的文学地位,使其成为 “爵士时代”的代言人和“迷惘的一代”重要作家。 学术界评选二十世纪百年百部英语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位居第二。 而故事中的主人公盖茨比的经历,正是作者菲茨杰拉德起落颠沛人生的写照,他对财富的想法与他对人生诗意浪漫的情感,他们之所以吸引人,不在于爵士时代的夜夜笙歌,不在于爱情…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