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的思维清扫术:如何最大程度地集中意念来读书写作

越来越庞杂的工作,越来越琐碎的日常,越来越卷的生活,每天我们都被困在各种冗杂的琐事里,导致注意力分散,难以专注地阅读和写作。

如何才能在这样的外部环境下保持专注,让自己集中意念来进行阅读和写作呢?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一种方法——思维清扫术

思维清扫术是一种将大脑中所有想法、点子、感受和任务写下来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减少认知负荷,提高专注力和工作效率。无论是在阅读还是写作过程中,思维清扫都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思维清扫的具体步骤:

准备一支笔和一个本子,或者选择一款适合自己的线上文档(我个人习惯使用飞书)或备忘录。

然后找一个安静的环境,尽量避开干扰,开始将大脑中的想法和感受自由地写下来。不用担心语法和措辞,只需将心中的想法倾泻而出。这个过程可以是关于阅读的感悟、写作的灵感,也可以是日常生活中的琐事和待办事项。

思维清扫的几个关键点:

选择一个合适的时间进行思维清扫,可以是在早晨、工作间隙或晚上睡觉前。

如果你是第一次尝试思维清扫,可以设置一个闹钟,例如5-10分钟的提醒,以便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思维清扫。

不要担心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是否重要,只需将它们如实记录下来,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种释放和整理。

思维清扫不仅可以帮助我们集中注意力,提高阅读和写作效率,还能减少焦虑和压力,提高心理恢复能力。

通过将大脑中的想法和感受写下来,我们可以将认知负荷转移到外部载体上,从而让大脑的空间得到释放,运行速度得到提升。

相信很多朋友都曾经感受到脑子转不动的困境。这时,不妨试试思维清扫这个方法,它将帮助你找回专注力,夺回高效阅读和写作的能力。

不要忘了,我们的目标是拥有一个清晰、好用的头脑,而思维清扫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

思维清扫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专注力提升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信息时代中保持专注,提高阅读和写作效率。

尝试一下,也许大有所获呢!

1、推书网发布的文章《读书人的思维清扫术:如何最大程度地集中意念来读书写作》为推书网注册网友“似时与书”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推书网文章《读书人的思维清扫术:如何最大程度地集中意念来读书写作》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推书网一直无私为图书馆转载发布活动及资讯动态。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推书网不承担责任。

4、本文转载链接:https://tuibook.com/zixun/25671.html

(0)
上一篇 2024-04-13 21:12
下一篇 2024-04-13 21:49

相关推荐

  • 《那人那村那傻瓜》精彩书评:小人物的悲欢离合

    《那人那村那傻瓜》是福宝写的一部关于乡土言情的小说,该书既不是讲帝王将相讲才子佳人,也不是像传统种田文一样主角或有着万能的金手指,或历经千辛万苦后发财致富,而是自始至终都讲述的是小人物的家长里短,人间烟火。 女主荷花是普通村妇,男主长生是个傻子,他们的生活经历平淡无奇,但作者独具匠心的使得这部小说的人物形象丰富鲜明,能够让人读后回味无穷。 一、小人物的悲欢离合 整部作品都是围绕着小人物的生活场景展开叙述,故事背景是模糊的封建社会中任何一个普通的乡村,主人公是一对年轻的刚结婚的农村夫妇,男主还是个有…

    图书资讯 2024-02-17
    00181
  • 纪念叶嘉莹:与诗词相偎着,她走过了漫漫一生

    古典文学研究学者、南开大学讲席教授、诗人叶嘉莹于2024年11月24日下午逝世,享年100岁。 诗词伴随了叶嘉莹的一生,也陪她度过了许多人生困厄的时刻,让她“历经无数苦难,仍乐观平静”。对她来说,“生命的感发”是她研究古典诗词的核心,也是她“终身热爱诗词,虽至老而此心不改的重要原因”。 在叶老逝世之际,央视新闻《夜读》用她最爱的诗词,以怀故人。 (本文转载自“央视新闻”公众号) 叶嘉莹讲杜甫 李白是了不起的一位天才,但他的诗多半是从自己出发的;杜甫不是这样的,他真的是深入生活,关心大众。他能够体验各方面、各阶层人民的…

    2024-11-25 图书资讯
    00255
  • 《父母:挑战》精心重译后重磅上市

    知名关系心理学家胡慎之诚意推荐此书,他这样评价:“孩子,我感觉这个世界很美好,因此特别想把你带到这个世界来感受一下。”这是父母对孩子最原始的爱。可我们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总是手忙脚乱,面临着焦虑、挫折和挑战。我们经常还会有这样的困惑:原来我们这么无能为力,原来我们是在补偿自己童年缺失的被爱的体验,原来我们只是在养育心目中那个理想的孩子,而现实中在我们面前的孩子却被忽视了,那么该怎么办呢?这本书给了我们答案,心中有了答案,养育孩子时就会踏实、淡定,同时也能为孩子提供一个情绪稳定的养育环境,这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土壤。

    2023-03-22
    00356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