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看古画:我那“偷感十足”的老祖宗!

偷感”,是一个互联网热梗。原意用来形容一个人行事拘谨、鬼鬼祟祟、偷偷摸摸、躲躲闪闪,反正听起来不是什么好词。

而在被网友们大量使用、疯狂造梗造句之后,“偷感”这个词也变得可爱生动了起来。

造句示例:奥运赛场上,王昶偷感很重地准备发球。

放大看古画:我那“偷感十足”的老祖宗!

放大看古画:我那“偷感十足”的老祖宗!

王昶,出生于2001年。经典款“超绝偷感”00后。

实际上,“40后”也有属于“40后”的偷感。

你问什么“40后”,我说南宋绘画大师马远出生于1140年的这个“40后”。

放大看古画:我那“偷感十足”的老祖宗!

放大看古画:我那“偷感十足”的老祖宗!

南宋 马远 《踏歌图》 故宫博物院藏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偷感”。

跟随本文,一起来看看古画中的“偷感”吧!

宋代画家的“偷偷藏不住”

嘉佑辛丑年,崔白画下深秋时节的秋风肃杀冷峭凄凉景象。两只灰喜鹊、野兔在自然之间,有生趣、有野趣。一副佳作。

那么,“偷”在何处呢?

请在三秒钟之内找到此图的“偷”点

三,二,一……

放大看古画:我那“偷感十足”的老祖宗!

北宋 崔白 《双喜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将此图放大放大再放大,请看:

放大看古画:我那“偷感十足”的老祖宗!

隐藏在树干之间的,正是画家偷感十足的题款。

崔白表面:画好画不留名。

崔白内心:我在树干上悄悄署个名没人发现吧?

《万壑松风图》画中岗峦郁盘,峭壁如削,岩瀑飞洒,绿崖苍松,满幅风声。正是李唐南渡临安前的带有北方风格的山水。

放大看古画:我那“偷感十足”的老祖宗!

南宋 李唐 《万壑松风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石壁之上的隶书题款,半隐半现在山中云雾风间,与此画仿佛天然一体。

放大看古画:我那“偷感十足”的老祖宗!

自跋:皇宋宣和甲辰(1124年)春,河阳李唐笔

《溪山行旅图》构图简洁。近景为下方中央的巨石,中景是驴队所在,远景是一耸立主山。山腰下,用一片云雾留白,巧妙地制造空间距离。

庞大山体与画中行旅驴队相映,展现出一种雄壮的气势。

放大看古画:我那“偷感十足”的老祖宗!

北宋 范宽 《溪山行旅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而“范宽”二字款,则隐藏在画幅右下角的树荫之中。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题款直到1958年才被发现,在此之前,《溪山行旅图》的身份一直扑朔迷离。

放大看古画:我那“偷感十足”的老祖宗!

那么,画家们为什么要留下这些颇具偷感的题款呢?

明末清初的画家沈颢在《画麈·落款》中说:“元以前多不用款,款或隐之石隙,恐书不精,有伤画局,后来书绘并工,附丽成观。”

怕自己的书法不够好,破坏画面,这可能是其中一个原因。

另一个原因,也许源自宋代绘画对写实主义的追求。

宋代的画家们崇尚“理”,求真,通过绘画来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与参悟,于是便将代表“自我”的题款隐藏在山水自然之间。后来者若有心找寻,那它就在树木土石之上等待着与你相遇……

偷感十足吃瓜组

吃瓜人,吃瓜魂。吃瓜人用最绝的偷感吃最劲爆的瓜。

侧身,附耳,屏住呼吸……

这位姑娘,在听什么小秘密呢?

放大看古画:我那“偷感十足”的老祖宗!

清 佚名 《燕寝怡情图》波士顿美术馆藏

门框之后,就这么水灵灵地探出了两颗小脑袋。

脑门上仿佛写了四个大字:暗中观察。

两位,看什么呢?

放大看古画:我那“偷感十足”的老祖宗!

明 戴进《太平乐事图》(局部)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原来是有人在整节目。

放大看古画:我那“偷感十足”的老祖宗!

明 戴进《太平乐事图》(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清代画家孙温所绘的《红楼梦画册》中,有不少偷听、偷看的场景。

柱子、门、窗、屏风……从各个你想象不到的地方探出一颗头来。

你好,请问是在这里吃瓜吗?

放大看古画:我那“偷感十足”的老祖宗!

放大看古画:我那“偷感十足”的老祖宗!

放大看古画:我那“偷感十足”的老祖宗!

放大看古画:我那“偷感十足”的老祖宗!

放大看古画:我那“偷感十足”的老祖宗!

放大看古画:我那“偷感十足”的老祖宗!

清 孙温 《红楼梦画册》(局部)旅顺博物馆藏

天生偷感的一种生物

下面有请偷吃赛道的神登场。

鬼鬼祟祟的鼠鼠、一本满足的鼠鼠、进击的鼠鼠……

放大看古画:我那“偷感十足”的老祖宗!

放大看古画:我那“偷感十足”的老祖宗!

放大看古画:我那“偷感十足”的老祖宗!

元 钱选 《鼠图》(局部)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鼠鼠我啊,吃点莲子怎么啦。

放大看古画:我那“偷感十足”的老祖宗!

元 钱选 《莲实三鼠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小鼠贼眉鼠眼,偷偷啃食着荔枝。

而红色的荔枝与“红利”同音,寓意吉祥。不愧是咱那一生爱玩谐音梗的老祖宗啊。

放大看古画:我那“偷感十足”的老祖宗!

