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只看中日表面上很像-菊与刀精彩书评

中日文明在外表上看来极为相似,不仅体现在衣食住行和文字律令,也体现在精神层面的佛教信仰和儒家礼仪。但当两个文明逐步向现代过渡之时,却有截然不同的表现。日本很快就完成了自上而下的、令人诧异的变革,而中国却在守旧与进步之间步履蹒跚。两者的表现与各自的现代化起点,即“封建制度”的差别有很大关系。

众所周知,“封建”一词意为“封藩建卫”,在汉语中原指周天子将“王土”封赐给臣下或宗亲,待到西方“Feudalism(封建)”一词传入之后,“封建”逐渐转变为指代“中国古代(1840年以前)”的名词。而其原意则愈发模糊。追根溯源,“Feudalism”既然指一种以分封为特征的政治制度,严格的等级制度是其核心之一。这种等级制度可见于欧洲中世纪,也体现在日本的幕府统治时期,但与中国古代社会有不小区别。

中国古代自秦汉以降,强大的中央使得“封藩建卫”以“拱卫王室”的意义已不存在,汉武帝“削藩”、“酎金夺爵”之后,分封制事实上已经为中国古代政治文化所摒弃。少数几次“裂土封王”均转变为大规模的王室叛乱,如“八王之乱”“靖难之役”等。各级王侯之间不存在隶属和义务,爵位高低更多地体现为荣誉,所有贵族全部臣服于皇帝,俸禄也由中央一并拨给。即所谓“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王侯之间等级模糊,社会大众之间亦是如此,虽有四民(“市农工商”)之别,但身份并不固定,类似明朝“军户”、“匠户”这种身份世袭不变的情况只是少数。四民可以通过努力个人努力改变身份,“科举”即是下层人民上升为显贵的最为人知的通道之一,商人虽然被排在四民之末,在某些朝代也受到严格限制,但任何时期都不乏富甲一方的巨贾,其权势毫无疑问远在普通农民之上,甚至能够左右一地政治。简而言之,古代中国社会贵族平民虽都被分为三六九等,但身份更加模糊,社会阶级弹性更强。

相比我国,日本古代对“封建制”的阐释更加典型,也更接近西欧所谓的封建制。人类文化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在其成名作《菊与刀》中提出,古代日本是一个僵化、停滞的社会,森严的等级制一直是其主旋律。各地受封“贵族诸侯”(大名)并不具有“拱卫王室”的意义和责任,而是幕府对有功之臣的褒奖。幕府手中缺乏足够的贵金属货币,力量也不足以扫平所有藩阀,只能以土地及土地上附属的人口作为酬劳和俸禄。此一分封自上而下,直至没有土地的低级武士。在德川时代,日本社会有四个世袭等级,其顺序是士(武士)、农、工、商,幕府不仅将身份固化,并对各阶层成员的日常行为作了详尽的规定。商贾处于最低等级,受到种种苛政制约,并被多如牛毛的捐税盘剥,甚至连穿戴、雨伞以及婚丧时的费用都有明文规定。关于农民,虽然幕府规定土地不得转让,但实际上也意味着农民被拴在土地之上,世代供养大约两百万之众的贵族寄生阶级。据说德川幕府时代赋税接近百分之四十,世纪缴纳时甚至高达百分之八十。武士与其他三个阶级不同,它从领主处领取俸禄(俸禄也是世代不变的),实际上是贵族阶级的打手,而不属于“庶民”。在古代日本,平民与贵族各处于不同的社会结构之内,每种社会结构又各有一套从上到下的法令、规则、统治和相互义务。两种社会结构之间的人有不可逾越的距离。

上述中日古代文明的结构性差别决定了两者在现代化中的表现。尽管还有其他种种原因,但更具弹性,社会流动性更强的中国传统社会对新生事物的包容能力,以及对外来力量的抵抗力要比僵化的日本社会强得多,反而使社会变革来的更晚,也更艰难。

我们总是认为,日本民族学习能力很强,这固然没有错,但却没有注意到,日本人同时也非常善于改造外来事物。鲁思·本尼迪克特说,“尽管日本从中国输入了各种文化”,但“日本从一开始起就没有照搬中国的无等级社会结构”,并“将从无等级的中国吸取的生活方式,改造成适应其自身的等级制文化”。日本既然是我们最重要的邻国,我们必须深刻理解彼此之间的差异,而鲁思·本尼迪克特在其成名作《菊与刀》则是最重要的,也是首先读的作品。

来自: つらじゃない

1、推书网发布的文章《不要只看中日表面上很像-菊与刀精彩书评》为推书网注册网友“推书网”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推书网文章《不要只看中日表面上很像-菊与刀精彩书评》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推书网一直无私为图书馆转载发布活动及资讯动态。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推书网不承担责任。

4、本文转载链接:https://tuibook.com/shuping/21046.html

(0)
上一篇 2024-02-17 23:35
下一篇 2024-02-17 23:35

相关推荐

  • 幸福是柔软,温暖又阳光:《毛茸茸》精彩书评

    幸福是柔软,温暖又阳光… 年近古稀的村上春树开始回忆少年时代,一只伴随自己成长的老猫“缎通”是主角。一只猫叫“缎通”,真是个奇怪的名字,据说这个词原意是指中国的上等绸缎。 想想,猫儿们一身毛茸茸,懒懒暇意地晒着太阳,整个温暖、柔软又阳光,一定让少年孤独的孩子感到快乐,有了玩伴好幸福—“就像世界上只有我们俩”。 《毛茸茸》绘本由村上春树撰文,画家安西水丸绘画共同完成。安西水丸的风格清新,色调柔和,画面中的玩具、物什、形状,全都是孩子眼中最鲜活的回忆,每处回忆里都有那只毛茸茸…

    图书评论 2023-07-15
    00507
  • 树语皆情语-树荫的温柔精彩书评

    “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这是鲁迅先生常被人揶揄的名句,细品之下却为这寥寥数语勾勒出的情景交融所折服。 树语由来是情语,法国历史学家阿兰·科尔班在缀满树语的专著《树荫的温柔:亘古人类激情之源》中表达了这一观点。伊甸园中的故事发生在苹果树下,神话传说中的魔幻之树令人难以置信,人类在树上刻下印记几乎是种本能,任岁月的痕迹加深往昔记忆,顺带为不同品种的树赋予性格。树,见证历史也传播文化。 旁征博引的科尔班当然也没有遗漏那些与今天理解不同、略显吊诡的故事:譬如…

    图书评论 2024-02-17
    00371
  • 韩同志:怎样管理自己的目标?

    如果公司,大体上知道怎么做,具体不知道怎么做的时候,我们设目标为主,也就是OKR,所以OKR更像指南针。翰林大考和科举考试不同,考的不再是八股,而是考查一个人的学养和见识,考的是知识广博,这些细节是不好量化,也无法具体形容。

    2020-12-03
    00386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