放大看古画:我那“偷感十足”的老祖宗!

明 朱瞻基 《三鼠图册》(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偷感很重的摸鱼组

放大前:

水边,树下,亭中,几卷诗文,微风拂过,惬意人生。

放大看古画:我那“偷感十足”的老祖宗!

明 沈周 《东庄图册》 南京博物院藏

放大后:

这位读书人,你在干嘛?

老祖宗演我学习状态:学习的时候,一切除了学习之外的东西都变得有意思了起来。

看书哪有看鱼香?

放大看古画:我那“偷感十足”的老祖宗!

放大前:

寒春时节,梅花初绽。诗人伏案,白鹤作伴。构图简洁古朴,赋色文静,富有文人画意趣。

放大看古画:我那“偷感十足”的老祖宗!

元 钱选 《西湖吟趣图》 故宫博物院藏

放大后:

我是谁我在哪我好冷。

偷偷发个呆不会有人知道吧?

放大看古画:我那“偷感十足”的老祖宗!

放大前:

中国“重彩仕女第一长卷”《汉宫春晓图》,画中有近上百后宫女子。

画中的女子大都看起来都很忙碌,各有各的事情做。

放大看古画:我那“偷感十足”的老祖宗!

明 仇英 《汉宫春晓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放大后:

同事刺绣我神游。

放大看古画:我那“偷感十足”的老祖宗!

放大前:

大殿明净开阔,乾隆帝正襟危坐。

佛国使者乘祥云而来,画面安详吉庆。

鲜艳的朱红色、善良的金黄色和明快的翠绿色让全图的色彩更丰富,为庄严肃穆的场景添加了富贵的皇家之气。

放大看古画:我那“偷感十足”的老祖宗!

清 佚名 《万法归一图屏》 故宫博物院藏

放大后:

当你和你的冤种好友在正式场合对上眼。

放大看古画:我那“偷感十足”的老祖宗!

放大看古画:我那“偷感十足”的老祖宗!

放大前:

乾隆十九年,在避暑山庄万树园举行的一场隆重而盛大的宴会。

放大看古画:我那“偷感十足”的老祖宗!

清 郎世宁 《万树园赐宴图轴》 故宫博物院藏

放大后:

交头接耳的,窃窃私语的,手舞足蹈的……

咳咳,请注意工作纪律。

放大看古画:我那“偷感十足”的老祖宗!

放大看古画:我那“偷感十足”的老祖宗!

放大看古画:我那“偷感十足”的老祖宗!

放大看古画:我那“偷感十足”的老祖宗!

穿梭千年间的古画,我好像找到了自己身上偷感重的原因,原来我那可爱的老祖宗们就爱玩点抽象的。

所谓偷感,原来是一种血脉觉醒啊!

 

1、推书网发布的文章《放大看古画:我那“偷感十足”的老祖宗!》为推书网注册网友“推书小编”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推书网文章《放大看古画:我那“偷感十足”的老祖宗!》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推书网一直无私为图书馆转载发布活动及资讯动态。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推书网不承担责任。

4、本文转载链接:https://tuibook.com/zixun/32706.html

(0)
上一篇 2024-09-01 11:06
下一篇 2024-09-01 11:17

相关推荐

  • 什么是馆藏发展政策/collection development policy/?

    来源节选于《中国大百科全书 第三版 图书馆学》 图书馆关于馆藏发展的政策性声明。 它以书面形式阐述图书馆任务与馆藏发展目标,确定收藏文献的学科范围、水平深度、载体形式及其比例关系,明确图书采访的原则、标准、方法和职责,规范馆藏文献的组织、剔除,以及对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做出具体的规划与安排。 馆藏发展政策的理论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 1977年,美国图书馆学家C.B.奥斯本撰文论述了馆藏发展政策的功能和目的及达到功能目的应注意的问题。 1995年,美国图书馆学家E.福塔斯的《藏书发展政…

    2024-12-16
    00509
  • 活动预告丨9月7日-8日,长篇小说《丛台别》读者见面签售会

    丛,是芸芸众生的我们; 台,是人生如戏的舞台。 《丛台别》见证一出戏 与一条街的相聚离别, 一部关于“戏码头”武汉的城市史诗, 即将在江汉路新华书店与武汉中心书城 与您相约! 内容简介 《丛台别》命名出自一同名的著名汉剧折子戏——丛,就是人生;台,指的是舞台;别,是人生与舞台的终极归宿。 这部小说以坐落在汉口前进四路的武汉汉剧院为叙事的空间原点——一个曾经集中体现了武汉这座城市的政治、经济、商业、教育、文化等方方面面辉煌历史的特殊地点,继而以前进四路的变迁为时代背景,以几代汉剧演员及其周围人的沉…

    2024-09-07 图书资讯
    00661
  • 我们为什么应该纪念刘崐

    今天是刘崐诞辰210周年暨岳麓书院清朝最后一次大修150周年纪念日,主持人要我发个言,我思来想去,用了这个直白的标题,并且,准备发言的内容,也如标题一样直白,因为,我总结自己近年对刘崐的研究,觉得这个人赤诚、坦率、喜欢听真话,自己也一直在坚持讲实话、做实事,因而,纪念他,坦诚一点、直率一点,倒是应该。 我直接来回答自设的问题,也即阐述我觉得刘崐值得纪念的理由。 第一个理由:多才多艺——值得学习。 除去其治省、为官、指挥军事等才华,刘崐的个人才艺也是多种多样的,且确都达到了当时的顶尖水准。主要表现…

    2019-07-11
    00422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